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禁中叛兵入皇后寢宮刺殺之事。
被皇城司嚴格控制訊息,並未流傳入民間。
即使有人聽到一些風聞,也是隻知皇后寢宮失了火。
知曉此事的官員們也都未曾洩露訊息。
汴京街頭。
那些刊印售賣民間小報的商人。
即使透過特別渠道知曉了此事,也不敢朝外說。
有些事情透露出去,那是要坐牢挨板子的。
他們比任何人都瞭解朝廷管控資訊的尺度。
……
四日後。
即閏正月二十七日。
內侍省調查出了禁中叛兵刺殺案的結果。
臺諫官們看到這個結果後都傻眼了。
莫說正常人。
即使七八歲的孩童都不一定能相信這個結果。
“經查,四名親事官醉酒後,闖宮鬧事,並無幕後主使者。”
內侍省建議:增加巡邏的護衛,砍掉宮牆、屋簷旁的大樹,在各處增加防火警示木牌。
酒後便敢去闖皇后寢宮,簡直是荒繆。
何酒能有如此功用?
喝酒能壯膽,但並不會促使人尋死。
……
御史臺內。
唐介、範鎮、蘇良、呂誨四人剛坐在一起。
知諫院歐陽修便帶著左司諫何郯、左正言周元和右正言趙抃,氣呼呼地趕了過來。
至於侍御史兼知雜事高若訥。
最近請了病假,一直在家中養病。
他不在御史臺。
御史臺的談論氛圍要好上許多許多。
歐陽修氣憤不已地說道:“荒繆,實屬荒謬!醉酒就敢闖宮禁?就敢放火?就敢持刀殺人?內侍省分明是什麼都未調查出來,要包庇楊景宗、楊懷敏與鄧保吉!”
“走,咱們同去垂拱殿上諫!”何郯也是氣呼呼地說道。
臺諫官有監察之責。
任何有疑之政事,皆可面聖上諫。
甚至有時要比其他衙門的官員反饋的晚,還會受到責罰。
就在眾人都站起身時。
蘇良突然道:“諸位,先等一等。”
眾人紛紛看向蘇良。
蘇良緩緩道:“此訊息能夠傳到我們耳中,說明官家和兩府相公都已看過。若官家覺得此訊息離譜,定不會讓此案宗結果以這樣的書面資訊傳到各個衙門,官家應該會立即召開封府、大理寺或御史臺重審!”
“但是,這個訊息還是放出來了,並且內侍已經開始砍樹,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就是官家想要看到的結果!”
唐介搖了搖頭,道:“怎麼可能?此事涉及禁中安危,官家定然想要一個真實的結果,以除後患。”
蘇良微微一笑。
“唐中丞,那你覺得真實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此話一出。
眾臺諫官們幾乎同時神情一變,打了個激靈。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也都想過誰最有可能是此事的指使者。
蘇良接著道:“諸位,這裡也沒有外人,估計大家都曾想過幕後指使者是誰,最有可能的懷疑物件,無疑有三個,說出來可能犯忌諱,我就不直言了。”
眾人紛紛點頭。
蘇良已經講得很明顯了。
這三個懷疑物件:其一,軍賊王則的妖黨餘孽;其二,曹皇后;其三,張美人。
三者皆有動機。
軍賊王則的妖黨餘孽是為了報仇。
曹皇后擔心張美人生下一個皇子後影響當下皇子的地位,故而想要構陷對方。
至於張美人更是有直接的動機。
若曹皇后和皇子身死,她將是最大的獲利者,若是再生下一個皇子,那她就是最後的大贏家。
她完全有可能賭一把。
“當下,官家可能透過內侍省知曉了一些訊息,也可能害怕知曉一些訊息,所以他更傾向於這種結果。”蘇良緩緩道。
眾人再次點頭。
此事,細思極恐。
若是軍賊王則的妖蕩餘孽所為也就罷了。
但若是曹皇后或張美人所為,那查出真相後會更可怕。
若是曹皇后所為,此等罪名完全可以廢后,甚至將曹家人全部罷職。
若是張美人,則直接可打入冷宮。
但皇后育有皇子不過數月,張美人更是將要臨產。
趙禎根本無法處置。
歐陽修長嘆一口氣,道:“那……那此事就這樣算了?永遠都不可能知曉真相了?”
