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近午時。
翰林院。
劉楚先快步走入檢討廳,高聲道:“諸位,出事了,出大事了!”
“陛下不知犯了何錯,惹得李太后、張首輔、馮公公大怒,令陛下在文華殿已跪了一個時辰,三名司禮監的公公也被廷杖二十!”
沈念介面道:“估計是因課業吧,不然怎能引得這三位同時動怒!”
其他人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自前任首輔高拱倒臺後,李太后、張居正、馮保三人便組成了鐵三角。
這三巨頭。
一方面控制朝局,一方面教導萬曆小皇帝朱翊鈞讀書。
李太后對萬曆小皇帝的管教相當嚴苛。
動不動就要罰跪,動不動就要出言廢帝。
張居正亦是嚴師。
萬曆小皇帝讀錯一個字,都能令其大聲斥責;炫耀一下書法,就被告誡莫學李煜與宋徽宗。
馮保則是將萬曆小皇帝伺候得面面俱到,讓其可以心無旁騖地讀書。
這三人。
可謂是大明最嚴的家長、最強的老師、最好的伴讀。
按理說,應該能教出最好的學生。
但並非如此。
此刻的沈念,結合兩世的記憶,終於明白萬曆小皇帝為何要在親政後慢慢擺爛了。
童年時被打壓得太狠,寄予的希望太大,使得他心理出現了扭曲。
正所謂物極必反。
一旦這三道繩子鬆了,身為皇上的他,必將放縱自己,更加叛逆。
對此。
沈念雖知緣由,但卻無力改變。
官卑言輕。
他若上奏言說,那換來的大機率是二十廷杖。
大明朝,最喜打官員板子。
還是那種脫了褲子、光著白花花的屁股,在眾目睽睽之下打。
目的就是將士大夫的臉面徹底踩爛在地上,以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
……
就在這時,一名書吏快步走進檢討廳。
“沈念沈檢討何在?”
沈念一愣,連忙道:“我便是。”
“馬學士命沈檢討過去一趟!”書吏道。
馬學士,即馬自強。
是當下的禮部左侍郎、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兼經筵日講官。
他年初服喪期滿回朝。
接任擢升為禮部尚書的張四維的缺,掌管翰林院。
今年與沈念還未曾有任何交集。
沈念面帶不解,不知馬自強尋他何事,當即迅速整理了一番儀表,跟著書吏朝著屋外走去。
……
片刻後,翰林學士公房。
沈念見到了年過花甲、重錄過《永樂大典》、素有剛直之名的馬自強。
“下官翰林院檢討沈念,參見馬學士!”沈念躬身拱手,甚是恭敬。
翰林院五品以下官員的京察,由翰林學士與吏部共同核查。
再準確一些來講。
沈念接下來的仕途如何,幾乎全靠這位馬學士的評價。
馬自強看向沈念。
“沈檢討,你可知,你害得三名司禮監的公公被廷杖二十,害得陛下在文華殿已跪了一個時辰,害得張閣老大發雷霆,連早飯都沒吃!”
“啊?”
沈念一頭霧水,滿臉迷惘。
“馬學士,這……這……從何說起?下官一心辦差,與陛下無任何交集啊!”
馬自強無奈一笑。
“昨日下午,你在內書堂講學,陛下微服聽之,聽完後,還道了一聲:講學,當如是乎!”
“你說,是不是因你而起?”
聽到此話,沈念只感覺脊背微微發涼,沒想到不知不覺間竟捅了這麼大的簍子!
他賣力氣講學。
確實是為了吸引萬曆小皇帝的關注,以此博得御前講史兼修起居注的機會。
但沒想到會造成這樣一個結果。
司禮監內書堂位於皇宮外東北角,萬曆小皇帝偷偷去內書堂,實為偷偷出宮。
《皇明祖訓》有言:謹出入。
萬曆小皇帝此舉,儼然有違祖訓。
另外。
萬曆小皇帝這句誇讚,誇了沈念,但卻辱了一眾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日講官們。
犯下這樣的過錯,被罰跪,實屬應該。
然而造成後果的源頭,卻是沈念。
那句“講學,當如是乎”,看似是好話。
但出自十三歲未親政的小皇帝之口,且是對一個從七品翰林院檢討的誇讚。
下意識就會讓所有人覺得——
沈念定然是講了些不該講的東西,圖謀取悅君上。
一個從七品,講學怎可能比得上一群大學士!
