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桓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塢堡也叫做塢壁,王莽篡漢後的天鳳年間,北方大飢,天下動盪,富豪之家為求自保,這才紛紛構築塢堡營壁以抵擋兵災。

光武中興,漢室復起之後,光武帝為消除地方割據,曾下令摧毀塢堡,但卻禁之而不能絕,加之西北邊民常年苦於羌患,民間百姓也經常自組塢堡兵以對抗羌人,摧毀塢堡之事也就自然作罷。黃巾之亂後,駐有大批的部曲私兵的塢堡,也就成了豪強門下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當朝尚書郎杜預之父,明皇帝朝散騎常侍杜恕杜務伯,早在太和三年時,因彈劾大將軍曹真之弟曹璠,因此被貶斥,之後便一直在這宜陽一泉塢稱病隱居。

明皇帝駕崩之後,司馬懿為了制衡大將軍曹爽,自然沒有忘記這個得力的姻親,因此司馬懿還鼓動了許多司馬氏故吏門生為杜恕的復起造勢上書。

宜陽,一泉塢內,杜恕開啟了兒子杜預自京城洛陽送來的家書,陷入了沉思。

如今的廟堂,看似平靜,實則已是風起雲湧之時,正是波譎雲詭,風雲莫測之際,自己真的還應該再次復出嗎?

杜恕收起了兒子的家書,長嘆了一聲。

————————

大將軍幕府之內,曹爽正與何晏、丁謐、畢軌,以及荀勖、裴秀、王弼等一眾幕僚會商著。

“此番杜恕重任河東太守,實乃我等心腹之患。不知在座諸位,有何高見?”

曹爽此刻眉頭深鎖,看起來憂慮重重。

丁謐稍加思索,起身言道:

“啟稟大將軍,那杜恕之子杜預,從小博覽群書,勤於著述,且甚是博學,諸子百家,無所不包,京中稱之為“杜武庫”,便是贊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庫一般無所不有。此番其父杜恕復起,與此子內外交通,對我等的確深有危害。但此父子二人,性子剛烈耿直,與朝中大臣多有不合,以在下之見,大將軍可利用他人之手,借刀殺人,方為妙算。”

曹爽聞言,眉頭舒展,起身笑道:

“彥靖所言,甚合孤意!”

商討好了應對杜氏父子的計謀之後,眾人又議起了京城內外,地方上下的局勢。

現如今,曹爽在丁謐、鄧颺等人的謀劃之中,終於完全掌控了京畿內外的禁衛、治政大權。

只不過在地方上,那極為重要的五個邊境大州的兵權,還沒有被曹爽完全掌握。

司馬懿一黨,有徵蜀將軍趙儼,都督雍涼諸軍事,再加上雍州刺史郭淮,二人牢牢把控著西線兵權。

南線荊襄一線的兵權,倒是牢牢把握在曹爽一黨的手中,都督荊豫諸軍事的,是夏侯玄的族叔夏侯儒。

至於北境二線,雖然重要,但由於鮮卑內亂、公孫授首,如今早已不比東西南三線那般重要了。因此幷州刺史並沒有被任何一黨所拉攏,而後起的權貴名將幽州刺史毌丘儉,則與夏侯玄等人關係匪淺,自然屬於曹爽一黨。

東線揚州與東吳接壤,乃是極為重要的一線。目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乃是徵東將軍王凌,任揚州刺史的,則是先前違逆了曹爽而被外調的孫禮,這個刺史之位,則是由司馬懿之前親自提拔的。

而王凌王彥雲,乃是武帝朝和文帝朝的老臣,雖然對曹氏忠心耿耿,但他一向不熱衷與黨爭,且對曹爽這個後起的宗室小子並沒有太多的尊崇,因此此時的他尚未加入任何一個陣營。

曹爽心想,如今至關重要的西線兵權已被司馬氏牢牢握在了手中,自己絕對不可以再讓這同樣重要的東線再落入司馬懿的手裡。

為了爭取,他決定趁著這幾日王凌入京述職的機會,親自去拜訪一下這位三朝老臣。

曹爽打賭王凌十有八九會加入自己的陣營。

他看準了王凌對曹氏的忠心。

——————————

衛烈接到了大將軍曹爽單獨安排的一個任務。

那就是去勸說他父親,長垣侯衛臻加入大將軍一黨,並請求與衛臻再次聯姻,讓大將軍的五弟曹彥迎娶衛家小女,衛烈的小妹。

這個任務雖然看似簡單,可是在衛烈本人看來,則幾乎不可能完成。

別人也許不知道,可是衛烈自己心裡明白,父親這些年,一直都和司馬家走的很近。

而當初之所以將妹妹衛鳶嫁給曹羲,一方面是因為當初是武宣卞太后親自下旨賜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的司馬家,表面上還與故大司馬曹真關係不錯。

而今時不同往日。

大將軍與太傅隱隱間已然勢同水火,冰炭不可同器,父親又怎會答應如此請求?

