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被洪武大帝嚇唬了一頓之後,木初回去時,渾身都要虛脫了,只覺得哪怕面對思倫發的幾十萬大軍,恐怕都比這要輕鬆。
木初也是真怕了,於是第二天早朝就趕緊上朝朝貢,準備朝貢之後就儘快回去。
還是自己家輕鬆自在啊。
沒想到的是,木初不但被朱元璋親自冊封了麗江土知府,還額外被冊封了中順大夫,相當於正四品。
從朝堂上下來以後,木初就趕緊回到驛館收拾東西,要和一眾隨從快點離開這龍潭虎穴。
同時沐春這邊也開始行動起來,兩夥人剛好可以湊個伴。
而在沐春準備離開京師時,朱允炆還派人前來相送了一番。
可惜朱允炆現在作為皇太孫,事務繁忙,脫不開身,不能親自相送。
沐春可不敢有任何意見。
於是沐春與木初來京師應天走了一遭後,終於踏上回返雲南的路程。
而此時已經是洪武二十五年的十月末了。
再看雲南。
從十月份開始,雲南就進入了秋收的忙季。
朱楩最近也很忙,可不是忙著和木邱造小孩兒啊,那是晚上的娛樂運動。
白天的時候,朱楩還是很正經的。
比如現在。
雖然朱楩出不了城,主要是他不想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於是索性連大理城都不出了,有時候一連半個月都宅在王府內。
反正他正好可以修煉練氣決,倒也不算苦悶。
而今天,在王府偏殿之中,朱楩正在接見居里屋。
“殿下,這是今年的收成,”居里屋一臉激動興奮的,指著身邊堆放著一大堆的糧食。
那些就是朱楩交給居里屋一族負責的種子。
一連兩季,足足一年時間,朱楩才算是確認了這次的農業開發實驗。
畢竟這些種子都是直接從系統商店中購買的,也是後世現代經過無數次實驗培育出來的,朱楩也擔心這個時代能否適應。
還好的是,不論是雜交水稻,還是玉米等作物,都成功熬過了第一季度,並且以第一季度的收成作為第二季的種子,也成功完成了第二季的豐收。
這就代表著,朱楩的試驗田計劃成功了。
這些種子不但可以在大明時代種植,而且連種子也能培育,這就不需要朱楩不斷從系統中買種子了。
簡單來說就是,這些種子,已經可以正式面向整個大明瞭。
朱楩也有些激動,如今的糧食收成既單一,又量少,才導致明朝許多百姓都窮困潦倒,很多都吃不飽飯。
一旦這些高產且豐富的農作物推廣開來,適合水田的就種雜交水稻,適合旱田的可以種玉米,甚至連貧瘠的土地都可以種地瓜和土豆。
相信大明百姓很快就能五穀豐登。
而大明百姓富足了,朝廷也會迅速壯大起來。
想到這裡,朱楩對外面喊道:“王福,去把李知府喊來,就說有重要的事。”
門外立刻傳來王福的聲音:“是。”
堂堂指揮使,如今卻已經儼然一副王府大管家的做派了。
沒辦法,這最近一年的時間裡,雲南都很平靜,朱楩也老實了下來,連朱楩都無事可做,何況是他。
不多時,大理知府李叔然就被請到王府了。
“殿下,今年可是大豐收啊,”李叔然一進來就無比喜悅的宣佈了好訊息。
大理城周邊的秋收已經結束了,經過一番清點計算,今年可謂是大豐收。
朱楩笑著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李叔然看看堆放在偏殿當中的那些農作物。
李叔然一愣,殿下好像並沒有太開心?
接著李叔然開啟那些袋子,然後一臉茫然。
“這是啥?”李叔然拿起一塊‘土疙瘩’。
“那是土豆,”朱楩說道。
土豆?果然是土疙瘩嗎?
“這個呢?紅土豆?”李叔然又拿起一塊相似的土疙瘩。
“那叫番薯,也叫地瓜,”朱楩介紹道。
果然還是土疙瘩?
