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反應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XAP將建設星際飛船,可進行星際航行》
馬斯克夢中驚醒,然後拿起嗡嗡響的手機,看到了媒體發的標題黨新聞,睡眼惺忪地點進去瀏覽。
旋轉太空站、一千五百噸、核動力任意穿梭,由媒體亂七八糟縫合在一起的誇張資訊沒有糊弄到他,馬一龍很快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清醒過來的他弄清楚了前進號空間站的真實性,也終於明白了新遠三號的真正目的。
馬一龍深吸一口氣,繃著嘴將手機扔到床上。
在前進號空間站上,他看到了一個極度宏偉的太空計劃,感受到了林炬對於星空的信念。
至少不亞於他,而且做得更好更大,前進號空間站和星艦雖然是兩條路子,但明顯前進號的含金量比星艦高多了,而且可以長期自持,帶足物資生活一兩年都沒問題。
而且能製造重力這一點就足以傲視人類已經制造的所有載人航天器,能解決很多麻煩。
本來他還想靠著SSN星艦實現彎道超車,在經濟型和適用性方面壓倒現在的太空梭,與核熱動力版本的H2太空梭持平,但現在看來還未出生居然就落後了。
星艦的開發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是在SpecaX內部早就明確的,老馬原本想著在兩年左右時間解決掉並實用化,但現在看來即便時間不超過預期,卻還是沒有能夠對標“前進”空間站的計劃。
想想核動力推進的前進號空間站化身飛船,攜帶登陸器進行行星間的遠行在太陽系內進行探索,馬一龍都覺得頭皮發麻。
星艦做不到,動力是最大問題,即使勉強可以,所需要的準備工作也相當龐大,不像可以滿載超過兩千多噸的前進號,帶好行李就可以遠行。
他需要一個能與之媲美的計劃,阿美也需要。
……
華國民間,網友的反應也是異常熱烈。
在新遠三號發射之後居然爆出這麼一個極具熱點的計劃,簡直驚爆民眾的眼球。
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或者說認為不可能兩年內完成。
在民眾樸素的價值觀裡,雖然離心式空間站在上個世紀馮·布勞恩(土星五號總師)就提出來過,但大家一致覺得這都是本世紀中葉可能才會出現的玩意,在此之前應該一直存在於和科幻電影裡。
不管是結構還是重量,都很難讓人相信這是華國人提出的太空計劃。
哪怕是阿美,他們也就相信了呢!
與新遠配套的企業、院校倒是興奮無比,這樣的大專案大張旗鼓的開展絕對意味著資金和技術升級,是一個能吃好久並從中受益的大專案。
新遠自家的員工倒是犯了嘀咕,心想老闆那麼勤快地訓練員工和學生,號稱要三年組建6000名可以進行太空探索的人員隊伍,難道這就真的開始了?
這豈不是說他們很可能在有生之年在異星球搞殖民地,辦太空工廠?
前進號空間站意義太大了,12個離心艙段中6個服務艙,6個乘員艙,還可以在軸向進行拓展,這顯然就是宇宙飛船的雛形。
什麼光速飛船、太空戰艦離得暫時還有些遠,前進號空間站基本就已經滿足了人們對於本世紀內可實現的太空飛船的展望。
網上開始興起了一大片討論,度娘航天板塊置頂的第一熱帖是:
“人類還有多久殖民太陽系?”
“本帖子的靈感來自‘前進’空間站,我自己就是南方航空航天大學核動力專業的學生,目前馬上就能完成考核拿到單飛執照了,前天參加學校與新遠組織的活動去看了新遠三號發射,所以有感而發,以我們目前的能力,如果全力以赴,能在多久殖民全太陽系?建造前進號空間站需要消耗多少資源?”
2樓:“實名羨慕樓主,真羨慕你們隨便就能開飛機上天,我們這兒航模都要管……我覺得‘前進’空間站太科幻了,以現在的技術怎麼也要一兩千億吧?絕大多數技術應該都要重新開發。”
3樓:“附議,軸向艙段14米基本是卡著新遠三號的最大直徑做的,方形艙邊長11.8米也是,這麼大的整體艙段,光是殼子造價就要10億了,加上裝置怎麼也要一千五百億吧?對於這個體量來說並不貴。”
4樓:“居然碰到校友(滑稽),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征服太陽系,但我們肯定有機會登上前進號空間站,看過《太空漫遊》沒有?直接幹碎歐羅巴!”
5樓:“我感覺林廠長已經要超脫地球,當太陽系共主了,航天局還在準備登月,他已經要殖民太陽系了。”
6樓:“登月航天員確定了沒?李偉上不上去?”
7樓:“贊同,+1”
8樓:“+1”
“……”
1086樓:“前面樓都歪了,但我還是回答正題:殖民太空圖啥啊,又荒涼又遠,讓我去火星還不如去非洲跟狒狒呲牙。”
……
“佘院士,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展載人登陸火星計劃?”
在上級的辦公室內,佘院士和其餘幾名專家坐在沙發上,以茶話會的方式被上級召來詢問。
前進號空間站上級早就知道了,也察覺了前進號空間站的最大用途:登陸火星。
或者說,太陽系內任何能讓人上去登陸的星球。
載人登陸火星計劃以及其他有人探測計劃最大的問題一直是人員的健康問題,雖然ISS空間站以及“和平”空間站內生活過多位連續超過一年待在太空,身體機能也沒有明顯退化的航天員,但顯然有重力更好。
沒有重力,航天員的絕大部分精力都要用來鍛鍊,而且也無法保證每一名航天員的身體都絕對正常,適當的重力對保持人類的身體機能很有好處。
為了萬無一失,登陸火星就要有能製造重力的飛船,否則隨便延遲幾個月,航天員承受不住了怎麼辦?
佘院士:“從技術上來講,現在我們就擁有這個能力;但是從實際意義上來講,或許眼下開發月球更有意義。”
上級點點頭,這也是他認為的答案,之所以叫過來問,只是為了以後做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