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奀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書堂中的許多孩子都用無比崇拜的目光看著小袁熙,其中就有曹家的曹昂,楊家的楊修,王家的王凌,皇甫家的皇甫酈,幼小的他們覺得袁熙這種率xing而為的舉動實在太酷了。

時值chun四月,午後,先生帶著一群孩子出去踏青,在那桃huā盛開的地方,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融合chun天溫暖的氣息彷彿讓整個世界都明亮了。

美麗可愛的nv孩走到哪裡自然都能吸引男孩們的目光,而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活潑熱心的高月了,她的美麗溫婉、雍容大氣很是令人心折,再加上她是高家貴nv,因此頗受男孩們的追捧。

而男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袁熙了,畢竟袁熙這廝最是離經叛道,瀟灑不羈,上課天天睡覺,作業從來不做,回答先生問題時卻是對答入流,並且辯才無雙,你怎麼說也說不過他,袁熙當真是最有個xing的男孩,而這個xing卻是最讓人嚮往的。

此時,兩人正並肩坐在桃樹下,相談甚歡,卻聽高月說道:“小賊,老聽兄長說你天生詩才,是真的還是假的?”

袁熙慵懶的坐在芳草萋萋的地上,悠閒的望著天空中的藍天白雲,隨和道:“當然是假的咯,我那些詩全是小時候從一個道士那裡聽來的,我恰好記住而已。還有,別叫我小賊,小姐姐。”

高月聽到“小姐姐”幾字,想起兩人初見時的場景,俏臉上出現一抹微紅,她狠狠的捏了捏袁熙的小臉,輕嗔道:“你這小賊還是這麼懶,怕姐姐讓你現場作詩嗎?”

“哼,我才不信這個好sè之徒會作詩呢。”抱著古琴一身華貴白衣的小nv孩很是高傲的說道。

蔡琰站在桃樹下,眉眼如畫,微風吹過,如墨的青絲飄起,紛紛揚揚的桃huā從她周身墜落,滿臉高傲之sè的她如同huā中仙子,懷抱著的那古琴更加襯托出了她那高雅的氣質。

袁熙看到蔡琰臉上那高傲的模樣,不由lu出隨和的微笑,似乎一點也不在乎這個小nv孩的挑釁,袁熙這溫潤如yu的氣質倒是繼承了袁隗的風範,他溫和道:“不錯,我的確不會作詩,倒卻是個真正的好sè之徒。”

袁熙這話說得十分坦然,這讓有心ji他的蔡琰心中發堵,不由皺了皺柳眉,道:“仲道哥哥告訴我的那首《詠鵝》不是你的寫的嗎?”

在一旁看好戲的高月不由奇道:“詠鵝?”

蔡琰瞥了高月一眼,心中略微嫉妒她的好人緣,只是輕輕yin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máo浮綠水,紅掌撥青bo。”

高月略帶詫異的看著旁邊這個依舊面帶溫和微笑的男孩,不過,這個看起來總是懶洋洋的傢伙xiong中確實有點才華,要不然先生上課提的問題也不可能對答如流。

袁熙點了點頭,坦誠道:“此確是我所作,不過詩詞終究小道,畢竟詩詞歌賦只能怡情不能強國不是。”

蔡琰臉上的傲氣漸漸消失,袁熙這種無比坦誠的態度讓她感到沒有任何找茬的理由,不過當蔡琰看到溫潤如yu的袁熙與清秀無比的高月並肩坐在一起時,她就感覺有些不舒服,既為才nv,必定早慧。

袁熙見蔡琰懷中抱著古琴,不由來了興致,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善彈古琴嗎?”

蔡琰這才知道原來這個袁家子弟居然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心中的傲氣又騰得一下升起,她也不說話,輕輕坐下,寬大的白衣披散在青草上,擺好古琴,隨意一撥,略微渾厚的琴音傳出,卻依舊沒有使袁熙那慵懶的模樣改變。

蔡琰彈奏的這一曲卻是《陽chun白雪》中的《陽chun》,這《陽chun白雪》相傳是chun秋時期晉國樂師師曠所作。

袁熙仔細的聽著曲子,它的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袁熙不由略微有些感悟,他在書法上陷入瓶頸,若是再研習這美妙音樂的話,或許會相得益彰也說不定,他的雙手又下意識的叉起,望著這尚不知名字的世家貴nv,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光芒。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這樣無憂無慮的童年終將緩緩逝去,然而那美好的記憶卻是一生也難以忘懷的事情。

