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馬林的炮兵除了城門樓打了個稀巴爛外,還把城門給直接轟的破破爛爛。

不過城內守軍顯然也是有所準備的,竟然是在城門洞裡堆積了大量雜物甚至砂石,只留下了只供數人進出的小道。

同時轟破城門後發現城門之後還有甕城,不用看都知道甕城四周的城牆上部署有大量的弓箭手以及其他防禦設施,直接貿然衝進去,哪怕是重甲戰兵恐怕也會進退不得,最後慘死在守軍之手。

如此情況下,保鄉軍乾脆也放棄了從城門殺進去的想法,繼續採用老辦法,火炮壓制敵軍炮火,火槍弓手壓制城頭步兵火力,再出動重甲步兵攻克城頭,肅清城門附近城牆,也就是甕城的敵軍後,再派大量普通士兵從城門進入城內。

這一套攻城戰役,在之前南陽城戰役的時候,保鄉軍已經用過了,其實也算不上多麼好用。

畢竟用六百斤的野戰火炮攻打城頭,其實所能造成的殺傷很有限,如此說殺傷敵人更不說用來嚇唬敵人。

當成攻打南陽城的時候,炮兵旅的火炮浪費了好多彈藥,最後也不過殺傷了幾十人而已,城頭明軍之所以潰退了,純粹是他們軍心士氣不咋地,死傷幾十人後城頭就崩潰了。

所以這一套戰役能不能有用,全看對面的敵人戰鬥意志有多麼頑強,哪怕對面不是精銳之師,只要有那麼一兩千戰兵頑抗,保鄉軍的火炮就沒辦法發揮出來太多的戰略作用。

最後還是得依靠大量弓手,火槍手進行近距離的火力掩護,依靠重甲步兵衝上城頭去廝殺。

然而當初的南陽城裡,守城明軍並沒有大量的精銳之師,他們甚至連普通戰兵也就只有那麼兩三百人而已。

現在在樊城的情況也差不多,根據戰前的情報,樊城裡的守軍撐死了也就兩三千人,其中戰兵不過五百。

說是五百都是儘可能的高估敵軍了。

當戰兵數量不夠多的時候,想要依靠那些連軍事訓練都沒有盡力過幾次的衛所兵抵抗保鄉軍的炮火就不太可能了。

這不,保鄉軍在西城門打了一個上午的遠端炮火後,中午時分大量輕炮開始上前兩百米以內的距離,開始中距離的火力壓制。

這個時候,城頭上的明軍其實還在頑抗,時不時的還用城頭上的舊式火炮開炮還擊。

但是等到保鄉軍裡的弓箭手和火槍手上前,開始近距離的火力壓制後,守城的明軍就不怎麼敢靠近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先是填平了本來就不咋地的護城河,再出動了兩百多人身披重甲的重步兵,在一群普通士兵發輔助下透過鐵鉤長梯開始攀爬城牆。

一開始,城頭上的明軍表現的其實還算可以,一些戰兵帶著一群綿羊一樣的衛所兵進行了頑抗。

但是這種頑抗並沒能持續多久,當帶頭廝殺的戰兵死傷了那麼十幾個人,當保鄉軍的重甲步兵付出了一定傷亡後登上城頭的時候,並開始依靠重甲大殺特殺,並迅速擊潰了敢於上前廝殺的二十多名明軍戰兵後。

剩下的數十名戰兵和更多的普通衛所兵就一鬨而散了。

因為那個時候,登上城頭的保鄉軍重甲步兵們已經佔據了一段十多米長的城頭,開始接應更多的己方友軍上城頭。

面對上百號身披全身盔甲,武裝到牙齒的保鄉軍賊兵,該段城頭上的明軍根本就不用可能擋得住。

有他們缺乏頑抗到底的作戰意志,更加缺乏和重甲步兵進行近身廝殺的重甲步兵。

守城明軍裡戰兵一共也不過四五百人,而這些所謂的戰兵可不是說披甲戰兵,實際上真正身披重甲的精銳戰兵還要更少。

至於普通衛所兵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中大部分連手中的刀和長矛都是生鏽的鐵刀,鐵矛頭。

