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有這麼玩的?

朱高煦納悶道:“那豈不是還不如不改?”

夏原吉反而說道:“那倒也不是,改了比不改要好。”

“怎麼說?”

夏原吉解釋道。

“兩稅三分法,在唐廷能控制或者影響的地方,也就是非藩鎮割據的地方,還是有很大成效的。”

“歷來皆由中央集中調撥各州縣財政的分配辦法,改為中央與地方共同參與賦稅收入的分配方式。”

“從具體的稅種分配看,鹽稅、茶稅、酒稅、青苗錢等收入直接劃入中央,兩稅則由唐廷中央與地方共享。”

“在兩稅三分法的分配方式下,唐廷中央政府得以釐清中央與地方含混不清的財政關係,在確保中央財政收入的同時,也兼顧到了地方財政收入。”

“史載:至大中十四年,內庫貲積如山,戶部、延資充滿,故宰相敏中領西川,庫錢至三百萬緡,諸道亦然。”

姜星火點了點頭說道。

“這便是關於中央與地方稅收博弈的重點了,也是為何拿晚唐舉例的原因。”

“因為晚唐是觀察央稅和地稅雛形的最好模板。”

“央地分離,才是更適合面向未來的稅收制度。”

地圖鋪開,匕首要出來了。

——————

密室中。

在牆壁內講課的同時,幾人也陷入了爭論。

“陛下,聽姜星火的意思,是要改革徹底改革稅制,把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分開?”

蹇義忍不住勸道:“給予地方財稅之權,乃是動搖國朝根基之事,萬萬不可!”

“陛下,唐朝實行兩稅三分法,乃是因為藩鎮割據不得已而行之。”

茹瑺同樣面色嚴肅地說道:“如今我大明政令通行十三布政使司,根本不必效仿晚唐殘局之舉,一旦效仿,反而會導致地方權力過大,威脅中央。”

事實上,不僅是蹇義和茹瑺明白這個道理。

聽到姜星火的話語,連朱棣,都出現了一絲猶疑。

朱棣很清楚稅收對於皇權的影響。

因為國家的稅收基礎太過單一,如果中央沒有地方的支撐,根本支援不起龐大、浩繁的開銷。所以每年中央都會讓地方押解稅款,而且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看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卻是維持朝廷運轉的必須貢品。

如果真按照姜星火說的去做,那麼就必定動搖大明現在的稅收制度,將大筆財稅交給地方,由他們自行調配。

到那時,雖然中央的財政負擔減輕了很多,但地方的離心力一旦增加,若是出現全國性的變故,那後果簡直是災難性的!

這不僅僅是用錢方不方便問題,更關鍵的是中央的威信和皇權統治的問題。

歷史上多少王朝因為稅收的改革而失信百姓,從而導致威權喪失,最終皇帝被推翻?

稅收制度,早已經成為歷朝歷代皇帝都忌諱的存在。

只要定下來,就不好輕易動搖了。

所以蹇義才會如此著急。

不僅是他,茹瑺也同樣表示反對。

——————

同樣,此言一出,連夏原吉都有些慌了神。

夏原吉連忙有些著急地提醒道。

“給予地方稅收制度上的自主權,姜先生難道不知道空印案嗎?”

洪武四大案——空印案!

所謂空印案,便是按洪武朝規定,每年各部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洪武朝的時候,全國各地官員都要到南京來報送賬冊,當時上繳的為實物稅款即糧食,運輸過程中難免有損耗,出現賬冊與實物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機率事件,稍有錯誤就要打回重報。

江浙地區尚好,而云貴、兩廣、晉陝、四川的官員因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往來路途遙遠,如果需要發回重造勢必耽誤相當多的時間,所以前往戶部稽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原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也從未被明令禁止過,朱元璋發現空印這種做法後,極為敵視。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不喜歡蒙古元朝時代已經出現的官僚們的舞弊行為。他嚴厲地對付帶有這種意味的行為,使用空印會給地方貪汙財稅大開方便之門。

