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國運論的疑問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辦法很簡單,下西洋要造船,要水手,要軍隊,需要很多的錢。”
“而這個錢,由皇帝帶頭,讓所有宗室都出份子錢,勳貴則按爵位等級出錢。”
“一開始,可能會有人不願意,但現在無論是宗室還是勳貴,看著皇帝的面子上,都不可能不出這份錢。”
“甚至於,為了討好皇帝,哪怕認為這份錢是皇帝想要揣進自己的口袋,他們也會攀比爭搶著出錢。”
“而只要一次滿載而歸,只要他們分到一次比本錢多得多的利潤時。”
“他們就會不需要任何人遊說,自動全力以赴地加入到下西洋的事業中。”
“如此一來,就可以把固有的穩定的某個利益階層,轉化為海洋貿易的堅定支持者。”
“而貿易這種事,是隨著本錢的增加越滾越大的!”
“大明的絲綢、瓷器、香料,賣往極西之地,統統都是天價!”
“只需幾年,大明就可以從海洋貿易中掠奪遠超田賦無數倍的財富!”
撥雲見日!
朱棣頓時恍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而生,因飲酒而有些微微漲紅的臉上,更是肆意地透出了笑意。
如何實現自己心中的蓋世功業,這個問題朱棣早已經思考過無數遍了,只是在這個時代,受困於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他根本找不到答案罷了!
既然基於農耕文明的田賦,無法滿足他成就蓋世功業所需的耗費,那就另闢蹊徑,用海洋貿易,來助他成就千古一帝!
而自己的力量不足,就捆綁上宗室,捆綁上勳貴!
如果所有宗室和勳貴都上了他的大船,那就算是以耕讀傳家計程車紳階層再反對,又有什麼用呢?
根本不用皇帝暗示,那些得到了海量利益的宗室、勳貴,就會成為皇帝最堅定的支持者,去跟士紳文官對抗。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當開海決策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自然會有越來越多計程車紳文官也踏上這條大船。
而士紳文官,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中分裂為開海派和禁海派,互相內鬥都來不及,怎麼會掣肘皇帝、宗室、勳貴的行動?
到時候,大明將成為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
有了錢,他朱棣想修多少書就修多少,想怎麼打北元就怎麼打!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這個剛剛還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朱棣忽然覺得,竟然離他如此之近!
朱棣猛然站起身,激動地連聲讚歎。
“姜星火,絕世奇才也!”
同時,隔壁的朱高煦也恍然大悟地說道:“姜先生,俺悟了!”
“說說看。”
“所以,第一條調整宗室供養制度,和第二條海外貿易,根本就是您說的‘相輔相成’的關係,是也不是?”
不待姜星火回答,朱高煦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了下去。
“調整宗室供養制度,是為了減輕未來大明朝廷的財政壓力,而其中諸如‘藩國貢獻率’,便是讓各個藩國互相比較、競爭,看誰在海外貿易中出的錢多、人多,做的貢獻大;而‘宗室成員的敬業方面’,便是看這些宗室成員在參與海外貿易的時候,或者是在皇莊等地方任職的時候,做事認不認真,對不對?”
“正是如此。”姜星火欣慰地點了點頭。
另一側的朱棣則有些驚喜。
一方面,是回過頭看,同樣搞明白了評價藩國時的‘貢獻率’和評價宗室成員時的‘敬業’是怎麼回事,驚喜於姜星火設計制度時,竟然是如此地環環相扣,一步不差。
另一方面,則是驚喜於,自己的這個傻兒子竟然開竅了?要知道,小時候可是拿鞭子抽都不去讀書學道理的,只知道舞槍弄棒,姜星火竟然能把這石頭一樣的傻小子點撥開竅,可真是太厲害了。
“削藩的事情,俺算是弄明白了。”
“敢問姜先生,您三番幾次提到的《國運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聽到朱高煦的提問,朱棣的心中,也升起了濃濃的好奇心。
似乎......這個《國運論》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這個回頭再講,我可以先給你提兩個問題,你去做一些思考,帶著你思考的結果再來聽課,效果會好得多。”
“姜先生請問。”
幹過百萬軍中取敵方大將首級的朱高煦,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姜星火,此時卻恭謹無比,仿若一個等待私塾先生開蒙的孩童。
“為什麼會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現象一遍遍在中華大地上重複?歷代王朝壽命普遍不超過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真的是五德相剋天道迴圈嗎?”
“為什麼王朝開創之初總是君王英明,歷經兩到三代帝王往往能達到國力頂峰的盛世,而接下來便是數代君王昏聵無能,最終權柄操於外,直到亡國?”
“這兩個問題,你好好想一想,下次講課時再告訴我你的答案。”
隨著放風結束的哨聲響起,隔壁再無動靜。
朱棣卻屏退了密室裡的兩名文書小吏,坐在椅子上,用指節一下一下地叩擊著扶手。
朱棣垂眸看著書案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今天姜星火講課內容的紙張,陷入了沉思。
今天,他受到了極大的思想衝擊。
朱棣在陷入迷霧很久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方法,同樣,也帶來了新的困惑。
王朝更替、王朝壽命,究竟是為什麼?
或許該把今天的事情和姜星火提出的問題,帶去大天界寺跟道衍大師聊聊了。
良久之後,朱棣整理好了今天的收穫,方才抬頭看著紀綱。
“剛才那兩個人......”
“微臣明白!”
紀綱神色肅然。
這兩名文書小吏,聽到了太多不該聽的秘密,註定無法活著走出詔獄了,而他們的家人,紀綱會予以照顧。
人命,在上位者眼中,一文不值。
更何況朱棣這種征戰半生,殺人無數的馬上天子眼裡。
但出乎紀綱預料,朱棣一邊親手把書案上的紙張攏在一起,一邊隨口道。
“明天讓他們繼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