雙方在裝備,作戰意志上差距巨大。

因為當二十多個敢於搏殺的戰兵被殲滅後,剩下的人自然也就生不出繼續頑抗的勇氣,大多都是轉身跑路了。

戰鬥打到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可以宣告樊城戰役進入了尾聲,接下來保鄉軍按部就班繼續登上城頭,擴大城頭上的兵力優勢,再逐步佔據更多的城牆。

約莫兩刻鐘後,登上城頭的保鄉軍突擊隊成功攻佔了西城門一帶,肅清了城門背後的甕城上的守軍,並配合城外的保鄉軍士兵搬開了堵在城門洞裡的雜物和砂石。

約莫中午十二點左右,大批保鄉軍將士透過西城門湧入城內,他們不僅僅人進去了,甚至都還帶著大量兩百斤輕型火炮進去了。

僅僅半個小時後,大批敵軍從東城門逃亡,南城門,北城門等地方的明軍也迅速放棄了抵抗,開始加入了逃亡大軍之中。

對此,早有準備的王瞎子卻是直接帶著騎兵追了上去。

面對逃出城的千把明軍,王瞎子的騎兵部隊都不用怎麼打,對面自己就投降了。

一千多狼狽逃亡,大部分人連武器都丟掉了,面對兩百精銳騎兵怎麼打?

打不過,逃不了,這就是他們的現狀!

因此率領該部明軍的副將鍾文山很果斷的投降了!

不投降就是死!

隨著逃亡之地在王瞎子所部騎兵的威脅下投降後,城內的主要戰鬥也結束了。

下午三點左右,保鄉軍已經徹底肅清城內的有組織頑抗,宣佈全面佔領樊城。

這也意味著,保鄉軍已經全面攻佔襄陽、樊城地區,掌控了漢水航道。

後續保鄉軍不僅僅可以利用白河往來,把南陽府裡的軍械和糧草運輸南下,和襄陽府和南陽府連成一片。

更可以利用漢水前往鄖陽,或者是南下江漢平原。

戰略局面一下子就開啟來了。

如果後續還能抗住周邊明軍的反撲,那麼羅志學就能夠真正獲得一個爭霸根基。

當天傍晚時分,羅志學並沒有急著進入樊城,而是在城外的指揮部裡召開了戰後會議。

南下大軍各部將領連帶著徵糧處的人都盡數到齊。

有王瞎子、黃丁權、李東紹、董明傑等野戰部隊將領,也有黃光茂、徐志賢為代表的軍事各處將領。

“南下一戰中,歷盡多天苦戰,我軍戰死以及重傷者八十餘人,輕傷者約兩百多人,主要是傷亡發生在樊城戰役裡,襄陽戰役裡因為奇襲,敵軍混亂無組織抵抗的緣故,傷亡則是不大,而這總傷亡也是在我們的預估之內,甚至比我們預估的還要更好一些。”

“作為回報,我軍連續拿下了襄陽城,樊城,兩場交戰中敵軍原有總計八千人,除了襄陽城東城門數百敵軍有組織逃走外,其餘有組織敵軍盡數被我軍殲滅或俘虜。”

“此戰我軍斃敵六百餘人,輕傷不計,俘虜五千餘人,另有千餘敵軍逃散不知所終。”

“另外我們還繳獲各類火炮三十餘門,其中完好並符合我軍使用條件的火炮有十八門,皆為短管散炮。”

“另外繳獲完好可用的各類盔甲三百多套,其中可作為我軍重步兵使用的上等鐵甲五十多套。”

“繳獲鳥銃兩百多支,各類火門槍約八百件。”

“另外還繳獲了大批刀、長矛、弓箭等兵器。”

“各類金銀以及普通物資的繳獲,則是交給徵糧處來說了。”

黃光茂說罷後,徵糧處陳星凱當即站了起來,翻著手中的賬冊道:

“我徵糧處在軍方的配合下,已經對襄陽府完成了初步查抄,對樊城的查抄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根據目前統計的情況,我們累計從襄王府、襄陽、樊城的官倉,部分頑抗官員、士紳府邸裡查封的各類現金,總計一百八十三萬兩。”

