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松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皇,我這有一些發現。”卻是朱標開了口。

“您瞧,這是我在《酉陽雜俎》中找到的記載。”說著,朱標將一本書捧到了朱元璋面前,用手指著上面的一個段落。

“其上說,大唐天寶年間,唐宮之中尚有柑橘豐收。”

“天寶年間,唐玄宗以洛陽為都。彼時的洛陽還能種出柑橘,而今日之洛陽,早就產不出柑橘了。”

“唔。”老朱的面容嚴峻了幾分。

“還有。”朱標繼續道,拿出了另一本書籍。

“兒臣查閱了唐時太史局的記錄。您看。”

“玄宗在位時,長安至少有十九年冬日無雪。”

“而我大明如今,長安城那是年年飄雪。若是哪年沒雪,反倒算是稀奇了。”

老朱的臉色更難看了。李善長一臉懵逼,劉伯溫若有所思。

“上位,這長安飄不飄雪……又能如何啊?”

李善長開口問道。

“李先生還沒發現嗎。”朱元璋的語氣有些不耐。“這天下,是越來越冷了。”

“呃……”

李善長依舊不明白,朱元璋為何對區區天氣如此在意。

但老朱語氣不善,他便也沒有追問。只是寬慰老朱道:“依老臣看,這天候時冷時暖,也是尋常。唐時長安比如今暖,那也不過只是一陣而已。”

“我大明得天之佑,今後天氣,必定會比唐時更加風調雨順。上位大可不必介懷。”

“這可未必。”卻是沉思著的劉伯溫,打斷了李善長的話。

他抬起頭,向朱元璋拱了拱手:“上位,這天下天氣越加寒冷,只怕確有其事。”

“臣記得,玄宗時蜀中盛產荔枝。詩人杜牧有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言的,便是唐玄宗從蜀中運來荔枝的場景。”

“而過了幾年,蜀中荔枝竟無法生長。到我大明如今,荔枝早已退至了更南邊的嶺南生產。”

“五代時,郭彥威起兵取劉知遠天下,時值八月,黃河為冰雪所凍,劉氏依為天險的大河,竟成為坦途。”

“無獨有偶,宋時金國之亂,金兀朮領大軍北臨黃河,那時亦是八月。突然天降大雪,黃河再凍,金兀朮大軍安然渡過黃河,方有了靖康之變!”

劉伯溫如數家珍,這樁樁件件,竟比直接翻找史書還要清楚。朱元璋不自禁的上前兩步,朱標更是放下了手中書本,咬住了下唇。

李善長還是疑惑,他看向劉伯溫,只覺得滿腦袋都是問號。上位在這查氣候不務正業,你劉伯溫擱著填什麼亂?

怎麼還在這給上位找起了論據、陪著一起胡鬧起來了?

“韓國公還沒看明白嗎。”

劉伯溫嘆了一口氣。

“這氣溫,自唐時玄宗年間大降,而後五代之時又降,及至靖康之時再降!”

“而這三次降溫,分別對應著安史之亂、五代亂世、靖康之變!”

“啊!”李善長這才如夢初醒,整張臉驚的煞白起來。

劉伯溫雖猜出了朱家父子查氣溫的用意,但此時,他的心中也是暗暗心驚。沒想到,此前無人注意過的這氣溫,竟然昭示著天下的興衰!

朱元璋雖不喜讖緯之學,但劉伯溫,其實是精通風水相術、讖緯之學的。他曾以畢生所學推演大明國運,然而讖緯始終是逆天之學,並不能真正的知曉過去未來。他竭盡所能,也只能推斷出一個似是而非而已。

但這時他方意識到,這天下國運的流轉,竟是和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

氣溫低則紫薇暗,氣溫高則國運盛。

自己窮盡一生,所學的風水相術,竟還抵不過陛下今日偶然一言!

