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奧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拿定主意,只等陳忠回到成都,到時一併在朝堂之上宣佈此事。

至夜,李世民臥於龍榻之上,回想起自己上一世種種經歷。

之前朕就是憑著眾多心腹之臣,加之八百親衛“玄甲軍”才能反制李元吉,在玄武門殺兄奪嫡,進而逼父退位完成登基大典。

如今蜀中局勢,看似平靜,實則危機重重。益州士族受外來統治者打壓已久,排外心理相當嚴重,只這一點便足以讓朕頭疼萬分,更別說諸如荊州、東州士族之間的內耗了。

日後朝堂穩定,朕還要施行“均田制”“府兵制”,乃至效仿上一世精兵簡政,清除朝中、地方冗官等。

這一系列措施,大多都會觸動士族利益。為防止屆時政令無法實施下去,這“百騎司”還是越早設立越好。

李世民就這樣在回憶過去與謀劃未來的過程中逐漸睡去……

翌日,黃皓早早為陛下打點好一切,並侍立陛下身旁,看著陛下親自擬寫聖旨。

李世民寫到一半,突然想起了什麼,便隨口對黃皓說道:

“黃皓,朕說出幾個名字,你幫朕看看,這些人現在何處。”

黃皓躬身領命。

李世民放下手中筆,略微尋思後,問道:

“黃崇、李球、法邈、來忠、董厥、龐宏,此六人皆是心向朝廷之人,多是忠良之後。

朕有意提拔培養幾人,讓這些人跟著平叛隊伍歷練一番,將來或可成為國之棟樑、北伐臂助。”

黃皓略微思索,隨即便給出陛下答案:

“啟稟陛下,除來敏之子來忠在成都家中閒賦外,其餘幾位都在朝中或相府任職。”

李世民又問道:“也就是說,朕隨時可以見到他們?”

黃皓點頭稱是。

李世民表情輕鬆道:“如此甚好,朝會後請這些人來見朕。”

說罷,李世民提筆擬旨不再言語。

黃皓領了命,便吩咐幾個小太監去知會黃崇等六人。

一切準備就緒,朝會時間也將近。

黃皓、張嫣陪同陛下來到勤政殿。

朝會之上,眾臣跪拜之後,各自歸位。

黃皓剛喊出“無事退朝”,便有一文臣自班列中走出,稽首道:

“啟稟陛下,臣有事奏!”

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李世民已經在黃皓的幫助下,把朝臣認得差不多了。

此時殿下啟奏者正是蜀郡士族、大鴻臚何宗。

“准奏!”

何宗聽到陛下命令,再次稽首道:

“啟奏陛下,近日成都街上多有流傳陛下‘暴虐之君、窮兵黷武’之流言。

陛下近來也多次微服出巡,相信此等話語陛下也曾有所耳聞。

恕臣愚鈍,為何如此不利於陛下之言語流傳民間,卻不見陛下提起又或是命吾等調查來源呢?”

李世民聽罷,心中厭惡。

這益州士族可真不是省油的燈啊!此事極有可能就是益州士族搞的鬼,沒想到朕還未在朝堂提起此事,他們倒先提起來了。

這是在暗示朕、威脅朕,他們以為朕忙於應付平叛、刺客等諸多事宜,再無餘力去管這謠言之事了。

著重提出“暴虐之君”,不就是暗示朕不該因為丞相之事砍了李邈嗎?

又帶上“窮兵黷武”,不就是揶揄朕以平叛之事分化拉攏益州武將,同時提拔嫡系親信嗎?

“哼!讓你們難受的還在後邊呢,目前百騎司尚未成立,朕再讓你們蹦達幾天!”

想到這裡,李世民故作驚疑道:

“居然有此等事?朕近日確實常微服出巡,不過可能是注意力大多放在逍遙公身上,因此忽略了民間流言之事吧。”

看陛下裝傻不接招,何宗有些氣餒,回頭看了一眼益州文臣陣營後,再次說道:

“雖陛下未曾注意到此事,但此事確實是發生了,並且愈演愈烈。為了陛下聲譽,也為了成都安定,還望陛下早做應對。”

李世民聽罷,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厚葬李邈,以平民怨”“暫緩平叛,以安民心”,但李世民就是不接話,直接搪塞道:

“這些事情應該是蜀郡太守的管轄範圍吧?既然確定有這流言之事,那就讓蜀郡太守先去查,查不到就讓他想辦法把流言平息下去!”

說著李世民看向堂下諸公,高聲道:

“蜀郡太守呂乂何在?”

呂乂聽到陛下宣召,趕忙走出班列稽首道:

“臣在!”

李世民知道呂乂是荊州派的人,因此故意把流言之事推到呂乂那。

“既然何大人提出來了,那汝便隨了何大人的意,去調查此事吧。”

呂乂觀陛下神情輕鬆,聽陛下言語隨意,便大概知道了陛下是欲用自己來搪塞何宗。

“喏!”

呂乂乾脆利落地領了命,便退回班列,只留下何宗站在殿前一臉不情願。

“何宗?此事朕已有了定奪,汝為何還不退回班列?難不成汝還有事奏?”

何宗先是看了一眼益州陣營,而後稽首道:

“陛下英明!臣無它事奏。”

“既無事奏,還不退回班列?”

何宗答一聲“喏”,便無奈退回了班列。

“諸公可還有事奏?”

李世民見何宗歸位,便詢問堂下群臣。

見堂下並無人出列啟奏,李世民說道:

“既然諸公無事奏,那就跪下聽旨吧!”

