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器所,負責兵器的製造和兵器法式的制定,南宋初年設定。隸屬工部,以提點官、提轄、監造官等管領,負責招工聚材,製造兵甲器械。亦稱“御前軍器所”和“提舉製造軍器所”。

軍器所最初曾隸屬於內府,由宦官擔任軍器所提點官。紹興五年重歸工部管轄,後復歸於內府,紹興三十年又改隸工部,此後到趙擴嘉定年間,一直未變。

軍器所軍國利器,地位超然,工匠超過5000人,生產的兵器精良,冠於大宋,且數量巨大,為大宋諸軍兵器之保障。

“殿下!”

看到趙竑進來,所有的官吏一起見禮,畢恭畢敬。

誰都知道,這位未來的大宋官家才華橫溢,個性剛強,連當朝權相史彌遠的面子也不給,鐵骨錚錚,令人欽服。

提點官是軍器所長官,朝廷讓趙竑這個皇子兼任,軍器所的官吏們自然是手腳勤快了。

將來趙竑當政,他們這些軍器所的“舊人”,或許就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下官杜範,見過殿下!”

一個四旬官員上前拜見,衣冠楚楚,臉面整潔,一看就修養極好,生活極有規律。

“你就是軍器監的監丞杜範,陪孤轉一圈吧。”

軍器監是北宋時的兵器製造部門,南宋後期,製造兵器等事主要歸工部軍器所,軍器監事務稀簡,成為儲才之所。

“殿下,請!”

杜範和另一個軍器所提點官一起,帶領一群軍器所的官員,前呼後擁,開始巡查。

果然是國家重器,所到庫房,兵器、旗幟、戎帳、油漆、皮革、筋角等物,堆積如山,讓趙竑歎為觀止。

要是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似乎沒有看到多少足以讓他心動的“大殺器”。

“這種步弓,可以射多遠?”

趙竑拿起一把硬弓,好奇地問了起來。

“殿下,若是軍中善射之士,可射百步,用一石二斗力。若是用弩弓,相對輕鬆一些,百步射四石力。對於大多數的弓箭手而言,也只能射四五十步,最佳的殺傷範圍則是三四十步。”

隨行的工匠趕緊講解了起來。

“聽說韃靼大軍之中,他們的弓箭手可以射到兩百步。我們能造出這樣的角弓嗎?”

趙竑繼續問了起來。

“殿下,你那是道聽途說吧。再說了,韃靼距我大宋山高水遠,你又是從哪裡聽說這些事情?我大宋的世仇是北面的金國,又關韃靼何事?殿下不會是杞人憂天吧?”

杜範輕聲笑了起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沒有見過,不代表別人沒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這才是智者所為。坐井觀天、盲目自大,只會空談,終究會被現實狠狠打臉。”

趙竑不滿地看了一眼杜範,目光又轉向工匠。

“師傅,如果要造射程更遠的角弓,有沒有可能?”

杜範臉上一紅,不過還好,沒有立刻反懟回來。

“殿下,這個小人要回去好好琢磨一下。不過,要是有實物,十有八九能造出來。”

沒有試過,工匠不敢輕易回覆趙竑。

趙竑點了點頭。有些事情,不能操之過急。

作坊之中,“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許多工匠正在滿頭大汗,打造兵器。

拿起兵器仔細觀看,端詳著眼前的鐵錠,趙竑眉頭微微皺起。

鐵錠面粗糙,有些還有細小的蜂巢狀,這和後世表面平整光滑的鑄鐵截然不同。

隨行的官員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弄髒了他們的緞靴和官服,只有幾個年輕的官吏義無反顧,跟在了趙竑周圍。

“軍器所裡,有冶鐵爐嗎?”

趙竑的目光,看向了杜範。

“殿下,冶鐵爐包括扇者、看者、上礦者、煉者、取鉤砂者、煉生者,冶煉時臭氣熏天,又弄的城中道路骯髒,士民多有怨言。臨安城乃是行在,宮殿眾多,房屋數不勝數,因此只有熔鐵爐,沒有冶鐵爐。”

又是杜範輕描淡寫,言語中,似乎城中以前有冶鐵爐,後被裁撤。

“你們誰知道,那裡有冶鐵爐嗎?”

趙竑問得同時,腦子快速地轉了起來,想從記憶中找出,杭州哪裡有鐵礦。

有鐵礦的地方,應該就有挖礦冶鐵的設施。

“殿下,我朝鐵礦,大都在江西、福建,以及四川。想在臨安城附近找冶鐵之地,恐怕是難了!”

杜範搖搖頭,一臉的不以為然。

堂堂皇子,跑到這骯髒的地方來,問這些低下的事情,實在是有失身份。

這些事情,讓下面的官吏去跑就是了,皇子應該關注天下大事才是。

“你廢話太多。你就直說,除了臨安城,這附近的州縣山川,哪裡有冶鐵的地方?”

趙竑眉頭一皺,直接問了出來。

“殿下,你實在是太過……粗魯!”

杜範臉上一紅,轉過頭去,拂袖一聲冷哼。

看他的樣子,似乎並不打算回答趙竑的問題。

“你這個監丞,乾乾淨淨,體體面面,當的實在是太輕鬆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是在其位,也不謀其政啊!一年上千貫的俸祿,你,還有你們,不覺得心裡有愧嗎?”

