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儀殿,此時剛跟大臣議完事的李世民,正看著各地送上來的奏章。能送到他這來的都是大事。地方受災需要賑災的。哪裡有叛亂的。還有地方出現邪教的。

“大家,時辰不早了。該用膳了。”王德輕聲的提醒李世民。

“朕現在不餓。等會再吃。王德。你說為什麼朕想做一個好皇帝這麼難呢。每年都有災害。洮州党項羌氏叛向吐谷渾。還有世家望族的官員都反對朕的政令。真當朕不敢動他們麼。”李世民有點煩惱

“大家,這些老奴也不是很懂。不過陛下兢兢業業的操勞老奴卻知道的。”王德不敢多說什麼。宦官不得參政。這是祖訓。

“好啦。你這奉承話說了十幾年了。沒有一點新鮮感。還趕不上李慎呢。”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王德馬屁沒拍成功。可提到李慎李世民又道。

“王德,朕讓你查的事怎麼樣了。”

“回,大家,你讓我查申王的事已經有訊息了。申王4歲上小學。今年進國子監。國子監的教俞們說。申王讀書很用功。聰明伶俐。只不過有點沉默寡言。喜歡安靜。從不與別的勳貴子女出去胡鬧。尤其喜歡看些雜談類書籍。”王德把查出來的事說了一遍

“還有別的麼,他的那個救治之法是怎麼來的。太醫署到現在都沒明白其中原委。人已經停止呼吸一刻鐘了。不用針灸,不用藥石。就能起死回生。堪比仙術。也有人說是妖術”李世民繼續問

“大家,我已經問過了。申王下學之後都會一直呆在大吉殿中,我問過大吉殿的下人。他們說申王回殿後除了給韋貴妃請安和用膳。其餘時間都在屋裡看書。而且聽說韋貴妃為了申王,讓韋家送進宮很多的書。這些書很雜。什麼類的都有。”王德如實彙報

“嗯,今天的事應該已經傳出宮去了。你親自盯著點。不要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利用。”

“大家放心。我已經讓人在長安放出訊息了。都是正面訊息。也讓人時刻關注,若有不好的傳言。第一時間查清源頭,然後通知金吾衛拿人。”王德回答

“嗯,你去辦就好。這種事也只是輔助作用。維持不了幾天。走吧我們出去走走。朕有些餓了”

“是大家。還去立政殿麼。老奴好去安排。”立政殿是長孫皇后的寢宮,而大吉殿挨著立政殿。

“不去立政殿,去大吉殿。”李世民想想道

“是,大家,我這去安排。”王德說道

-------------------------------------

此時的李慎正指揮前廳座椅擺放呢。

“慎兒,你在幹什麼。我聽說你把塌都撤走了?”韋貴妃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母妃你看。好東西。以後我們就不用總跪著了。母妃也不用腿疼了。”李慎興奮的對韋貴妃說道。韋貴妃身材高挑。有文記載韋貴妃身高一米九。

李慎原本不信。穿越過來就信了。李慎覺得韋貴妃可能都不止一米九。韋貴妃的腿都比李慎高。因為身材高挑所以跪坐很不方便。

韋貴妃走進前廳環顧四周。所有的塌已經撤走了。廳裡擺放著類似胡凳的東西。

“母妃,來。感受一下怎麼樣。”李慎上前拉著韋貴妃坐在中央的主位的太師椅上。讓韋貴妃感覺一下。

韋貴妃坐在太師椅上左右看了看。摸摸左右的扶手。往後靠了靠。說道“嗯。不錯。是挺舒服的。”

“母妃如果你覺得椅子涼的話,就讓下人做個墊子。放在上面。”李慎又說道

“慎兒這些桌椅你是在哪學來的。”韋貴妃問李慎

“一本古書上看的。跪坐腿痠麻疼痛。孩兒就是不想在跪坐了。就找人做了出來。”李慎回答,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我這一本古書蒙天下也合理。

“我兒聰慧。好啦。應該馬上就要用膳了。去洗漱一下。”韋貴妃誇獎道。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被帶了過來。來到韋貴妃和李慎面前。行禮道:“韋貴妃。王總管讓奴婢過來說一聲。馬上陛下就要到了。讓貴妃娘娘準備迎接聖人。”

