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朱英和秦王朱樉,還有晉王朱棡喝酒聊天的時候。

姚廣孝已經從暗線那裡得到了朱英跟著晉王去見秦王的訊息。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燕王朱棣的耳朵裡。

“這般看來,二哥還有三哥,想來要支援大侄子了。”

燕王朱棣的面色有些陰沉,他對於二哥三哥,早前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他知道,兩人雖然比自己年長,但在皇位上,根本和自己不能比。

父皇怎麼都不會選擇他們。

當然,朱棣也從來沒有使什麼手段,去害兩人的名聲。

在大哥朱標沒薨逝的時候,皇帝這個位子,他也只是夢裡偶爾想一下,更多的心思還是花在治理藩地上面。

大哥朱標薨逝的訊息,讓朱棣有過短暫的悲傷,不過很快就被皇位的希望給沖淡了。

可是現在,他突然有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

姚廣孝聞言,眉頭緊鎖,沒有說話。

他也發現如果這般下去,可能朱英的勢力,會越來越龐大,尤其是藍玉回來之後。

當朱英掌控了大明武將的情況下,哪怕是假的,都能變成真的了。

可是姚廣孝目前對於朱英有些棘手。

京師畢竟是錦衣衛的核心地盤,有些手段,他很難使用,受到了太大的限制。

“本王聽說,宋國公回京了,想來今日都已經見過父皇了,父皇的心思,怕就是幫大哥一般,幫本王這大侄子,將所有的文臣武將都壓上去。”

朱棣再次說道,此刻語氣已然有些凝重。

他發現如果真的按照父皇所言的那樣,自己好像並沒有反抗的能力。

雖然是九大藩王之一,但是在兵馬上,卻被限制死了。三衛的最大的人馬,僅僅也就是三萬人。

到時候拿什麼來對抗朱英。

“殿下,依照貧僧看來,在這京師裡,只要陛下還在,我等根本無還手之力,唯一的辦法,便是在京師之外。”

姚廣孝沉吟片刻,開口說道。

京師太難了,一切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就目前姚廣孝的想法,便是以靜制動,多做準備。

朱棣點點頭。

對於姚廣孝的說法很是認同,想要在京師興風作雨,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凡有一點異動,父皇反手就是直接鎮壓,毫無半點機會可言。

“如今大哥下葬之日還未到,怕是還要在京師待上一段時間,才能返回北平。”

朱棣皺眉說道。

現在他繼續留在京師,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但是大哥沒有下葬,他們這些做弟弟的,沒有一定的理由,得到父皇的允許,是不可能離開的。

所謂長兄如父,便是這般道理。

姚廣孝聞言,突然說道:“陛下現在不是正在調集兵馬,準備進發東南沿海嗎,殿下可有把握擔任此次統帥。”

姚廣孝雖然不上朝,但是每日朱棣都會跟姚廣孝聊一下早朝上面的事情。

目前的姚廣孝,在朱棣這裡,相當於一個軍師型的人才,自然不能讓其訊息閉塞。

聽到這話,朱棣微微皺眉,說道:“朱英的事情,想來父王肯定已經猜出來了,這等機會,現在兵馬都已經開始調動,但統帥之人,父皇遲遲沒有定下。”

“本王看來,應當是父皇準備安排已經歸屬於朱英的某人。”

東南沿海倭寇的訊息,在本月前就已經早朝議論。

對於倭寇,朝中文武大臣都不敢疏忽懈怠,兵部也很早開始調兵遣將,壯大沿海兵力。

甚至於沿海衛所,都開始加強操練,開始備戰倭寇。

可已然是過了半個多月,關於沿海節制諸軍的統帥,一直沒有定奪。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般以逸待勞的打法,定然就是大功一件。

只是父皇知道如今,在早朝上都沒有談論過統帥人選,也沒有詢問群臣。

就好像將這件事忘記了一樣。

“殿下其實也是很有希望,擔任這次統帥的。此次平倭,在貧僧看來,極為重要。”