趙竑也是冷哼一聲,毫不客氣。

眼高手低、大話一大堆,經濟之事一概不通,說的就是這些寬袍大袖計程車大夫吧。

隨著靖康之恥,宋室南渡,北宋四大冶鐵之地,徐州利國監、兗州萊蕪監、邢州棋村冶務、磁州固鎮冶務,如今都在金人治下。南宋的鐵產量,不過北宋時的兩三成,這或許也是限制南宋北伐的一個主因。

“你……簡直是豈有此理!”

杜範面紅耳赤,就要拂袖而去,被旁邊的官員趕緊攔住。

“你才是豈有此理!”

趙竑看著杜範,肝火旺盛。

“一問三不知,還巧言令色。不諳公事,說都說不得你。你從那裡這麼大的官威?事都讓下面的工匠和吏員做了,要你有什麼用?當擺設嗎?”

這些庸政懶政怠政不作為的官員,比貪官汙吏的危害一點不少。

“還有你們幾個,靴子乾乾淨淨。我在這庫房各處轉半圈,靴子都髒的不成樣子,可見你們是如何勤政。百姓披星戴月,一年到頭辛苦下來,所得不過六七十貫。你們真是好輕鬆,好愜意啊!”

趙竑的冷嘲熱諷聽在耳中,眾官員面面相覷,無一人敢吭聲。

“殿下,我朝以儒立國,國朝待士大夫優厚,乃是國法使然。殿下,這是祖宗家法,也是我朝國策、立國之本。殿下,不要太吹毛求疵了。”

又是杜範,面紅耳赤,憤憤然說了出來。

“國朝待士大夫優厚,是讓你們來做事的,不是養一群廢物,不幹事還在這振振有詞。你這樣的官員,百無一用,真是恬不知恥!”

趙竑怒火攻心,不知不覺暴怒了起來。

這個官員,高談闊論,巧舌如簧,朝廷養這些人何用?也怪不得老百姓要罵娘!

“殿下,下官有話要說。”

旁邊的年輕官員看趙竑面紅耳赤,梗著脖子上前,弄不好就要大打出手,趕緊插話進來。

都說這位濟國公懟天懟地,出了名的驢脾氣,今日一見,果然所言非虛。

一見面就把軍器所的官員得罪一大片,剛猛至極,讓人敬畏。

“不要吞吞吐吐,有話直說!”

趙竑看了一眼臉色通紅的杜範,轉過頭來,面對著年輕的綠袍官員。

奈何不了這個杜範,也噁心他一下。

不過,這個綠袍官員濃眉大眼,身板挺直,年輕硬朗,還有些稚氣,透著那麼一股青春洋溢。

年輕人,總是讓人覺得希望無限。

“殿下,下官軍器所監造官薛坦,平江府知府薛燧光乃是家父,薛極薛相公是下官祖父。”

薛坦看了看杜範,上前肅拜道。

他祖父薛極是史彌遠的左膀右臂,這其中的利害,不言而喻。

“說這麼多幹嘛?有話直說,直奔正題!”

參知政事薛極的孫子,果然是恩萌入仕,處處都是官宦子弟。這或許正是“冗官”的一個原因。

“殿下,據臣所知,紹興府會稽山有地方百姓的冶鐵爐,專門冶鐵,不知可否滿足殿下所需?”

薛坦趕緊給趙竑介紹。

見面打招呼,不都是自報家門吧?這位皇子,可真是夠愣!

紹興府?會稽山?

趙竑點了點頭。

兩宋時期冶鐵業私營,富有的業主擁有一座乃至數座冶鐵爐、僱用人數眾多的傭工從事生產,規模化的冶鐵工場已是普遍,從採礦到冶煉,都有專門的匠工和技術工人,可以熟練進行冶鐵生產。

“薛監造,你來帶路,咱們一起去會稽山!”

趙竑立刻做了決定。

“現在?”

薛坦年輕的臉上,一陣驚愕。

這個殿下,說幹就幹,也太雷厲風行了些。

“殿下,老夫不能騎馬,就不隨殿下奔波了!”

杜範拱手草草一禮,臉卻朝向一邊。

顯然,他對趙竑的無禮,還是不能釋懷。

“老夫?我也沒指望你。”

趙竑不由得冷笑了一聲。

“老夫聊發少年狂,蘇東坡自稱“老夫”時,不過38歲,可他活了64歲。你杜相公想必不過四旬,大概和蘇東坡也是一樣,有20年的奔頭。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杜相公,實幹興邦,空談誤國。還是少研究什麼理學玄學,多為百姓做些實事吧。”

趙竑說完,冷哼一聲,邁步就走。

到地方山區去,道路崎嶇,又髒又帶泥的,要是把這位士大夫的官衣官靴給弄髒了,那可就玩笑開大了。

國朝待士大夫之優厚,歷朝未有。若是還不做事,慾求不滿,那就不是“士”,而是“屍”了。

他也知道,他說這些,絕對是多餘。若是士大夫可以救國,大宋也不會節節敗退,偏安江南一隅,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作為治國者,宋朝能有“崖山之後”,這個鍋士大夫不背,誰又來背?

“殿下,請!”

薛坦暗自佩服趙竑的耿直,只有前行帶路。

“真是……”

留下杜範滿臉的慍怒,想要發作卻發作不出來。

“算了吧,杜相公,就連史相,濟國公都敢在大殿上公然叫板,你一個軍器監的監丞又能如何?”

工部尚書胡榘出現,皮笑肉不笑,好像勸慰,又似乎在拱火

“胡相公,史相叫的好親熱啊!在下告辭了!”

杜範冷冷一句,拱手離開,剩下胡榘面色慍怒,悻悻一句。

“又一顆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