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火把烈烈的燃燒,從燒灼的火焰中嗅到一絲沙場硝煙的味道。斥候探報此事時,薛玉霄與李芙蓉於夜中起身相見,李芙蓉直接道:“你只留了一千親軍,加上我的,也不足以守城。兩方戰力就是如此,而且她們人數沒有探清,或許還有更多。鮮卑人來圍徐州,是為了逼主將回來營救。趁她們還沒到城門之下,我們應當立即撤走,與大軍匯合。”

她說得沒錯。

這是明智之舉。只要眾人棄城撤走,與大軍匯合,等到攻下高平,不愁沒有收拾這些人的力量。所謂“攻敵所不守,守敵所不攻。”拓跋嬰取攻之道,自然應當取守之道以對。

薛玉霄問:“那城中百姓怎麼辦?”

李芙蓉微微一怔,愣了半晌,似乎沒有想到她這個時候還在顧及城內百姓,立即說:“過於愛護民眾在戰場上是忌諱。薛玉霄,這是讀過兵書便懂的區區小事,我不相信你會不明白。”

薛玉霄道:“城可棄,百姓不可棄。徐州的民心才剛剛建立,我們馬上就率軍逃走,將滿城手無寸鐵之人留在這裡,應對鮮卑鐵蹄,那這捷報又有何意義?”

李芙蓉冷道:“你若不走,不過城破有死而已!”

“走則不戰而敗,城內之人難道不是又受屠戮?胡人常有劫掠後屠城的惡債。”薛玉霄登上城樓,站在昔日拓跋嬰所站的地方,將遠處的火把光影收入眼底,在心中大略估計了一下最低的人數,遙遙望見火光與月色下,那面屬於三皇女的旗幟,她心念微動,道,“芙蓉,你帶著一隊人馬前往高平郡,通知桓將軍,將對方的動向告訴她們,就說在天亮之前設定伏兵,埋伏于徐州至高平右側歧路的五十里處。”

“伏兵?”李芙蓉面露猶疑,“要伏擊誰?”

“自然是拓跋嬰,我要她們退回原處。”薛玉霄道,“快去,再不走就連訊息都傳遞不出去了。”

李芙蓉雖然一頭霧水,但她盯了一眼薛玉霄平靜的臉,陡然生出一種毫無原因的信任,一邊回身而去,選擇立即行動,一邊卻又拋下一句:“如若有誤,大軍營救不及,我可不會給你收屍!”

她走後,薛玉霄深深的吐出一口氣,閉眸又睜,看了一眼身畔的韋青燕,低聲道:“今夜之事,我不能確定勝算。一旦有失,你派人換成布衣,裝作百姓模樣逃離,與高平郡前的大軍匯合,務必將我的話傳給裴郎,就說……若我沒有歸來,一切部署,可與李清愁商議,兵力人馬、聲望民心、局中暗棋,請她自取。”

韋青燕聞言怔住,心中大受震動,道:“少主勿言後事!我必擋於少主身前!”

“不。”薛玉霄道,“你不需要擋。”

到了這個時候,她反而平靜至極,淡淡道:“民之所向,則為天命所鍾。為天命所鍾者,沒有一個是安安穩穩、運籌帷幄就能謀得大事的。這次我要是算錯了,只能說命不在我,自有好友代我取之。你將城中所有兵力召集起來,最精銳者站成一排,擺出大軍陣型,騎馬立於城門內側。”

陣型是根據人數而定的,以徐州目前的駐軍,正常迎敵,應該抱緊成一個圓形,而非鋪展開來。這樣的陣型一經衝鋒,就會脆的像張紙一樣,頃刻被衝爛,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是。”

薛玉霄看了一眼夜空,冬日常刮西北風,便繼續道:“命人舉火把,讓敵軍能看清我們的陣型。派兩隊斥候出去,不必太多,只要幾十人,潛入兩側山林小徑當中,在馬匹的尾巴上繫上樹枝,根據風向奔跑。……記住,要等城樓上的秘密旗語再跑,此前不可擅動。”

“是!”

薛玉霄又看了她一眼,說:“給我取一件白衣。”

她之前的戰袍因為浸透血漬,髒汙後拿去濯洗,所以薛玉霄這幾日都沒有穿那麼容易髒的白色。

韋青燕領命而去,不過十幾分鍾就已部署完畢,將一件雪白戰袍遞給少主。

薛玉霄換上衣袍,將身上的銀甲也改用了一套完整的。她的肩傷還沒有大好,按壓疼痛難忍,但薛玉霄佩甲後卻面無表情,與傳遞旗語的令官說了幾句話。命令眾人開啟城門。

這一系列部署,在小半個時辰內便已完成。

等到拓跋嬰來到城下,既沒有見到城門緊閉,也沒有看到人去樓空。迎面城門大開,精銳之師守在城中,騎馬、持長兵,在火光憧憧當中,與當日挑落鐵浮屠的兵甲一般無二。

兵馬前方,一人單騎,獨自立在最前方,雪色衣袍隨風而響動。

薛玉霄單手負槍,騎著踏雪烏騅,看到敵軍迎面,毫無恐懼退避之色,與馬上的拓跋嬰談笑道:“三殿下,數日不見,不知你是否英勇如故?上次夾著尾巴逃走,卻還不忘射我一箭,真是對在下格外看重啊!”

