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楩從雲南出發,歷時了接近一個月,總算是來到了應天城下了。

雖然雲南距離應天路途遙遠,可是他們沒有多少人,而且全員都是騎馬趕路,哪怕不是日月兼程,那也算是風馳電掣了。

即使中途偶遇了徐妙錦,稍微耽擱了一點時間,也總算在七月最後一天的傍晚,來到了應天城門前。

因為隊伍人數比較多,加上還有一百多匹戰馬,這樣的隊伍自然是遭到了衛兵們的盤查。

可別忘了隊伍裡還有蔣瓛這位錦衣衛指揮使的,在朱楩面前他是小蔣,可是在別人眼中,他可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於是蔣瓛主動去找了城門守衛,隨手掏出自己的錦衣衛指揮使的腰牌,就把問題全都解決了。

接下來自然就可以順利入城了。

朱楩騎在馬上,還沒有半點自覺的,仍然以左手緊緊的抱著徐妙錦的小蠻腰。

徐妙錦輕輕咬著嘴唇,雖然俏臉一片通紅,卻什麼也沒說,只覺得小腹處好似有著一團烈火,像是要焚燒她,把她燃燒殆盡似的。

徐妙錦當然知道,兩人的模樣已經不像話,若不是她現在是做書生的女扮男裝打扮,說是傷風敗俗也不為過。

可她就是捨不得和木大哥分開。

哪怕只有幾日相處的光景,但是徐妙錦發現,自己的眼中和心裡,已經全是木大哥了。

很多時候就是如此,話不投機半句多,有緣千里來相會。

可是,一旦進城了,他們就不得不分開了吧?

徐妙錦無聲的慘笑了一下,就再讓她貪求片刻吧,哪怕只有這一小會兒,好嗎?

可突然,就在朱楩等著要入城的時候,一陣馬蹄聲從遠處疾馳而來。

“滾開滾開,擋著本公子的路了,踩死了不管。”

一陣大呼小喝聲響起。

朱楩下意識轉頭看去,只見遠處有一隊騎士正在快速奔來,而且眼看就要到城下了,卻也沒有絲毫減速的樣子。

此時是傍晚時分,門外有許多要入城的百姓。

要知道一旦關門了,可就再也進不來了,如果是住在城內的百姓,就只能在城外等到明早開門。

雖然現在是夏天,天氣不冷。

可這是在古代,萬一有豺狼虎豹怎麼辦?

而且現在這裡還有朱楩的一百多號人,還有一百多匹馬,更是堵得水洩不通。

但是那些人竟然視若無睹一般,就要橫中直撞過來了。

城門前的百姓們已經騷亂起來。

可朱楩卻注意到,那些守衛們彷彿早已習慣似的,只是一臉平淡的躲在一旁,絲毫沒有要阻攔的意思。

朱楩皺眉,大喝一聲:“王福,給我攔下。”

王福毫不猶豫的應了一聲‘喏’。

隨即王福就帶著十幾騎護衛排成一排,還各自抄出武器,尤其是王福舉起那把誇張的青龍偃月刀,往那裡一立,別提有多威風。

前方而來的那一行人像是沒想到竟然有人敢阻攔自己,紛紛破口大罵:“瞎了眼的狗奴才,不怕死嗎?”

朱楩冷笑一聲:“王福,他們敢衝陣,給我殺,一個不留。”

開玩笑,他們可是從雲南戰場經歷了無數大小戰役廝殺出來的百戰之師,隨著朱楩一聲號令,王福等人一聲大喝:“殺。”

剎那間,從他們身上好似升起有如實質般的可怕殺氣。

那疾馳而來的眾人還未來得及反應,他們胯下的馬匹卻紛紛不由自主的減慢了速度,更是在距離王福等人十幾米的地方停下,死也不敢靠近。

徐妙錦一邊驚訝朱楩手下的令行禁止,以及死心塌地,一邊看向對面那些人。

忽然其中有一個人讓她覺得眼熟,再一看,不禁拉了拉朱楩的袖子,小聲道:“木大哥,這些人可不能得罪,他們都是應天城內的紈絝子弟,出身勳貴,來歷很大的。”

徐妙錦雖然不是和這些人玩的,卻也多少聽說過這些人的名聲,而且她的幾個哥哥,與其中一些人的關係還算不錯。

徐妙錦自己倒是不怕,卻在為她的‘木大哥’考慮。

結果朱楩卻笑了:“妹子別怕,大哥可不怕他們。紈絝子弟嗎?”