“另有糧食一百八十萬斤,上述錢糧主要從兩城官倉和襄王府以及部分頑抗官員,士紳的府邸內私產。暫時不涉及兩城內各糧商內的庫存糧食以及非頑抗士紳、官員的私產,也不包括頑抗官員士紳們所掌控的各商行資產以及其他資產。”

“部分頑抗官員和士紳掌控資產情況比較複雜,我們還需要逐一理清並查封,避免一刀切殃及池魚,同時還需要對部分和我們有所合作的商行網開一面。”

“不過後續逐一查清後,預計還會查封一大批資產,具體數額還需要再看。”

“另外還有個好訊息,我們從官倉以及原官府控制下的多個作坊裡繳獲大批鐵料和硝石、硫磺等略物資,同時還控制了數百人以上的各類軍械製造工匠。”

“此外還有個情況,我們還從襄陽城的碼頭倉庫裡,發現了數量龐大的鐵料、火藥、硝石、硫磺等戰略物資,數量及其龐大,足以讓我們製造數量眾多的槍炮刀劍以及彈藥,這一批戰略物資甚至可以滿足李青店兵工廠那邊兩個月以上的極限生產需求。”

說道這裡,陳星凱看到在場諸位將軍們露出的貪婪之色,比剛才聽到錢糧的時候還要貪婪。

畢竟現在保鄉軍其實糧食暫時不缺,錢也是在南陽城戰役就不缺了,更不要說在襄陽城戰役裡所得金銀更多。

所以金銀糧食什麼的已經無法引起王瞎子他們太大的震驚了。

但是鐵料以及火藥相關的戰略物資不一樣啊。

現在保鄉軍極度缺乏這種東西,後方的李青店兵工廠那邊每一天都在消耗大量的戰略物資原料。

如果能夠把碼頭倉庫裡的這一批物資給吞了,那麼後續幾個月就不用操心了。

不過陳星凱看到眾人的臉色後,卻是呵呵一笑,緊接著道:“不過,這一批貨物是豐和商行的,而且是準備賣給我們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寫網文太難了
穿越到戰國,成為趙括,恰逢長平之戰,面對人屠白起,如何逆天改命? 戰國末年,百家未黜。武者一槍斷山河,文者一計平天下。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無系統,不簽到)
歷史 連載 182萬字
山溝皇帝

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主角他爹做了一個夢,以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後一個破道觀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說他是九五之尊,於是乎這個連縣城都沒去過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溝裡稱帝建國了。
歷史 連載 5萬字
三國:霸王附體,貂蟬為我更衣

三國:霸王附體,貂蟬為我更衣

天官青龍
曹昂穿越成曹操的兒子,恰逢宛城一戰陷入絕境。曹昂覺醒霸王之力,殺張繡,擒賈詡,殺出一條帝王之路。 \n曹操大笑:我兒有霸王之勇,天下誰敢不服?唯獨我兒的桃花運太好,讓人頭疼。 \n劉備大哭:曹昂搶我趙雲,奪我黃忠,連臥龍鳳雛也不放過,蒼天不佑啊! \n劉協手捧玉璽,跪地道:朕無德無能,請魏王登基繼位。\n貂蟬一臉崇拜:“請夫君卸甲!”
歷史 連載 2萬字
攻略仙尊99%,我穿越了

攻略仙尊99%,我穿越了

祝君齡
沈柚煙玩一款攻略遊戲,將仙尊謝懷風的好感度攻略到百分之九十九以後,任憑他使用各種辦法,那好感度都一動不動。謝懷風也依舊是那高嶺之花,對他沒什麼區別。 卻不想一朝穿越,來到了遊戲之中,成了謝懷風門派的外門弟子。 遊戲中他肆無忌憚,遊戲外他唯唯諾諾。面對真人,沈柚煙只覺得社死,希望謝懷風不記得他,依舊做那高嶺之花。 哪成想某天,仙尊喝了酒,紅著眼來到他面前,摟著他問道:“你已經忘記師尊了嗎?” - 謝
歷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