拓跋嬰抬手阻攔部隊上前,眸光落在她的身影上,又轉向後方,望了一眼齊軍陣型。

她們不該是這個兵力。……難道探子的回報有誤?

拓跋嬰道:“不勞惦念。倒是薛將軍你,我的部下‘不小心’傷了你,怎麼不在城中養傷,反而出來接戰。你要是避到一邊,讓我從容入城,我或許還能饒你一命。”

薛玉霄輕笑出聲,回問道:“傷了我?”

這是獨孤無為對拓跋嬰說的。由於她已不被信任,所以拓跋嬰沒有帶此人而來,現下迎面聽到薛玉霄這麼問,又見其衣袍勝雪、銀甲明亮,沒有半分疲憊受傷之態,心中略有一絲懷疑。

副都統上前道:“殿下,跟她費什麼話!此人不過是虛張聲勢,我們立即讓軍士衝過去,便可頃刻摧垮陣型,擒捉將首。”

拓跋嬰低聲道:“你沒有跟她交過手,不知道此女生性狡詐謹慎,明明排布了那麼多計劃策謀,卻還將繩索放在最後方,以保萬無一失。她大開城門,裡面必有陷阱,你貿然上前,恐怕中了她的計。”

副都統卻不以為意,當即衝上前去。她策馬奔來,持著雙錘,迎面就照著薛玉霄的肩膀砸過去——此人若是真的負傷,這一下必然被砸得翻下馬去。

薛玉霄向一側躲避,持槍轉腕,制住她的短兵距離,槍尖一翻,堪堪抵住副都統的胸口,差一寸刺入甲冑間。對方不閃不避,憑著一股勇猛血氣衝了上來,拼著負傷也抬起手中鐵錘,砸上薛玉霄肩上銀甲。

不湊巧,這一錘中的是右側。薛玉霄乃是左肩負傷,她情知不能躲避,故意以這一側來迎,甲冑被擊出凹痕,肩骨震動,受到極大衝擊。但與此同時,薛玉霄手中長槍也自胸口向上去撩,槍上的鉤鐮刮下鐵面罩,鋒芒直刺面頰——

副都統沒有見識過這種手段,側身欲躲,薛玉霄卻也不惜受傷,持槍追去,逼著副都統後退數十米,反手將之挑落馬下,槍尖抵住咽喉。

胡女被制住要害,方才狂妄和勇猛頃刻全無,面龐血色盡褪,朝著拓跋嬰大喊道:“殿下救我!殿下救我啊!”

拓跋嬰面沉如水,在腦海中掙扎不定。她心中有試探之意,道:“放開此將,我們便退走,饒你一命。”

但如果放開,才是真正置身死地。

薛玉霄含笑望去,輕飄飄地道:“饒我?我豈受爾等威脅,是你們,來求我饒恕!”

說罷,槍尖一轉,鑽入馬下胡人咽喉之中,血透黃沙。而她依舊白袍靜立,抽槍轉腕,靜靜地、一派鎮定地望著三皇女。

拓跋嬰沉默地嚥了一口唾沫。她的恨意、她的怒意、還有她的驚疑不定,共同匯聚在一起,幾乎要衝破胸膛。

冬夜風肅,寒冷得直刮面龐。雲層將月光全部遮擋住,在對峙的此刻,飄出薄薄的飛雪。

雪花融落在槍刃之上,刃上血跡滴答而落。

薛玉霄的髮絲、猩紅的披風,還有馬鞍之上,很快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雪。她吐息時溢位淡淡的白霧,襯著風中刺目一片霜袍,明明只是注視過來,卻讓眾人感覺到莫名的壓力。

前來圍困的部隊裡有拓跋嬰的親軍,見狀想起徐州慘敗,又看到她身後陣型整備,騎兵精神爍爍,一時士氣先衰。一旁的其餘將領道:“殿下,恐怕有詐。她根本沒有受傷,還敢殺副都統……這是獨孤無為的冒功之言!”

“是啊殿下,城內一定有埋伏。她想要引我等發怒追擊進去。”

“此人單槍匹馬,居然敢阻攔我軍。或許早有弓箭手準備……也可能有伏兵!”

說罷,眾人立即向城門看去,城上空空如也,連一個弓箭手都沒有出現,這不正常。突兀的,有一人開口道:“有伏兵,殿下快看!”