“這有什麼用?”李叔然問道。
土豆地瓜都是舶來品,有的甚至是明朝中期才傳入的,此時自然沒人認識。
還有那玉米,更讓李叔然驚詫。
“這是什麼米?好似黃金,難道是珍珠米?”李叔然驚歎的捧起一把玉米來。
朱楩好笑的搖搖頭,又對李叔然說道:“你再看看那袋子米。”
結果反倒是雜交水稻的大米讓李叔然不感興趣了。
朱楩嘆了口氣:“李大人啊李大人,其實這雜交水稻才是重中之重。如今的稻米最多畝產兩石到三石,那已經算是豐收了。我說的沒錯吧?”
李叔然愕然的點點頭,比如今年的豐收,兩季當中都有許多田地畝產到了三石,才讓他無比喜悅。
可殿下看起來怎麼如此平淡?
又聽朱楩指指那些稻米,說道:“而這裡足有十石,卻是一畝地的產出。”
“嘶。”
李叔然倒吸一口涼氣,畝產十石?殿下,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畝產三石已經是豐收,畝產四石足以成為奇蹟。
你卻說畝產十石?
“殿下,您老實跟老臣交代,您是不是要造反啊?”李叔然突然一臉冷漠的看著朱楩,竟然看出朱楩早有反心?
朱楩也嚇了一跳,你忠厚老實的李大人竟然也懂得夜觀天象不成?難道被他看出來了?
又聽李叔然說道:“畝產十石,難不成一禾九穗不成?殿下,您難道是漢武帝不成?”
一禾九穗,據說漢武帝出生時,就有這種異象。
而李叔然顯然是誤會了,以為朱楩這是要搞事。
伱想啊,畝產十石,已經是畝產三石的多少倍?畝產三石都是豐收了,你這得一禾九穗才行啊。
殿下,你這是要造反啊。
朝廷已經公開皇儲為皇太孫了,就算你再不甘心,也得認。
“胡說八道什麼呢,”朱楩感到好笑,如今朱元璋還沒死呢,自己不著急造反,彆著急,先等老朱死了再說。
朱楩起身來到李叔然面前,然後伸手捧起一把稻米,說道:“你先看看這米和普通稻米有何區別。”
李叔然皺了皺眉,忽然發現,這些稻米比尋常稻米要顆粒更大許多。
朱楩繼續說道:“其實這是居里屋他們發現的新稻種所種出來的,因為以前他們一族藏在深山老林,所以外面的人才不知道。”
“還有這玉米,土豆和地瓜,也都是高產作物,一旦全面推廣開來,這才是真正的大豐收。”
朱楩把功勞全都推給了居里屋,顯然是早有打算,用居里屋一族曾經住在深山老林為藉口,解釋為何之前沒人發現這些稻種。
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能由他胡說八道。
居里屋低著頭暗暗偷笑,殿下啊殿下,我們當初要是有土地種糧食,還是這麼高產的糧食,我們何必鋌而走險去夜襲雲龍縣,還差點被您給滅族啊?
想到這裡,居里屋又很是感嘆,心知一旦殿下真要把這些農作物推廣到全雲南,到那時,所有人都能吃飽肚子了。
畝產十石啊,就算拿出三石交稅,每家每戶也有七石口糧。
光是這七石口糧,都足夠一家吃一個季度了。
而且居里屋嘗過土豆地瓜,尤其是地瓜,甘甜綿軟,簡直就像是傳說中的甜品糕點。
還有那玉米,按殿下的說法可以烤著吃,可以煮著吃,甚至還能做什麼爆米花。
那是啥玩意兒?
“殿下,您說的是真的嗎?”李叔然震驚的望著朱楩,想從他的表情上尋找出蛛絲馬跡,很想知道,朱楩是不是在開玩笑。
朱楩笑了,拿手拍拍李叔然的胳膊,說道:“我喊你來,就是準備讓你來年把這些作物先在咱們大理周邊施行起來,先以咱們大理作為試驗田,等第一季度收成出結果了,再全面推廣到雲南各地,乃至進奉給朝廷,推廣到全國。”
“百姓們苦啊,我之前巡查領地時,就看到那些土人百姓被之前的土司官們壓榨得連飯都吃不飽,一個個枯瘦如柴,這是要把人餓死嗎?”
