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什麼意思?為什麼是98枚八思巴文銀幣?”

密室裡的朱棣,哪怕沒有刻意思考,此時也有些驚愕。

這有些.不合情理。

“道衍大師,你想明白了嗎?”朱棣問道。

道衍轉動念珠道:“想明白了,不過暫時還不能說出來,兩位尚書想明白了嗎?”

“在下慚愧,還未想明白。”茹瑺誠實答道。

而蹇義則久久未說話,半晌方才肯定地說道。

“臣想明白了!這姜星火,果然有些說法,如此一來,之前的種種困擾卻是茅塞頓開了!”

“原來是這個道理。”蹇義噓了口氣,望向牆壁內心有些複雜,“怪不得,之前我們對稅收的理解,確實有些浮於表面了。”

樹下,秋葉飄零。

姜星火看著落在手中銀幣上的樹葉,吹了吹,帶著雨滴的樹葉划著軌跡落在地面,浸潤到了沙土中。

姜星火緩緩解釋道:“其實‘倭寇分銀’這個例子,既解釋了經國濟民之學,也解釋了‘博弈論’,是很經典的例子。”

“接下來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為什麼甲倭寇能拿走不合常理的98枚八思巴文銀幣,還能在其餘倭寇的同意下全身而退。”

朱高煦分外認真地聽了起來。

“首先要解釋的是,為什麼最後一名編號為‘戊’的倭寇,他會被倒黴地提前解除了武器。”

“原因很簡單,按照規則,目前我們假設甲乙丙倭寇在提議後,都已經被砍死了,輪到‘丁’倭寇提議。那麼,是不是無論‘丁’倭寇怎麼提議分配,只要他舉手表決同意自己的提議,最後‘戊’的反對都是無效的?”

朱高煦想了想,點頭。

“是無效的,因為規則規定了一半或以上就行,2個人的一半,1個人(‘丁’倭寇自己)同意就可以了。”

姜星火頷首道:“所以說,‘戊’倭寇會被提前解除武裝。道理就在於,【絕對理性】的人,不會有憐憫,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那麼‘丁’倭寇一定會拿走全部的100八思巴文銀幣,1枚銀幣都不會給‘戊’倭寇留下。”

朱高煦領悟道:“而五個倭寇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誰會抽到‘戊’,而五個倭寇【武力相同】,所以為了防止未來的‘戊’倭寇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持刀拼命,就要提前商議好,解除抽到‘戊’的倭寇的武裝!”

“正是如此。”

“那甲的98枚八思巴文銀幣,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朱高煦復又問道。

“反推法。”夏原吉答道。

姜星火示意這位秋先生來說。

夏原吉微微頷首,隨後轉了轉蹲的方向,對著朱高煦說道。

“之前姜先生假設的,是甲乙丙都被否決死掉了,只剩下丁和戊的情況。”

“那麼既然這五個倭寇都是【絕對理性】且聰明絕頂的人,那麼他們一定都能想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所以說,‘丙’倭寇知道,‘丁’倭寇非常希望他死掉,然後獨吞這100枚八思巴文銀幣,不給他分任何1枚八思巴文銀幣。”

朱高煦在地上比劃了一下,明白了過來。

‘丁’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丁’倭寇100枚,‘戊’倭寇0枚。

那麼換句話說,‘丙’倭寇和‘丁’倭寇,天然地處於對立面,而且由於【絕對理性】的緣故,他們不會捨棄任何利益。

夏原吉繼續推導:“那麼對於‘丙’倭寇來說,既然已經知道‘丁’倭寇1枚八思巴文銀幣都不可能給他,所以‘丙’倭寇唯一的辦法,就是拉攏‘戊’倭寇,給‘戊’倭寇1枚八思巴文銀幣,給‘丁’倭寇0枚八思巴文銀幣。”

“為什麼只給‘戊’倭寇1枚八思巴文銀幣?”