在城門兩側,乃是土坡、小徑、以及林木。飛雪朦朧,在一片寒風簌簌的影中,松柏晃動,裡面似有看不清人數的跑動聲,林中響起寒鴉驚鳴。這聲音並不大,要不是有人向兩側窺探,恐怕還不能立時察覺。

在眾將慌亂之時,拓跋嬰也緊緊握住了韁繩。她看著就在不遠處,單人獨騎,擋在軍士面前的白袍將軍,彷彿含著一口血般的道:“你以計誘我!那訊息是你放的!”

薛玉霄笑了笑,說:“我什麼也沒做,只是站在這裡,三殿下何故驚慌啊。”

說罷,踏雪烏騅便上前數步。烏騅馬的雪色四蹄被薄雪掩蓋,只剩下一片純粹的、幽然的黑色,與她的白衣映照鮮明。

沒有拓跋嬰的命令,眾將居然下意識的後退了幾步。

隨著城樓上秘密旗語的改變,兩側跑動聲更明顯了,就彷彿由遠及近而來。但再多一刻,必然暴露,薛玉霄掌心盡是冷汗,她盯著拓跋嬰,馬蹄不停地向前走近,進入了敵軍的弓箭覆蓋範圍內。

雪花飛墜著落入她滴血的槍刃。

但屍首,早已被烏騅馬甩在身後。

“殿下夤夜辛苦而來,為何避而不戰。”薛玉霄微笑道,“我等候你多時,就期望與殿下再度交兵。你那一對鴛鴦雙鉞,令人感嘆武藝非凡啊——”

與她接觸的幾次後果衝入拓跋嬰的腦海。她看著此人面帶微笑、鎮定自若地靠近,想起她神出鬼沒、變化莫測的暗器,扭頭決斷道:“撤軍,那訊息是齊人的陷阱。”

山坡上的隆隆聲更加響了。

此言正合她麾下眾將所想,當即掉頭退兵,為躲避滾滾而來的跑馬之聲,眾人選擇與來時相反的一條歧路奔逃,行軍回高平郡欲報此事。

拓跋嬰命令撤軍後,路上一邊焦急,一邊卻又在雪中回想此事,發覺薛玉霄並沒有追擊上來,跑馬之聲也早就被拋棄在後。心中疑竇叢生,便忽然停住馬匹,腦海浮現出一個念頭,想到:難道她是在擺空城計?

這念頭剛剛浮現,覆雪的山頭燃起火把,無數齊軍從狹路兩側湧現。在逃回去的正前方路上,那兩位都姓李的先鋒官出現在面前,一人持劍,另一人則拿槍,身後兵卒無數,一個個精神振奮,眼中精光迸現。

“果然有伏兵!”拓跋嬰瞳孔震顫,咬牙道,“竟然一路埋伏到這裡!薛氏女毒計陰險至此!!”

她身後的將領也譁然一片。

“若殿下早做決斷,還有避開逃回的機會!都被她拖住了!”

“可恨副都統魯莽上前,她一人死不要緊,居然連累我等。”

“殿下!那訊息從一開始就是計策,兩方皆有伏兵,不可勝之!大軍只是佯攻,高平郡那裡才是真正空虛之地……”

眾人面露痛色,做出以死相拼,護送拓跋嬰逃離的架勢。

李清愁正堵在狹路之上,迎面與她相對,聽了這話,扭頭問李芙蓉:“一路埋伏?什麼訊息,哪有毒計?”

李芙蓉面無表情:“別問我,我都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退兵,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裡。”

李清愁立即道:“沒告訴你?我懂你的感受,我懂。”

飛雪愈加飄揚。寒冷紛落的冰晶,擦亮了軍隊的戰刃。

……

拓跋嬰等人退去後不久。

薛玉霄面色不變地回到城中,命人將副都統的頭顱斬下懸掛,閉合城門,整夜戒嚴,防備對方隨時會回頭。

一切排布完畢,薛玉霄遣散城中幕僚,僅留韋青燕在身側。她沉默地抬手卸甲,卻在抬臂時頓住,手臂失去知覺,一股極為遲鈍的痛意從右肩處爆發。

薛玉霄閉上眼,扶住一側的門框,痛不能忍,乾脆一屁股坐在門檻上,低聲重重地吐出一口氣,說:“……好大的力氣,還好碎的是肩甲,不是我的骨頭。”

韋青燕道:“少主!部下願意與那胡賊交戰,少主何必親自去?”

