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桓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揚州一場大戰,魏吳雙方盡皆損失慘重。

吳軍折損近萬人,而魏軍也折了兩千有餘士卒,但此戰畢竟是大魏勝了,非但擊退了吳軍大都督,而且斬獲頗豐。

洛陽太極殿內,快要九歲的小皇帝曹芳曹蘭卿,此刻正聽著大將軍曹爽給自己彙報著前線的軍事戰報。王凌乃是曹爽極為看重、親自扶持的揚州大都督,資歷極高,且戰功赫赫,曹爽自然想趁著此次大捷將其好好提拔一番。孫禮雖然與曹爽性格不合,但畢竟也是明皇帝曹叡給曹爽留下的幹才,他揚州刺史、伏波將軍的職務,也是自己所安排的,再加上孫禮此番功勞確實不小,因此曹爽也沒有刻意抹去孫禮的功勞。

除此之外,自己極為看重的昭武將軍諸葛誕,此番也在揚州立下不小的功勞,因此曹爽也極想提拔他一番。

曹爽再三思索之後,開口說道:

“冀州臨近北胡,非俊才不能鎮守,而如今,冀州牧一職有所空缺,臣看,可命孫德達前往冀州升任州牧一職,至於揚州刺史一職,諸葛誕倒是十分合適的人選。”

曹芳點了點頭,也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大將軍言之有理。孫禮除了升任冀州牧之外,朕還想賜他精絹七百匹,以示嘉獎。王凌老將軍勞苦功高,可進封其南鄉侯爵位。遷正二品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至於諸葛公休,便依大將軍所奏,便升任其為荊州刺史吧。”

“陛下聖明!”

曹芳聽了曹爽的建議與分析,最終決定了對揚州眾將的賞賜。他叫來了身邊內侍,命他們速去傳喚自己的幾位散騎常侍。不多時,當值的外戚長水校尉郭芝、定陵侯鍾毓、騎都尉荀顗、大將軍曹爽五弟曹彥四個散騎常侍便一同來到了太極東堂之內。而兼任屯騎校尉的司馬駿此刻忙著率隊屯騎營宿衛宮城,因此並沒有受詔前來。

“四位愛卿,這是朕與大將軍所列的,此次揚州大戰的功勞簿草稿,你們速去蘭臺,商議著將詔書擬好,而後付朕閱覽。”

鍾毓、郭芝、曹彥、荀顗四人拿了草稿,迅速便前去蘭臺擬招去了。

不久之後,皇帝慰勞揚州三軍將士的詔書下達到了揚州。

伏波將軍孫禮則因為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得到了絹七百匹的豐厚賞賜,還升任為了冀州牧。但他卻並沒有將這些賞賜收下,而是將此精絹七百匹盡數分給了麾下將士以及陣亡將士的家屬。【注一:精絹一匹在漢末值將近三千錢,購買力摺合人民幣一千五百元,七百匹相當於一千零五十萬元。】

都督鎮東將軍王凌則正式進封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還獲封了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的南鄉侯爵位。

諸葛誕也因此一戰名揚天下,得到了正式的重用,獲得了揚州刺史這一重要職務。

當此之時,夏侯玄在洛陽擔任中護軍之要職,爵封昌陵侯;毌丘儉毌丘仲恭則任職度遼將軍、幽州刺史、護烏桓校尉,有使持節之權、安邑侯之爵。當初在本朝第一屆太學中相知相識的幾位好友,盡皆在朝中擔任要職,可謂是意氣風發。

諸葛誕興奮歸興奮,但他確實於一州之治理缺乏一定的經驗,因此他立即便寫了一封信給好友毌丘儉,詢問他治理州政的方略。

——————

揚州方面大捷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荊州。

當這個訊息傳到正在火速進攻樊城、六安的朱然、諸葛瑾、步騭、諸葛恪等人以及吳軍耳中後,荊州方面的吳軍戰心頓時不再堅定。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諸葛瑾等人猶豫要不要退兵之時,他們很快便由得知了兩個壞訊息。

其一,便是諸葛瑾父子一向鼎立擁戴的太子孫登突然薨逝!

其二,司馬懿所親帥的數萬大軍也已經抵達了荊州!

太子薨逝的訊息,對大將軍諸葛瑾,以及諸葛恪,還有朱然等人的打擊無疑是極為沉重的。太子孫登今年剛過而立之年,且一向素有賢名,才能非凡,在諸葛瑾這些開國老臣看來,太子在,吳國的希望就在。而諸葛恪更是自幼與太子孫登相識相交,早年也一直在東宮伴讀,乃是吳太子孫登的‘東宮四友’之首,如若太子日後順利繼位,那諸葛恪的前途自然也是不可限量,可是如今......