又過了一年到185年,曹操因為平定黃巾有功升任典軍校尉,和父親同掌禁軍,袁紹因為家族顯赫被任為中軍校尉。

小袁熙首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太監,不是一般的太監,是段珪、張讓和蹙碩。是十常侍。老爹袁紹有一點他始終是很佩服他的,就是從始至終和宦官保持勢不兩立,父親袁紹很不高興應酬這些人,不過爺爺和二爺爺,似乎是不敢得罪他們的。

186年那一天袁熙還見到了王允和新任大將軍何進。何進很威武,一副兇巴巴的樣子,走起路來,一搖三晃,十足的小人得志一步登天。

王允就規矩的多了,他是一個矮矮的小胖子,不過待人謙恭說話有禮,臉上從來也沒有失去過笑容,屬於典型的笑面虎。這人曾經因為得罪了十常侍而遭禁錮,是二爺爺救了他。所以他對袁家很是感激的。

還有一個送了賀禮來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一臉英氣,神采飛揚,悍勇無敵的孫堅,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面對四世三公聲勢顯赫的袁家,孫堅不敢託大。

飲宴的時候,大家論及了天下形勢,談到了黃巾賊寇大亂,於是又有兩個人被提了起來,一個就是公孫瓚,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大英雄劉備。

曹操首先對劉備讚不絕口,認為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執金吾’丁原,卻打斷了他的話說道;“諸位只怕還忘了一個人吧,我倒是想起來了,黃巾賊還成就了一個人物就是董卓。”

董卓,厲害的董卓。

不要小看他。至少袁熙認為他很不簡單。就憑西涼兵中的謀臣武將他就註定不會再這個時代裡安分下去。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還有李儒。

宴會結束了,所有人都各自回家,可是袁熙的心卻悸動起來,十三年了,袁熙已經十三歲了,距離天下大亂越來越近了。

大亂即將開始,袁熙的年紀太小了,根本不可能阻止什麼,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發生,位卑言輕,小小的翅膀只能盡力的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直到無數個一點點,才能在這個時代掀起滔天巨浪,執宰天下。

公元189年,袁紹在渤海起兵以後,袁熙東征西討,為大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袁熙不但能征善戰,治理國家方面,歷代帝王也鮮有能與之相比者。他即位以後,恢復均田制,建立推行府兵制,保證了國家賦稅的收入,為晉朝前期的富強提供了物質基礎。

他還注意減輕賦稅和徭役,大力提倡節儉,反對大興土木。袁熙對待邊疆少數民族也採取了非常開明的態度,無論漢人夷人,均“愛之如一”,這又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晉太宗宣武帝在位時期,中華帝國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國家,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太始之治”。

後人對袁熙更是諸多讚頌。宋人朱熹稱:“太宗宣武帝之心,則吾恐其無一不出於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假義,以行其私。而當時與之爭者,才能知術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義之可飭。是以彼善於此,而得以成其功爾。”

當代史學家柏楊也說:“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袁熙大帝,是中國有史以來所有帝王中,第一個被人民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勳業,也由於他本身具有其他帝王身上難以發現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後所有帝王的規範。”

自古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兼而能之者寥寥。袁熙在位不過23年,卻建立了讓後世帝王難以企及的豐功偉績,他一手將中華帝國推向了輝煌的巔峰。

對後世的中國人來說,晉太宗宣武帝是一個將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創造者: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

晉太宗宣武帝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他的成就,而且由於他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的理想,另外還由於他促進了君民之間水乳*融的關係。

千百年來,袁熙開創的“太始之治”一直是人們倍加推崇的封建社會治世榜樣,他本人也成為後世帝王競相效仿的一代名君。晉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中華帝國在世界上的影響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晉代大詩人李哲讚頌秦王的千古名句。詩中的秦王是一個史詩般的英雄:他氣宇軒昂、壯志凌雲;他文治武功、豐功偉績;他英明神武,統一中華……

眾所周知: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的嬴政,在稱始皇帝前稱秦王。大約400年後,中國歷史上又出了一個齊王,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大晉帝國的太宗宣武帝袁熙。

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齊王袁熙從小馳騁疆場,身經百戰,親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戰場上多次死裡逃生,再一次使中華大地海晏河清,乾陵九駿可作見證;