“沿海海岸漫長,倭寇神出鬼沒,勢必要調大量將士才能防住。”

“況且此番倭國一統,戰敗者不知云云,必然耗時良久,說不準數年時光都未可能。”

姚廣孝說到後面,語氣已經有些幽幽,其中用意,昭然若揭。

朱棣聞言,眼睛一亮,頓時就明白了姚廣孝話語中的意味。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對於朱棣來說,現在的情況非常不好,三萬將士看上去很多,相對整個大明而言,翻不起半點浪花。

可是現在,就有一個機會,若是能擔任沿海大軍的統帥,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就有很大的自保之力。

現在就朱棣看來,如若朱英登基為帝,前期最大的問題,就是自保。

對於朱英這人,朱棣很是瞭解,能夠遊走大明邊疆,在西域,大漠,草原上都有一定勢力的行商。

可不是看上去那般柔弱,真要這般,也沒法在那等地方活下來。

朱棣長期在北平,和草原上的部族打交道,對其中的一些風俗比較瞭解。

朱英身邊聚集的各族麾下,顯然是個狠人。

這樣的人,可沒什麼情面可將。

雖說現在真是大侄子,還是叔侄關係,但朱棣心中清楚,朱英一旦上位,沒有父皇的掣肘,怕是第一個弄的就是自己。

以朱棣的聰慧,這些自然是不能猜測。

甚至於大侄子和二哥三哥,還有藍玉等淮西勳貴武將勾搭上,朱棣的處境就更為艱難了。

想到這裡,朱棣不由問道;“想來父皇定然不會讓本王擔任平倭大軍的主帥。”

這些事情,朱棣能想到,姚廣孝自然也能想到。

但是他在乎嗎,他不在乎。

失敗又如何,勝負在姚廣孝的心裡,根本沒那麼重要。

哪怕如同流星般轉瞬即逝,對於姚廣孝來說,就是值得的,流星雖然短暫,但也可以爆發出璀璨的光芒。

“陛下當然不會,但若是有一人幫殿下說話,那麼此事定然無礙。”姚廣孝略帶神秘的說道。

“誰?這京師裡,還有誰能左右父皇的決策。”朱棣皺眉問道。

自母后,大哥薨逝,這朝堂上下,誰還能,誰還敢去左右父皇,嫌墳頭草長得不夠高嘛。

“當然是殿下的大侄子,陛下的長孫,朱英。”姚廣孝也不打啞謎,直接說了出來。

但朱棣聽到這話,緊皺的眉頭沒有展開,說道:“大侄子怎麼可能幫助本王,怕是他想弄死本王還差不多。”

姚廣孝解釋道:“殿下目前,想得有些過多了。誠然我等現在的想法,陛下和朱英都能猜得出來。”

“但猜測總歸是猜測,殿下若是沒有異動,任誰也不能拿朱英的事,來彈劾殿下。”

“從明面上來看,殿下還是朱英的恩人,甚至於陛下都應該要幹感謝殿下,將朱英從邊疆帶至京師,這才有證實朱英身份的可能。”

聽到這話,朱棣微微點頭。

這些事情他當然知道,想法這種東西,自己不說出來,別人猜到了也無濟於事。

只是單單這般,又有什麼辦法讓朱英去幫他就任平倭統帥的事情。

姚廣孝見朱棣沒有搭話,知道他這是當局則迷了。

解釋道:“殿下以叔侄的名義,便是如同秦王晉王一般,宴請朱英,他必然會同意。”

“拋開殿下帶朱英到京師不說,單單便是秦淮河畔的茶樓,還有其所住的五進大院,這些可都是殿下的功勞。”

“沒有殿下的允許,朱英一介商賈,哪有什麼資格購置五進大院。”

“殿下只需在宴席上,和朱英定下叔侄關係,然後直接請求朱英,幫忙平倭大軍主帥的事情。”

“他哪有拒絕的可能。”