吳軍大營之中,這一日,諸葛瑾再次夢見他和自己死去的弟弟諸葛亮,還有所有親人歡聚一堂,他還夢見了賢明無雙的太子殿下終於成了一國聖君,統一了殘破的山河。可是一夢醒來之後,諸葛瑾發現一切依舊還是那麼的殘酷。

已然六十八歲、年近古稀、身體孱弱的大將軍諸葛瑾終於支撐不住了,哇的一口鮮血吐出之後,諸葛瑾感覺到輕鬆了不少,但同時吊著他的那一口氣也就這樣隨之而散了。

久攻六安不下的諸葛恪聽聞了父親一病不起的訊息之後,星夜撤兵趕回了樊城大寨,強忍悲痛的諸葛恪終於下定決心撤退了,畢竟此戰已然沒有任何獲勝的希望,加上國中太子薨逝,還有許多事情等著自己去爭取,去處理。

當天夜晚,諸葛恪命全軍隱瞞大將軍的病情,並讓探子細作大肆散佈吳軍即將大舉攻城的訊息,並在營中留下了許多草人孤燈,而後人銜枚、馬裹蹄,悄悄趁著夜色向南方神不知鬼不覺的遁去了。

當司馬懿的大軍抵達荊州之時,夏侯儒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他迅速清點麾下大軍,與司馬懿合兵一處,果斷出擊,開始正式反擊起了圍攻樊城的吳軍。

但讓夏侯儒沒有想到的是嗎,他的對手朱然居然在當天夜裡也急急忙忙倉皇拔營而起,迅速後撤!

此時,滿身戎裝,全副披掛的夏侯儒與司馬懿率領著麾下的三萬精銳步騎,正檢視著吳軍的殘破營壘。

“太傅,不知此時,是否應該乘其弊而追擊?”

司馬懿眼中閃過一道自信的光芒,他一捋頷下花白的鬍鬚,一手握著腰間的寶劍,一手緊提戰馬的韁繩,笑著回答夏侯儒道:

“俊林,此時你我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

夏侯儒立即點了點頭,將手中令旗一劈:

“全軍將士聽令,火速追擊吳軍!”

魏軍全軍將士得了指令,立即便化作一陣黑色的狂風,開始朝著朱然的大部狂颳了過去。

朱然雖然當機立斷,撤退的還算及時,但他畢竟還是晚了一步,再加上吳軍騎兵過少,步兵居多,因此行軍速度遠遠不如魏軍,司馬懿與夏侯儒不到半日便追上了吳軍的後軍大部。

在襄陽城中龜縮了將近兩個月的夏侯儒此刻一改常態,展現出了他作為名將的氣概,此刻他披堅執銳、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率領著身後的大魏精騎不斷衝殺著吳軍的後軍軍陣。

朱然此刻心中明鏡也似,他明白此戰肯定無法取勝,而國中大事未定,自己不可戀戰,因此他一咬牙一狠心,便下令讓後據部隊三千人力戰以斷後,自己則率領大部火速向南逃竄而去了。

——————

就在諸葛恪率領著麾下大軍火速南返的路上,他父親諸葛瑾終於撐不住了。

此刻,諸葛恪眼中含淚,聽著戎馬半生的父親交待著他的臨終遺言:

“我死之後......諸事從簡......,太子已亡,三皇子和,為人仁孝,吾兒......定要擁三皇子,正位東宮......”

諸葛恪心中一陣劇痛。這一瞬間,父親溘然長逝,而他心中又想起了如兄長一般的太子孫登,,頓時心如刀絞,淚如雨下。

————————

洛陽九子坊,昌陵侯府。

夏侯玄此刻望著叔父夏侯儒遞來的信箋中,關於吳國局勢的內容,心中感慨萬千。

聽說那吳太子孫登,乃是仁孝聰明之儲君,且與自己年紀相仿,正是春秋鼎盛之際。如今忽然薨逝,自己本該高興才是,可不知為何,夏侯玄心中倒生起了一絲憐惜之意。

夏侯玄拿起信箋,再一次讀起了信中抄錄的孫登遺言:

“......臣聞死生有命,長短自天,周晉、顏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況臣愚陋,年過其壽,生為國嗣,沒享榮祚,於臣已多,亦何悲恨哉!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討,萬國喁喁,繫命陛下,危者望安,亂者仰治。願陛下棄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黃老之術,篤養神光,加羞珍膳,廣開神明之慮,以定無窮之業,則率土幸賴,臣死無恨也。皇子和仁孝聰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諸葛恪才略博達,器任佐時。張休、顧譚、謝景,皆通敏有識斷,入宜委腹心,出可為爪牙。範慎、華融矯矯壯節,有國士之風。羊衟辯捷,有專對之材。刁玄優弘,志履道真。裴欽博記,翰採足用。蔣脩、虞翻,志節分明。凡此諸臣,或宜廊廟,或任將帥,皆練時事,明習法令,守信固義,有不可奪之志。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選置臣官,得與從事,備知情素,敢以陳聞。臣重惟當今方外多虞,師旅未休,當厲六軍,以圖進取。軍以人為眾,眾以財為寶,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可令陳上便宜,蠲除苛煩,愛養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臣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子囊臨終,遺言戒時,君子以為忠,豈況臣登,其能已乎?願陛下留意聽採,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夏侯玄讀罷此信,一滴清淚不禁滑落眼眶。

英雄之志未已,而身先隕歿。如此之事,豈能不叫人心痛?

正所謂英雄相惜,夏侯玄此刻心中感傷不已,舉起酒觥,便快飲了起來,一口氣便飲下了三大觥醇酒。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竄入了麟趾軒,一把便將夏侯玄手中的酒觥奪了過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