他又想到,前些日子自己進言陛下增兵長城,陛下初時意動,但不過一夜之後,似乎便篤定了北征大軍主力仍存一般,否決了增兵長城的提案。

今早,又急哄哄的召集百官,要平滅那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建州女真。

這些異常聯絡到一起,劉伯溫霎時一驚。

莫非……陛下這幾日,發現了一個學究天人、通曉陰陽、能知過去未來的高人?

這個高人,指點了陛下北征大軍雖敗卻主力尚在、建州女真日後為大明心腹之患。

然後現在,又以天候算出了這大明的國運,即將重現五代之亂局?

“陛下!”想到這,劉伯溫急忙問道:“陛下查閱典籍,莫非,是想驗證這氣溫,與天下亂世是否相關?”

“我大明,氣溫即將大降嗎?”

“可不是。”老朱煩躁的把手上的書一丟。劉伯溫學富五車,他都已經佐證了這氣候與天下大亂有聯絡,那這些史書,自然也不必看了。

老五所說的,竟然是真的!

“咱得知,這天下的氣溫,將大大降低。”

“屆時,這天下,只怕要連續遭好幾年的災!”

想起朱肅所形容的明末慘劇,朱元璋狠狠的握一握拳。

“果然是有高人指點!”劉伯溫心下暗道。若是沒有高人,陛下又是從何處突然得知?

他心中微微振奮,想不到,這世間,竟還有此等高人大才存世!

當想方設法,求教於此人!

“這……”李善長也是驚訝無比。皇上竟有了此等能耐,能預知災情?

剛剛已經在老朱面前失了一城,是以他現在忙表態道:“上位勿憂,竟然已知道了這天下即將遭災,咱們早做準備也就是了。”

“凡遇大災,所重莫不過糧草。只需糧草齊備,以我大明之盛,天下必能安如泰山。”

“還請上位告知,這天下即將受災幾年。”

“我等也好預先籌謀,建起倉庫。按年備好救災糧草,自然可保我大明百姓無虞。”

“必不會讓五代之亂等慘劇,發生於我大明!”

“……”老朱瞥了他一眼。想到朱肅方才說的,一股無力感頓時襲上他的肩頭。

“三百年。”

低沉的聲音從龍椅上傳出。

“……什麼?”李善長呆住了。他以為自己聽錯了,不禁側了側身子。“上位能否再說一遍。臣年老體衰,聽得不甚清楚……”

“三百年!咱說!三百年!”

老朱恨恨的站起身。

“氣溫會連續下降三百年,而咱的大明,也將要持續受災三百年!三百年!”

這回聽得清楚無比,但李善長卻整個人都聽傻了。

三百年?

誰家糧倉,能囤上足夠吃三百年的糧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聽風煮雨夜
西曆1850年,滿清道光三十年。鴉片戰爭的硝煙逐漸遠去,太平天國的浪潮暗流洶湧。 立國二百餘年的清王朝,跌跌撞撞的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李奕走到大清身後,輕輕一推。 腐朽落後的清王朝 “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深淵……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張圍
網文填坑節來襲,獨家番外連載爆更,大佬包場免費看。(日常文+輕鬆)四海平定,天下安寧。 大唐民風淳樸又彪悍。張陽用上輩子學來的土味情話娶了一個小媳婦,家中雖清苦但日子也幸福。 賺錢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倆舉杯,敬更好的生活。……每當李世民想起自己的女婿就會說道:“你們知道嗎?明明通曉天地奧秘,如此驚才絕豔的人,卻總說自己沒讀幾年書,他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靖神色悲愴, “在他的面前,兵法也無用?
歷史 連載 354萬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驚雪
重生大明,成了剛剛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著手整飭朝綱,推行新軍。 以極大魄力,裁軍十萬,謀劃藩王,肅清宇內,開萬世太平。開內閣,立三大營,威服藩王,遷都北京,修撰《建文大典》。 北征蒙古,收回安南,佈局 “一帶一路”,路通西域,海通南洋......。重農桑,提升商人地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 “農無稅”為奮鬥目標。創不朽功業,開萬世太平。朕是朱允炆,是建文帝,是千古一帝。 【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5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