在這明朝的天下,要說第一檔的紈絝子弟,誰能和他們這些洪武大帝的兒子相提並論?

開玩笑,就算這裡面真有哪個王爺在,朱楩也不怕,你是王爺,難道本王不是?

所以朱楩根本不帶怕的,大喝一聲:“王福,把他們都給我拿下。”

王福立即領命。

如今的王福對朱楩可謂是忠心耿耿,他本來還負責給朱元璋當暗哨,要把朱楩的所作所為事無鉅細的寫密摺呈上。

結果王福卻捨棄了朱元璋,改投朱楩府下。

連洪武大帝都被捨棄了,何況他人?

所以朱楩的命令那就是天,王福沒有半點猶豫的,直接帶人過去就把對面那夥人從馬上拽了下來,然後押解著送到朱楩面前了。

朱楩沒注意到的是,蔣瓛在看到那些人時,尤其是為首的一個青年後,直接把腦袋低下去,恨不得埋在馬鬃裡面了。

不過就算注意到了,他也不在乎就是了。

“你們這群混賬,沒看到老百姓們還在入城嗎?竟然敢如此肆意妄為?策馬狂奔?是我大明沒有律例不成?我倒要問問看,大明法律讓你們在城內狂奔了嗎?讓伱們騎馬撞死人了嗎?”朱楩怒喝道。

那些人其實到現在還有些發矇,從胯下駿馬莫名其妙停下不敢再往前衝,到他們被王福一行人拖拽到朱楩面前,整個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直到此時,一個人才怒喝道:“該死的臭丘八,你知道小爺是誰嗎?竟然敢教訓起我來了?”

丘八合起來就是兵的意思,這是以為朱楩是哪裡來的外省的指揮使回京述職來了,頓時毫不客氣的咒罵了起來。

不等朱楩生氣,徐妙錦就不樂意了,尤其是指著其中一個人,怒斥道:“李景隆,你且抬頭看看本小姐是誰。”

其中一個貴公子打扮的年輕人下意識抬頭看去,頓時一愣,接著驚呼道:“徐妙錦?你怎麼在這裡?等等,你怎麼坐人家懷裡去了?不怕魏國公罵你嗎?”

徐妙錦眼角抽了抽,其實她之前就想到過,等回到應天以後可不能再這樣了,因為肯定會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熟人。

只是她還心存僥倖,想著入城之後再從朱楩身上下來。

沒想到還是遇到了熟人。

尤其是這個李景隆。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同時他也是第一代大明戰神。

當然了,這個大明戰神在這裡可不是好話。

正是因為李景隆的存在,才讓瞿能都攻上燕京城牆了,最後只能無奈撤兵,錯失了唯一一次京南直接的翻盤機會。

同時李景隆手握幾十萬大軍,卻被燕王朱棣的幾萬兵馬所破。

這傢伙簡直就是酒囊飯袋也不為過。

可偏偏他出生好,他的父親李文忠,正是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是李貞的兒子,而李貞正是朱元璋的姐夫。

當初朱元璋家庭條件貧窮,曾經不少次得到姐姐姐夫一家的接濟。

後來隨著兵荒馬亂,朱元璋不得已跑去當了和尚,而姐姐姐夫一家也下落不明。

直到後來朱元璋在郭子興旗下開始發跡,李貞才帶著李文忠去投奔。

朱元璋也才知道,原來姐姐姐夫的家鄉還遇到過旱災,又恰逢瘟疫氾濫,姐姐已經過世。

再到後來李貞也死了,朱元璋可以說是把李文忠這個外甥當親兒子一樣照顧的,甚至不但給李文忠請高師教育,更是一度讓李文忠跟自己姓朱,也就是改做朱文忠。

而李文忠也沒有辜負朱元璋的厚望,可謂是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也是開國功勳,乃至被封為曹國公。

只可惜李文忠命短,只活了四十六年就英年早逝的病故了。

也因此,眼前的這位李景隆,其實早在洪武十九年的時候就襲爵了,也就是說,這可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曹國公來著。

於是李景隆不但絲毫不懼徐妙錦的身份,更是囂張的喊道:“吾乃李景隆,曹國公是也,爾等還不速速放開我?該死的,放手,你弄疼我了。”

李景隆一開始還想裝模作樣,可按著他的乃是王福,沒有朱楩的指示,一雙大手好似鐵鉗子一般。

想想王福用的兵器,他的力氣能小了嗎?

