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九十二章中日北京專約(1)

同治帝接沈葆楨奏書,即諭內閣,倭國尚有鐵甲船二號,雖非完璧,而以摧尋常輪船則綽綽有餘,彼有而我無之,過臺弁兵、軍裝必為所截掠,水師氣必為之奪,鐵甲船不容不購也。倭奴以孤軍駐琅嶠而無所懼者,恃有此耳。允准沈葆楨購買鐵甲戰艦,沈可將閩省存款,移緩就急,酌量動用;如有不敷,即照所請暫借洋款,以應亟需。

臺灣琅嶠之地,朕兵千餘,倭乃四千,高下立現。著直隸總督李鴻章速即督飭淮軍精銳武毅軍唐定奎部銘字13營6500人、炮20門、2000只康格里夫火箭、560只士乃徳後膛步槍、火藥4萬磅一併調赴臺灣。其餘各項,均照沈臣所奏議行。

諭旨既下,同治帝長吁短嘆。

恭親王奕訢之子載澄察言觀色,私謂帝曰:紫禁城外酒肆庖屋煙花柳巷人聲鼎沸,吾皇何不學作乾隆爺,微服私訪,一則觀吾大清錦繡之河山,二則剔除汙濁之晦氣。

同治帝百無聊賴,竟自頷首。其後數夜,同治帝徜徉人間,流連忘返。

恭親王奕訢聞悉,痛哭流涕,棒喝載澄,怒斥其禍國;復召文祥、奕譞、沈桂芬、寶鋆、李鴻藻等中樞大臣,道:吾國之新疆、臺灣,吾藩屬之琉球、越南,全皆危如累卵;吾皇樂不思政,擅出宮門,夜不歸宿,嬉戲冶遊,此情何以堪!

醇親王奕譞道:長此以往,國至何處?吾等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恭摺奏請吾皇,為人君,止於仁矣;道盛徳至善,民不能忘也!

1874年7月16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文祥、慶親王奕劻等十大臣聯名上敬陳先烈請皇上及時定志用濟艱危折。

同治帝觀奏,憤恨交加,留中不發。

三日後,恭親王奕訢等十大臣闖殿面聖。

同治帝憤然道:如此陣仗,是為何事?

奕訢道;臣等聯名懇請吾皇停園工、戒微行、遠寺臣、絕小人、警晏朝、開言路、懲夷患、去好玩。

同治帝怒曰:朕所作所為皆是罪過,天下再無可行之事,朕之位,讓與六叔,如何?

軍機大臣文祥聞言大慟,狂喘不已,昏闕撲地。

恭親王奕訢誠惶誠恐,趕去攙扶,再不言語。

醇親王奕譞泣曰:吾皇萬歲金玉之軀,微服私訪也就罷了,萬不該去那煙花柳巷之地。

同治帝復怒,曰:敢問七皇叔,孰人敢如此妄言,罪該萬死!

恭親王奕訢凜然道:臣子載澄。

同治帝大窘,怫然良久,方憤然曰:速傳朕旨,恭親王奕訢無人臣禮,當重罰;著罷免奕訢所任軍機大臣等一切職務,降為輔園公,交宗人府嚴議;並其子載澄去貝勒郡王銜,免其在御前大臣上行走。以示懲儆戒;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文祥、、沈桂芬、寶鋆、李鴻藻等,朋比謀為不軌,著即革職。

兩宮太后聞悉,速至勸誡。

慈禧太后泣曰:十餘年來,無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諭著即撤消。

同治帝亦泣,惶然道:自先皇爺道光帝起,自鴉片征戰始,三十餘年,內憂外患,至今未息,朕安敢置若罔聞!今日起,所有圓明園一切工程,均著即行停止,俟將來邊境乂安,庫款充裕,再行興修。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上,陝甘總督左宗棠奏言,寧夏將軍穆圖善馬步各營,良莠不齊,自入甘肅之後,無一勝仗,倘若率以出關,甚礙大局,亦難成功,懇請吾皇另擇良將。

同治帝道:穆圖善之步隊,即行裁撤,其之馬隊,暫駐涇州,清剿餘匪。烏魯木齊都統景廉,堅守安西、敦煌,屢敗阿古柏、白彥虎、妥明逆匪,功高卓著;著景廉為欽差大臣,金順為幫辦大臣,厲兵秣馬,擇日進擊新疆。戶部左侍郎袁保恆,速移肅州,幫辦糧餉;左宗棠留督陝甘,佑護後路。

奕訢欲言又止,軍機大臣文祥趕緊上言:啟稟皇上,當務之急,不在新疆,而在臺海。左宗棠奏言,臺海諸軍,須盡歸沈葆楨調遣,方能杜絕避禍就福之邪氣,大壯吾軍之士氣。然奴才以為,沈葆楨雖諳船政,然於行軍佈陣,則略遜左一籌;左宗棠既定甘隴,士氣正熾,何不納其餘勇,速調臺海,統籌大局。

同治帝道:左宗棠才高功卓,朕豈能不識。然臺灣至肅州,相距六千里之遙,左卿即以六百里加急馬上飛遞,亦是緩不濟急。唐定奎之銘營,原隸淮部李鴻章麾下,沈葆楨若能切實調遣,而銘營亦切實聽調,亦乃國家之福也。

速傳朕諭,臺灣番社居民,既居中國土地,即當一視同仁,不得謂為化外遊民,任其慘遭外夷荼毒。現據各社番目籲乞歸化,即著沈葆楨、潘霨、唐定奎等,酌度機宜,妥為收撫,聯絡聲勢,以固其心,俾不至為彼族所誘。