薛玉無奈嘆道:“殺人容易,退兵難。如果不是我親自在陣前,她拓跋嬰以及一眾部將,怎麼可能會被嚇住?你去叫軍醫來,我就在這兒等到天明,以待戰報。”

事無兩樣人心別(1)

第78章

薛玉霄就坐在這裡,望著遠處的天色。

她肩上的傷已經敷了藥,軍醫說萬幸沒傷到骨頭,請將軍休息。她沒聽,冒著冷氣在原地等,看到天邊的一絲晨光蔓延、擴張,潑灑在天際,照亮被飄雪覆蓋的茫茫四野。

冬末春初,這應當是最後一場雪。

直到傳令官跑過來,滿面難以抑制的激動之色,連行禮的動作都做得十分倉促,道:“將軍!兩位先鋒官伏擊得勝,大破敵軍!”

薛玉霄攥緊的手緩緩鬆開,問:“可有擒住拓跋嬰?”

傳令官道:“胡人不計傷亡的拼死守護,令其突圍脫逃,未能生擒賊首。”

薛玉霄閉目又睜,吐出一口氣,道:“無妨。”

她這才站起身,向著燒好炭火的溫暖室內走去。這時,傳令官在她身後又道:“將軍,李先鋒官問您這邊的情況,特別是將軍箭傷未愈,應當格外保重。”

薛玉霄抬手隨意揮了一下,步伐未停,跟她道:“你跟李清愁說我傷得就剩一口氣吊著了,讓她在我閉眼之前攻破高平郡,得勝回來見我,要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啊?”傳令官一時怔愣,見她身影已經消失無蹤,轉頭看向韋青燕。韋統領跟在薛玉霄身邊久了,也學會了幾分自家少主的脾性,便告訴她道:“你就這麼說,這比別的催促鼓勵都好用。”

傳令官面色呆滯,緩慢點了點頭。

此訊息傳遞過後,大軍的捷報頻頻發回,李清愁派人問薛玉霄的情況究竟如何,她依舊沒回,每日只看戰報、監督糧草,沉默處理後勤供應之事、併為徐州百姓重建家園。

徐州城內人人稱頌薛侯之名,其勇毅、智謀,足以冠蓋三軍,兼又慈悲為懷、愛民如女,麾下之兵與民秋毫無犯。一時間民望甚隆,出了許多歌謠傳唱。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英雄問鼎

英雄問鼎

任淮浦
本書是一部長篇章回歷史小說,全書共二百一十章,以秦國的歷史為背景。 這是迄今為止首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大秦帝國由強盛走向衰亡的歷史小說,作者力圖給讀者展示一幅充滿活力,充滿陽剛正氣的英雄們拯救天下的壯麗畫卷。 本書有兩個看點:一、全面再現了秦末六國大起義的戰爭場面。二、重現了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真實:秦朝末年,二世無道,趙高亂國,激得民怨沸騰,陳勝率先發難,繼而群雄四起、六國獨立、英雄爭
歷史 連載 1萬字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大明:開局辭官退隱,老朱人麻了

楚國隱士
夭壽了!一覺醒來,竟然穿越成為了史上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此時,胡惟庸的心裡是崩潰的。 胡惟庸案,那可是洪武年間最大的案子,前後牽連了數萬人啊。這會兒,估計他的九族都在黃泉路口打轉呢。 幸好,下一刻,胡惟庸啟用了日常悠閒系統。只要享受日常生活,就能獲得獎勵。 於是,胡惟庸決定,這丞相咱不做了,誰愛做誰做。老子要辭官歸隱,擺爛摸魚。 緊接著,就是一紙辭呈遞到了朱元璋的案桌上。當朱元璋看到胡惟庸要辭官退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天災年,我囤養了古代女將軍

天災年,我囤養了古代女將軍

一隻不吃草的羊
【通往古今,古代傳奇女將軍+現代破產逆襲首富+囤貨+戰爭+荒年】 公司破產?股市平倉?渣女分手?自己養的十年小母貓也跟隔壁家的小笨狗跑了? 封天徹底感受到了人生的灰暗,獨自返回老家古宅居住。 可沒曾想,一尊家傳古甕,讓他結識了一位古代揭竿而起的傳奇女將軍。 …… 雲國之地,皇帝荒淫無度,權貴草菅人命,民不聊生,餓死百姓十之八九! 女將軍順應天命揭竿而起,帶領數十萬起義軍直逼皇都救萬民與水火。 誰曾
歷史 連載 3萬字
朕,乃萬歲!

朕,乃萬歲!

生哥是也
【後宮文、文風偏陽光、歡樂、不壓抑。】\n【小手一點,沉浸式體驗古之帝君】\n————\n鄭淵穿越豐平界,勵精圖治,只想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聖君。 \n奈何天不遂人願,兇星噬帝,國運將損,需納妃立後,才可鎮穩國運! \n白紗遮容的縹緲仙、瑩膚玉骨的四海龍女、青梅竹馬的美宮娥、滿腹經綸女諸生、可御可蘿的豔嬌妹……\n “立後?朕該立誰為後?”\n鄭淵內心躊躇,猶豫不決,只能出宮去民間考察一番。 \n至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