夏原吉解釋道:“因為他們都是【絕對理性】的人,在‘丙’倭寇的方案裡,‘戊’倭寇可以活著獲得1枚八思巴文銀幣離開,而如果‘戊’倭寇不同意,那麼‘丙’倭寇死亡,接下來‘丁’倭寇獨吞100枚銀幣,沒有武器的‘戊’倭寇也將死亡,連這1枚八思巴文銀幣都拿不到。”

朱高煦繼續在地面上記錄。

‘丙’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丙’倭寇99枚,‘丁’倭寇0枚,‘戊’倭寇1枚。

“接下來呢?”朱高煦感覺自己好像快明白了。

“接下來,就到了‘乙’倭寇的環節。”

夏原吉指著地面上的甲乙丙丁戊,繼續道。

“對於‘乙’倭寇來說,既然輪到他提出分配方案,那就說明‘甲’倭寇已經死了,而在4個人的條件下,‘乙’倭寇只需要包含他在內的2人同意即可透過提議,換句話說,既然‘丙’倭寇和‘戊’倭寇已經站在一起,那麼他只需要拉攏‘丁’倭寇就可以了。”

“所以,‘乙’倭寇的分配方案是:‘乙’倭寇99枚,‘丙’倭寇0枚,‘丁’倭寇1枚,‘戊’倭寇0枚。”

朱高煦此時卻忽然問道:“此時四個倭寇手裡,有幾把刀?”

姜星火似乎料到了他一定會往這個方向去想,哈哈大笑。

“姜先生您笑什麼?”

姜星火止住笑聲,眼帶笑意地說道:“這五個【絕對理性】且【武力相同】的倭寇,在設計規則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有人會翻臉動武的情況了。”

“之所以讓‘戊’倭寇解除武裝,就是因為在規則下,最後一個人沒有反抗倒數第二個人的權力,否則規則就會被破壞。”

“而當出現三個人,也就是丙丁戊的情況,‘丙’倭寇解除了武器後提議,而‘丁’倭寇雖然手裡有刀,‘戊’倭寇也沒有刀,表面上是一人有刀兩人無刀,‘丁’倭寇可以翻臉。”

“但實際上,由於【武力相同】,所以‘丁’倭寇只能同時對付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就會獲得不遠處的刀,甚至他可以選擇帶兩把刀回來,如果被‘丁’倭寇對付的那個人還沒死的話。”

“【絕對理性】的他們,由於【武力相同】,所以一人無刀一人有刀或是兩人有刀,都是‘丁’倭寇無法對付的。”

“換言之,在三個人的場景下,‘丁’倭寇是必死的。”

朱高煦這時候明白了過來,說道:“也就是輪到‘乙’倭寇提議的時候,4個人裡,就形成了‘乙’倭寇和‘戊’倭寇都無刀,但‘丙’倭寇和‘丁’倭寇都有刀,還是均衡的武力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不會走向協商解決呢?”

“這便是打破博弈了,也就是掀棋盤、掀桌子。”姜星火答道:“實際情況中當然可以,但是在我們這個‘倭寇分銀’的例子中不行,這是一個【絕對理性】的博弈模型,現在只在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假設,儘量不考慮動武的情況。”

講到這裡,朱高煦終於徹底明白了‘倭寇分銀’的含義。

朱高煦主動說道:“那如果我們扮演的是‘甲’倭寇,我們自己可以留下98枚八思巴文銀幣,然後給‘乙’倭寇提議裡最吃虧的‘丙’倭寇和‘戊’倭寇,各自1枚八思巴文銀幣就可以了。”

‘甲’倭寇的分配方案是:‘甲’倭寇98枚,‘乙’倭寇0枚,‘丙’倭寇1枚,‘丁’倭寇0枚,‘戊’倭寇1枚。

“所以。”

“你們懂了嗎?”

姜星火看著蹲在地上的兩人,說道。

“在存量博弈裡,贏者必須通吃也只能通吃,否則,其他的博弈者就會讓他輸到屍骨無存!”