所以,在大明,任何修改地方財稅制度的改革,都是犯忌諱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夏原吉生怕姜星火說錯話,才趕忙提醒道。

姜星火看著這位來歷莫測的秋先生,輕聲說:“莫急,我當然知道。”

“田稅是國家根本,我說的央地稅制分離,動的當然不是田稅。”

而朱高煦此時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他問道:“剛才在‘倭寇分銀’裡,姜先生說要贏者通吃,朝廷按理說要拿全部的100枚銀幣。如今姜先生又說央地稅制分離,這不符合贏者通吃的原則啊。”

姜星火搖了搖頭。

“你既然說了,剛才說贏者通吃,是因為那是在【絕對理性】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朝廷拿100枚銀幣,地方和士紳一無所有。”

“而在現實情況下,朝廷需要找到第101枚銀幣,讓這枚銀幣,完成博弈的轉向。”

姜星火站起身來,望著一碧如洗的晴空。

“朝廷是贏者,贏者就要通吃。”

“那麼,你們的思維為何如此地狹隘?”

“為什麼一定要從這100枚銀幣裡進行劃分?”

“其實,我的學生們。”

“朝廷只需要1枚新的銀幣,就能讓地方和士紳開始博弈啊。”

夏原吉心中震動,似乎隱約想到了什麼,脊背上的汗毛都開始炸起。

“回到我們博弈論的最初。”

姜星火點著地上的△,指道:“三方博弈,博弈的物件,從來都不只是朝廷和地方、朝廷和士紳。”

“你們難道忘了,還有一對博弈的物件?”

“地方,和士紳!”

話音落下,夏原吉腦海裡的那一層窗戶紙,被驟然捅破!

央稅,這100枚銀幣我全都要!

地稅,伱去跟士紳爭第101枚新的銀幣!

這才叫做真正的,贏者通吃!

——————

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從朱棣的肩頭蔓延到軀體。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原來,一切的答案,早在姜星火在地上畫出哪個△的時候,就已經給出。

而他們的目光,始終侷限於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士紳。

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中央可以贏者通吃,可以拿走全部的100枚銀幣,但同時還有辦法,能夠讓另外博弈的兩方不再與自己博弈,而是轉向互相博弈!

“蹇尚書、茹尚書,你們怎麼看?”

從巨大的思維誤區中剛剛轉折過來的蹇義和茹瑺,此時對視苦笑。

還能怎麼看?

姜星火已經明明白白地把思路告訴他們了。

國家現在的稅收,1枚銀幣都不少!

而在博弈論裡,最讓他們二人感到思維層面的震撼的,便是那隱藏的第三方博弈!

矛盾轉移!

如此一來,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可是,這第101枚銀幣,從哪出呢?”

蹇義輕聲問道。

須知道,歷朝歷代,能開發出來撈錢的稅種,早就被開發過了。

哪還有新的稅種,能滿足地方官府需求的同時,還做到全新開發呢?

這個問題,朱棣也同時想到了。

而道衍,也一掃懶散的樣子,認真地看向牆壁。

顯然,這第101枚銀幣從哪來,他也非常好奇。

——————

姜星火的手中出現了李景隆遺留的八思巴文銀幣。

“這枚銀幣,你猜猜是從哪裡找出來的?”

朱高煦自然不知,只是搖頭。

夏原吉則回憶片刻,順著剛才的思路說了下去。

“既然姜先生舉了晚唐的例子,那在下獻醜,繼續梳理一下地方和中央在兩稅三分法中,財源的差異。”

“請說。”

夏原吉邊想邊說道:“剛才講了,鹽稅、茶稅、酒稅、青苗錢等收入直接劃入中央,兩稅則由中央與地方共享,也就是說,在晚唐,田稅是地方與中央共享的。”

“而姜先生既然說要找出那第101枚銀幣,換言之,就是排除掉這些舊有的稅種。”

