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麗江之行,朱楩在木家待了足足十幾天。
等他終於捨得回到大理城自己的王府時,李叔然收到訊息直接堵上門來了。
“王爺,您還捨得回來?”
朱楩看著李叔然那一副不忿的模樣,忍不住笑著說道:“老李啊,你可是知府,而不是潑婦怨婦。”
李叔然這個氣,又忍不住低聲問道:“您不是要去剷除那木氏土司一族嗎?怎麼跑到人家那裡去做客了?而且我聽說您還差點成了那木得的女婿?這又是怎麼回事?”
朱楩直接扭頭看向王福。
“不是我啊,我還沒那麼大嘴巴。而且我是一直跟隨著殿下您的,哪裡有機會去傳謠。何況本來也不是謠言呢,”王福說到最後小聲嘟囔了一句。
朱楩沒好氣的說道:“你們這些大嘴巴,早晚把你們的嘴縫起來。”
他已經看出那是美人計了,還會中計?
“不過老李啊,看你的意思,好像巴不得我把那木氏一族給滅了?”朱楩又轉過身,看向面前的李叔然。
難道他們有什麼過節?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麼多年以來,我可不止一次聽說,那些該死的蠻子燒殺擄掠我們剛剛遷徙過來的漢家百姓。”
“多少人家跨越千山萬水,還未來得及喘口氣,甚至還沒找到庇護所,就被奪去了生命,男子連妻兒都無法保護,如果是女人,下場會更加可悲。”
“雖然我沒有親眼所見,但是就在這大理城內,就有那些僥倖逃過一劫,或者遭受過摧殘,已經家破人亡的可憐人。”
“殿下您說,我還能對他們有所好感不成?”李叔然越說越是激動。
常言道,鳥餓了就去啄食,野獸餓了就去掠奪。
所以這些土司,與草原上的韃子,本沒什麼區別。
在過去的這裡,講究的一直都是叢林法則,優勝劣汰,自然法則。
即使在土司之間,那也一直是矛盾不斷衝突不斷。
何況朱楩之前不是還親自去援助了雲龍縣,否則雲龍縣又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他不也是親眼所見?
朱楩陷入沉思。
他知道,李叔然針對的未必就是木氏土司,而且類似這種大土司都有自己的土地與自治權,至少在明初,他們可不敢造亂。
所以都是那些小土司小部落,因為沒有自己的地盤,所以會鋌而走險。
說白了就是排外,也可以說出了自己的部落族群,他們不會把其他任何人當做是自己人。
朱楩也明白了,為何自己讓李叔然安排居里屋那些人時,這個老小子會那麼抗拒,簡直是三番五次想要推脫。
“老李啊,我知道你愛民如子,也知道你是為了百姓。但是我親自去過木家土司堡,接觸過他們的態度。不論是他們的老土司官木得,還是即將繼承位置的木初,都不會也不敢造亂反叛。”
“而且伱真以為我傻嗎?我可不會讓他們一家坐大。說白了,老頭子派我來,就是為了讓我鎮守這些土司,以及鎮守邊疆戍邊守國的。”
“所以我可沒有動他們家女兒一根手指頭,也不會讓他們的勢力範圍超過麗江周邊。不止如此,有機會我還會把包括鶴慶縣在內的,暫時由他們代管的地方全都收回來。”
那木得雖然和沐英是私下裡商量過,才讓沐英的開墾計劃暫時擱置的。
卻也可以看出,那些土民已經把那些地盤當做他們自己的領地了。
成何體統?
為了區區一個土司的繼任儀式,還要擔心土司人的情緒波動?
朱楩一臉嚴肅的對李叔然說道:“雖然我年齡不大,但是我的野心可是不小。現在只不過還有沐英大哥在那裡,我沒法大展手腳。否則總有一天,我連周圍那些什麼緬甸之類的國家也給收復了。”
“咳咳咳,”王福一陣咳嗽。
“就算你咳嗽,本王要幹也就幹了,你有意見?”朱楩斜眼看了過去。
王福嘆了口氣。
王爺喲,就算你用收復來形容,那也是對外出兵征戰,這可不是您這位戍邊藩王該做的事,已經僭越了。
再說了,你就這麼直言不諱的嫌棄你口中的大哥西平侯沐英了嗎?
就不怕被世子沐春聽到?
朱楩大手一揮,頗有些不耐煩的說道:“好了,總之這些事我都心中有數。還有老李啊,居里屋那一族人,你可不要苛待。既然我答應了他們,只要他們肯真心實意投降,我就不會虧待他們。其實這些土人之所以反覆無常,都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
“先緩緩吧,等到來年開春,我打算由咱們官服衙門,甚至直接從我的府庫出錢修建學堂校府,去教授所有孩子讀書寫字。哪怕沒有多少高階文化,至少先把文盲率給普及一下。”
“等到那些土人的孩子也說漢語,寫漢字讀漢文。到那時,哪還有什麼你我之分。殺是殺不完所有人的,但是可以同化他們,讓他們成為我們真正的兄弟姐妹。”
“所以你的任務很重要,不但要保證他們的吃喝用度,更要防止有人趁機尋釁滋事或者報仇雪恨。懂嗎?”
朱楩語重心長的對李叔然說教著。
李叔然一陣心頭恍惚,彷彿眼前站著的不是年僅十二歲的少年,而是一位老成持重的,真正能承擔一省之地要務的藩王。
他甚至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的說道:“是老臣目光短淺了,沒想到殿下有如此偉大計劃,竟已經有了兵不血刃就能徹底收服所有土人部落的辦法。而且殿下竟然不惜自掏腰包,要讓雲地百姓讀書識字。此乃大善。”
要知道,在古代,百姓想要讀書寫字是很難的,因為送孩子去私塾的費用實在是太昂貴了,普通人家根本承受不起。
不僅如此,許多重要的文獻和古書,那都是被承載了許多年的世家牢牢把控的,就算想讀都沒有機會讀到。
這才是關鍵所在。
為什麼古人對說書人叫做先生?就是因為說書人讀書識字,有時候還會在說書的時候,為人講解一下那段文字的意思。
甚至早在宋朝時期,就有說書這個職業了,也開始被稱作為先生了。
連南宋時期的朱熹,也就是程朱理學那位‘朱’,也說過‘先生,首生也’。
還有唐代孔穎達提過‘先生,師也’。
所以說,先生的稱呼自古就有了。
(這裡主要是網上看到有人提到,看古人稱呼先生覺得出戲,甚至以為是外國傳進來的。所以多說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