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拜盧植為太子太傅只是這場大朝會中的一個插曲。

雖說只是太子監國,還不是新朝,但終歸得給人一種新氣象的感覺。

“前些時日孤封閉宮門,想來百官都不解其意,今日孤為卿等解惑。”

“帶上來!”

劉辯斷喝一聲,只見虎背熊腰的典韋率領東宮護衛將一群披頭散髮身形消瘦的囚徒押解上殿。

儘管這些囚徒身上盡是傷痕,又披頭散髮,可百官見到這些囚徒的剎那間便認出了他們的身份。

赫然是夏惲、孫璋、慄嵩、段珪、張恭、韓悝、宋典與畢嵐八名中常侍。

“閹狗,可記得元禮公血仇乎!”

“還有杜令君!”

百官的喝罵聲不絕於耳,無非是替李膺、杜密等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害士人鳴不平,劉辯對著幾名禮官暗暗搖頭,示意他們先等上一等。

士人心頭的怒火,還是要發洩一下的,老憋在心裡,吃不準哪天就對他這個太子發洩出來了。

只是沒人注意到劉辯臉上的笑容微微有些發寒,若是賈詡、程昱這兩位善於察言觀色之人在也許能覺察到,但很可惜,他們都是連兩千石都沒達到的“小官”,還沒有資格參與大朝會。

而令劉辯臉色陰沉的原因,則是有人居然在趁機為陳蕃喊冤。

對於陳蕃這位後漢的頂流名士,劉辯是極其厭惡的。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身上,只不過他是那個反面教材,陳蕃的原話是“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陳蕃外放任官期間,還沒去見等候迎接的下屬,就迫不及待去拜訪當地計程車人,為政也只會誇誇其談要施行仁政,卻提不出具體的定亂安國的舉措。

而最令劉辯感到厭惡的一點是,這老賊居然公然帶領屬吏及太學生共七十餘人攻打皇宮承明門。

什麼時候衝擊宮門的惡徒也配稱名士了?

大逆不道之惡賊罷了!

但劉辯也明白,眼下他還不能和士人公然撕破臉皮。

而這也是劉辯要扶持古文學派的一個原因,一句話形容古文學派的主張,那就是他們像極了高祖時的大儒叔孫通。

高祖覺得開國群臣太沒規矩,上朝時大吼大叫,拔刀砍柱子,一言不合就開打甚至打群架。

有時候劉辯都懷疑高祖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給蕭何劍履上殿的特權,莫不是打群架時讓蕭何給沛縣的老夥計們提供劍與劍鞘外加兩隻臭鞋當打群架時的武器?

此時叔孫通上書建議實行儒家的禮制,以禮制在大朝會上約束群臣。

說簡單點就是高祖覺得怎麼樣合適,叔孫通就怎麼制定禮法,完全合乎高祖的心意,而且還總能從古籍中找到合理的解釋以堵天下儒生悠悠之口。

因此,古文學派學習了叔孫通的方法,向天子靠攏,推出了所謂由周公制定的《周官禮》來對抗今文學派的《儀禮》。

天子們也十分喜悅,畢竟今文學派一本《儀禮》幾乎是將他們拉下了凡塵。

透過“推士人禮以至天子”的方式,今文士人將失去記載的天子專用禮儀變成了一個“大士人”的禮,僅僅是在士人禮的基礎上做了些點綴,將天子的神聖地位取締。

相比起《儀禮》對天子的種種約束,《周官禮》更像是古文學派開給天子的一本厚厚的空白支票,上面只有數字一欄是空白的,隨意天子填寫自己想要的數字,想填多少,想填幾張,完全取決於天子的自制力。

古文學派士人就差跟天子說,陛下您想要什麼姿勢,臣都可以的。

這也是古文學派在新莽和東漢時期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等到眾人都罵累了,幾名御史和禮官才在劉辯的示意下走出席位維持秩序,百官也虛偽地向劉辯認錯表示不該不顧場合如此失禮。

劉辯作為百官口中的賢太子,自然也是要大度地原諒百官,然後宣佈了將十餘名中常侍將於後日在菜市口腰斬,其餘一眾義子、心腹,也都會在菜市口一同斬首示眾!

後漢士人痛罵“十常侍”,但中常侍並非只有十人。

光是所謂的“十常侍”便有足足十二人,而後漢的皇帝們為了防止宦官權力過大,中常侍的數量也遠不止十二人,孝桓皇帝時期中常侍的數量一度曾超過二十人。

至於“十常侍”中的張讓、趙忠、郭勝以及劉辯身邊的心腹高望沒有被列入斬首名單這件事,劉辯事先也透過崔均之口告知了士人,也沒有人不開眼跳出來諫言太子除惡務盡。

劉辯的理由也很無解,劉宏力保,表示“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除非劉辯與劉宏公開撕破臉皮,否則他無法處置了張讓、趙忠。

離間天下父子之情的罪過,士人還是背不起的。

郭勝是皇后心腹,也同樣不能輕易處置。

至於高望,剛剛而立之年的他又沒參與黨錮之禍,還是太子的心腹,自然就被士人選擇性地忽視了。

這看似是一場皆大歡喜的大朝會,劉辯徹底確立了他的太子位的由來的正統性與合法性,得到了他想要的,士人也得到了應有的寬慰,處置了大部分黨錮之禍中戕害士人的惡宦,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

只是,大司農曹嵩微微抬頭看向劉辯,眼中掠過一抹不易覺察的精光,暗道太子似乎沒有提及這些宦官的家產。

百官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似乎也忘記了這一筆鉅款。

當然,他不會去提醒百官。

太子很明顯是不打算將這樣一筆龐大的收入充入國庫,他的兒子又死心塌地要跟著太子,難不成不幫著太子幫著那群士人?