衛烈思慮再三,還是沒敢去和父親提這件事情,可是大將軍的命令又不可違背,衛烈思前想後,最終決定,還是求泰初去和父親談一談吧。

他好像記得,大將軍陣營之中,唯有泰初還勉強得到過父親的讚許。

衛烈這樣想著,不多時便來到了昌陵侯府,夏侯玄的家中。

“衛兄,今日你怎麼有空來我府上了,快請坐,一同用了晚膳再走吧?”

衛烈笑道:

“如此甚好!”

由於外客來訪,惠姑安排好了夏侯玄與衛烈兩人的飲食之後,便和太夫人曹玦一同去後堂用膳去了。

席間,兩人先是閒聊了一些瑣碎事情,不經意間,衛烈提到了大將軍曹爽針對杜恕的計策,夏侯玄聞言之後,心知依照丁謐的計策,杜恕怕是難以全身而退了。沒來由的,他想起了諸葛誕曾經在陶水之上,除錯龍舟,被杜恕之父,杜畿杜伯侯捨命相救的事情,心中頓時覺得感慨萬千。

衛烈見夏侯玄聽聞此事後,有些意興索然,急忙轉換了話題,這次他終於說到了正題上。

“你是說,讓我出面,去你父親面前為大將軍之弟求婚?”

夏侯玄聞言,不禁莞爾,衛烈乃是衛臻的嫡子,可是如今卻要自己這個外人親自上門去說此事。

“衛兄啊,你這是為難我啊!你這個親兒子都不敢開口,卻讓我這個外姓之人去說此事。”

衛烈諂笑道:

“泰初,我父親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要是去說,十之八九會被他痛罵一頓,可是你卻不一樣了,至少他一向對你還是很有讚賞之意的,就算此事不成,至少也不會捱罵不是?”

就這樣,夏侯玄在衛烈的苦苦央求之下,終於同意了這件事情,親自造訪了衛府。

結果自然是沒有任何懸念。

衛臻果然推辭了曹爽打算送給他的尚書令一職,並且一併委婉的拒絕了曹爽提出了聯姻之議。自此以後,曹爽算是徹底斷了拉攏衛臻的念想。

——————————

宜城亭侯府,王凌府邸之中。

家主王凌正親自在正堂接待著前來拜訪的大將軍曹爽。

此處比起曹爽的大將軍府,顯得更為清冷。

由於王凌常年在揚州督兵駐守,因此這府邸之內就連一般的客人也很少見,更不要說像曹爽這樣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了。

王凌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卻絲毫沒有老態,他的頭髮雖已灰白,可是整個人卻顯得精神飽滿、氣勢鋒銳,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大將軍親臨寒舍,老夫倍感榮幸。”

正堂之內,王凌舉起銅爵,先行敬了曹爽一杯。就算王凌資歷甚老,但曹爽怎麼說都是當朝首輔,又是皇室子弟,浸淫官場多年的王凌自然不敢忘了尊卑禮數。

曹爽也急忙謙恭的朝著老人彎腰一揖:“王老都督折煞晚生了。”

“大將軍今日怎麼突然想起到老夫舍下來了,莫不是有什麼要事?”

王凌語氣雖緩,但卻中氣十足,十分雄渾,讓人不自覺的肅然起敬。

“老將軍自武帝朝以來,便開始為我曹氏效力,數十年來,一直忠心耿耿,勞苦功高,因此晚生尊敬都督,來拜訪一下都督,自然是應該的。”

曹爽刻意強調“曹氏”、武帝、“忠心”等,試圖以此來窺探王凌的心跡。

說起武帝曹操,的確算是王凌的恩人。

王凌乃是東漢司徒王允之侄。當年李傕、郭汜等人攻進長安,殺死王允,同時還誅滅了王氏全家。王凌和他的哥哥王晨,當時都還年輕,翻越城牆脫險,四處逃亡,當年後才回到家鄉。

後來蒙武帝曹操賞識,任命他為丞相府掾屬,王凌的命運才開始改變,才能成為今天大魏的封疆大吏。

曹爽看著眼前陷入沉思,一臉懷念之容的老人,心想這王凌果然乃是曹氏純臣。

“提起武帝,他的恩情,只怕王凌此生也難還報的清了。”

“老將軍,先帝在世時,曾得散騎常侍高堂隆之遺言:‘黃初之際,天兆其戒,異類之鳥,育長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異也,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昔年高堂公之言,如今已成真矣,還望王都督能夠襄助我曹氏,以防外姓鷹揚之臣!”

“大將軍所言之“鷹揚之臣”,指的可是太傅?”

“然也。”曹爽一揖到地,做出謙恭的姿態。

曹爽明白,拉攏王凌一事,成敗與否,就看此時了。

王凌急忙上前扶起曹爽,一揖還拜。

“王凌答應大將軍,願為曹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