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葛亮看著太子劉禪那貌似人畜無害,甚至帶著些許靦腆和尷尬的笑臉,半天沒說出話來。

這笑臉讓他想起多年前,太子偷偷霸佔了陛下準備用來打造兵器的部分鐵錠,拐走工匠最後打造出一堆沒用的燒火棍子……

那時候陛下黑著臉問起,他也是這麼笑著撓撓臉頰道:“我本來想給你造些神兵利器來著,能讓普通士兵以一敵百那種,保管打的曹軍落花流水!”

曹軍自然是沒有因為那些燒火棍被打的落花流水,只有當時的太子被陛下拿鞋底子抽的嗷嗷直叫……

那個時候的自己何曾想到,頑劣的少主有朝一日,會這麼笑著跟自己說,他斬了張郃?

這個巨大的驚喜讓諸葛亮忍不住擊節大笑:“哈哈哈哈,亮以為那張郃乃世之名將,若佔不到先機則必然設法引誘太子出城而戰。

“不想此子今朝竟急於求成,強攻街亭,以致兵敗身死。哈哈,太子為陛下再立大功,可喜可賀。此戰之後,隴右無憂矣!”

劉禪看著面前談笑風生的諸葛叔,再想想歷史上夙興夜寐、少食多勞數度兵出祁山而無果,最終病逝五丈原的諸葛丞相,也不禁感慨良多。

歷史上寫下《出師表》時,只怕諸葛丞相便有了燃盡自己的一切也要北伐成功的覺悟吧,不然這篇流傳千古的文章,也不會讀起來頗有遺書之感。

如今雖然世上少了一篇傳世名作,卻多出來個不一樣的未來,這波不虧。

而且,自己的赤星軍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可不能只是斷隴就完事了。

“呃……張郃沒有攻城,他確實是每日叫罵,激我出戰來著。後來我收到丞相來信得知後方無憂,怕他跑了,便出城和他打了一仗。”

諸葛亮:“……”

便出城和他打了一仗。

你說的還真輕鬆啊!

即使是諸葛亮,此時也忍不住在內心咆哮了起來。

“張郃此來,所率步卒居多?”

“不是,他只帶了三千精騎奔襲而來,事後發現我已佔了街亭,才調了五百步卒和一批民夫運糧過來。”

“……太子以八千步卒,主動出城尋張郃三千精騎決戰?”

“準確的說是夜襲,雖然最終被那張郃提前看破了……”

諸葛亮表情嚴肅:“太子,臣有一言,需單獨稟明。”

劉禪一看諸葛叔這個樣子,立刻就明白免不了一場嘮叨了。

老劉與諸葛叔,在自己幹了什麼太出格的事情後,通常都是扮演著“一武一文”的角色。

但要說劉禪更怕哪個,其實反而是文的……

二人進城之後,劉禪無奈揮退了隨行的侍衛,便同諸葛亮一同進了自己在街亭的臨時“大漢皇太子辦事處”。

結果沒想到,前腳剛進屋,諸葛亮一撩衣袍,竟是撲通一聲便雙膝跪地,俯身行了個大禮。

劉禪嚇了一跳,連忙彎腰去扶:“諸葛叔你這是做什麼?快起來!”

不成想這次諸葛亮卻堅決的很,俯首在地,悲聲道:“令太子遇險,臣難辭其咎。稍後亦當面見陛下,自領責罰!”

自己神力,卻不敢硬去拽他,劉禪苦笑道:“是我自己決定夜襲曹營,與諸葛叔何干?伱先起來說。”

諸葛亮道:“若非臣亦贊同太子來守街亭,便不至令太子行險,置大漢未來江山社稷於不顧,置萬千黎民命運於不顧……

“陛下將太子治學之事交託於臣,今太子如此冒險,怎能與臣無干?需知……”

隨後,諸葛亮便拿出了當年勸東吳聯劉抗曹的架勢,引經據典、談古論今一頓輸出,直說得劉禪啞口無言。

往日面對老劉時的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如今對上火力全開的諸葛亮立刻一敗塗地,完全沒有還嘴之力。

這便是為什麼他更怕來文的……面對其他人時只有他劉禪嘴炮輸出的份,唯獨面對說教模式的諸葛亮,自己毫無辦法。

當然,這也是他對諸葛亮既敬且愛的緣故,就和老劉的鞋底子一個道理。

其實以如今劉禪的實力,年老體衰的老劉再來十個也打不過他。

但老劉就算再衰老數倍,他真若作勢要抄鞋底子,劉禪也還是會心虛。

“呃……諸葛叔,我答應你,此後若非萬不得已,肯定不會再這麼冒險了。”耐心等著諸葛亮說完,劉禪才表態道。

態度端正,無懈可擊。

諸葛亮暗歎一聲,沒有再對劉禪話中的“若非萬不得已”較真。

相處多年,他也知道這已是太子最大限度的讓步了,這才起身。

“望太子時刻牢記,自己一身,關乎無數人的生死命運,萬不可輕率行事。”

“好,我知道了。”劉禪此時的笑臉,倒是與自己的年齡十分匹配。

諸葛亮無奈搖頭,問道:“太子用兵,向來謀定而後動,為何今次如此草率?”

見諸葛叔已經關閉了說教模式,劉禪也正色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等諸葛叔援兵到達,那張郃只怕早已退走。

“其人並非無謀匹夫,見我軍勢大,必不肯在此決戰。若讓其逃回關中,我軍運糧艱難難以久持,曹丕得知訊息也必定回軍,再想入關中便不知又需幾載……”

諸葛亮自然立刻明白了,太子這是想要一鼓作氣拿下關中。

“三千精騎,不知走脫幾成?”

