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叫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弘治六年,二月十五,貢院。

萬物復甦,草長鶯飛。正是國家掄才大典的好時節。

會試主考李東陽親手敲響了試畢鑼。

旁邊的貢兵扯著嗓子高喊:「學子,出龍門嘍!」

貢院的大門開啟。學子們紛紛踏出了貢院大門。

常風跟隨著人群出了貢院。這是他第二次參加會試。上回名落孫山。這回三場連考九天,他感覺考的不錯。

突然間,一個人不小心撞了常風一下。

那人連忙道:「年兄,失禮了。」

常風抬頭一看,竟是王華家的公子王守仁。

常風笑道:「王公子,你還欠我六個鍋盔呢!」

王守仁驚訝:「常大人,是你?嘿,六個鍋盔你記了整整八年啊!等瓊林宴上,我敬你六杯酒,權當還你六個鍋盔了!」

王守仁似乎對杏榜題名、金榜連登信心滿滿。

常風笑道:「那就借你吉言。咱倆都能金榜題名,當個真年兄。」

春闈放榜是在三天後。

會試結束後,李東陽便忙著跟考官們在禮部閱卷。

三日之後,常風、王守仁相約來到貢院門口,等待著放榜。

鄉試榜名曰桂榜,會試榜名曰杏榜,殿試榜名曰金榜。

其實,杏榜提名,遠比金榜題名重要的多。

會試中榜者,會被「拔貢」,成為貢士參加殿試。

而殿試是不淘汰人的。所有貢士都能成為進士。只是名次有高低。

也就是說,讀書人只要杏榜題名,便鐵定能從舉人晉身進士。最低得授七品。

在放杏榜之前,禮部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儀式。

杏榜終於揭曉。本科會試,共拔貢二百九十八人。

常風從榜頭一直看到了榜尾,整整看了三遍。哪裡有他的名字?

王守仁亦出人意料的名落孫山!

說是出人意料,又並不出人意料。會試是整個大明最頂尖的讀書人之間的比拼。

打個比方,後世把全國一千三百三十六個縣(縣級市)的兩千六百多個縣高考文、理狀元集中起來,考一場。

誰敢說一定能考進前三百?

皇帝寵臣和北直隸學政公子的名落孫山,恰恰說明本科會試在李東陽的主持下格外公平。

李東陽走了過來,看到了常風和王守仁。

常風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李東陽自然認識。

李東陽跟王華在翰林院當過同僚,也識得他家公子王守仁。

李東陽寬慰二人:「會試落榜對於讀書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你們不必難過。」

常風爽朗的說:「我這個錦衣衛屠夫參加會試,只是湊個熱鬧罷了。不中便不中。」

嘴上雖這樣說,常風的心裡還是有一絲難過。

王守仁亦是一臉風輕雲淡:「學生才疏學淺,需再接再厲。」

李東陽跟王守仁開起了玩笑:「你這次拔不了貢,下一科一定高中狀元。你可以試試為下次科舉作個狀元賦。」

「悄悄告訴你。你的試卷,距杏榜題名只差了一個圈。」

大明會試閱卷,不是單人閱一卷。為公平起見,考官們會集體傳閱每一名考生所作的三份卷子。

如果覺得可取,便在卷子旁畫一個圓圈。最後以圓圈的數量確定拔貢名單。

常風在一旁問:「李大人是否能透露下,我差幾個圈?」

李東陽尷尬的一笑:「差了好多好多個圈。」

常風鄉試就是榜尾。

他的才智不一定比題名的貢生差多少。但貢生們都是全職讀書應試。

常風則只能抽出晚上的空備考。「差了好多好多個圈」並不奇怪。

常風拱手:「李大人,王小兄弟。我先回錦衣衛當差了。再會。」

王守仁回了府。

老爹王華連忙迎了上來:「中了嘛?」

王守仁微笑著回答:「沒中。」

王華怕兒子想不開,開導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萬萬沒想到,王守仁竟笑道:「天下的讀書人都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父親放心,我很看得開。人這一生,哪能事事一帆風順?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王華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你比你爹強啊!成化十七年會試放榜前。我胡思亂想,打定主意若杏榜無名,就跳進永定河自盡喂王八。」

