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桓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府正堂之內,家主吏曹尚書何晏此刻正在和光祿大夫關內侯孫邕、大將軍從事中郎鄭衝、騎都尉關內侯荀顗、以及中壘將軍曹羲曹昭叔一同暢談。

當編撰新書,為論語做注這個想法在何晏心中開始滋生的那一刻起,何晏心中就好像是埋下了一把種子,又好像點燃了一把熊熊烈火,這個想法讓他想起了年輕時躊躇滿志的狀態。

正因如此,何晏才會一大早便迫不及待的將眾人請到府中商議。修書撰典之事,往往費時費力費神,何晏自然是想越早開始越好。

孫邕學識淵博,又是三朝元老,他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此事的價值,因此毫不猶豫的表示贊成。鄭衝乃是本朝大儒,一聽是要為論語做註解,自然也是熱心的很。荀顗本身是武皇帝得意謀士荀彧的兒子,家學淵源,又是一個熱衷功名的少年名士,自然也不想錯過這樣著書立說的好機會。至於曹羲,雖然是將門之子,但卻是曹真諸子當中文采第一之人,何晏又是他大哥曹爽最為看重的名士,故此這個忙他也樂意來幫。

眼見自己心中所挑人選盡皆贊成自己,何晏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侃侃而談,將心中關於編撰新書的想法盡皆吐露了出來。

幾人從清晨一直交談到了午後,便立即著手開始招募著書的助手,開始編纂工作了。

——————

淯陽侯府。

已然病痛纏身、不復當年意氣風發的家主黃權黃公衡,此刻正斜躺在榻上。

只有當他躺在病榻之上的時候,他才感受到,車騎將軍、淯陽侯,還有開府儀同三司的這些無上的榮耀,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累身之贅而已。

床榻並沒有安置在屋內,戎馬半生的黃權覺得房內太悶,他不喜歡那種被木頭包圍的感覺,因此特意要求下人將自己的床榻搬到了庭中的花樹之下,這株花樹還是黃初年間,自己剛剛北降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株花樹的種子,是他從蜀地帶過來的。

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從他率軍北降的那一天起,曾經那個一心興復大漢,眼神中藏有星辰日月的黃公衡,就已經死去了。

眼前這一株花樹,來自西蜀,卻又生在洛陽,像極了如今的自己。

他忘不了那些年昭烈皇帝對自己的恩義,也難以忘卻魏朝歷代天子對自己的試探與猜疑。

他的思緒,此刻飄來飄去,就好像正在做一個長夢。

他夢見自己正手持一杆象徵大漢火德的大纛,正縱馬馳騁著。

但一瞬之後,他又率領著麾下南郡太守史合等三百一十八人、連帶著自己的印綬、棨戟、幢麾、牙門、鼓車,拜服在大魏郢州牧夏侯尚的麾下。

過了一會兒,一些雜亂的聲音又湧入了他的夢中,他聽得出,那正是文皇帝曹丕與自己的對話:

“君舍逆效順,棄暗投明,真可追蹤前朝陳平、韓信也!”

“臣身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將軍乃是天下名士,上將之才,朕今加封卿為鎮南將軍,封淯陽侯,加侍中,望將軍無負朕期。”

“朕聞蜀主劉玄德,聞卿歸魏,已遣人殺害卿之妻子。朕心實痛,今再賜卿金帛、車馬、衣裘、帷帳、妻妾。”

“啟稟陛下,臣與故主,相交數年,深知其為人寬厚,不會如此行事,故臣請陛下收回此賞賜。”

過了一會兒,這些雜亂的聲音終於逐漸在腦中淡去了。

幾乎又是彈指之間,他又夢見了一張冷峻的面孔,那正是明皇帝曹叡的模樣。冷峻多疑的曹叡問了黃權這樣一個問題:

“方今天下三分鼎立,究竟誰才是正統?”

那時的黃權不敢有絲毫的猶豫,但卻還是控制不住的猶豫了。畢竟沒有一個君王會容得下一個心懷二心的重臣,更沒有一個君王容忍的了一個輕易背叛而已忘恩負義的小人。黃權思忖片刻之後,正色回答皇帝道:

“此事或可驗證於天象。臣記得往年有'熒惑守心'之天象,結果文皇帝駕崩。而吳、蜀二主卻都平安無事,或許這便是天心所示。”

於是,黃權算是躲過了一劫。

這個長夢中,有令人心潮澎湃的榮耀、還有尚未冷卻的熱血,也有無可奈何的背叛、以及戰戰兢兢的應對。

漸漸地,這個長夢中所有的情節變得模糊了起來,唯有當年自己謁降昌陵鄉侯夏侯尚的場景,慢慢清晰了起來。

那一年,孫權為抵擋昭烈皇帝東征的鋒芒,暫時稱臣於魏,受封大將軍、吳王、荊州牧。而原本的荊州牧夏侯尚則改封了郢州牧。

在黃權的印象當中,位高權重的夏侯伯仁是一個十分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當年的他,對待自己這個無家可歸的喪家之犬,甚至沒有一絲半點的倨傲與蔑視。後來自己能夠得到文皇帝曹丕的喜愛與賞識,自然也離不開夏侯伯仁的舉薦與迴護。

而夏侯尚,自然也就成了當年自己北降以後為數不多的摯友。

時光流逝真如白駒之過隙,時至今日,距離伯仁逝世,已然過去十多年了。

今日的黃權,忽然感到心神格外的憔悴,時而小昧片刻,也常常夢見故人入夢。他或許想到了什麼,因此突然提出想要見見故人之子。

自己在洛陽的故友,說白了只有夏侯伯仁。黃邕明白父親所說的故人之子,正是中護軍、昌陵侯夏侯玄。

夏侯玄望著眼前肅穆而寂寥的淯陽侯府大門,心中浮現出的場景,是近二十年前的那個夏日,益壽亭侯府上,一個儒雅溫和卻又略顯傷感的青年,正望著兩個十餘歲的孩子舞劍比試。而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正在廊下大聲的喊著加油。

