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曰本中古世代一共經歷過三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1185-1333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江戶幕府(1603-1867年)。

每一次政權交替的間隙,都會出現波及整個曰本的大動亂,屍橫盈野,血流漂杵,死一大票人。放到歷史上,這些時段就被俗稱為“亂世”。

現在原野,好像就是穿越到亂世來了,一時皺眉,拼命回憶他有限的曰本歷史知識。

鎌倉幕府末期,執政北條家與曰本天皇、地方武士集團之間矛盾激化,各地武士集團在天皇的號召下起兵勤王,大打一場,死了一大票人後推翻了鎌倉幕府的統治。

之後武士集團的首領足利尊氏,於公元1336年在京都室町建立新的幕府,就任徵夷大將軍,又開始與以後醍醐天皇為核心的公卿、武士作戰,形成北方京都朝廷和南方吉野朝廷並立的“曰本南北朝”對峙局面。

直到公元1392年,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才終結“南北朝”對峙,曰本勉強在名義上實現統一。

但在南北朝長期對立鬥爭的局面下,低烈度的戰爭持續不斷,曰本天皇的權威不斷被削弱,居於室町的將軍(武家領袖)自然而然成為全曰本的實質統治者,遣其親族、麾下功臣紛紛出任各領國“守護”,掌握當地行政和軍事權力,慢慢架空了曰本天皇。

隨著時間流逝,在公元1467年,圍繞著足利氏將軍家的繼嗣問題,足利家的核心勢力“三管領四職”又在京都地區大打出手,史稱“應仁之亂”——公元1467年,細川方16.1萬人與山名方11.6萬人(含大量揆眾,《應仁記》資料,水份極大)在京都應仁展開殊死對決,大動亂波及整個曰本。

這場大動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雙方一起完蛋。

將軍足利家以及其下的核心勢力,包括三管領細川家、田山家、斯波家以及四職山名家、一色家、赤松家、京極家在內,十年內相繼沒落,室町幕府原有的統治體系接近崩潰,各家在地方上的“守護”實權,紛紛被“守護代”或當地豪族所篡奪。

從此時開始,曰本實質上已經遍佈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對中央政府的命令置落罔聞,而且這些割據勢力內部為了爭奪領地、人口和權力,也紛紛展開血腥廝殺。

這大概就是曰本戰國時代的開始了。

“大人,您……您還好嗎?是我說錯什麼了嗎?”彌生見原野問著問著突然失神起來,即不吃飯也不說話,緊皺著眉頭,表情看起來還頗為嚴肅,不由小小緊張了一下,趕緊深刻反省,但也沒發現自己說錯什麼,只能有些惶恐的小聲詢問。

原野回過神來,衝她溫和一笑,敷衍道:“沒什麼,只是想起一些過去的事。”

“是。”彌生乖順地低下頭,輕輕應了一聲,並不敢追問。

“快接著吃吧!”原野將沒動過的玄米飯又拔了一些到她的碗裡,玄米他吃不慣,而且米質本身也不好,口感發硬,嚼起來都廢勁。

嗯,曰本這時普遍是速生稻,梅雨季栽種,趕在臺風季到來之前收割,不然極有可能一年大半時間都白忙活。

這也不是追求口感的時代。

彌生有點害怕了,懷疑原野有什麼不良企圖,但眼前這人即身份高貴又是她父親的救命恩人,她母親反覆提醒過她要小心服侍,絕對不能觸怒貴人,她也不可能扔下碗就逃,只能嚅嚅著道謝,聽天由命。

她明顯想多了,原野沒那麼畜生會對一個十歲且明顯營養不良的小女孩起歪心思,要有這種人,他絕對支援把那傢伙用近防炮槍斃十分鐘——160塊一發炮子,他願意認捐100發,200發也可以,賬記在上海人身上,他們有錢。

原野只是在心神不穩定的情況下,下意識地表達善意,想套出更多的話,撥完玄米飯就問道:“我從西邊過來,對當地不熟悉,日比津村是哪家的領地?”

彌生米都拔到嘴邊了,聽到他問話連忙又放下碗筷答道:“回稟大人,是荒子前田家。”

“荒子前田家?”

“是的,大人。”彌生恭恭敬敬答道,“前田大人知行荒子城2162貫700文,周邊七個村子都歸屬荒子前田家管轄。”

原野回憶了一下,曰本戰國時代,好像多以“貫高制”來計算領地,“石高制”並不流行,和遊戲裡不太一樣,那也就是說荒子前田家每年收稅能收價值2162貫700文的農產品?

當然,2162貫700文應該是粗略估算,還極有可能是很久以前估算的,並不準確,實際收入應該比這高,甚至家主要是不當人一點,各種橫徵暴斂,應該能從農民嘴裡摳出來更多。

那要是換成“石高制”的話,2162貫文,從《太閣2》這個遊戲裡的資料來看,大概能有2500到3000石?

也不是很高,和那些動輒幾十萬石的大名沒法比,大概是個當地豪族?