李慎一愣。李世民來幹什麼。對了,不是說給賞賜麼。難道是親自送來。那這個面子可就大了啊。

“嗯。本宮知道了。”

“母妃。阿耶來是不是給送賞賜來了。”李慎不解的問

“慎兒,你覺得你有那個面子。能讓陛下親自送東西過來麼。賞賜在你出去的時候就已經送來了”韋貴妃斜眼看了看李慎。

“我也覺得我沒那個本事”李慎也認真地回了一句。再說了為了五十貫送一趟也不值得啊。原本以為五萬金很多,可後來藍玉兒告訴他五萬金就是五萬錢。李慎一算才五十貫。這也太摳了吧。

看著兒子這麼認真的回答,韋貴妃也是滿腦袋黑線啊!

“好啦準備準備,都收拾乾淨。李慎你也去洗漱一番。快點。馬上去前門迎接陛下,”韋貴妃催促著。

李慎也帶著人趕緊去洗漱換衣。

大吉殿裡所有人此刻都站在大門口。沒一會就看到一群人走了過來。一群護衛率先進入大吉殿。李慎知道這是檢查環境去了。

“見過大家”

“見過阿耶”

“拜見聖人”

一眾人見李世民走過來趕緊行禮參見。

“嗯,免禮。貴妃朕今日在你處用膳。”李世民對韋貴妃說道

“這是妾的榮幸,大家,請”韋貴妃趕忙回道

“嗯”

李世民率先進入大吉殿。韋貴妃緊隨其後。後面跟著一群宮女太監。手裡拎著食盒。李世民吃飯。一般都出自光祿寺,尚食局只是給後宮妃嬪做飯的。

韋貴妃引著李世民進入偏殿,一進入偏殿。李世民就是一愣。韋貴妃也愣住了。以前吃飯用的塌和小桌都沒有了。正廳中央擺放著一個大圓桌。四周圍著一圈胡凳。

“這是何物”李世民好奇的問。其實看樣式李世民也能猜出一二。只是不知叫什麼

“阿耶這是桌子。那個像胡凳的叫椅子。放在這裡吃飯用的。”李慎趕緊上前解釋

“哦?這倒是新奇,王德把吃食拿上來吧”李世民吩咐王德

“是大家。”王德回應了一聲。招呼宮女開啟食盒。把一道道菜放在桌子上。原本準備了三分。因為現在就一張桌子就都放在上面。

“阿耶,請上座,”李慎幫李世民拉開椅子。請李世民坐下。

李世民坐下後身體往後靠了靠。吃飯的椅子兩邊是沒有扶手的。李世民感受了一下,還挺舒服的。就說道:

“嗯,不錯。確實比跪坐舒服。來。貴妃,你們也坐下,一起用膳。”

韋貴妃做左邊,李慎坐右邊。然後李世民拿起筷子夾了一口。

李慎才開始動筷。一下午幹活。他也餓了。準備埋頭吃飯。

“李慎。這些桌椅你是從哪得到的。”李世民問道

“阿耶。我在司制房做的”李慎回答

“我是問你從何處得知的這桌椅。”李世民繼續說

“回阿耶。這是我在一本古書上看到的。我阿姨最近經常腿疼。跪坐久了血脈不通。所以我就去司制房做了這桌椅。好讓阿姨不用久跪。”李慎回答。沒辦法李世民面前他只能叫韋貴妃阿姨。

“嗯。有孝心。”李世民誇了一句。

李慎讓冬梅又取了一雙筷子當做公筷。用公筷夾了一塊煎肉放到李世民盤裡。

“阿耶,你多吃點肉。”

作為前世是現代人的李慎很喜歡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感覺。但這個時代吃飯都是分餐。沒有坐在一起吃飯能夠拉近距離。

李世民看著盤裡的肉愣住了。他從來沒有過這種吃飯的感覺。以前都是分餐而食。他還頭一次有兒女給他夾菜吃。這種給李世民一種很微妙的感覺。

“陛下”身邊的王德上前提醒道。

“好啦。這裡是皇宮。他是朕的第十子。”按規矩陌生的餐具李世民是不能用的。所以王德出言提醒。可李世民正在體會親情的時候。李世民也不相信韋貴妃敢下毒。

之後韋貴妃也有樣學樣的拿起公筷給李世民夾菜。李世民也一邊吃一邊喝著小酒場面是父慈子孝,其樂融融。

注:(妾室的子女稱呼生母為阿姨。稱呼正妻為母親。可查詢)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中興大漢,要從董卓做起