那一年自己與曹羲略顯生澀的陌上桑、折楊柳行,以及那個一會兒為自己喊加油,一會兒又為曹羲喊加油的小姑娘夏侯徽,已經再也不會出現了。

這座洛陽城就好像一隻巨大的兇獸,不斷的吞噬著洛陽城中王侯將相的興衰榮辱,還有那市井小民的油鹽醬醋。

花樹之下,迴光返照的黃權望著與故人七分相似的夏侯玄,將自己心中許多可說的,不可說的感慨與心事,一樁樁,一件件的吐露了出來。

此刻的黃權,頓時感到內心一陣輕鬆,他躺在榻上,抬眼望著天空中來往不絕的流雲,以及花樹上燦爛絕美的花朵,露出了久違的微笑。那雲端之上,曾飛著的,是他的少年意氣與畢生理想,那花樹之上,綻放著的,正是曾經難忘的美好。

“我死之後,將我與你母親合葬在淯水之南的高山之上,邕兒,日後你事泰初,可如事父兄......”

【注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淯水又南徑預山東,山上有神廟,俗名之為獨山也。山南有魏車騎將軍黃權夫妻二冢,地道潛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樹者也。”】

正始元年,車騎將軍、淯陽侯黃權黃公衡在府中逝世,諡號曰淯陽‘景’侯,其子黃邕襲封淯陽侯爵位。

這一年的蜀中,正是芙蓉花開的時節,尚書郎黃崇沒來由的,突然想起了他在北邊為官的父親和大哥。

年輕有為的尚書郎不禁長嘆了一口氣。這蜀都的芙蓉花又開了,不知何年何月,自己一家人才可團聚,不知何年何月,這天下才會重歸一統......

————

自從大將軍曹爽在朝堂大朝會上力壓群儒,將何晏、鄧颺、丁謐、李勝等人安排到機要職位上之後,司馬氏的許多門生故吏,臺閣重臣都被調到了地方。

太傅司馬懿的親家公,司馬昭的岳丈,蘭陵侯王肅,便被外調到了廣平郡做太守。

王肅到任後的第一件大事,不是赴宴,也不是會集官吏,而是親自前去鉅鹿,拜訪當地的隱士名儒,張臶。

這張臶生於漢順帝年間,如今已然過了百歲有餘,當地的民眾都把他當做老神仙。其少年時曾就讀於太學,通習經書讖緯之學。前漢故大將軍袁紹曾多次慕名徵召他做官,但他都沒有前去應命。

自此之後,幷州牧高幹的徵辟,曾經初任丞相的武皇帝曹操的招攬,以及明皇帝太和年間郡中多次的推薦,都被張臶以年老多病為由推辭掉了。

這一日,親自攜帶了牛羊美酒等禮物、著常服上門拜訪的王肅,剛剛進到村口,便聽到了一陣清雅悠揚、剛勁卻不乏柔和的琴音。

不一會兒,王肅循著琴聲所在,甚至都沒有詢問路人,便徑自找到了張臶的家門。張家門戶之北,此刻鳥鳴啾啾,王肅抬眼望去,發現原來是一群戴勝鳥。此時,屋內琴音悠揚,不時還傳來激揚的歌聲,王肅不敢打擾,只得側耳去聽:

“麟鳳逐翔兮,龍飛九天;屓龜負圖兮,馬奔中原......”

【注二:“正始元年,戴鵀之鳥,巢臶門陰。臶告門人曰:“夫戴鵀陽鳥,而巢門陰,此兇祥也。”乃援琴歌詠,作詩二篇,旬日而卒,時年一百五歲。”此處歌謠乃筆者自編,臶之原句已不可考。】

過了一會兒,王肅聽得琴聲歌聲盡皆漸漸平息,這才叩門通報。

但此時屋內卻響起了一陣哭泣之聲,王肅心中大驚,過了好一陣,宅中一個頭纏白巾的年輕人這才開啟了門戶。

王肅明白,這位活了足足一百零五歲的名士大儒,就在剛剛逝世了。

王肅本身也通曉儒學,他方才聽到了那歌聲,立刻就想起了明皇帝青龍年間的一件大事,那便是“柳谷瑞石”之事。

他觀察那年輕人神色年齡,心中猜測那年輕人應該是張臶的孫輩。他一揖到地,進而言道:

“還請小兄弟節哀,我乃是廣平太守王肅,前在京都,聞張子明隱居在此,來至尊處拜問,不意子明先生已亡,致痛惜之。逝者已矣,還請小兄弟以慰既往,以勸將來。”

那年輕人聽了來人身份,也立即下拜還禮。

王肅立即便問那年輕人道:

“不知張子明先生,謝世之前,可有遺言?”

“翁翁昨天,一直唸叨著什麼,瑞石非瑞石,龍飛蒼天,馬奔中原,更是暗藏著興廢之大勢......”

王肅聞言,心中大驚的同時,也已然心領神會。

【注二:青龍四年辛亥詔書:“張掖郡玄川溢湧,激彼奮蕩,寶石負圖,狀像靈龜,宅於川西,嶷然磐峙,倉質素章,麟鳳龍馬,煥炳成形,文字告命,粲然著明。太史令高堂隆上言:“古皇聖帝所未嘗蒙,實有魏之禎命,東序之世寶。“事頒天下。任令於綽連齎以問臶,臶密謂綽曰:“夫神以知來,不追已往,禎祥先見而後廢興從之。漢已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興徵祥乎!此石,當今之變異而將來之禎瑞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