「幸好拔貢得中三十三名,殿試又連登狀元。」

三月初一,殿試如期舉行。金榜揭曉,一甲第一毛澄,第二徐穆、第三羅欽順。

弘治帝很重視掄才大典。專門召見了一甲前三。又從二甲隨便挑選十人,三甲隨便挑選十人面君奏對。

一眾新科進士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盡顯才學。

弘治帝萬分滿意。

這日早朝。弘治帝誇讚李東陽:「李東陽這個會試主考盡職盡責。給朕選拔了近三百名合格的貢士。」

「朕親自考察了他們的才學,個個都是朝廷亟需的人才。」

弘治帝頓了頓,問常風:「常風,名落孫山的滋味不好受吧?」

常風拱手:「稟皇上,臣才疏學淺,杏榜不第乃意料當中。臣處之坦然。」

弘治帝笑道:「坦然二字極為難得。諸卿,常風是朕的寵臣。但李東陽絲毫沒偏私。」

「同樣未中的,還有李東陽好友王華之子王守仁。」

「說明李東陽主持會試時一視同仁,無半分私心。」

「如此大公無私,朕定要升賞。擬旨,升李東陽為禮部右侍郎,仍兼任侍講學士。」

李東陽從五品翰林學官,直接高升為了三品部院大臣,躋身「部堂」之列。

距離入閣就只差一步了!