李景隆頓時被捏的叫苦不迭。

朱楩笑了:“好小子,原來你就是大明戰神啊。”

朱楩因為記憶力變得過目不忘,就算前世歷史文成績再差,也終於想起來李景隆是誰了。

李景隆還恬不知恥的,得意的昂起頭,說道:“知道就好,只要你跪下認錯,再給我磕十幾個響頭,本國公倒也可以勉強網開一面。”

哪成想朱楩臉色一變,怒喝道:“好你個李景隆,竟然敢犯上作亂,來呀,給我拉出去砍了。”

啥玩意兒?

李景隆當場臉色就白了。

徐妙錦也被嚇了一跳,不可思議的看著朱楩,大哥,哪裡搞錯了吧?

連王福都忍不住以疑問的目光看向朱楩,這可是一位國公,真就這麼砍了嗎?

蔣瓛終於不敢再當鴕鳥了,好傢伙,殿下還沒入城呢,就要砍了一位公爵,可還行?

當下蔣瓛連忙跳下馬來,跪下對朱楩說道:“可不能這麼做啊,公子爺,不論曹國公犯下什麼罪行,那也得由陛下萬歲定奪。”

李景隆轉頭看去,認出了蔣瓛的身份,頓時眼前一亮,呼喝起來:“原來是蔣指揮使,你小子還不快讓人把我放開?小心本國公到陛下那裡告你一狀。你知道陛下一向疼愛本國公的。”

他還以為這些人是蔣瓛的手下。

話說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算起來,李景隆也算是朱元璋的孫子了。

雖然李景隆不如朱守謙得到了個王位,但是朱元璋對李景隆也是不錯的。

朱元璋不但讓李景隆小小年紀襲爵國公爵位,還想有意栽培,乃至今後讓他掌管左軍都督府,甚至加封太子太傅。

沒錯,就是藍玉瞧不上的太子太傅,在朱元璋死前,歷史上就曾給李景隆加封過。

這可是不小的殊榮。

但是蔣瓛卻狠狠瞪了眼李景隆,大哥,你再被陛下寵愛,可是你知道你眼前的人是誰嗎?人家可是陛下的親兒子。

你鬧呢?

“去找陛下告狀?”朱楩都笑了。

“怎麼樣?怕了嗎?”李景隆很勉強的抬起頭,一臉得意的望著朱楩,說道:“不怕死的,你就繼續讓人按著本國公,到時候咱肯定奏請陛下把你滿門抄斬誅滅九族。”

朱楩先是一愣,接著仰頭大笑起來。

就連王福和一眾護衛們,也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來。

李景隆皺眉,怒視著朱楩,喝道:“你竟然敢藐視陛下威嚴?”

“哈,拿大帽子扣我啊?”朱楩冷冷看著李景隆,知道這小子有點心黑,於是也懶得和他玩下去了,說道:“可就算如此又如何?你說陛下要誅我九族?有本事你讓他株好了,不怕告訴你,我爹叫朱元璋,你讓他好好的誅,最好是把我們哥兄弟二十來個全給滿門抄斬了。”

“你爹是朱元璋又如何?你爹,嗯?”李景隆叫囂到一半,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了。

等等,朱元璋?是他認識的那位洪武大帝的名諱嗎?

剎那間,周圍全都安靜了。

徐妙錦張大嘴,扭頭瞪著朱楩,滿臉的不敢置信,內心中,甚至有種期盼。

她在瘋狂的回想著朱元璋的兒子們的樣子,以及那些還未就藩留在京城內的王爺都有誰,再用排除法,深思一番自己不認識的王爺,尤其是已經就藩的藩王都有誰。

思來想去,她好像唯獨不認識一位已經就藩的藩王,那就是她那位未婚夫,也就是洪武大帝的十八子,滇王朱楩?

難道是他?真的是他嗎?

李景隆也傻眼了,扭頭去看蔣瓛,想從他哪裡得到一點訊號。

結果蔣瓛才不理他,把腦袋埋在地上,不敢抬頭。

可是堂堂錦衣衛指揮使都這樣了,李景隆還需要得到什麼驗證?