“窺一豹而知全面,想來整個國家的百姓都差不多,能吃飽的人還在少數。”
朱楩嘆了口氣,頗有憂心天下的架勢。
李叔然嘀咕著:“不是窺一斑而知全豹嗎?而且是管中窺豹才對。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我是讓你來糾正我用詞的?”朱楩沒好氣的翻著白眼。
李叔然訕笑一聲,但是卻有些猶豫。
“殿下,我看這件事還是先緩緩吧,”李叔然思來想去,勸說道:“糧食可是百姓的根本,不可兒戲。”
說到底,李叔然還是不信畝產十石的事,覺得簡直就是玩笑話。
朱楩心說,畝產十石都是收著了,實際上這是最低的收成,最高的可是畝產十二石呢。
尤其是那土豆地瓜,全都是畝產過二十石了,其中土豆更是最高可達到畝產三十石。
而且土豆確實可以作為主食,比如沙俄就是以土豆當做主食吃的。
若是遇到災荒的時候,土豆不比觀音土好吃?不比書皮好吃?
可古代都是小農社會,說白了農耕大於天,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在春秋戰國時代,甚至在春耕與秋收的時候,哪怕兩國交戰了,都要等農忙結束之後再打。
畢竟不論是誰都得吃飯。
所以李叔然斷然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那就讓雲龍縣作為試驗田吧,”朱楩也沒有堅持,但是也沒有退讓。
朱楩也是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的,農業方面的進展,是一定要推廣全國的。
畢竟他的野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
儘早推廣這些高產農作物,就能讓更多人吃飽肚子,可以避免有人被餓死。
而且還是那句話,百姓富足了,國家才會強盛,他也才有更多底氣發動更多戰爭。
“反正雲龍縣規模也不大,就算真有所損失,大不了用我的俸祿去進行彌補,我還是給得起賠償的,”朱楩說道。
他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李叔然還能說啥。
接著朱楩又交代了一些關於新型農作物的注意事項。
李叔然越聽越心驚。
先不提所謂的雜交水稻和正常水稻沒什麼區別,那玉米的管理也很簡單,關鍵是這土豆地瓜,只要埋土裡就不用管了?也不需要澆水?只等到季節了就去收穫?
這也太容易了吧?
所以在李叔然拿著一大堆種子離開時,都還是滿臉驚詫,甚至以為自己聽了一場說書,殿下不會是天方夜譚吧?
“李大人這是不信任咱啊,”朱楩看著李叔然離去的身影,無奈的嘆了口氣。
居里屋解釋道:“因為事關重大,李大人不得不小心謹慎。”
朱楩點點頭,他當然可以理解,想想這居里屋當初聽到這些話時,不也用看白痴的目光看自己半天?
可是等到第一季收成時,是誰痛感流涕來著?是誰驚為天人來著?
如今他倒是淡定了是吧。
“居里屋啊,”朱楩忽然又開口說道:“如今關於土豆地瓜和玉米的事,你辦的不錯,但是也差不多得到結果了。接下來我還要交代你們一些作物。”
說著,朱楩從揹包之中取出提前準備好的許多種子。
這裡有棉花,有花生,還有西瓜。
之前朱楩就想過,雲南冬天也是很冷的,而如今的取暖系統幾乎等於沒有。
別的還在其次,萬一冬天打起仗來了,軍人的衣服並沒有太耐寒。
想想當初隋唐幾次征討高句麗,不就是因為受不了嚴寒天氣而損兵折將無數?
