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時辰後。
政事堂的爭吵聲逐漸稀落下來。
做事向來老成的樞密副使龐籍道:“諸位,咱們也別爭別吵了,此事讓官家定奪吧!”
當即,文彥博、張方平和龐籍便站起身來。
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也緩緩站起。
這幾位相公討論半天,完全是一點進度都沒有。
以後若變法都這樣搞。
事事都找官家論辯,那官家估計將會成為全朝堂最累的人。
這時,夏竦搖了搖頭,道:“慢著!”
眾人齊齊看向夏竦。
夏竦道:“我建議,明日午後再去找官家,你們有一份裁兵之策,老夫也要寫一份裁兵十萬的緣由來,不然官家定會先入為主。”
論奸滑,還真是夏竦。
老謀深算,走一步算五步。
若此時去見官家,官家指定傾向於這份裁兵之策。
“我同意!”王堯臣忍不住附和道,他還想著能裁兵四十萬呢!
僅用嘴說,顯然不行。
曾經的儒士王堯臣,已經被三司的爛賬折磨得變成了一個守財奴。
能省一文錢便要據理力爭省下一文錢。
“可以。那就明日午後,我們一起向官家呈遞裁兵之策。”文彥博點了點頭。
當即,眾人便散了。
今晚,夏竦和王堯臣必然要加班加點地撰寫裁兵增減的緣由了。
……
翌日午後,垂拱殿內。
兩府三司的相公,與歐陽修、唐介、蘇良這三名臺諫官,同時出現在趙禎面前。
趙禎望著桌前的三份文書。
一份裁兵之策,一份裁兵之策之樞密院之見,一份裁兵之策之三司之見。
這三份文書,眾臣都已看過,只剩趙禎未曾閱覽。
“諸位先坐,朕立馬看。”
當即,趙禎便認真地看了起來。
蘇良等人則是坐在一旁,喝著茶,吃著點心。
趙禎的心思甚是細膩,在非正式場合,都給予了士大夫官員最大的尊重。
……
來垂拱殿前,陳執中明確表示支援夏竦。
二人的思想早已固化。
他們覺得裁兵三十萬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於王堯臣的裁兵四十萬,二人覺得他就是來搗亂的。
蘇良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趙禎的表情。
他不得不承認,夏竦和王堯臣的策書寫得都很不錯。
夏竦從大宋募兵制的源起,寫到大宋禁軍、廂兵的生活習慣。
從裁兵三十萬面臨的巨大壓力,寫到大宋內部與外部存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
蘇良還真有些擔心官家會聽從夏竦的建議。
至於王堯臣的策書,完全是從財政的角度出發,一篇文章有半篇都是資料。
不過,他的資料甚是吸引人。
若大宋真裁減四十萬士兵,那將會省下很大很大一筆錢。
蘇良不求能裁兵四十萬,能裁減三十萬人他就滿足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大宋不可能瞬間就變強。
大約兩刻鐘後。
趙禎看完了桌上的三篇文書,眾臣全都抬頭看向他。
趙禎想了想,笑著說道:“兩位副相和樞密副使撰寫的裁兵之策,深得朕意,朕覺得完全可照此執行。”
“三司使所言也無錯漏,但還是有些冒進。至於夏樞相的擔心,也都有道理,但朕相信,我們能克服!”
啊?
就這?
眾臣都有些傻眼。
沒想到官家說得如此雲淡風輕,當即就同意裁兵三十萬了。
夏竦更是揉了揉眼睛。
這似乎已經不是那個處處謹慎的官家了。
夏竦還沒意識到,放在以前,他這種盡是展現弊端隱患的文章或許對趙禎有用。
但現在的趙禎,可是擁有兩個兒子的趙禎。
有子之後,趙禎的心思便完全變了。
還有最根本的一點。
夏竦所言的弊端雖多,但都在趙禎的意料之中,並且基本都能承受。
裁減士兵,無論補救措施做的再好,總還會有人鬧事,甚至造反。
因為這些人在打探朝廷的底線。
趙禎相信,當下的朝廷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夏竦朝前走了一步,繼續勸諫。
“官家,而今裁減的官員大多都是西北、河北、京東的邊境之兵,他們都是抵禦遼夏的主力,此策若傳到那裡,邊境的將士必有怨言,若激起兵變,那我們就後悔莫及了!”
趙禎緩緩站起身來。
“兵變?若有兵變,且樞密院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朕親赴邊境解決!”
此刻的趙禎,霸氣十足。
他已經憋幾十年了。
無子之時。
他若說出這種“朕親赴邊境”的豪言壯語,必然會被一句話撅得無言以對。
“官家無子,不可離開開封府。”
但現在,誰還敢說此話!
趙禎困在這座四方城太久了,他也想看看遼闊的西北,看一看遼夏之兵的實力究竟如何。
此話一出。
眾臣怎能猜不到趙禎的想法。
文彥博立即拱手道:“官家放心,若真激起兵變,臣等定能妥善解決。”
吳育也忙道:“即使兵變,也最多幾百人而已,當地州府定能解決。
……
雖然趙禎有了皇子,但畢竟都很年幼,群臣還是不想趙禎犯險去邊境的。
當年,太宗皇帝在高粱河驢車漂移的事情,大家仍記憶猶新。
太丟人了!
官家少出門,對江山社稷乃是大幸事。
趙禎看向下方,又道:“邊境被裁士兵有所抱怨,在所難免。僅靠邊境主官,恐怕還是會出現各種疏漏,朕若去巡視,完全可震懾一番並及時解決問題。”
趙禎還是想要外巡。
歐陽修立即站了出來,道:“官家,臣建議可派遣朝內官員前往邊境巡察,普及裁兵的目的,並助力朝廷及時發現問題。”
聽到此話,文彥博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看了蘇良一眼,然後拱手道:“官家,臣舉薦監察御史蘇良,年初處理貝州兵變時,蘇景明以一人之力鼓動全軍士氣,臣甚是敬佩,他乃是巡察邊境的最佳人選。”
蘇良有些無奈。
俗話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軍隊裁兵更重要的還是要以軍令施壓,越柔和,越講道理,越辦不成事兒。
但他一想到官家想去邊境,當即眼珠一轉,道:“官家,僅靠臣一己之力,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臣建議,臺諫皆出,巡察各地,以助裁兵。”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陳執中、夏竦、張方平、吳育、龐籍等人全都站了出來。
有的是不想臺諫在朝,有的則是認為此策甚好。
當下的臺諫官,各個都能獨擋一面,在民間口碑甚佳,而地方官員,無不敬之,懼之。
“好吧,就如此辦!”
趙禎的語氣中流露出一抹無奈。
即使他有了兒子,但若沒有一個特別紮實的理由,依然難以離開開封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