蘇良搖了搖頭。
“不,我們不能順著官家的心意來,此事的結果可以是這樣,但過程絕對不能是這樣!”
“我們還是要去集體上諫,其一,要求嚴懲楊景宗、楊懷敏與鄧保吉三人,無論有沒有幕後主使者,這三人都嚴重失責,不宜再於禁中任職。”
“其二,我們要求由開封府複查此事。此事若真有幕後主使者,官家可以不知道,我們也可以不知道,但知開封府的包學士必須知道,有些事情,完全可以秋後算賬,即使不算賬,也能令那些做壞事者心懷忌憚。”
……
“景明所言,甚有道理。此事在當下可以壓著,但一定要查出一個結果,不然以後後宮可能會出大問題!”唐介道。
自古以來,皇位之爭都非常激烈,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官員們不得不防。
歐陽修也認可地點了點頭。
唐介看向眾臺諫官,道:“此事不宜鬧得太大,我、歐陽學士和景明三人見君即可。”
其他人都紛紛點頭。
當即,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便奔向了禁中。
……
垂拱殿內。
陳執中、夏竦、吳育、文彥博、張方平,五位相公已經來到了垂拱殿。
內侍省歸官家直管,他們自然也看出了趙禎的想法。
知曉此事不能鬧大。
他們出現在這裡,自然是來幫趙禎堵住臺諫官之口的。
不過五人的心思也不太一樣。
陳執中和夏竦想著藉此機會將楊景宗、楊懷敏與鄧保吉三人保下來。
並且他們覺得此次與官家一起對抗臺諫,乃是一次穩固地位的好機會,甚至可以痛罵一番臺諫官。
這次,官家定然是與他們站在一起的。
吳育、文彥博和張方平則是純粹地認為此事應該大事化小。
不然無論是曹皇后出事還是張美人出事,對整個後宮,甚至對整個大宋都會造成大震盪。
無論真相是什麼。
沒有幕後主使者比存在幕後指使者都更有利於大宋。
文彥博甚是糾結,他若不是相公,完全不用操心這些複雜的事情,實話實話就行。
但現在,他必須考慮大局,一切皆以大宋江山的穩固為第一位。
故而,五人在私下已經統一了意見。
……
這時候,歐陽修、唐介、蘇良來到垂拱殿前,請求覲見。
陳執中五人看到只有三人前來,不由得大喜。
他們本以為整個臺諫都會來諫言。
趙禎擺了擺手,令三人入內。
他知曉臺諫官所為乃是職責所需,但還是要想辦法說服臺諫官們。
不然一旦查出他不願相信的真相,那整個後宮都亂套了。
皇家的體面,他這位官家的名聲,甚至未來太子的名聲都有可能受損。
鑑於自己的前車之鑑,他不想再讓他的兒子沒有生母在身邊養育了。
三人走入殿內。
歐陽修率先拱手道:“官家,臣等看了內侍省關於叛兵入皇后寢宮刺殺之事的調查結果,有一點不明,四個醉酒的漢子突破重重阻礙,闖進皇后寢宮,是當皇城司與入內侍省的防守為擺設嗎?”
“無論此事的結果是什麼,臣建議,必須嚴懲楊景宗,楊懷敏與鄧保吉!”
聽到此話,陳執中和夏竦都是一愣。
他們本以為臺諫會直接請求大理寺、開封府、御史臺重審此案,沒想到關注點竟然在別處。
這時候,夏竦率先急了。
“楊勾當、楊副都知和鄧副都知確實有錯,但那晚已將功補過,斬殺了叛兵,臣建議,略施懲戒即可,不宜將大過錯歸於他們身上。”
“將功補過?賊發之夜,三人後知後覺,最後令屬下將叛兵亂刀砍死,在臣看來,不但失職,且有妄圖滅口之嫌,必須罷黜官職,趕出汴京城!”唐介站出來說道。
“臣附議。”蘇良緊跟著說道。
夏竦根本想過如何應對此事,一時啞口。
而這時,趙禎眼睛微微一眯,心中道:莫不是臺諫官已看出了朕的想法,故而以重懲三人來了結此事?
