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赤威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爺,剛剛派去提親的人被王允給趕回來了。”

“王允那廝不同意將他的義女嫁入我們袁家。”

“此時,老太爺正在前廳發火。”

家僕袁福小聲說道。

“什麼?王允拒絕我們袁家的提親?他這是在找死,不識抬舉的老東西,我饒不了他。”

袁恪聞言,厲聲說道。

他有狂傲的資本。

一萬大雪龍騎軍和他的巔峰武力,在這個長城內,也是能興起風浪來。

“少爺,剛剛老太爺喚您過去,好像是要商議此事。”

袁福小聲說道。

“好,先去見二爺爺。”

袁恪說道。

貂蟬此女,他娶定了。

王允不應的話,他也只能帶兵去搶了。

“可惡!”

“王允匹夫輕視我袁家。”

“狗賊!”

來到前廳,大廳內,氣氛很壓抑,青石鋪成的地板上到處是茶杯的碎片。

他的不少叔伯們都在,只不過沒有人敢亂說話,生怕惹惱了袁隗,招來一通喝罵責罰。

袁恪明白王允這奸賊沒給袁家面子,拒絕了袁家的提親,此事讓袁隗徹底憤怒了。

“咳咳——”

“二爺爺,剛剛孫兒聽袁福講了,王允老賊拒絕了我們袁家的提親,這個老匹夫,他欺人太甚。”

“你給孫兒幾百人,我現在去王允的府上,將他的人頭給您老取來,也讓世人知道我們袁家是不好惹的,輕視我們袁家是要付出血的代價。”

“至於那貂蟬,順帶搶來便是。”

袁恪霸氣地說道。

他的話可不是在開玩笑。

“恪兒,你休得胡言,王允乃是當朝司徒,如今深得董卓的信任,我們袁家要是殺了他,不只會背上擅殺朝廷大臣的罵名,還會引來董卓的屠刀。”

“此事我們須當從長計議,不可魯莽。”

袁彰立馬反駁起來。

他是袁隗的二子。

仁義有餘,殺伐不足。

“是啊,恪兒,王允不願意結親,也便罷了。我們袁家也不稀罕,來日,我們為你尋一門更好的親事。”

袁毅也附和袁彰的提議,也不希望因為此事為袁家招來滅族之禍。

“......”

袁恪沒有說話,只是看向了袁隗。

歷史上,袁隗是個剛硬派的人物,也是一個野心家,在位時,破格提拔了不少袁家人,為後來袁紹和袁術割據一方,打下了堅實的人脈。

也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太過廢物了,將天胡開局硬生生地打得稀巴爛。

先有袁術稱帝敗亡。

後來,又有袁紹亦兵敗官渡病故。

至此,袁家勢衰。

直到滅亡。

“唉——”

袁隗失望地看向了兩個不成器的兒子。

他作為當朝太傅,為官數十載,自有識人斷人之能。

袁毅和袁彰膽小怯弱,沒有大才,難堪大用。

反觀,袁紹和袁術,卻是心懷天下之人。

如今兩兄弟,一個為渤海郡守,一個是南陽郡守,都手握兵馬,是他們袁家最大的助力。

如今,漢室勢衰,大廈將傾,未來誰手上有兵,有錢,有糧,誰便有稱霸的資本,甚至還有問鼎至尊寶座的機會。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位極人臣,他們如今進無可進,也在覬覦那一張代表至高皇權的龍椅,也在圖謀九洲至尊的位子。

大漢自靈帝始,歷經八常侍篡權、黃巾賊作亂、董卓廢帝以及各地軍閥的割據,眼看氣數將盡,他們袁家自然想要趁勢而起,在這亂世攫取最大的利益。

“恪兒,你當真這般想的?”

此次王允拒絕他的提親,也讓袁隗明白,袁家不能退讓了。

王允被破格提拔為司徒,位列“三公”,不只不將他這個太傅放在眼中,還和董卓來往甚密,假以時日,他的權勢和威望將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會被架空權力。

【一山不容二虎】

王允,這個老匹夫看來是不能留了。

此人活著,便是對他,對袁家最大的威脅。

只是如今,他手上沒有兵馬,如何來殺這個匹夫?

