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赤威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討伐逆賊袁恪,掃平汝南袁氏。”

“打到長安去,活捉袁賊!”

“孟德大義,我輩當為國盡力。”

討逆詔書一出,天下為之譁然,天下人都很意外汝南袁氏會恃功擅權,陰害天子,把持朝政,圖謀不軌,為此憤恨不已。

此時的汝南袁氏出身的袁紹和袁術卻站出來,公然表示袁恪所為,皆為其一人行為,與汝南袁氏沒有關係,為表忠義,公然和袁恪決裂,同時,也起兵參與討賊,以此自證清白。

自此,討逆大軍,又添了兩路諸侯。

袁紹提兵五萬,前來陳留,會盟曹操,同時,還攜帶有大量的軍需物資,為表忠君愛國,他此舉可謂是大義滅親,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放過。

十八路諸侯於各地起兵,約定進軍洛陽。

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幽州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以及幷州剌史韓遂,外加陳留曹孟德和渤海太守袁紹,合兵十八路。

話說平原縣令劉備,乃漢室後裔,為當今天子的皇叔。

劉備劉玄德於黃巾賊作亂時,同其兄弟張飛,關羽起兵討賊,後來,因功封為平原縣令。

主政平原,頗有功勳,為百姓所稱道也。

今聞袁恪殺董卓取而代之,陰害天子,擅權亂國,也同他的兩個兄弟,棄了平原,前往洛陽,會盟諸侯,共舉大事。

“兄長,這袁恪小兒,狂妄至極,小小年紀,也學董卓老賊,陰害天子,此番前往,吾必用手中長矛將他的腦袋挑下來。”

張飛性情急躁粗魯,卻極具武力,於大戰黃巾賊時,頗有戰功。

“三弟,面對袁恪小兒,我等萬不可大意輕敵。”

“此子不簡單吶。”

劉備向來行事謹慎,袁恪不過十七歲的少年,沒有幾分實力,如何殺得了董卓,又如何來把持朝政。

“大哥,你啊,行事太過小心了,那袁恪黃毛小兒,我單手都能收拾他。”

張飛仍舊狂妄自大,沒有將袁恪放在心上。

“......”

關羽則手提青龍掩月刀,沉默少言,只是當張飛和劉備提及袁恪時,眼神中充斥著熊熊的戰意。

他是個武痴,渴望和袁恪一戰。

三人騎馬進入了德州境內,剛好看到了前方有大批軍馬出現,只見其軍馬齊備,威武無比,一方大旗下,書寫著大大的幽字,卻是幽州剌史公孫瓚的兵馬。

劉備之前受過公孫瓚的恩惠,如今碰上,自當上前問候。

他向來仁義。

三人拍馬來到了軍前,那隨軍的甲士們見狀,剛要攔截,卻被同樣騎著馬的公孫瓚給攔了下來。

“玄德?”

公孫瓚也很意外在這兒能遇上劉備。

“玄德拜見公孫大人。”

劉備連忙抬手作揖。

“玄德,你們這是要去何處?”

公孫瓚好奇地問。

“公孫大人,我聽說曹孟德在陳留持天子詔書,號召各路諸侯,興兵討伐逆賊袁恪,我也要去盡一份力。”

劉備如實說道。

“也好!”

“你們兄弟三人武藝高強,此次藉著討伐袁恪,也能建功立業。”

“我也要去洛陽,我們一道吧。”

“一路上也能有個照應。”

公孫瓚在黃巾作亂時,親自見識過劉關張三兄弟的勇武,他相信三人未來前途無量。

“諾!”

三人也沒有矯情,便同公孫瓚的兩萬兵馬隨行,前往洛陽。

長沙太守孫堅也提兵兩萬五千人馬,自長沙北上,其子孫策和孫權也之同行。

......

幷州,太原郡,剌史韓遂也在整軍備戰,他集結了七萬兵馬,連夜開拔殺向芮城。

他剛剛探到袁恪只帶了三萬兵馬。

之前還在忌憚袁恪手上的十萬大軍,如今,卻沒有這個擔憂了。

他根本沒有將袁恪放在眼中。

心中暗自發誓,要將袁恪及三萬兵馬滅之。

“秦周,馬龍,沙裡飛......”