“那麼,在稅收這場博弈裡,如果是朝廷、地方、民眾三者進行博弈,伱猜猜三者的博弈最優解是什麼?”

——————

密室中,開始變得落針可聞。

“陛下!這是誅心之論!”

蹇義跪下道:“陛下真的要放此人出獄嗎?”

“有何不可呢?”

朱棣淡淡道:“朕本就是為不可為之人,這天下還有朕不敢用的人嗎?”

朱棣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腳步堅定無比。

“天下英雄,不該是朕的囊中之物嗎?《史記》說,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姜星火這般天縱奇才,便是在詔獄中,也是合該被朕注意到,給予重視的。”

“難道蹇尚書覺得朕沒有用姜星火能力,還是沒有用姜星火的肚量?”

“若是論智謀,道衍大師朕都用的,為何用不得姜星火?”

“若是論軍略,看遍這九州名將,又有誰是朕的對手?姜星火一介書生,能威脅到朕不成?”

“蹇尚書,不妨說出你的答案吧。”

“稅收這場‘存量博弈’裡,朝廷、地方、民眾三者對弈,朝廷的最優解,到底是什麼?”

蹇義沉默半晌,艱難開口。

“朝廷拿走全部稅收,地方不得截留,民眾不得拒繳。”

朱棣咄咄逼人:“地方呢?”

“不給朝廷上繳,地方拿走全部稅收,民眾不得拒繳。”

“民眾呢?”

蹇義汗如雨下,不敢回答。

“說!”

“民眾.拒繳!”

——————

“想來聰明的你們已經明白了,稅收,就是最典型的存量博弈。”

姜星火繼續說道:“也正是因為存量博弈的‘贏者通吃’這一特性,朝廷與地方,朝廷與民眾,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然,‘倭寇分銀’的存量博弈模型,是建立在【絕對理性】的基礎上的,如果在這個基礎上來談事情,那麼百姓除非餓死,否則都會繼續全額繳納賦稅,地方也絕對不會截留,會忠實地執行朝廷的命令.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僅地方需要有自己的錢來做事,等朝廷撥付的錢既不及時也不現實,百姓如果繳納不起賦稅,也肯定不會等著自己餓死,或許百姓不會造反,但是百姓會選擇遷徙到別的地方。”

“而恰恰正是因為這種【非絕對理性】的存在,朝廷的稅收制度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崩壞。”

“之前我們講過土地兼併的問題,土地兼併對於王朝來說,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王朝的稅基減少,而一旦稅基減少,收不上來稅,那麼王朝的各種執行能力,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譬如修繕水利設施、維護驛站、給軍隊發餉、給官員發薪等等。”

“說白了,帝國滅亡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就是沒錢。”

姜星火笑道:“這世界上確實有錢解決不了的事,但這種事一般很少,只佔一成;三成的事情呢,都需要錢來解決。”

“剩下六成呢?”朱高煦問道。

“剩下六成,得加錢!”

幾人不由地莞爾。

笑過了,姜星火方才繼續說道。

“我認為大明的稅收制度問題,已經埋下了隱患,這種隱患,或許在數百年後會劇烈地爆發開來,讓大明亡於沒錢。”

事實上,這已經是姜星火委婉的說法了。

大明因何而滅亡?

說法很多很多,什麼小冰河期、地震、皇帝不行.但姜星火認為,最直觀的一點,還是沒錢。

如果有錢,李自成能領得到工資,他不還是會樂呵呵地送快遞?至於造反嗎?

如果有錢,不用刮百姓的地皮,不用加徵遼餉,怎麼會鬧得流民遍地呢?

如果有錢,能夠在後面屯軍練兵,直接拿錢砸不死後金嗎?砸不死,只能說明錢花的不夠多。

然而事實很可惜,大明就是沒錢。

為什麼沒錢?