不過,家名是前田……

難道是未來的“加賀百萬石”前田利家?

“猴與犬”裡面的犬?

原野馬上追問道:“這位前田大人的全名是什麼?”

“是前田藏人利春大人。”彌生還真知道,大概是直系領主的原因。

原野又沉吟起來,前田藏人利春?

是了,這時候曰本人是有通名的,名字格式是“家名+通名+名”,再往前是“氏+姓+家名+通名+名”,不像現代曰本人通常採用“苗字+名”那麼簡化。

其中氏是表示血脈之始,或源自地名,如蘇我、出雲、名張、葛城;或源自渡來人,如秦、漢、宋、高句麗、歲、韓;或源自職業,如服部、中臣、鳥飼;或來自曰本天皇賜予,如源、平、藤原、橘。

姓則是為了區分身份高低,一般由朝廷賜予,從最開始的古姓,如真人、公、大臣、縣主、佐、村主等等,慢慢演化為統一的“八色姓”,身份由高到低為:真人(曰本皇族專用)、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稻置。

但隨著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的姓均為朝臣後,姓在曰本漸漸失去了區分身份高低的作用,也就廢棄了,到了室町時代除非祭祖敬神之類禮儀性場合,日常生活中已經沒人再會使用。

家名則通常來自家宅所在地。

在平安時代,作為攝關的藤原氏權勢達到頂峰,從朝廷到地方官吏,盡皆來自藤原氏,一眼望去,貴人們一水的藤原,平安京大街上叫一聲藤原大人,最少也得有二十個人應聲。

所以,為了彼此區分,他們開始以府邸所在地來互相稱呼,比如一條,意思就是平安京第一大街。

如果府邸所在地變更,稱呼也會隨之變更,再加上平安時代的婚姻制度受中國影響,從“訪妻婚(丈夫和妻子兒女不住在一起,丈夫定期去妻子家XXOO)”轉為“妻取婚(丈夫立宅建屋將妻子娶回來,夫妻子女共中生活)”,父子之間因府邸而來的稱呼自然就相同,慢慢轉變為“家名”,代代相傳。

比如這位前田藏人利春,在古代日語中,前田和新田同義,極有可能他的祖先因某種原因來到尾張國,開拓出一片新田並築起城邑,便滿懷喜悅的將當地命名為“前田”,他的家名自然也就是“前田”,從此代代流傳。

現在住在荒子城仍以前田為家名,應該是“前田邑(城)”因故廢城,移居後沒改家名。

至於通名和名,分別是用來供他人稱呼和自稱的,這一點和華夏古代類似。

比如諸葛孔明,姓氏為諸葛(葛氏移居諸城,故以諸葛為姓氏),名亮,字孔明。那假如你穿越到三國時期,直呼他“諸葛亮”是十分不禮貌的,需稱他為“孔明”或“諸葛大人”,只有他自稱才能稱“亮”。

曰本中古世代情況也一樣,“通名”就類似於華夏的“字”,是供他人稱呼所用,通常來自幼名、朝廷的官職名或法號道號,依年齡和身份地位來決定,隨時可換,而“名”就是名了,用來自稱。

所以,前田藏人利春,前田為家名,藏人為通名,利春為名。

你要提及他,要麼叫他“前田大人”,要麼稱他“藏人大人”,類似後世的“趙先生”“局長先生”;或者關係比較近比較熟,是他的長輩或是地位遠遠高於他,也可以直接叫他幼名乳名,比如“蘭丸”“犬千代”,類似後世的“小蛋兒”“狗子”,萬萬不可來一句“前田利春”,這近乎蔑視,敵意相當明確,接下來大機率會引起拔刀互砍。

至於苗字,那是曰本近世時代才由家名演化來的,這時候還沒縮略到那種程度。

當然,還有一點,這時曰本的“冒名”現象十分嚴重,只看通名,可能同時存在八個伊賀守、六個肥後守、上萬個新衛門、左衛門、右衛門、兵衛門、衛門尉,畢竟朝廷官職就那麼多,每個武士均分一個不現實,同時不少人也有虛榮心,生怕被別人小瞧了,就撿與當前實力相當的官職硬往自己頭上扣,或是強行給自己祖宗臉上貼金,自己再“繼承”來當通名。

民間也是如此,曰本平民沒資格更沒條件擁有家名,一般都在瞎起名字,也存在不少冒名現象。

比如十兵衛,這明顯就是冒名,八成是成為家子郎黨後,自覺有點身份了,不再是普通的作人(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佃戶),自己瞎改的,絕無可能在曰本朝廷的正式軍事編制內。

倒是次九郎這名字還老實一些,一看就知道這是“次郎生的第九個孩子”,算是很符合這時代曰本農村傳統的起名習俗。

這些還是原野小時候看《聰明的一休》,好奇裡面的那個傻大個武士為什麼叫“新右衛門”這樣奇怪的名字,還好奇一個小和尚怎麼敢踢幕府將軍進水池,去查了一下資料才弄明白的——新右衛門就是通名,供別人稱呼所用,全名為蜷川新右衛門親當,而一休小和尚是曰本天皇的親兒子,因南北朝之爭,從小就被迫出家,免得他被南朝扶持來爭皇位,所以可以放心踢足利將軍的屁股而不用擔心被砍腦殼。

由此可見,看動畫片還是有用的,要不是當年好奇去查了查,現在八成連彌生這個小女孩的話都聽不懂了。

原野又安心了一些,至少回頭和別的武士打交道,互相稱呼沒問題了,不至於不小心“侮辱”到別人,莫名其妙就被別人捅一刀。

彌生眼看原野問著問著又開始沉吟不語,覺得這位大人倒是愛走神,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詢問道:“大人,不知道您……還有那位大人該怎麼稱呼?”