“我軍封住他們歸路,雖有些走脫的,也是向西而去,無甚影響。其餘人等,全軍覆沒。”劉禪笑得很燦爛,臉上寫滿了快誇我。

諸葛亮一愣,拱手笑道:“太子未帶廂車,野戰三千精騎竟能幾乎全殲敵軍,此戰足以載入史冊,堪稱以步勝騎的奇蹟了。”

果然被誇的劉禪反倒謙虛起來,擺手道:“也是仗著張郃沒見過陌刀陣,太過自信,這才吃了個大虧,以後再對上曹魏騎兵就沒這麼好運了。”

“好,勝而不驕,知己知彼,太子已深得兵法之要義啊,呵呵。”諸葛亮搖扇微笑。

而後二人又詳細覆盤了此戰經過,諸葛亮參考劉禪的戰果,又對這套打法提出了一些建議,令劉禪受益匪淺。

也讓這套以陌刀陣和連弩為核心,再搭配廂車路障專門對抗騎兵的戰陣更加趨於完善。

“只是經此一戰,赤星軍戰死近半,餘下的人人帶傷……還是損失太大了。”劉禪嘆口氣。

諸葛亮瞭解他和自己親軍的感情,便也沒說什麼,但其實以步對騎,這種傷亡比例已經是極其誇張得了。

孟琰的人其實就是補上最後一擊,進一步擴大戰果而已。

真正擊潰曹魏三千精騎的,其實就是劉禪麾下尚不足兩千的赤星軍(給姜維留了五百)。

就算有夜戰影響、敵軍初見陌刀陣等因素,那也是正面硬剛打出來的戰績,諸葛亮也再次重新整理了對赤星軍恐怖戰力的認知。

“進兵關中一事,事關重大,還需太子與臣前去面見陛下,交予陛下定奪。”

得知張郃的騎兵全軍覆沒,諸葛亮現在也覺得,拿下關中似乎並非不可能的事情,但這麼大的事,還是得老劉拍板才行。

“好,那便留姜維、李二等人駐守街亭,我與丞相去面見父皇,陳清厲害。”

……

這一戰,曹魏被斷隴已成定局,在上邽、冀縣、西縣、祁山堡皆已拿下的如今,甚至以後街亭丟不丟都不重要了。

而尚在東線作戰的曹丕還不知道,自家版圖上的“長尾巴”,已被劉禪父子一刀給切斷了。

雖然得知關羽拿下了襄陽有點鬧心,但他依舊相信曹仁不可能在平原戰敗。

此時曹丕也取得了一場重要戰役的勝利,沉浸在喜悅中的他,還在做著開疆拓土、一統江山的美夢……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上命昭唐

上命昭唐

控制變數法
唐王朝的宦官政治是不敢想象的。中唐以後,宦官總是分成兩派乃至更多,互相爭殺不休。 這是分權制度決定的,也是武人為亂不可信的國情影響的。但在控制皇帝、操縱軍政、打擊相權方面,宦官們保持著高度一致。 其權力甚至世襲罔替而繼承,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這讓唐朝宦官必須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失去政權則失去全部。 因此,在危難之際,宦官需要保證皇權得以延續,以延續家族的既得權利。 而統治者面對藩鎮割據、叛亂頻
歷史 連載 6萬字
帶著系統來大宋

帶著系統來大宋

浪子邊城
信仰系統的出現,蘇石來到了大宋,並在這裡開創了屬於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只要你能在後世看到的東西,只需要有足夠的信仰點數便都可以兌換出來,拿到宋朝,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蘇石,外祖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光胤。 ......燭影斧聲之後的趙家後代一直被皇室高度警惕著。 他要怎麼樣排除萬難,立世於朝廷之上? 重文輕武的宋朝,對外軟弱,對內卻是強勢無比。蘇石要怎麼樣才能帶著宋人崛起,真正對外強硬起來,真
歷史 連載 289萬字
通房嬌妾

通房嬌妾

花銜月
入薛家為婢的第六年,瑩兒靠著一把如鶯似啼的妙嗓成了三爺的通房丫鬟。 彼時三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家族勢強,官途亨通,離尚主只有一步之遙。 他寵愛瑩兒就像寵愛豢養在雀籠裡的金絲雀一般,只把她當成個解悶的玩意兒。 誰曾想,這可有可無的玩意兒竟能靠著善解人意、柔順乖巧的性子一步步地走到他心中。 後來,三爺棄了駙馬之位,執意娶了個母家不顯的庶女進門做正妻。 旁人都贊他高風亮節、清正自傲,不願靠著女人的裙帶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
【龍年最爽皇帝文!全程高能爽點密集】穿越到大梁帝國皇帝身上,開局權臣就要誅殺皇后! 葉凌表示雖然開局手握漢獻帝劇本,可他偏偏要做李世民!葉凌先保住皇后與權臣鬥智鬥勇,搞改革、開海禁、殺貪官,提升大粱國力。 女真、突厥、倭寇先後來犯?葉凌發明出加特林,表示來多少殺多少!
歷史 連載 2萬字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列文狐克
[觀前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日常裡發現了少量的主線。 當了二十多年普通人的我,在河邊被會說話的狐狸碰瓷了。 自稱狐之助的醜萌狐狸聲稱我身負靈力,簡直就是天命之子,一看就很適合擔任時之政府的刀劍審神者。 不是我說,這種詐騙手法只有小學生才會相信吧。 我:“薪資待遇如何?” 事實證明,熱情到詭異的HR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天坑,很遺憾我不是那個百分之一。 狐之助一定是不小心才把暗墮刀劍審神者的字首落
歷史 連載 7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