晉太宗宣武帝勵精圖治,又以封建盛世“太始之治”而名垂青史。

晉人寫詩,歌頌秦始皇,未嘗不可,然就其描寫的形象來看,更像他們本朝的英主齊王袁熙。晉太宗宣武帝袁熙曾兵駐齊地,被封為齊王。

袁熙15歲應徵入伍,北邙山救駕,後因隨父袁紹勤王討董而嶄露頭角;建業之時,起兵鄴城,直搗齊地,鏖戰臨淄,軍圍下邳,攻克易京,飲馬黃河,為建立晉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統一戰爭中,白馬之戰,第一次黎陽之戰,討袁譚、蹋頓於柳城,敗馬韓於河東,第二次黎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擒獻帝於許都,平曹操於陳國,逐劉備于山東;在對外戰爭中,鮮卑可汗因其智而退,諸番四夷因其仁而服。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這是齊王袁熙平定天下的寫照;“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這是晉王袁熙的威武形象;我們可以認為,晉人詩中的秦王就是晉太宗宣武帝袁熙和。袁熙是一個天生奇才。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15歲的袁熙這顆中國歷史上的燦爛明星初露崢嶸。

15歲的袁熙已經長成了一個身材精壯的少年。他不但成了一個軍事指揮官,而且在政治上也越來越成熟。

袁熙看到漢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大有一夜之間傾覆之勢,因此在內心深處已經立下大志,要救百姓於水火。

後來,袁熙回憶起當時的生活情況說:“我在洛陽最後的一年,在這段時間裡,我喜歡和大家聚在一起,談論一些事情,玩一玩遊戲。”

當時,袁熙結交了很多朋友,大多都是豪傑之士,有出身高貴的,也有流浪江湖的。例如,很有才華的楊修,他是侍中楊彪之子,很有軍略的皇甫酈,他是左將軍皇甫嵩從子,很重感情的曹昂,他是典軍校尉曹操之子,袁熙和他們交情很深,彼此都很敬重。

表兄高柔來到了洛陽,和袁熙一見如故,二人結成好朋友,感情十分好,“出則同騎,入則同臥”。還有一個人叫王凌,黨固解禁後隨叔父王允來到洛陽。他和袁熙有點過節,所以對袁熙不太相信。

但是袁熙對王凌卻是心無芥蒂,坦然地對待他,禮節十分周到,而且把他視為知己,就連自己的臥室也讓他隨便出入。王凌非常感激袁熙的這種知遇之恩,所以傾心相交,二人也成了好朋友。

袁熙在洛陽的活動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時任袁紹謀士的許攸。許攸身材高大,儀表堂堂,有才幹謀略,於漢末時任袁紹謀士後就注意觀察天下大勢,準備投靠有雄才偉略的“真命天子”。

袁紹到洛陽出任中軍校尉,許攸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認為袁紹心懷“四方之志”,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於是和袁紹進行交往,逐漸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許攸在與袁紹的交往中,又發現袁紹之子袁熙雖然年僅十五,但其見識和才能卻非同齡人可比。

他經過仔細觀察,認為袁熙必定能成就大事,因而對右軍校尉淳于瓊說:“袁熙非常人也。寬容大度類似於漢高祖,英明神武同於漢世祖,他年紀雖然輕,卻有天縱之才。”於是許攸、淳于瓊暗中助力袁熙,袁熙因此在此後的奪嫡之爭中取得先手。

中平五年(188)二月開始,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今山東淄博)、徐州(今山東郯城)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次年二月以征戰無功下獄死。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復盛。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面。

中平五年(188)八月,漢廷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織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其中上軍校尉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上軍校尉蹇碩成為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黃巾軍起,巴郡板楯蠻乘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漢廷派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率軍進討,隨即將板楯蠻平定。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馬相、趙祗等於綿竹(今屬四川)起兵,自稱黃巾,殺益州刺史卻儉,進攻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犍為郡(今四川彭山東)。一月之間,攻略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有兵數萬人。益州從事賈龍集聚州郡兵進討,馬相軍很快失敗。

中平五年(188),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許攸、沛國(今安徽濉縣西北)人周旌等見天象不利於宦者,準備盡誅宦官,廢掉漢靈帝,改立漢宗室合肥侯為帝。

於是,王芬等邊結豪傑,預作準備,曾連結曹操(魏太祖),曹操認為時機未到,不可輕動。回信拒絕。不久,靈帝欲北巡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舊宅,王芬等準備乘機發難,乃止書詭稱黑山軍攻劫郡縣,求起兵進討。