她早就想問了,正好借這個機會問了出來。

原野回過神來,覺得現在這情況安全第一,暴露外國人身份極有可能帶來危險,微微沉吟後便笑道:“我們的稱呼?他病了,你不用管,至於我嘛……嗯……我叫野原三郎家遠。

他老家地處中原,地名就帶個“野”字,所以他大伯給他起的名字裡就帶個“野”字,現在正好拿來當家名——野原,而且用這個家名還可以防止不小心被劃入其他家族,他印象裡日本戰國時期好像沒人以“野原”,也就是以“未開墾的平地”為家名的家族,應該能避免不少麻煩。

三郎則是因為算上他大伯家的哥哥姐姐,他算是行三,便以此為通名;

至於家遠嘛……隔了數千里路,四五百年,家能不遠嗎?

所以,入鄉隨俗,安全第一,留在曰本中古世代期間,他就打算用這名兒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猛吃八大碗
太宰楊川與女帝燕無垢相識於微末,楊川助燕無垢登基並穩固朝堂,然隨著楊川威望日盛,女帝對其漸生猜忌。 女帝藉由官員彈劾之際,貶黜楊川,並欲要廢除楊川修為。系統降臨,楊川自廢修為離宮,從此與女帝一刀兩斷。 而就在楊川離宮後,身邊丫鬟展露出真實身份。她,竟然是齊國女帝!
歷史 連載 2萬字
學渣被逼考科舉

學渣被逼考科舉

映在月光裡
新文《典妻開局,君臨天下!》,預收《讀書不為考科舉》,文案在下面,求收藏。 本文文案如下: 富二代學渣程子安坐等繼承家產的時候,卻穿成了七歲小屁孩。 所幸家有幾十畝良田,父親程箴是才貌雙全的舉人,吃穿不不愁。 作為獨子的程子安:“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當個快樂的學渣,繼續紈絝人生。” 誰料程箴不幸出事,斷了程子安躺平之路。 眾人:“沒了程箴,就憑著愚鈍無知的程子安,程家徹底完了。” 被程箴拿著棍棒威
歷史 完結 8萬字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金玉滿庭
李長安:關於我的畢業答辯是《在導師們的指導下成為千古一帝》這回事。 李長安正跟著導師參加社群活動,眼前忽然一黑就來到了唐朝。 好訊息:是開元盛世,她還是唐玄宗的女兒 壞訊息:也快到安史之亂了,她爹討厭她到了不給她公主封號還讓她做道士的地步 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後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新唐書》 她決定向
歷史 連載 1萬字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沉雲香
衛雲芷穿書了。 在書中,一位清冷劍修被狐妖反覆採補,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後,秘境被開啟,清冷劍修原地黑化,把狐妖化為肉沫並且遁出秘境,成為了屠戮一城、魔焰滔天的魔尊。 衛雲芷發現自己現在就穿成了這隻狐妖,那位清冷劍修正被鎖鏈禁錮,等待她的採補。 她不敢採補劍修,更不想變成肉沫, 她努力和反派大佬搞好關係,甚至給他劇透讓他別黑化。 在小黑屋裡,他們兩人處著處著就處成了雙修關係,而雙修這事大概是爽過頭,色
歷史 連載 5萬字
季漢中興英烈傳

季漢中興英烈傳

蓋世英豪呂奉先
後人本著尊劉貶曹抑吳之宗旨,創作出各種版本之反三國小說。猶共以清朝周大荒之《反三國演義》膾炙人口。 本人每想演繹蜀漢中興之小說,卻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今心血來潮,欲重新動筆,假以時日,完成《季漢中興英烈傳》。 小說雖有悖於正史,諸君請莫較真,茶餘飯後,聊博一笑
歷史 連載 0萬字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木屋城堡
細數歷代帝王,要論哪幾位雄才大略,無非便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然而。這幾位站一塊,都湊不齊一個原裝的儲君。自盡的扶蘇、流放的承乾、早亡的朱標,以及,冤死的……不。 劉據已經決定,不再和這幾位做難兄難弟,他要順利接過老爹的班!方法也很簡單。 第一步,對霍去病說:“表兄,多注意健康,身體才是最大的本錢!”第二步,對衛青說:“舅舅也要注重養生之道,四十不惑才到哪兒,您還要長命百歲呢!”然後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