朱楩冷冷的看著李景隆,冷笑著說道:“跟我拼爹?你也配?你不過是區區一個國公,老子乃至雲南之王滇王朱楩,本王是洪武大帝十八子,是洪武大帝的親生兒子,你是不是以下犯上?如果按照輩分,你還得喊我一聲王叔,本王教訓你對是不對?”

李景隆倒吸一口涼氣,直接低下了頭,哪裡還有剛才那副囂張跋扈,和那恨不得不把天下所有人放在眼中的桀驁不馴。

而徐妙錦則渾身都顫抖了起來,她在激動,如果不是眼前有太多人看著,她都要扯住朱楩的領子,問他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真的就是那個自己素未謀面的未婚夫嗎?

可是,他不是應該只有十四歲嗎?還比自己小一歲,為何如此孔武有力高大威猛英武不凡?

竟然還一路喊自己妹子,讓自己喊了他一路的大哥,這個壞人。

徐妙錦咬著嘴唇,才能忍著不掉下眼淚,不是氣得,而是喜極而泣。

朱楩還全然沒有注意到徐妙錦的樣子,騎著馬,來到李景隆等人的面前,舉著馬鞭,怒斥道:“你們這群王八蛋,本王還沒作威作福欺壓百姓,你們倒是威風八面啊。本王恨不得你們是我雲南那些土司,我好把你們一個一個全都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李景隆等人繼續低著頭,渾身顫抖著。

這才是怕的。

其實有關朱楩的名號,早在定邊之戰雲南大捷時,就已經傳遍京城了。

雖然一開始也有人懷疑是朱楩弄虛作假了,或者是沐英給他臉上貼金了,就好像燕王朱棣跟隨傅友德去北元蒙古草原轉一圈混混軍功一樣。

可問題是,定邊之戰結束後,還有一大堆的戰事發生了。

尤其是朱楩改土歸流所做的那些,雖然朝臣們不知道細節,但是也多少了解到一些。

畢竟朱楩殺了胡淵一家,這可是正經的朝廷命官,不可能不做報備。

於是有關朱楩的傳聞早就滿天飛了,說什麼的都有。

尤其是傳出他殺人如麻,特別是對土人部落,稍有不如意的,他就會一族一族的滅,一族一族的屠殺殆盡。

雖然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但是朱楩也確實殺了無數人。

這等兇名惡煞,足以震懾的一群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瑟瑟發抖了。

眼看朱楩教訓著李景隆等人還不過癮,就在這時,城內突然有一群小太監飛奔而來。

“聖旨到,閒雜人等退散。”

為首的小太監一路高呼著來到朱楩面前。

周圍所有人,不論是百姓還是衛兵,紛紛退後並跪了下來,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只有朱楩,左手繼續摟著懷中佳人,右手舉著馬鞭就要抽下去。

“殿下,”蔣瓛提醒道:“接旨要緊。”

那李景隆聽到聖旨還想抬頭,卻看到朱楩揮舞著馬鞭要抽,也不得不服軟的喊道:“十八王叔,陛下有旨。”

朱楩冷喝道:“現在知道怕了?剛才那股耀武揚威的勁頭呢?”

小太監們已經來到朱楩面前了,連徐妙錦都急得不住的去拉朱楩的胳膊。

“滇王殿下,皇上有旨,”小太監嚷嚷道。

“念,本王耳朵沒聾,”朱楩怒斥道。

所有人都驚呆了,傻傻的看著這位爺,您是真的猛,要站著,甚至是騎在馬上聽聖旨嗎?

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您是董卓不成?還是那司馬昭?路人皆知?

“殿下,您得跪下聽,”王福一頭冷汗的來到朱楩身邊,連連給朱楩使著眼色。

朱楩輕哼一聲,其實他知道自己來應天就沒有好事,所以本沒打算再壓抑自己了。

尤其是李景隆這些人的混賬事。

朱楩心說,你們還真是作死啊,老子收買人心還嫌不夠,你們就這樣讓百姓失望的?

何況如此大好的收買人心的機會,他怎能錯過。

不過想了想,朱楩到底還是翻身下了馬。

徐妙錦也趕緊從馬上出溜下來,正要跪下,卻被朱楩抓住。

“妹子,來給哥哥換衣服。”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