“末將在!”

“爾等率軍三萬,火速馳援芮城,將袁恪的軍馬抵擋阻擋在芮城外,靜等本大人與爾等匯合,屆時,兩軍聯手,擊穿袁恪軍。”

“諾!”

.......

入夜時分,袁恪親率的主力人馬順利透過了風陵渡,之後,三萬大軍馬不停蹄地來到了芮城外,在南城門外擺下陣勢,做好隨時攻城的準備。

砰!

砰!

砰!

一陣擂鼓聲傳來。

“來人,牽本將軍的赤龍馬過來。”

袁恪要動手了。

他騎上赤龍馬,手提天龍破城戟,親率大軍來到了芮城的城外,隔空對著城牆上的守將馬興喊話。

“馬興,那韓遂大逆不道,暗中勾結董賊,助紂為虐,本將軍奉天子詔書前來討伐,爾若開城歸降,本將軍既往不咎,寬恕爾等的罪責。”

“袁恪,少來忽悠我們,我們都接到曹操將軍傳來的天子討逆詔書,天子詔書中提及,是你取董卓而代之,陰害天子,擅殺朝臣,禍國亂朝,你才是國賊。”

馬興大聲說道。

“馬興,看來你是在找死,爾等不降,城破之時,本將軍屠盡城中的兵馬,一個不留。”

袁恪大怒。

他揚手開始攻城。

“袁武,由你率五千兵馬,衝開城門,殺入城去。”

“諾!”

袁武為袁氏族人,也是軍伍出身,擅長地便是攻城戰,也因為這個,袁恪方才將他帶來,討伐韓遂。

之後,三輛攻城車向著芮城衝鋒過去。

“放箭!”

馬興也開始反擊。

“弓箭手,掩護!”

袁武也有所防範,刀盾兵和弓箭手開始掩護攻城車向著城門衝撞過去。

“轟——”

攻城車撞在了城門上。

大門開始搖晃起來。

半個時辰後,芮城的城門被撞開,大軍衝入了城中,不多時,馬興被袁武親自所縛,來到了袁恪的面前,十分狼狽。

“馬興,跪下!”

袁武踢了馬興一腳,將其踹倒在地。

“袁武,拖下去。”

“砍了!”

袁恪也賴得搭理馬興。

“諾!”

馬興被砍了。

他身邊的幾個副手們都慌了,有兩個直接嚇尿了。

“大司馬,這幾個也砍了嗎?”

袁武問。

他的話剛剛講完,不待袁恪講話,有兩個都尉立馬爭先恐後地向袁恪開始告饒。

“大司馬,大司馬,我們願意戴罪立功。”

“我們願降!”

“之前我們收到韓遂送來的軍報,他已經派了三員大將率三萬兵馬馳援芮城,按他們的行程,黎明時分,將會抵達芮城。”

.......

“他們兩人先留著,其餘人都給殺了。”

袁恪聞言,率軍進駐芮城。

一入城後,袁恪來到了縣衙,芮城縣令、縣尉以及縣丞率縣衙一百來人跪迎之。

“芮城縣令郭濤率本縣同仁拜見大司馬。”

“好了,郭縣令,本將軍此番前來,是奉天子詔書,討伐董賊餘孽韓遂,縣衙暫時徵用了,待戰後,歸還。”

袁恪也沒有搭理這些官吏,隨便解釋了一句,便將這些人都給趕出了縣衙。

之後,他將貂蟬也帶入縣衙的偏殿休息。

至於城中的防務,也由袁武來負責。

三更時分,袁恪親自帶領三千大雪龍騎軍悄悄地出城了,沒有驚動任何人。

一路急行軍,來到了白谷鎮,他在此設伏,準備將韓遂派來馳援芮城三萬人馬全數吃下來。

又派了三路剌侯打探訊息。

一切計定,只待敵軍前來送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