沈念緩了緩,看向馬自強。
“馬學士,下官……下官實在委屈,不知接下來要如何應對,請您明示!”
他想先聽一聽馬自強會說什麼,然後再思索應對之策。
馬自強輕捋鬍鬚。
“你到底講了什麼內容,竟引得陛下如此誇讚?可有冒犯聖人之語或說了些較為獵奇的民間閒話?”
十三歲的萬曆小皇帝,當下最好奇的就是一些離經叛道的事物。
而講學。
若投其所好,那就是將小皇帝引入歧途。
是大忌諱。
這兩年已有不下十名宦官因誘導萬曆小皇帝關注一些奇技淫巧,而被杖斃。
“沒有,絕對沒有!下官所講皆為聖人經典,並未引申別意,不過就是講得久一些、肢體動作與表情誇張了一些。”
沈唸的講法雖然新奇。
但內容非常正。
並沒有在舊瓶裡裝新酒,更沒有以古諷今。
他深知,當下還不是夾帶私貨的時候。
馬自強微微皺眉。
“即使你講的內容沒問題,也難辦啊,這次陛下就是不認錯!”
“老夫給你個建議,立馬撰寫奏疏認錯,稱在內書堂講學時出言無忌,無意間誤導了陛下,請求責罰,到時老夫會為你求情,令你外放,若考績優秀,五六年後還有回京的機會。”
沈念面露無奈。
他沒錯。
沒出言無忌。
也沒有誤導萬曆小皇帝。
馬自強也知他沒錯,沒出言無忌,沒有誤導萬曆小皇帝。
但當下,小皇帝被罰跪,拒不認錯,問題很嚴重。
唯有沈念認錯。
才能減輕小皇帝的過錯,也能給“三巨頭”一個臺階。
事關大明皇帝,沒有對錯,只有大局。
馬自強作為一名老臣,率先考慮的自然是為君分憂,一千個、一萬個沈念都沒有小皇帝的一根頭髮絲重要。
沈念上奏擔主責背鍋。
小皇帝便能迅速地與“三巨頭”和好如初。
起居注上的內容也就好寫了。
“上誤入內書堂聽講,翰林院檢討沈念亂言誤導君上,太后、張首輔怒斥之,上悔,改之。”
這多好!
毀了一個沈念,誕生一個“輔臣正君,帝王知錯就改”的典故。
一名忠君愛國的臣子,本就應隨時隨地想著為君上背鍋。
但沈念微微撇嘴。
一旦認錯,他的仕途幾乎就完了。
當即。
沈念拱手道:“馬學士,下官明白您的意思,為臣者自應為君上分憂,但下官還想再等一等,沒準兒還有轉機。”
馬自強看向沈念。
“老夫知你心意,此錯一認,這個汙點就要跟隨你終生了,你是想著陛下主動攬責認錯,太后、閣老對你不予追究,是吧?”
“依照閣老的脾氣,或許有可能,但你想過沒有,你若不提前認錯,那群言官一旦上奏,你的罪名恐怕更大!”
多少人都盼著為君分憂呢!
犧牲一個從七品。
能減君上之過,能讓史官將君上的少年曆史寫得好一些,還能為己揚名,此乃一份大功績。
多划算啊!
未來,大明天下的主事人一定是皇帝的,幫皇帝減責,絕對沒有錯。
沈念挺起胸膛。
“多謝馬學士提醒!下官不懼公論,相信朝廷會有明斷,言官們將我的罪名定得越大,或許我的過錯能夠更小。”
聽到此話,馬自強重新打量起沈念。
“處驚不亂,有自己的想法,不錯!就是過於倒黴了,老夫儘量幫你,你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吧,不後悔就好。”
“謝學士!”
當即,沈念拱手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