這時,太史認為天時不利,“不宜北行”。靈帝遂止,並敕王芬罷兵,隨之又徵王芬入朝。王芬懼事敗露,自殺身死。

中平六年(189)二月,春季,王國的部隊疲憊不堪,解圍撤退。皇甫嵩下令進軍追擊,董卓說:“不行。兵法上說:‘窮寇勿迫,歸眾勿追。’”皇甫嵩說:“不然,以前我們不進攻,是躲避他們的銳氣;如今發動進攻,是等到他們士氣已經低落。我們目前所攻擊的是疲憊之師,而不是‘歸眾’;王國的部隊正要逃走,已無鬥志,並不是‘窮寇’。”

於是皇甫嵩獨自率軍進擊,命令董卓作後援。皇甫嵩邊連續進攻,大獲全勝,斬殺一萬多人。董卓大為羞慚惱恨,從此與皇甫嵩結下仇恨。

後來靈帝病重,任命董卓為幷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逆命懷奸,罪在不赦,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

皇甫嵩說:“董卓不聽命雖然有罪,但我專誅也是有責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讓朝廷處理此事。”於是將此事上奏,朝廷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更增怨恨。

韓遂等人共同廢掉王國的首領地位,脅迫前信都縣令漢陽人閻忠擔任首領,統率各部。閻忠病死,韓遂等人逐漸爭權奪利,繼而互相攻殺,於是勢力逐漸衰弱。

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使臣到鮮卑部落去,告訴他們利害,責令他們斬送張舉和張純的人頭,懸以重賞。丘力居等聽說劉虞來到幽州,都很高興,各派翻譯來晉見劉虞,自動歸降。

張舉、張純逃到塞外,所餘部下全都投降或逃散。劉虞上奏,請求將徵集的各部隊全部遣散,只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步、騎兵一萬人,駐紮在右北平。

三月,張純的門客王政刺殺張純,帶張純的人頭去見劉虞。公孫瓚決心用武力消滅烏桓部落,而劉虞想用恩德和信義來招降他們,因此兩人之間產生矛盾。

東漢一代在繼承西漢的軍事體制基礎上做出了不小的調整,特別是在中央禁軍的編制和兵員的招募方式上。漢末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各方勢力的軍制都有不同的變化,這裡簡單列舉一些軍隊一般情況下的構成編制。

東漢軍隊為部曲為基本單位,每曲500人,二曲1000人為部,二五制。部上設營編制為5000人,二營為軍。曲下設5屯,每屯100人,屯下設2隊,隊下什和伍。

漢代軍職: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

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

四徵、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中平六年(189)正月,洛陽,袁家府邸。

庭院中矗立著一位華服少年,十四五歲的樣子,他負手而立,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不久,從正門進來一位三十幾許的男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恕罪,恕罪,顯奕侄兒,我來遲了,大將軍府剛議事完也就過來了,哈哈”說話的這人就是袁紹的謀士許攸,字子遠。

而那華服少年則是袁紹之子袁熙。“不遲,不遲,世叔莫怪,當是小侄不是。”袁熙一邊賠不是一邊遞給許攸一塊翡翠,許攸微微一笑也不推辭,隨即說道“大將軍府議事,大將軍等人打算誅殺宦官,不過眾人並未談妥,不過有人打算召集地方軍隊清君側。”

許攸頓了一頓,許攸因為身為謀士,旁觀者清認為當下只有起兵才是唯一出路,所以決心試探袁熙,他嘆息說道:“眼看天下大亂,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唉,何時才能天下太平啊?”

只見袁熙揮手打斷道“要想天下太平,就必須能人出世,拯救天下百姓!”許攸不置可否微微一笑問道:“如此亂世,到哪裡去找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那樣的能人呢?”袁熙不虞有他說道:“怎麼能說沒有漢高祖、光武帝呢?恐怕是沒有人識才罷了!許世叔須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許攸笑道:“我自以為是個伯樂,你是一匹千里馬,我來相相你,不知你是否情願?”兩人志同道合,於是秘密商議起來。

透過這袁熙院中傾心交談,袁熙與許攸結為密友成為忘年之交。在袁紹鼎定河北後,許攸擔任謀主近臣,地位僅次於淳于瓊。

當郭圖、辛評成為大公子袁譚的強有力支柱時,許攸則與淳于瓊、等暗中或明或暗共同支援袁熙,使袁熙在與大公子袁譚的奪權鬥爭中有了堅定的擁護者。

這一條路註定不是一個人的遊戲,它需要一個團體需要一個勢力相互推動相互成就。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