此乃難題乎。

“二爺爺,我沒有亂說,如今我們身處在長安這個亂局中,不進則亡,也只有主動宣示我們袁家的武力,方有活路,否則,怕有滅族之禍。”

“此次王允拒絕我們袁家的提親,不失為一種挑釁,我們袁家不做出強勢回應的話,怕是會讓天下人看扁我們汝南袁氏,日後,我們還如何在朝中和天下立足。”

“一旦我們袁家認慫,主動選擇了退讓,那董卓和朝廷,都將會看輕我們汝南袁氏,他們會覺得我們好欺負,趁機對我們袁家痛下毒手。”

袁恪抬手說道。

他的話款款說來,字字珠璣,極有道理。

“恪兒,你繼續說來。”

袁隗聞言,說道。

“二爺爺,如今,我父在渤海籌謀起兵討伐董卓之事,我們袁家身在長安,被董卓所脅迫,處境極其危險,一個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殺身滅門之禍。為此,我們必須要自救,不能束手待斃,殺王允,誅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我袁家大業可成矣。”

袁恪也沒有繼續藏私,他明白自己接下來殺王允,滅董卓,需要袁隗的助力。

為此,他畫了個大大的餅給袁隗。

【挾天子令諸侯】

以他對袁隗的認知,對方一定會動心。

“什麼?恪兒,你要殺董卓?這個可能嗎?董卓如今手上的二十萬大軍,內有呂布、李傕、郭汜、樊稠、張濟、賈詡、楊定、董承等人輔佐,如今,長安城內的兵馬也由他節制,我們能成大事嗎?”

袁隗也驚駭於袁恪的膽大妄為。

“二爺爺,不瞞你說,我暗中豢養了一萬精銳,如今在城中某處駐紮潛伏,只待時機一到,揮兵殺賊護國。”

袁恪說道。

“什麼?恪兒你暗中竟然豢養了一萬兵馬?你——”

袁隗聞言,神情大變。

一萬兵馬,不是小數目,袁恪他是如何做到的?

“二爺爺,此事容後再議,為今之計,請速速決斷吧,殺與不殺,如果不殺,我們當集結我們袁家人,我們殺出長安,前往南陽,投奔袁術我叔父,尋其庇護。”

袁恪斬釘截鐵地說道。

“恪兒,他——”

“一萬兵馬?”

“殺王允,滅董卓,挾天子令諸侯?”

“他怎麼敢?”

此時,在場的袁氏諸人都為袁恪剛剛所說的話給震驚住了。

他們真沒有發現袁恪這個後輩這般的膽大妄為,小小年紀,便想要屠殺當朝司徒王允和手握二十萬大軍的奸雄董卓,甚至還想學董卓來一個【挾天子令諸侯】,他這是要陷袁家於不義。

只是不待他們開口反駁,作為袁氏族長的袁隗立馬拍案而起,他的眼神陰狠而犀利。

“好,恪兒,此事老夫允了。”

“袁猛何在?”

他的話剛落,一個手提長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族長!”

“袁猛,傳我的令,立馬帶領死士營的人馬,封鎖府門,不讓任何人自由出入。”

“也將這個大廳內的所有人都給圍起來。”

“大事結束前,任何人不能離開此處。”

“違令者,殺。”

袁隗大聲說道。

“是!”

袁猛抬手去喚人。

不到五分鐘,八百死士營將袁家大宅都給包圍了起來。

不少任何人進出。

“恪兒,接下來,一切都靠你了。”

袁隗也是在賭,他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袁恪的身上。

此戰不成功便成仁。

不過,也沒有別的選擇,剛剛袁恪告訴他,袁紹在渤海起兵討代董卓時,他便明白袁家沒有退路了。

“二爺爺,相信我,有我在,那董卓老賊必死無疑。”

“你等我的好訊息吧。”

“今夜長安城要變天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