中興大漢,要從董卓做起

一天寫三章
“太師,你到底行不行啊?”劉協不滿的揚了揚手中的馬鞭。 “你不努力,朕如何能夠中興漢室?” “大漢三都一十三州的擔子可全都落到太師你的肩膀上了,你可一定要支稜起來啊!”這是一個關於中興之主與大漢功臣的故事。 唯一不太對勁的是,這名大漢功臣,他的名字叫做董卓~~~本書又名:《董卓的周公養成計劃》、《董卓:我懷疑我被陛下PUA了,但我沒有證據》、《劉協:我的諡號能換成漢昭武帝嗎? 》、《袁紹、曹操:壞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蕭藍衣
景泰八年,奪門前夜,垂危的景泰帝忽然坐起來,一個耳光扇在穿著龍袍再次君臨天下的朱祁鎮臉上! 朕問你,瓦剌掠邊、殺戮無數,你卻奉之如父母,土木堡三十萬英靈可還答應! 朕問你,被瓦剌生擒,非但不以死謝罪,還要歲幣供奉,太祖、太宗英靈可還答應! 朕問你,你投降瓦剌,被贖回來,厚顏無恥苟居南宮,妄圖復辟,天下臣民可還答應! 朱祁鎮!你還有何顏面身著龍袍,妄圖復辟!竊居帝位!傳載江山!你就是千古笑話,豈還不
歷史 連載 335萬字
重八家的傻兒子

重八家的傻兒子

祿青霜
“娘,有人說我是傻孩子,我真的傻嗎?我只是想當神仙,這有錯嗎?”朱橘仰著頭看向馬秀英,一臉的悲憤。 “傻孩子,你怎麼會是傻孩子呢?”馬秀英一臉慈愛的摸了摸朱橘的腦袋,笑眯眯的掏出一把剪子來,柔聲細語的道, “小橘子,來,告訴娘,是誰這麼說你的?”本書又名《回到明朝當道爺》、《我媽史上第一護犢子》、《朱元璋>天王老子>朱橘>馬秀英>朱元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搶錯人了怎麼辦

搶錯人了怎麼辦

雲山有意
【下一本還不確定要開什麼,看看哪本有手感】 晏來歸穿成了炮灰攻二,作用是負責強取豪奪主角受,促進主角攻受的感情推進,在企圖對主角受做什麼的時候被趕來的主角攻打敗,然後就能功成身退了。 為了完成任務,晏來歸信心滿滿地把主角受搶了回來。 主角受不慎中了別人下的合歡散,被送到魔尊寢宮時已是中毒至深,一雙劍眸微微渙散泛紅,卻仍舊鋒利如刀,恨不得將晏來歸千刀萬剮。 接下來只需要等待主角攻前來英雄救美即可。
歷史 完結 4萬字
大唐李承乾,請父皇稱陛下

大唐李承乾,請父皇稱陛下

三石散人
李世民:承乾,青雀搗鼓出來了《括地誌》,你作為哥哥,一定要讓著他點。 李泰:《括地誌》是本王多年修編的一部鉅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治:大哥和青雀,你們就爭奪天下吧,我只負責撿漏! 李承乾:來人,把青雀和雉奴給朕吊起來打,請陛下移駕大安宮!......眾人譁然,大寫的驚愕寫在臉上。
歷史 連載 5萬字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風吹愛浪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n和歷史上輔佐劉邦建立大漢朝的宰相同名的現代青年張良覺醒了藍星的記憶,他無奈發現自己所處的是那個動盪不堪,人名如草芥的東漢末年,而且是演義世界,還被劉關張三兄弟視為大賢,幾人殺黃雞,燒黃紙,擺香案,在桃園四結義。 \n於是歷史從這裡悄然拐了一個彎,在張良的幫助下三兄弟擺脫了原本的宿命,最終建立了一個無比強盛的大漢帝國。 \n簡介無力,請各位老爺移步正文。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