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深空探測網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防止滑動和受力均勻,以及吊裝的時候方便,節點艙的運輸方式是立起來用模具托住弧形底部,而非橫躺。
轉運拖車加上立著的節點艙,整體高度超過14.5米,從地面的視角望去幾乎卡著車間的大門過去的,不過實際上還有不到兩米的距離。
這也決定了轉運的艙段或者火箭殼體不能超過14米,所以即使是處於PPT狀態的新遠四號火箭在加強後也只將直徑最終定在了14米這個數字。
如果只考慮飛機轉運條件和發射場的話,其實這個數字能做到18米,超過N1,成為全世界最粗的火箭。
雖然這個紀錄沒什麼意義……
不過節點艙轉運出來並不是馬上就拉到瓊州發射,新遠三號火箭都還沒譜呢。
它是要移出車間另外找地方存放,不然太佔地方。
雖然B級基地的車間非常大,理論上同時進行兩個14米級艙段加工都沒問題,不過實際上這裡還要製造其他東西,有一個大傢伙擋路太礙事。
但是車間的工人們雖然認為傢伙太大有些礙事,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對這個節點艙的喜愛。
這是全世界直徑最大的艙段,雖然長度只有6米,但內部空間已經高達320立方米,寬闊的嚇人,能當作廣場用了。
軸線上的另外兩個艙段還要誇張,那是14米直徑、長度45米的超級艙段,是整個空間站的核心控制部分。
兩個艙段一個屬於領航艙,裝載被超大型陀螺儀固定的導航裝置,存貯相當的燃油;另一個是與其他航天器對接以及儲存貨物的艙段,也安放了很多裝置。
即使不像XS-62那樣空空如也,但可使用空間還是超過三千立方米,兩個就是近七千立方米。
可以想象,現在的所謂第三代、第四代空間站單是連這個軸向艙段都比不過,整個前進號空間站如果劃分到第五代,那這之間的代差就太誇張了,其他航天機構都不知道怎麼追趕。
而且要建設這樣大的空間站還需要一個輔助設施:太空梭。
小了還不行,這種巨型結構需要藉助衍架固定提高強度,單靠對介面承受不住旋轉產生的拉扯,絕對會出問題。
必須要是100噸級的太空梭,現在全世界都沒有在服役的。
NACA雖然重啟了太空梭計劃,但H1的成功讓他們相信小型化才是正確的道路,沒有另開專案或者延續STS計劃,而是選擇直接投資追夢者。
而在大家都相信百噸級太空梭不行時,新遠卻在默默地推進著H2的專案。
6月1日,一架通體灰白的H1型太空梭裝上伊爾62,從B級基地起飛,前往新遠航天發射場。
外界紛紛猜測這是新型號的H1改型,或者是沒有塗隔熱材料的特殊試驗機。
結論也差不多,這是一架專門製造的無人驗證機,用來驗證H2的有關技術。
它的表面之所以變得灰濛濛的,其實是換裝了全新的隔熱瓦。
H2為了能夠降低使用成本,決定使用可以在整個服役生涯裡都不換的隔熱瓦,並且連為一體,徹底斷絕風險。
於是新遠的工程師們給這架H1採用了預計會用在H2上的融合式隔熱層技術,內部非常複雜,不可更換,可以將承受熱量最多的底部進行熱量轉移,使全身的隔熱層均勻消耗,直到完成100次的飛行壽命。
這一套隔熱層的價格極其昂貴,佔據了這架H1造價的一半還多,但如果能換來整個生命週期完全不需要複用,那就很值得了。
6月4日,內部代號H1X的試驗機在瓊州航天發射場由新遠五號乙帶飛,回程時沒有降落在瓊州,而是直接返回了新遠機場。
新遠對外宣稱是進行了一次H1重大改進型號的飛行試驗,留給各大航天機構一團疑問後就不肯透露任何訊息。
NACA也看不出什麼東西,只能再催一催內華達山脈公司,讓他們再度提高追夢者的進度。
……
空間飛行器設計部,肖岡田擺弄著巨幅的太陽系星圖,將一個個磁吸圓釘放在上面,林炬在他身後,隨意地就坐在桌子上。
“老闆,真的要進行如此宏大的計劃嗎?”
“是的,最好在十年之內,我們要儘可能完成太陽系內的行星探測,取得基本資料,為無人或者有人登陸做準備。”
林炬說完,也拿起一個磁吸釘,放在了木星的二號衛星,歐羅巴的上面。
他來找肖岡田自然是安排任務的,肖岡田特長於空間飛行器設計,於是林炬就讓他來組織向整個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發射探測器,最好要登陸。
包括八大行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的幾顆衛星等等,極度複雜。
十年時間,這是林炬給肖岡田規定的時間。
下一個系統任務不知道會是去哪裡,雖然火星的機率很高,但萬一不是,換了地方呢?又或者換了其他任務?
但大致應該還在太陽系內,也為了以後的任務,對整個太陽系進行探測很有必要。
不過岡田還是非常震驚,因為這不僅僅是上個世紀那樣簡單的扔一個探測器過去,而且要試圖建立一個遍佈各天體的網路,實現長期監控。
這包括小行星帶,那裡雖然沒有成型的行星,但是資源豐富有相當多的高價值隕石,將來或許能成為重要的資源產地。
實行這個計劃,需要在10到15年,甚至20年的時間裡投入上百億,利用相當多的重型火箭,而且要仔細計算天體的執行軌道,組建一個專門負責的團隊來盯著這個深空網路。
而為了與這些離地球距離要以天文單位計算的深空探測器進行通訊,需要在地面或者近地軌道建設超大型的的天線,以進行大量資料傳輸。
所以林炬暫時給它的命名是“星宿”深空網路,為整個太陽系內的飛行提供多種服務,提前選定著陸地點、飛船導航、宇宙隕石撞擊預防等等。
肖岡田自然深知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幾乎是要把整個星系握在手中的節奏。
“請您放心吧總裁,今年之前,深空網路的具體規劃就會完成提交,不過我還是想問一下星宿網路每年能取得多少預算?”
林炬:“不能太多,儘量控制在20億以內,這樣財政的壓力會小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