姚廣孝的計策,完全就是陽謀。

現在的朱英,哪怕和陛下確認了身份,但終究沒有公開。

承認朱英的身份就現在而言,是必然的,陛下尚在誰也無法阻止。

現在的情況,唯一脫軌的問題,就是姚廣孝和朱棣都沒想到的一點。

陛下在確定朱英身世後,竟然可以忍著不讓其進宮公佈身份,冊封太孫。

所以現在的朱棣,才比較被動。

朱棣聞言,頓時眼睛一亮,沒有立即回答。

而是在心裡頭琢磨此事的可行性。

越是深思,便越是覺得此事大有可為。

二哥三哥都承認了朱英大侄子的身份,哪怕他不承認又如何,在父皇的壓迫下,誰還敢不認咋滴。

怕是連王爵都會被削了去。

“好,此事就這般辦,本王即刻派人,將請帖送至大侄子那裡。”朱棣笑著說道,心情已然大好。

姚廣孝再次說道:“依貧僧看來,若是大王子親自去傳達此事,應當會更加的順利。”

朱棣深深的看了一眼姚廣孝,說道;“就依大師所言。”

長子朱高熾和大侄子的關係,朱棣當然心中清楚。

由長子過去,朱英完全沒有拒絕的可能。

姚廣孝微微低頭,眼縫中閃爍著精光。

他深諳人心,又精通陰陽家合縱連橫之道。

目前的朱英看似勢不可擋,但他卻是有把握攪風攪雨。

拋開勝負不談,定然要這天下,響起他姚廣孝之名。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劍閣聞鈴

劍閣聞鈴

時鏡
【寫書如上班,早八晚六,做五休二,能更就更】 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周滿一生悽苦,求全難全,本以為逆天改命得證大道,列為齊州帝主,卻不料封禪當日,為千門百家圍攻,殞身玉皇頂。 前塵散盡,一朝夢迴…… 劍閣之上,又聞金鈴遙響;白帝城內,仍聽神女高歌。 那一年,山下的茅草屋裡,孱弱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學劍,舉起生鏽的柴刀,剁掉了她的小指。 十六歲的周滿,捂著傷,坐在簷下,聽了一夜的雨。 -重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潛水的三文魚
趙長生一覺醒來穿越大秦,成為嬴政的嫡長孫,扶蘇的嫡長子。 他即既是破壞趙高政變的幕後主使人,又是李斯又服又怕的政治家。 既是逼的項羽抓狂自刎的暴君,又是劉邦一生最不願意看見之人。 既是呂雉最想巴結的大爺,又是賈誼的啟蒙老師。 既是韓信最好的老闆,又是張良一生的勁敵。 既是蕭何的學習的物件,又是陳平的保護傘。 既是讓蒙恬綻放光輝的伯樂,又是讓李信驚歎多智近妖的天才。 同時還是馮去疾的孫女婿,擄走大漢
歷史 連載 4萬字
庸君

庸君

楊子夜
洛娮娮是丞相之女,她原本沒有打算與命運作鬥爭,即使心中有千萬個不滿,她依然選擇聽從父母安排遠嫁到西域,要去過一輩子聽天由命的日子。 是她的阿雲拉她出了泥潭。她愛阿雲,阿雲漸漸教會她如何做自己,阿雲讓她慢慢在逆境中爬起身。 洛娮娮:“阿雲,你知道該怎麼解決。”洛娮娮:“阿雲,動手。”後來人人都知道江湖上有一刺客殺人不眨眼,卻沒人知曉洛娮娮才是殺伐果斷的那一個。 細想過後她認為自己沒有錯,她只是想拼命
歷史 連載 7萬字
伐逆,謀斷九州

伐逆,謀斷九州

海兔子
大夏末年,諸侯混戰,群雄並起,中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當中……柳凡塵一覺醒來魂穿朔州首富柳家次子的身體上,他不知道的是這具身體已經死了三天,那麼是誰殺了他? 穿越過來的柳凡塵在這大爭之世中又將何去何從?諸君且看,風雲際會天地變,柳凡塵如何主沉浮……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