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作為傳統封建農業帝國的大明,主要的稅基是農業稅,跟近代工業化國家不同,工業化國家的農業稅只佔一小部分。

所以,大明唯一的財富來源就是刮地皮,就是苦一苦百姓。

苦一苦士紳?

別鬧了,士紳又不納糧。

這便是稅收的公平和效率問題了。

兼顧效率,就沒法公平;兼顧公平,就沒法效率。

嗯,大明兩個都沒做到就是了。

“姜先生的意思是?”夏原吉微微蹙眉問道。

“既然稅收制度是博弈,那麼其實有一點要指出的是,稅收並不是朝廷直接與百姓發生博弈,百姓沒有這個能力,大明稅收真正的三方博弈物件是:朝廷、地方、士紳。”

姜星火說道:“即便實現不了‘三次分配’,大明的稅收制度,還是不夠好的。”

“這種不夠好,在博弈模型裡,就體現為本該高度中央集權的大明朝廷,沒有做到贏者通吃,反而讓地方和士紳侵佔了稅收的利益。”

“朝廷、地方、士紳,這三者本來就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抽象化的概念。”

“從來都不是三個棋手在博弈,而是三個利益集團在博弈。”

“基於農業稅的稅收利益,就這麼點,大明朝廷心慈手軟,覺得能透過對地方和士紳讓步,來獲取支援。”

“實際上,看完了剛才‘倭寇分銀’的結論,你們就應該知道。”

“——任何對其他博弈者的憐憫,都是對自己的殘忍!”

“因為對方會毫不猶豫地擴大自己的訴求,直到自己成為最後通吃的贏者,把原本的贏者趕盡殺絕!”

“姜先生,那該怎麼辦呢?”夏原吉問道。

——————

密室內,蹇義和茹瑺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驚。

好狠的人!

如果按照姜星火的意思來改革稅制,恐怕這把大刀,就要落在大明十三布政使司和千千萬萬個士紳家族的頭上了!

可這麼做的好處也是極為明顯的。

防患於未然!

而且,蹇義和茹瑺還想到了非常可怕的一點。

那就是他們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想到這裡,蹇義和茹瑺不由地望向了朱棣。

果不其然,朱棣的臉上,掛上了一絲冷笑。

“有意思,很有意思。”

“原來,大明的稅收是要贏者通吃的,否則,士紳就會蹬鼻子上臉,地方也會產生分裂的傾向,有錢袋子就有刀把子嘛.晚唐五代的那些軍頭,不都是這麼做的?”

“可是,朕很好奇,姜星火要如何解決朝廷和地方、朝廷和士紳之間的稅收矛盾呢?”

“要知道,這可是觸動了他們根本利益的所在。”

“想要妥善解決,恐怕是不可能的吧?”

“兩位尚書,有什麼想法?”

蹇義和茹瑺噤若寒蟬,他們能有什麼想法?他們敢有什麼想法?

任何觸動士紳階層利益的改革,只要傳出一點風聲,他倆都會被噴的狗血淋頭好不好?

到了此時,兩人真的後悔沒找藉口不來了。

哪怕被皇帝記恨,也好過聽這些虎狼之言啊!

此時,兩人的背後就彷彿真有兇虎和餓狼在追逐一樣,緊張地弓起了身子。

他們既緊張又好奇地,看向牆壁。

等待著姜星火的答案。

是啊,該怎麼辦呢?

隔壁樹下。

姜星火緩緩開口道。

“其實解決朝廷和地方、朝廷和士紳之間的稅收矛盾,實現存量博弈下的朝廷最優解,不是沒有辦法的。”

“願聞其詳。”夏原吉蹲在地上彆扭地拱手道。

“解決朝廷和地方的稅收博弈,辦法便是,國稅與地稅二級稅收系統的建立。”

“而解決朝廷和士紳的稅收博弈,辦法更簡單。”

“士紳一體納糧。”

今天出去過生日,就這兩章了,嗯……也是小姜生日,大家可以在本書首頁點個免費的比心。最後求個月票!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