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廢很小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封賞結束,便來到議事環節。

新晉太宰謝鼎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而今前線戰事稍定,登基大典之事是否該提上日程了。”

“可。”

韓楨點點頭,吩咐道:“監天司挑選一個好日子,禮部負責籌辦。”

“臣領命。”

吳敏躬身應道。

登基大典儀式繁瑣複雜,至少要籌備一個多月,且還需提前通知金國、西夏、趙宋、大理、交趾、高麗、倭國等一眾番邦,邀請這些番邦鄰國來參加登基大典。

來不來是一回事,請是一定要請。

事關正統,馬虎不得。

謝鼎繼續說道:“定都之事……”

“暫定汴京!”

關於都城,韓楨早就想好了,那就是燕京!

北方漢人離開中原王朝的影響太久,定都燕京,能讓北方的漢人重回漢家懷抱。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今的燕京太過貧瘠,人口匱乏,水網稀疏,只能依託海運。

想要定都燕京,最起碼要十幾二十年之後。

所以,目前只能暫且定都汴京。

而長安和洛陽,則不在他的考慮範疇。

如今已不是唐時了,隨著時代的變遷,長安、洛陽周圍水系,不足以支撐這兩地作為國都了。

這時,趙霆出聲道:“人有姓,然國有號,臣請陛下定國號,如此治下百姓方能歸心。”

“臣請陛下定國號!”

一眾朝臣高聲應道。

國號之事,重於登基大典。

歷代開國君主定國號,基本都遵循一個規律,即龍興起家之地。

劉邦、曹操、司馬炎、楊堅、李淵、趙匡胤皆都是如此。

劉邦稱帝前是漢王,曹操是魏王,楊堅是隋國公,李淵受封唐國公,趙匡胤則是歸德軍節度使,而歸德軍又稱宋州。

就算是遼國,也是取遼水之名。

當然,也有另類的開國皇帝。

比如南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便是以自己的姓氏為國號。

趙宋是個分水嶺,宋以後的王朝,國號便與封地、龍興之地無關了。

韓楨沉吟道:“我自青州臨淄起事,打算定國號為齊,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臣等並無意見。”

謝鼎等人自然沒有意見,定國號為齊,也算是遵循了先例。

“不妥!”

就在這時,大殿中傳來一聲反對聲。

在一眾附和聲中,顯得格外刺耳。

一眾文武官員循聲看去,發現反對之人,正是黃裳。

黃裳卻不緊不慢地解釋道:“趙宋乃是火德,然齊字屬金。陛下揭竿而起,以有道伐無道,本應水德立國,所以微臣認為,定國號為齊不妥。”

聞言,一眾朝臣面色各異。

這個時代,五行始終說極為盛行。

不少文人都是五行始終說的忠實擁躉。

劉宓思索了片刻,贊同道:“陛下,臣以為黃院長所言不虛。”

“臣附議。”

趙鼎出聲附和:“陛下可以本姓為國號,韓字屬水,對應水德。”

有人贊同,自然有人反對。

陳東冷笑一聲,語氣譏諷道:“一派胡言,若這般說,遼國也是以火德建國,金國屬金,為何能逆伐滅遼?西夏為金德,這些年也沒被火德趙宋覆滅,反而趙宋岌岌可危。五行始終說,簡直荒謬至極。”

有人怒斥道:“五行始終乃天道輪迴,豈容你這黃口小兒汙衊。遼國與金國乃蠻夷也,哪裡懂得五行始終。”

陳東反駁道:“既如此,秦為水德,那為何漢高祖定國運為火德?”

“哼,不學無術。漢高祖不承秦朝,而認楚懷王,因此定為火德,至漢武帝時,才改為土德。”

“既是國運,又如何能隨意更改?”

眼見一幫朝臣吵得不可開交,韓楨朗聲道:“肅靜!”

話音落下,一眾朝臣頓時偃旗息鼓,閉口不言。

韓楨不容質疑道:“朕定國號為齊,不必爭執了!”

真讓這幫朝臣吵下去,恐怕到明年都沒有個結果。

官家都發話了,黃裳等人自然也就沒有爭執的必要了。

謝鼎又問:“敢問陛下建元年號是何?”

韓楨說道:“朕不打算用建元年號,改用黃帝歷。”

年號幾年一換,百姓哪裡記得清,有些偏遠地區,甚至連當今皇帝是誰都不知道。

甚至還時常鬧出兩百多歲老人的烏龍事件。

黃帝歷則方便太多了,百姓不用記恁多年號,只記黃帝歷便可。

“陛下英明!”

陳東第一個跳出來。

此舉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有百利而無一害,他自然舉雙手雙腳贊成。

趙霆微微皺起眉頭,警惕的看了一眼陳東。

難怪此子能平步青雲,拍馬屁的本事,竟如此嫻熟。

看來,此子是個勁敵!

“陛下英明!”

謝鼎等人齊聲高呼。

韓楨繼續說道:“此外,廢除國諱,韓楨這個名字,我叫得,天下百姓亦叫得!不止本朝,前朝一切避諱,盡皆廢除恢復。此事連同國號、年號,由內閣擬旨,昭告天下,進奏院配合宣傳!”