黃皓見陛下發話,趕忙取過陛下方才擬好的聖旨宣讀起來。

“此前所定平叛之事,由於準備不足加之叛軍頑固,暫時停滯。

如今朕欲加派平叛將領,重整軍伍,再度出兵平叛。

今加越雟太守王平安漢將軍號,主持越雟郡平叛事宜。另遣法正子奉車都尉法邈、關統、關彝、關樾為副,協助平叛;

擢張翼前將軍號,繼領扶風太守位,主持汶山郡平叛事宜。另遣龐統子相府令史龐宏、馬承、劉林為副,協助評判;

升句扶左將軍號,主持牂牁、興古二郡平叛事宜。另遣相府主簿董厥、李恢侄李球、趙統、趙廣為副,協助平叛。並擢李球為羽林中郎將。

姜維遷輔漢將軍,加平夷大將軍號,主持南中其餘郡縣平叛剿匪事宜。遣牙門將張嶷、奮威將軍馬忠、黃權子尚書郎黃崇、來敏子來忠為副,協助平叛。另擢來忠為隨軍參軍。

另魏延加平蠻大將軍號,遙領越雟、汶山、牂牁三路平叛大軍,總督平叛事宜。”

聖旨一出,堂下不免一陣譁然。

“陛下如此安排,幾乎是明著利用平叛之事來培養提拔親信了!”

“是啊,之前只是提拔先帝元老後裔,尚且說得過去。如今不只是元老後裔,包括其他各派以及我益州武將也都進了平叛的隊伍。”

“這是要徹底把吾等益州士族文臣孤立出去嗎?”

李世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平叛既是提拔親信的方法,也是獲得人口土地的途徑,更是分化拉攏益州士族的手段!

如今朝堂之上,益州武將士族已經基本上沒了反對的聲音,但是最難對付計程車族文臣卻還在與朕鉤心鬥角,試圖不擇手段逼朕妥協。

想到這裡,再看看堂下益州士族文臣個個惶恐、不可思議的表情,李世民心中大悅。

“朕決議,明日親自為諸位平叛將領踐行。也預祝各位旗開得勝!希望諸位披荊斬棘、恩威並施,真正為我蜀中消除蠻夷叛亂之隱患。”

此時朝堂之上益州文臣皆低頭不語,各自在心中盤衡。

黃皓見未有出面反駁之人,隨即高聲道:

“聖旨已下,眾臣領旨!”

堂下諸公皆“山呼萬歲”叩拜領旨,唯有益州諸公個個言不由衷只是表面順從。

朝堂事畢,又免不了幾家歡喜幾家愁。

回到御書房,未能參與朝會的來忠、龐宏、李球以及朝會上趕來的法邈、黃崇、董厥六人,已經先一步在御書房門外等著陛下了。

黃皓一邊為陛下簡單介紹未出現在朝會上的來忠等人,一邊邁著小碎步緊緊跟在陛下身旁。

黃崇等六人也互相瞭解到陛下欲遣幾人平叛的訊息。

見陛下至,黃崇等六人皆快步迎上陛下,跪拜行禮。

李世民一邊虛扶眾人,一邊朗聲道:

“諸位快快平身,汝等皆是忠良之後,心向朝廷之人,在朕面前不必如此拘束。”

說罷,便帶頭走進了御書房。

黃崇等人看陛下心情不錯,面帶和善,也都放鬆下來。

御書房內,眾人皆已落座。

下首六人同時看向陛下,等待陛下發話。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袖裡春
(下一本《被清冷世叔覬覦上之後》求收藏) 荷回是太后從前閨中密友的孫女,被特意接進宮,與寧王相看。 本以為這個王妃她是當定了的,直到一次宴會,寧王當眾對太后拒絕了同荷回的婚事,叫她難堪。 事後,荷回紅著眼詢問寧王,既然他沒有娶自己的意思,為何前幾日夜裡抱住自己,誰知寧王卻像看瘋子一般看著她,毫不認賬,“你想當王妃想的得癔症了吧?” 他不承認,她以為他在說謊,事後打聽,發現那夜,寧王確實未出過寢殿。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在萬曆修起居注

我在萬曆修起居注

上官不水
立君左右,朝夕記注,君舉必書,備修國史。萬曆三年春。內閣首輔張居正復置起居注,命翰林史官輪值兼之。 自此——隆慶五年辛未科三甲進士、庶吉士、翰林院檢討、張居正最優秀的門生、沈·萬曆皇帝的一生之敵·念開啟了他修撰起居注的史官生涯。 ……那日,小萬曆醉酒誤經筵。沈念挺胸寫道:上醉酒誤經筵,太后、首輔怒斥之,言廢君主。 那月,大批宦官充當礦監稅使,搜刮民財。沈念梗著脖子寫道:沈念在御前曰:採榷之禍,皆帝
歷史 連載 0萬字
漢血長歌

漢血長歌

西門吹燈零零七
孤守塞北城池,張孝武獨掌木蘭衛,一萬漢軍不絕,則漢旗不倒,漢血不滅。
歷史 連載 80萬字
抗戰之鐵血兵王

抗戰之鐵血兵王

不笑生
極限運動達人穿越抗戰,“四行孤軍”撤出四行倉庫,獨自留守掩護被譽為“孤勇者”。 海軍大佐近衛勳怒吼:那混蛋打死我們那麼多人,就這麼輕鬆飛走了。 金陵血戰之後,看著那萬馬奔騰般的煙塵。 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狂叫:那些混蛋比馬跑的還快,這……這不可能。 看著損失報告,第三飛行戰隊大隊眼睛翻白。 元上大翔:什麼,中國人又把我們的飛機抓走了……八嘎,你開什麼玩笑。 委員長:娘西匹,不聽話的小傢伙不懂政治,戴笠
歷史 連載 1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