1874年7月下旬,記名提督唐定奎督率6500淮軍抵達臺灣。葆楨甚喜,即令唐部駐紮鳳山,扼要分屯。

倭目西鄉從道聞訊,即令倭兵退守龜山,以避其鋒。

倭軍少佐樺山資記甚為不解,遂謂西鄉從道:我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右大臣巖倉具視皆曰,臺灣可謂亞細亞咽喉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歐洲垂涎於此島之國不少。若我不得此地而為彼所得,其利害之分,自不待言。且與臺灣交戰乃為實地鍛鍊我國兵卒,即此一端,亦應雲可。。

西鄉從道曰:吾等進軍臺灣,吾皇陛下並未敕許。吾等是以賊徒之姿直搗生番之巢穴,如果清國責問,吾等即乃浪人胡為。而今惡疾盛行,吾軍染病而亡者眾;清國大軍復又蒞臨,眾寡懸殊,是戰是和,應待吾皇敕令。

西鄉從道進退兩難,內務卿大久保利通迅奏明治:浪人武士業已腐朽,吾國當以英吉利國之軍制,組建西式化之軍隊;西鄉從道所組之軍,皆乃薩摩藩鄉士浪人,襲擾尚可,征戰萬難。其軍宜應暫退,且待吾皇御親兵成軍,方可砥礪再戰。

明治諭曰:臺灣生番部落,為清國政府所不及之地,是以報復殺害我藩屬琉球人民之罪,為我國政府之義務,而征戰之公理,亦可於此獲得主要依據。然臺灣痢疾橫生,我軍戰事不利,徒乎奈何。著駐清公使柳原前光速至天津接洽我西鄉各軍和平退防事宜。

清國如依琉球曾對該國遣使納貢為由,發揮兩屬之說,我應遑顧不理,不應與其議論為佳。蓋控制琉球之實權在我帝國,阻止琉球遣使納貢之非禮,可列為征伐臺灣以後之依據,目前不可與清政府徒事辯論。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攬春光

攬春光

糯糰子
【月底開《鵲橋仙》,求收藏!】 【追妻火葬場/男主是替身/女主死遁】 明窈死了。 她死在鹹安宮一場大火中。 無人不知她對廢太子沈燼忠心耿耿,為沈燼馬首是瞻。 冷宮日子淒涼難熬,但凡有一口吃的,明窈都會留給沈燼。她為他洗手做羹湯,為他漿洗衣物,寒冬徹骨,明窈一雙手凍得通紅,長滿凍瘡。 可她無怨無悔。 那雙看著沈燼的眼睛,永遠明亮,永遠炙熱。 像是一盞永不泯滅的長明燈。 可惜沈燼對此視若無睹。 一個卑
歷史 完結 1萬字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爺急瘋了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爺急瘋了

子虛烏有君
【流放逃荒+天災人禍+空間囤貨+爽文基建+王爺追妻火葬場】\n上一世,周雲姝孃家因昏君奸臣構陷叛國,滿門男丁抄斬,婦孺流放南蠻,死於途中。 \n周雲姝雖然作為魏王妃免於流放,卻也被幽禁冷院,遭人背叛難產而死。 \n重活一世,周雲姝自請下堂,搬空王府庫房陪著孃家去流放。\n別人眼中的周家,家破人亡流放苦。 \n實際上的周家,好吃好喝好眠。\n流放逃荒路上雖然天災人禍不斷,但是周雲姝一路上囤貨、囤糧、
歷史 連載 45萬字
北宋無戰事

北宋無戰事

肥鳥先行
慶曆二年,蘇澤穿越大宋汴京城,本想靠著隨身桃花源這金手指逍遙度日。 這一年,王安石中進士,蘇東坡入鄉學。慶曆三年,范仲淹風風火火開啟慶曆新政。 慶曆四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新政搖搖欲墜。大宋無戰事,花好月圓人長壽,君不見,延州河邊骨,檀淵歲幣忙。 新政雖亡,蘇澤卻不可避免亂入這時代洪流中。歷史不在乎等待的,慶曆驚蟄伏,元豐驚雷起。
歷史 連載 2萬字
華夏遠征軍之我的團長

華夏遠征軍之我的團長

行走的大羊腿
華夏國西南特種部隊的精銳廖銘禹,在一次任務中意外穿越到了禪達,也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的世界裡龍文章、孟凡了、迷龍、不辣、要麻、豆餅、獸醫、阿譯長官、喪門星、克虜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出現在他面前,是繼續他們炮灰團那悲慘的命運,還是喚醒血性做出一番不一樣的豐功偉績呢? 一切都答案都取決於廖銘禹的決擇 “我是你們的團長!想活命的跟著我走,我帶你們回家!炮灰團?狗屁炮灰團!我的團,一定是敢打敢拼的鐵血團,
歷史 連載 60萬字
人在隋唐:從合成詞條開始無敵

人在隋唐:從合成詞條開始無敵

福澤天下
【隋唐】【詞條】【腦洞】【無敵流】穿越隋唐,成為秦瓊的發小兄弟樊虎。 在這群雄並起的亂世,樊虎啟用詞條系統,不斷獲取詞條強化自身。一日內比武十次,獲得詞條[武痴]。 每日劈刀一千次,獲得詞條[刀法精通]。單人擊殺九牛二虎,獲得詞條[九牛二虎之力]。 在無數詞條的疊加下,樊虎無敵於世!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