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造出來了!
流浪的飛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材料實驗室主要進行的是關於高抗疲勞,同時兼顧出色的抗高溫和抗輻射效能的材料的研發。
陳嶽預想之中的核動力飛船,其加速能力至少也要達到10米每平方秒的地步——大約類似於地球重力。
且,這種加速能力還要能維持一段時間,怎麼也得持續維持一分鐘以上。
發動機只能裝在飛船尾部。要依靠尾部這裡的推力,推動整艘龐大的飛船以10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改變運動狀態,且還要持續一分鐘,且還要多次反覆加速,可以預見飛船整體將承受到多麼巨大的壓力。
現有的一切材料全部無法滿足需求。陳嶽必須要開發足夠先進的新材料,再輔以工程學上的手段,譬如更加合理的佈局,更多的承重龍骨之類,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材料實驗室下屬高達60餘個分實驗室,分別進行上萬種新型材料的研發及製造實驗任務。除了合金之外,陳嶽還涉及到了奈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分子聚合物材料等等。
通訊實驗室,各種高可靠性的新型通訊裝置正在研發之中;電氣實驗室,各種高可靠性電器裝置正在高輻射環境之下承受摧殘……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轉眼間便是50年時間過去。
此刻已經是新曆464年了。
連續五十年的辛勤研發,陳嶽還是未能將最終的核動力飛船造出來。
“哎,科學研究就是這樣,沒有一丁點的捷徑可走。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迭代,唯有如此,只能如此。”
陳嶽再一次體會到了這個真理。
“只是希望在這段時間裡,那些外星文明沒有注意到我吧……”
不過在這五十年的時間之中,陳嶽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穫。至少,各大實驗室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技術已經迭代了十幾輪,相比起最初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只是最終效能仍舊無法達標而已。
並且,在這段時間之中,陳嶽的晶片工藝再一次得到了突破。
5奈米之後的新一代工藝,是3奈米。3奈米工藝的晶片,已經是巔峰期的人類文明所達到的技術了。此刻,陳嶽在晶片工藝上,終於和巔峰期的人類追平。
新的3奈米工藝超算已經建成。相比起陳嶽此刻所使用的超算,其算力再度有了高達10倍的提升。
也正是因為算力再度提升,陳嶽才能支撐住愈發龐大的算力需求。
要知道,科研越是到了後期,對於算力的需求便越是恐怖。哪怕已經興建了眾多次級超算用於承擔大部分科研計算,陳嶽在這其中只起到了類似於“人”的作用,他掌握的算力仍舊在被快速吞噬。
算力需求的快速暴增,讓陳嶽心中有一點憂慮。
因為矽基晶片的技術上限,自己已經快要觸控到了。
3奈米工藝之後是2奈米。
2奈米工藝便是矽基晶片最高的工藝了,之後不可能再進步,不可能有1奈米,或者零點幾奈米的工藝出現。
因為晶片工藝一旦小於2奈米,晶片的不同的電路之間,電子便會因為量子隧穿效應直接穿透,導致電路失效。
“必須要有新的計算機發展模式了。”
陳嶽想著。
這需要一條全新的計算機發展路徑。
目前來說,唯一有希望超越矽基極限的,便是量子計算機技術了。
“該抽出一點算力進行量子計算機技術的預研了。”
於是一座量子實驗室便拔地而起,量子計算機技術也開始了研究。
另一方面,核動力飛船相關技術也在全面推進之中。
時間仍舊在飛速流逝著,陳嶽便這樣全神貫注的投入到了各學科的研究之中,不知日月。
就像是水一直滴,石頭也會被擊穿,又像是繩子一直鋸,木頭也可以被鋸斷一樣,那堅硬的科學壁壘,在陳嶽上百年如一日的辛勤攻關之下,在一點一滴的效能提升與技術迭代之下,終於出現了鬆動。
這一天,離子推進技術終於出現了重大突破。
全新一代的離子推進器,其總質量已經降低到了500噸的樣子,推力則提升到了可以推動一塊大石頭的地步。
這已經是極為驚人的進步。這意味著陳嶽至少在離子推進方面的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了巔峰期的人類。但陳嶽絲毫沒有自滿。
“還不夠,還要繼續改進。”
時間慢慢來到了新曆528年。
此刻,距離陳嶽啟動核動力飛船研究已經過去了足足114年。
離子推進實驗室裡,新一輪的離子推進實驗開始。
“供電自檢正常,裝置自檢正常。3,2,1,點火!”
龐大的電力供應之下,一個直徑僅一米,厚度有半米,總質量僅有0.9噸的小巧離子推進器立刻噴射出了亮藍色的,看起來極為熾熱的光芒。
超導技術之下,電力被損耗極低的轉變為了離子的動能,然後以極高的速度從尾部噴出。離子的高速噴出則帶來了極為龐大的反推力。陳嶽看到,承受發動機推力的高強度鋼材,在這一刻出現了輕微的形變。推力數值感應器上,那數值瞬間飆升……
在這一刻,陳嶽有了一種熱淚盈眶的衝動。
“一百多年時間,常年50%以上的算力投入,幾萬座工廠,幾萬座實驗室,從開始到現在用廢了上億臺機器人,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改進,終於是造出來了啊……”
實在是太過艱難,太過不容易了。
如果以gdp計算的話,便等於陳嶽將自己gdp的至少9%投入到了核動力飛船的研發之中,且持續了100多年,才最終將它研究了出來。
9%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地球時代,一個國家的所有軍費投入,通常也就在3%左右而已。以及,陳嶽的社會運轉模式損耗極低,整體誤差率僅在3%以下。而人類社會的整體誤差率高達95%以上。
陳嶽的這9%的投入,基本上相當於整個人類社會什麼事情都不做,專門只做這一件事情了。
但就算如此,陳嶽也耗費了足足100多年時間才完成研發。
“這才是我真正的優勢所在啊。沒有內耗,沒有誤差,沒有浪費,可以極為高效的全神貫注的投入到科學研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