國諱這東西,就該掃進垃圾堆了。

除了給百姓和讀書人制造麻煩之外,一點屁用都沒有。

好好的老虎,改叫大蟲。

無數百姓被迫改名,甚至改姓。

連帶著詩詞古籍,也得一齊改。

參加科舉之時,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犯了避諱,寫了不該寫的字,導致名落孫山。

“陛下英明!”

一時間,所有朝臣紛紛跪地,行大禮叩拜。

只因他們也都苦國諱久矣。

舉個例子,大臣在進言上奏之時,每個字都要斟酌,因為不能犯了避諱。

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有時候一字之差,傳達的意思很可能就截然不同。

劉錡挑了挑眉,滿臉敬佩道:“到底是官家,這份心胸和氣魄,俺佩服的緊。”

“確實。”

韓世忠點頭附和。

制定好國號這些後,接下來該商議內政了。

劉昌唱喏道:“各部院有事進奏,無事禁聲。”

“臣,有本要奏!”

話音剛落,徐存便站了出來。

韓楨問道:“何事?”

徐存問道:“陛下,國子監受教育院統轄,該如何處置?”

韓楨心中早有腹稿:“國子監由上到下,開展科試,淘汰魚目混珠的庸才,保留少數精英。同時,醫學、農學、工學、算學四門學院從國子監剝離,成立單獨學院。這四所學院,乃興國之本,畢業學子由工科院、太醫局、農學院進行對接。此事,教育院自行規劃,寫一份詳細的摺子,屆時交由內閣審批!”

“其餘學科取締,併入太學之中。”

“臣領命!”

徐存躬身應道。

說起醫學院,韓楨倒是想到了甚麼,問道:“太醫局提舉孫旺何在?”

北宋的太醫局是醫政與醫學分立,太醫學歸屬國子監,為最高醫學教育機構,負責培養醫學學子,下轄大方脈、風科、小方脈等九科。

“微臣在!”

人群中鑽出一名老者。

韓楨吩咐道:“太醫局改為太醫院,對接醫學院,統轄治下所有醫館,開館行醫者,需透過考核,持證方可行醫,防止庸醫害人。廣納天下名醫,願獻出藥方,出書立傳者,授予官職爵位。具體如何規劃,回去後寫份摺子呈上來。”

還是老樣子,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來做。

他只負責提一個大致方向,剩下具體細節,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孫旺面色為難道:“陛下,醫館考核之事,怕是不易。如今大夫稀缺,百姓能有醫者治病,已是幸事,哪裡會管是否持證。”

聞言,韓楨也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些超前了。

正如對方所說的,這會兒大夫稀缺,往往一座縣城裡,只有兩三家醫館,百姓看個病都得排號,哪裡還會挑三揀四?

念及此處,韓楨點頭道:“醫館考核之事暫且擱置,其他事情你多上些心。”

“請陛下寬心,微臣省的。”

孫旺心頭大喜,看官家的樣子,顯然很重視太醫院,往後的日子好過嘍。

PS:不好意思,這兩天家裡寶寶病了,咳嗽的厲害,帶去醫院做霧化,所以更新晚了點,抱歉!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被女帝賜死

開局被女帝賜死

油條愛豆漿1
蘇晨為報答一飯之恩……替女帝征戰四方、剷除權臣!歷經九死一生,最終幫女帝坐上皇位。 然而,女帝坐穩皇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當朝賜死蘇晨,並處以千刀萬剮之刑……
歷史 連載 2萬字
荒年別人吃觀音土,他有空間做農場

荒年別人吃觀音土,他有空間做農場

阿樂的房子
一個現在的資本大佬。機緣巧合穿越到了一個古代的農家男子身上。看他如何帶著一家人,在荒年代艱難求生。 如何利用隨身的空間種植糧食,種植藥材,靈草。隨著種植的東西越來越高階空間可以不斷擴充套件升級,解鎖新的空間功能,甚至開啟時空通道回到現在。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大漢雙壁

大漢雙壁

SSD
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致,皆為漢臣,以炎黃之血立誓,定讓那萬國臣服。 本書以歷史名將衛青與霍去病為主角,以大漢與匈奴的百年爭鬥為主線,講述漢武帝劉徹時期的歷史事件。
歷史 連載 18萬字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臨天
京城裡人人都羨慕顧知灼。 1、千嬌萬寵長大的國公嫡女,天姿國色。 2、聖旨賜婚的三皇子妃。 3、一出生就有國師批命福運天生。 註定一生尊貴順遂,萬事無憂。 事實上,只有顧知灼自己知道,她一點兒都不順遂。 聖旨賜婚的三皇子為了娶她表姐季南珂,一瓶毒藥毀了她的傾國容顏。 戰功赫赫的國公父親馬革裹屍,鎮國公府滿門獲罪,家破人亡。 至於那什麼福運天生更是一點也不準。 直到死前,顧知灼才知道,自己原是一本嬌
歷史 連載 6萬字
阿Q造反記

阿Q造反記

楊七字
阿Q腦子裡有個鬼,慫恿者阿Q一步步從僱工到巡警到島主,直至一方大帥,呼風喚雨。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籍1382939

書籍1382939

那年十月十八
本想做個白富美,奈何運道有點黑。大齊朝的六公主,一朝被害也是條流浪狗。 古諺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切!人家都拿我的命鋪路了,我毀一下她們的婚事又如何? 所以,喜歡作妖,得瑟,秀恩愛的偽善之人,遇上我是你們的劫,我就是要拆拆拆!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