早晚有朝一日,朱楩可是打算再次征討高麗的,還有西伯利亞那邊也很寒冷。
所以得早做準備。
於是棉花就是接下來的主要發展了。
還有花生,花生可以榨油,而且出油率很高,同時花生也可以吃(廢話),所以朱楩也想盡早搞出來。
至於西瓜。
西瓜可是很好的水果,甘甜,味美,這算是想要改善一下雲南的生活條件。
其實明朝就有種西瓜的記載了,但這裡是雲南,至少如今朱楩還沒見過。
何況朱楩拿出的種子都是後世現代經過無數次研究與培育才得出的。
朱楩可沒辦法在如今的條件下,去一點一點培育出來。
只要這些種子能在如今的環境下適應下來,以及可以繼續收取種子,證明這些技術的延續性,就夠了。
只是朱楩也要考慮一下氣候因素,所以他拿出的這些種子,都是適合在雲南種植的。
居里屋拿上許多種子,也沒問朱楩是怎麼憑空變出來的,就恭敬的告別了朱楩。
“這還只是農業發展,而且因為可以直接買種子,才能輕鬆發展。可最關鍵的,還是科技發展啊,”朱楩默默的嘆了口氣。
由於朱元璋之前的猜忌與敲打,導致朱楩現在不敢再大張旗鼓肆意妄為。
也讓他之前的許多計劃只能暫時擱淺,弄得現在只能在商業上發展一些東西去賣錢。
可朱楩更想大力發展鍊鋼技術,之前收繳的許多銅器現在只能堆放起來,要是能自主研發出製造子彈的技術,再買一份圖紙,哪怕只是最原始的三八大蓋,或者左輪手槍,對軍事力量的提升那也是巨大的啊。
結果現在朱楩卻什麼都不敢做,能做的事也都是偷偷的,還得讓別人來代替自己完成。
說起來,經過年後足足十個月的積累,朱楩如今的資源已經超過千萬。
按照每個月三百二十八萬的積累,哪怕期間購買大批種子和一些消耗,現在他也已經擁有三千四百萬資源了。
而且眼看十月末了,等到十一月時,就又要有新的收穫了。
不過朱楩雖然有了如此龐大的資源稅收,可他卻沒有隨意浪費。
雖然實用類商店之中包羅永珍,只要資源充足,連飛機坦克都能買。
可朱楩既然已經知道朱元璋開始猜忌自己,又怎麼會輕易浪費。
這可是他最大的底牌,朱楩最大的底氣就是,萬一真到了某一天,他還能買一臺坦克去和老朱的千軍萬馬對轟。
如果他有一支忠心自己的部隊,乾脆每人裝備一支大菠蘿,甚至是攻城炮,給老朱來個大大的驚喜。
所以朱楩現在的蟄伏與韜光養晦,只是在默默的積累自己的力量而已。
為此他連避孕氣球都捨不得買,而是用羊腸來避孕。
與大業相比,避孕氣球又算得了什麼。
要不是在意木邱的身體,怕她年紀太小就懷孕傷身體,朱楩都懶得避孕,自己的老婆給自己生孩子,不是天經地義?
十二歲?誰還在意什麼特麼十二歲啊。
“就是不知道老朱還能活幾年,連太子大哥都被他熬死了,不會把我們這些兒子都給熬死吧?”朱楩忍不住暗自腹誹起來。
想想朱楩就想吐槽。
中國歷史上,當太子時間最久的,恐怕就是康熙的兒子胤礽了吧?當了足足三十多年太子。
而朱標這位太子,那也當了整整二十五年。
結果朱標還是沒熬過老朱,反被老朱給熬死了。
太子這位置有毒吧?
其實朱高熾也當了二十年太子,等朱棣終於死了時,在位僅十個月就病逝了。
可就這十個月,足以稱得上仁宗之治,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可見朱高熾的能力。
朱楩這邊還在暗暗吐槽朱元璋的時候。
此時應天的朱元璋,卻也在想著他的事。
當得知沐春與木初都離開了應天,準備回返雲南了。
朱元璋思來想去,終於還是決定。
“準備擬旨,年底讓滇王朱楩回京述職。”
朱元璋這是打算把朱楩召回京師?
看來他到底還是起了猜忌之心,要當面質問朱楩,或者親自試探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