“咳咳……”
趙禎乾咳一聲。
“臺諫所請,有些道理。這樣吧,將楊景宗貶到濟州監稅,至於楊懷敏與鄧保吉,罷黜官職,讓他們回家養老吧!”
趙禎顧念小娘孃的養育之恩,故而對楊景宗還是寬厚了一些。
“官家聖明!”蘇良三人同時拱手道。
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一旁的夏竦,甚是惱火。
這將導致他在禁中又少了兩個眼線。
但他知官家乃是令這三人抵罪而了結此事,故而也不敢再多言。
就在趙禎以為此事就要結束的時候。
歐陽修再次站了出來。
“官家,叛兵刺殺之事,涉及宮內安危,臣建議由開封府複查此案。”
歐陽修拱手的同時,蘇良與唐介也同時拱手。
趙禎的臉色頓時變了。
“內侍省已將此事調查的甚是明晰,無須再查。”
“官家,或許複查後的結果亦是如此,但卻能令所有人心安!”蘇良開口道。
此話明顯別有深意。
趙禎似乎是聽明白了,他不由得看向蘇良。
蘇良接著道:“有些事,我們可以都不知真相,但必須有人知曉真相,以備不時之需,臣以為,此人可以是包學士。”
此話一出,趙禎聽明白了,陳執中等數位相公也都聽明白了。
蘇良此策。
明顯比將此事如此模模糊糊處理更加穩妥。
可以隱瞞真相。
但真相必須有人知曉,以備不時之需。
文彥博、吳育、張方平幾乎同時站出,拱手道:“官家,臣亦懇請開封府複查此案。”
陳執中、夏竦互視一眼,也走出來道:“臣附議。”
二人也都是老狐狸,明白蘇良之策更為穩妥。
若不站出來,反而會有涉案的嫌疑。
趙禎細細一想,也覺得可行。
若真是某些人所為,至少能震懾一番,而他當下也不會左右為難。
“行,令開封府複查此案,蘇景明,你親自去告知包希仁!”趙禎笑著說道。
“臣遵命。”蘇良拱手道。
包希仁雖然凡事都追求真相,但也並非不知變通,他查出真相後,自然也會知而不言。
這一刻。
本來覺得與官家同心的陳執中與夏竦,再次感覺到,與蘇良相比,他們就是外人。
……
當日黃昏。
蘇良直奔開封府,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告知了包拯。
包拯聽完後,當即就當應了下來,他自然會以大局為重,而非執著於將真相告知天下。
……
翌日。
趙禎連下三道詔書,三人貶黜,兩人升遷。
其一,勾當皇城司楊景宗被貶到濟州監稅,入內副都知楊懷敏與鄧保吉紛紛被罷黜官職,致仕歸家。
其二,擢升同州觀察使、馬軍副都指揮使曹家家主曹琮為保平軍節度觀察留後。
其三,擢升江南西路吉州通判張堯佐為開封府推官。
兩道升遷詔書,是為了褒獎曹皇后那晚遇事不驚、處置得當,張美人不顧安危,捨命救駕。
此外,趙禎還依循後宮規制,厚賞了曹皇后與張美人許多禮物。
最開始,趙禎欲擢升張堯佐為三司鹽鐵副使。
三司使王堯臣聽到後,直接上奏反對,稱若張堯佐入三司,他便請辭。
他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轄制住張堯佐。
趙禎無奈,只得將包拯喊來,提出要擢升張堯佐為開封府推官。
在刑獄訴訟上,張堯佐還是有些本領的。
這一次,包拯並未出言反對,只是稱待他將叛兵刺殺案調查完畢後張堯佐方可即任。
趙禎當即答應了下來。
包拯知曉趙禎乃是為了穩定後宮。
並且張堯佐到了開封府,包拯自有能力讓其老實做事。
若張堯佐再次挑事,包拯也有辦法將其再趕出汴京城。
對於這三道奏疏,臺諫官們也都沒有說什麼。
曹家受賞,理所應當,而張美人即將臨產,也不宜再讓其心情不暢。
只能說,張堯佐實在是命太好。
……
五日後。
包拯稱複審完畢,與內侍省結果並無差異。
此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除了包拯,除了可能存在的幕後主使者,天下無人知曉。
可能有一天,真相會重見天日,也有可能,永遠都無人再提起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