“臣等恭送太子!”

曹嵩低下了頭,隨著高望的一聲“散朝”與百官一同向太子行禮,彷彿徹底將這件事忘卻了。

散朝後,劉辯回到永安宮後便疲憊地躺在臥榻上。

他得承認,這開朝會真是個累人的事情。

他演了兩個時辰的戲,臉都僵硬了,這幫士人居然一個個神態自若,可真令人感到噁心。

好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暫時不用再噁心一回了,但不待他休息片刻,前幾日被劉辯拜為太子門大夫的簡雍便在通稟內侍後進入偏殿。

“殿下,太尉、尚書楊賜、尚書令領侍御史劉陶與光祿勳劉寬至。”

太子門大夫並非是如同太子衛率那般掌握東宮門戶宿衛,而是負責接待來訪的賓客,為其通稟。

只是簡雍這通稟的話語,未免有些太過書面化了,正常生活中無人會如此傳話。

演義裡那“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劉備字玄德”的說法其實是不合理的,唯有完全陌生的不速之客才會如此讓門僕通稟。

通常非公務的私人拜訪,無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都會先遣家中家令手持名刺登門,與主人家約定會面日期,才會讓客人登門拜訪。

未加通稟約定會面日期便上門,那便是惡客,那劉備就不是禮賢下士而是目中無人的狂悖之徒了。

最合理的解釋應當是諸葛亮兩次謙辭劉備的徵辟,第三次才接受。

而簡雍向劉辯通稟時,只需要以最顯赫的官職或是目前對於劉辯而言最緊要和熟悉的官職即可。

例如尚書令領侍御史劉陶,若是劉辯在尚書檯處理政務,那簡雍要以“劉令君”稱呼劉陶,若是在蘭臺(御史臺),則要又要以“侍御史劉陶”稱呼。

但什麼時候該稱呼什麼,哪些官職實權低卻更顯赫,這些是書本上沒法徹底學明白的。

“憲和,通稟之事,可向阿望請教一番。”

初次任職的簡雍只在書本上了解過相關知識,而後漢都沒幾個開府太子,但這些事情必須要學。

“唯!”

簡雍也有些尷尬,連忙退下去將楊賜、劉陶和劉寬引入正殿。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穿越後我成為女帝的監護人

穿越後我成為女帝的監護人

江上秋風
先帝駕崩,留下四位輔國大臣。穿越過去的大二學生趙陽,恰巧就是其中一位。 且看他如何用智慧,輔佐女帝,掃除奸佞,蕩平叛亂。 “什麼?藩王叛亂,趙大人,上! “"什麼?宮內出命案了,趙大人,去查!"” “什麼?趙大人想娶親?他敢!給我綁來。” “什麼?有刁民造反,趙大人去平叛!” “什麼?海盜橫行?趙大人去鎮壓....!”跨越茫茫大漠,征服廣闊草原,江山是你的,你是我的。 我不是皇帝,
歷史 連載 0萬字
影視從夜老虎開始

影視從夜老虎開始

雞酥賊香
想當兵,體檢卻不過的蘇陽回到了九十年代末!為了圓軍旅夢的他,報名參軍,在前往軍區的車站裡遇到了我是特種兵的陳喜娃! 這是他才知道自己來到了我是特種兵的世界!…………影視綜合題材,我是特種兵系列,衝出亞馬遜,火藍刀鋒,紅海行動.......非系統文!
歷史 連載 4萬字
凝妝

凝妝

盛晚風
平日寡言少語的兄長最近喜歡上一個女人。 她叫冉漾,以表姑孃的身份借住季家。 季緒對她有點印象,漂亮,怯弱,會看著他臉紅。 一無是處的菟絲花,換作平日,季緒不會給她半點眼神。但不巧,兄長因公遠行,臨走前曾再三囑託他照顧她,礙於情面,季緒這才對她多了幾分關注。 變故來得很快。 一日月黑風高夜。 他的準嫂嫂輕輕靠入他懷中,夜色下少女酒意朦朧,紅唇嫣紅,對他酒後吐真言。 “哥哥,我喜歡你。” “……”呵,
歷史 連載 6萬字
抗戰:全球都是基地車

抗戰:全球都是基地車

咖啡七分甜
窮則戰術開花,富則給老子炸!當全球都被基地車包圍。戰術?不!我這裡沒有戰術。 只有炸彈!
歷史 連載 2萬字
萬歲爺:開局被逼退位,朕大開殺戒!

萬歲爺:開局被逼退位,朕大開殺戒!

一碗蛋炒飯
寧凡穿越到古代,原身昏庸無道,國家亡國在即,開局,權臣為了和異族講和,竟是逼迫寧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款,將皇后送給異族統領! 面對如此困局,寧凡斷不可能妥協!卻不想,權臣竟是直接率兵弒君! 且看寧凡如何破局,掃清六合席捲八荒,重整華夏征服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