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民群眾才是歷史走向的決定者
寶木辰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說,犀角香真的可以通靈嗎?”
“哈?”
孟白原以為甘微看完劇本,會問下預算、製作或者是選角之類的事情,對這些方面他之前早就已經做足了準備,打好了腹稿。
結果沒想到,她問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自己的劇本設定?
拜託誒大姐,你但凡用你美甲上那顆花裡胡哨的小亮片想想也知道,這種東西肯定是我編出來的好吧!
不過孟白這幾年也算是身經百戰,什麼離譜的投資人都見過。他整理了下思路,斟酌著道:“能不能通靈我也不清楚,這個‘犀角香’的作用,我是參考了南宋劉敬書編纂的一本名為《異苑》的雜集。不過原書本就是一本志怪小說,和《聊齋志異》大體相似,也當不得真。”
“不過‘犀角通靈’的說法倒確實古已有之。《晉書·溫嶠傳》就曾記載,東晉名將溫嶠行至牛渚磯,見水深不可測,旁人說水下多怪物,他便燃犀角而照,之後果然看見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水族妖怪,這也是‘犀照牛渚’這個成語的由來。”
“另外中醫記載,犀角能安神寧心,研磨成粉混製為薰香可治離魂之症。再加上古代神話一直有‘返魂香’之類的傳說,後世可能就把兩者結合到了一起,衍生出了‘犀角香通靈’的說法。”
雖然腦海中有現成的靈感碎片,但很多細節孟白在寫的時候還是會嚴謹地去查證相關資料,因而此時侃侃而談毫無阻滯。
“看來小孟你確實是準備充分啊。”甘微也同樣讚賞道。
“應該的,吃這碗飯嘛。”孟白把話題又拉回了正軌:“微微姐覺得這劇本怎麼樣?”
甘微沒有急著回答,又把劇本翻到最後幾頁看了一會,開口又問道:“我看你最後結尾的地方,似乎主線劇情還沒有講完,是準備有第二季嗎?”
孟白點點頭:“確實,這種題材和形式,很適合做成系列劇,美劇和日劇都有很多類似的成功先例。當然了,最終是否要繼續拍下去,肯定還是要取決於成績。”
甘微頷首,思考了幾秒後道:“秦嵐姐和我介紹你的時候,說拿你當弟弟朋友看,那我也和她一樣,有什麼話就和伱直說了。”
“這劇本我雖然沒有看完,但只憑我現在看過的部分也可以說,是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很有趣,很不錯。以我個人來說,我是很有興趣把這樣一個故事給拍出來的。”
甘微對孟白的劇本表現出了極大的欣賞之情,但孟白並沒有多高興,心中反倒是越發慎重起來。
因為一般在這種話後面,往往會跟著個“但是”。
“但是……”甘微把手中的劇本放到桌上,看著孟白道:“現在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這個劇本如何,而是在於作為投資方和出品方,對於這樣一個由影片平臺獨立投資製作、出品播出的網劇,它的風險性和收益比,我們並沒有一個很好的預期。”
“事實上,樂時網之前不是沒有過自制網劇的嘗試。我們這兩年也選拍過各種題材的影視專案,但帶來的效益或者說這種自制網劇展現出來的市場效果,並沒有很樂觀。”
“所以說,就算你的這個劇本質量真的很好,但以目前網劇市場的局面,我們很難說它到底能取得怎樣的效果。”
正如甘微之前所說的那樣,她確實是沒什麼婉轉地把真實情況說了出來。
孟白眼瞼微微下垂,他之前是詳細瞭解過樂時網資料的,所以知道甘微的話並不是在敷衍。
作為內地最早的一批影片網站,樂時網在網路內容拓展方面也算是走的最遠的幾家之一,自制網劇、網綜還有網路大電影什麼的,樂時網這幾年全都搞過。
像網劇拍過改編自起點小說的穿越種田文《唐朝好男人》,翻拍自推理徵文比賽的《X-Girl》,網路選秀綜藝《我為校花狂》……
可以說樂時網在平臺自制專案上的嘗試相當的多,這也是當初孟白為什麼和黎沁說,樂時是機會最大的。
不過這些嘗試帶來的實際收益都很一般,不論是直接的使用者增量、會員轉化,還是間接的品牌價值、公司股價,都沒有帶來太大的增長效果。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雖然到目前為止國內的網民數量已經高達六億,但主流大眾還沒有養成網路追劇的習慣。
畢竟手機看影片又貴又卡,用pad看成本太高而且也不是哪裡都有WiFi,至於電腦——反正都不能隨身帶著,那和直接看電視有什麼區別。
除了觀眾的觀劇習慣外,電視臺也對網路平臺一直處於“軟性打壓”的態度。
比如大部分影視劇的出品方都會被電視臺要求首輪播出結束後,才上架影片平臺。有臺網同播的劇,網路平臺一般也會比電視臺的更新速度要慢一到兩天,以免影響電視臺的收視率。
既得利益集團總是會想盡辦法來打壓新生資本,這一點自古至今,莫不如是。
不過這些紛爭和孟白這種小角色還相距甚遠,他暫時也參與不到這些齟齬之間。因此要想說服甘微,還是要從受眾群體和市場這一點切入。
孟白在心中打了打腹稿,而後抬起頭,帶著自信地笑容看向甘微道:“微微姐,您是影視娛樂行業的從業者,不知道有沒有了解過電視劇最初普及時的歷史?”
“電視劇的歷史?”甘微疑惑的思索了一下,搖搖頭道:“大學專業課的時候老師好像有提到過,不過和我們表演系關係不大,所以沒有太深入的瞭解過。”
“那我可以和您大概的說一下。”孟白坐直了身體,語速平穩地描述起來。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視劇伴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開始被大眾所熟知。最開始的時候,電影行業是看不起電視劇的,覺得它們不過是些小打小鬧的‘雜耍’。”
“然而相比於要專門去電影院買票觀看的電影,足不出戶就能免費看到的電視劇對於大部分群眾來說,無疑更具有優勢。”
“因此不過十年的時間,電視劇的受眾群體便以碾壓的優勢超過了電影觀眾。以美國為例,三十年代美國每週平均觀影人次是800萬;而到了1971年,這個數字則下滑到了100萬。”
“四十年的時間,受眾卻不升反降。固然這裡有社會、經濟的多種因素,但同一時期電視劇的受眾群體高達上億,足可以見到電視劇對整個影視娛樂行業的改變與影響。”
“這期間電影行業的巨頭們也想過很多辦法來打壓電視劇的發展,比如限制電視劇公司資金和人才,貶低電視劇演員地位——這一點直到現在還依然保留著——但觀眾自會用腳投票,所以那些電影巨頭們的手段可以說毫無用處。”
“人民群眾才是歷史走向的決定者,而群眾追求娛樂的方式,也總是會傾向於更加簡便、更加高效的形式。”
“這是最根本的人性,不是外力能夠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