就在此時,一名黃河汛兵飛跑進奉天殿:「河汛!河汛!」

大明只有兩類士兵可以無旨直入皇宮。

一是傳遞軍情的紅翎信使。二是傳遞汛情的江河汛兵。

在古代,汛情比軍情更緊急。

弘治帝面色驟變:「快報!」

黃河汛兵拱手道:「稟皇上,黃河山東段張秋堤決口!淹沒三府二十一縣田地無數。」

弘治帝倒吸一口涼氣:「啊呀!怎麼會!朕整冬都在擔憂黃河河南段。然而決口竟出現在了山東段!」

「朕要擇一良臣擔任欽差正使,前往山東治河。諸卿可有人選?」

今日早朝出盡風頭的李東陽第一個出班奏道:「臣舉薦一人。」

弘治帝問:「哦?誰?」

李東陽答:「浙江布政使劉大夏正在京中述職。此人堪當治河大任。」

弘治帝微微一笑:「劉大夏是你的同門師兄弟吧?」

天順五年,李東陽跟劉大夏同在老師黎淳門下讀書。那可不是強攀關係的座師師兄弟,而是實打實的相同授業恩師。

當初黎淳門下號稱有「黎門三傑」。除了李東陽、劉大夏,還有如今在山西管刑名的楊一清。

李東陽朗聲答道:「回皇上,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臣推薦劉大夏是出於

公心。」

弘治帝微微點頭:「嗯。說的好。劉大夏的能力朕是清楚的。當初老內相懷恩病危,彌留之際向朕推薦了三個人。王恕、馬文升、劉大夏。」

「擬旨,命劉大夏領右副都御史銜,前往山東治河。」

吏部尚書馬文升道:「稟皇上,應再擇一精明強幹之人,作為劉大夏的副手。」

武官班中的常風心頭一動。

他在錦衣衛這些年,經歷了太多官場爭鬥、宮廷陰謀。

他厭倦了整日辦那些見不得光、蠅營狗苟的差事。

他十分渴望切切實實的為老百姓做一些事。

常風出班,毛遂自薦:「稟皇上,臣願擔任欽差副使。」

馬文升道:「不可!常鎮撫使,你不懂水利之事,怎麼能擔任治河的欽差副使呢?」

弘治帝贊同:「是啊常風。你為國效力的初衷是好的。但你不懂水利。」

常風侃侃而談:「稟皇上。治河需耗費海量國帑。水利之事,因堤壩衝了又建,建了又衝,向來是一本良心賬。導致河道官員能夠上下其手的地方甚多。」

「僅弘治五年,北鎮撫司逮捕、定罪的正五品以上河道官就有十三個。」

「臣雖不懂水利,卻懂查貪、治貪。治理黃河,要靠欽差正使劉大夏。」

「臣能做的,是保證朝廷拔髮的每一兩治河銀,都切切實實用在堤壩上!」

馬文升捋了捋鬍鬚:「常鎮撫使說的有道理。北司掌櫃以副欽差的身份參與治河,可以震懾那些覬覦治河銀的貪官汙吏。」

李東陽附和:「若常鎮撫使參與治河。貪官汙吏們就算有賊心貪墨治河銀,恐怕也沒賊膽。」

弘治帝拍板:「好,朕命常風為欽差副使,協同劉大夏辦差!」

「常風,記住你剛才說的話。你要保證每一兩治河銀都用在實處!」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拯救清冷師尊

拯救清冷師尊

雲照君
妙音宗掌門沈憶寒一場大夢,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本師徒年下耽美文。 而那個即將被以下犯上、虐身虐心的清冷師尊,不巧就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天下第一劍,雲燃。 他當然不能坐視不理。 昆吾劍派的弟子們發現,每次門派大比後,隔壁妙音宗的沈掌門總要大老遠趕過來,在雲真人收徒時指手畫腳,屁事還很多—— 家有血海深仇,不可。 修行資質太好,不可。 修行資質太差,不可 性格太過執拗,不可。 性格太過溫善,不可。
歷史 完結 1萬字
開局就幹架:大力農女絕不受氣

開局就幹架:大力農女絕不受氣

任紅塵
【女強+爽文+甜文+輕鬆+大力+快遞櫃+1v1HE】程晚沒想到自己只是在寢室裡正常睡覺,再睜眼居然換了時空。 \n開局茅草屋,家裡的人一個比一個乾瘦就算了,竟還被同村的人欺負。 \n程晚握緊拳頭,感受著身體裡不一般的力氣,又看了眼能接收到現代快遞的快遞櫃,給自己訂下兩個小目標:第一,堅決不受窩囊氣;第二,帶領家人過上好日子。 \n可程晚沒想到,兩個小目標眼看就要實現,天下大亂了。\n為了避免當炮灰
歷史 連載 38萬字
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西宮娘娘玉靈月
身為大明戰神朱祁鎮唯一的弟弟,臨危受命,就應該撥亂反正。至於是撥誰的亂,反誰的正? 那當然是撥三楊的亂,反太宗皇帝的正。亂臣賊子,拋棄舊港,停下西洋,南洋藩屬盡失。 喪師交趾,內遷奴兒干,邊境烽火四起。奸臣誤國,其害十倍於叫門天子。 景泰帝朱祁鈺登基,盡復太宗之政,巍巍大明,風雲再起。
歷史 連載 68萬字
性轉水滸:我潘金蓮真不想吃軟飯

性轉水滸:我潘金蓮真不想吃軟飯

我是節操
穿越到了性轉的水滸世界,醒來之後發現自己成為了,清河縣第一美男潘金蓮。 \n妻子武大娘膚白貌美,身材嬌小玲瓏,性格單純,嬌憨可愛。\n小姨子武松身材高挑,大腿還長,一身怪力擒龍伏虎,但看似豪爽的表面下,實則對自己的姐夫感情複雜。 \n更讓人遭不住的是,他開窗戶不小心,砸到了一個風情萬種女子的腦袋,被這位西門大娘子給盯上了。 \n只想平靜生活的潘金蓮,不得不面臨巨大的危機。
歷史 連載 2萬字
漢王朱高煦家的鼉龍王

漢王朱高煦家的鼉龍王

白銀大聖
大明風華劇情,重生成為大明朝烤乳豬王爺朱高煦的嫡長子,還擁有了一頭鼉龍,且看我在這無魔的世界中跟大明朝一起閃耀光輝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