這個推論很合理,朱高煦也跟著點頭。

“兩稅三分法推行以後,隨著唐朝後期中央與地方圍繞財利分配此起彼伏的明爭暗鬥,廣大稅戶其實成為這場鬥爭的受害者,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將箇中耗損轉嫁到稅戶身上.唐廷中央不僅長期不更新戶籍及個人資產等資訊,更是隨意加徵各類賦稅,地方官府亦不遑多讓巧立名目非法奪取。”

“這些巧立名目的稅種,正如晚唐檢校戶部尚書李翱所評價:則錢帛非天之所雨也,非如泉之可湧而生也,不取於百姓,將安取之哉?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賈者,有釀酒而官沽者,其他雜率,巧設名號,是皆奪百姓之利。”

翻譯出來便是說,錢財不是天上的雨水,也不是地上的泉水,並非憑空出現的。如果不從百姓身上獲取,又從哪拿呢?所以開店的收店稅、釀酒的收釀酒稅,其他各行各業,也一樣巧立名目收稅,就是官府在爭奪百姓的利。

說到這裡,夏原吉頓住了,說不下去了。

是啊,天下各行各業,晚唐地方為了收‘留州’的稅,早都想盡辦法了。

朝廷還能從哪變出這第101枚銀幣,留給地方呢?

夏原吉屏住了呼吸,靜靜地等待姜星火說出答案。

朱高煦苦笑道:“姜先生,百姓都成窮鬼了,沒新的油水可榨了啊。”

姜星火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吊人胃口的人。

姜星火乾脆說道:“我從來就沒想過刮窮鬼的錢。”

“不刮窮鬼的錢,地方官府收誰的去啊?”朱高煦費解。

“誰有錢,賺誰的去。”

姜星火的手中出現了李景隆遺留的八思巴文銀幣。

“這第101枚銀幣,你猜猜我是從哪裡找出來的?”

朱高煦眼角一抽,他忽然有了個念頭。

“姜先生是說,士紳身上?”

姜星火輕笑說道。

“這枚銀幣一正一反,有兩個名字。”

“正面,叫做戶口累進稅。”

“戶口累進稅,便是針對地方宗族士紳,而非普通的自耕農戶,一戶人口一旦大於某個正常限度.譬如正常的家族十幾口人也就最多最多了,而地方上的豪強士紳,則往往家族裡一戶就有數十口人。這種有好幾戶、十幾戶,加起來數百人的巨型家族,就要累積交稅,每一戶人口越多,累進繳納越多,每年都要繳。”

需要注意的是,姜星火設計的戶口累進稅,絕不影響普通窮人自耕農戶,原因也很簡單,能維持如此巨大的宗族在地方的存在,就註定了不是普通的窮人。

這裡的原因,就在於,是按“戶”徵稅。

而“戶”對於窮人和富人,絕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富人養得起一“戶”動輒數十人的開銷和承擔相應的賦稅,而窮人的一“戶”,最多也就祖孫三代十幾口人。

而且,為了防止窮人確實存在一“戶”人口多,導致戶口累進稅給窮人造成負擔的情況。

姜星火還留了後手。

朱高煦忍不住問道:“那如果地方士紳不願意承擔如此高昂的戶口累進稅,打算透過分家的方式來逃稅,該怎麼辦?朝廷總不能不讓人家分家吧?”

姜星火早有預謀地笑了笑,把銀幣翻了個面。

“反面,叫做分家公證稅。”

“不願意承擔每年的戶口稅,當然可以了。”

“朝廷怎麼能阻攔人家自願分家呢?”

“所以,只需要繳納一次性的費用,就可以在官府的公證下完成分家了。”

“哦對了,這個分家是百分比的稅率,窮人富人都交一樣的稅率,但是根據分家的家產換算價值而繳納的,如果真有人口很多的窮人,按照窮人那點家產,只需要繳納極為微薄的稅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富人要麼不分家,每年繳納高昂的戶口累進稅;要麼分家,繳納一次性的高額分家公正稅。”

“總之,地方官府的這個新財源,始終會從士紳身上獲得。”

“而士紳豪強等富戶一旦分家,也就意味著,他們被削弱了!”

“這就是,我找到的第101枚銀幣。”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