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啦。起來吧!”

崇禎皇帝十分大度地接著道:“王德化,給永寧伯賜座。”

張誠聞言叩首道:“臣,謝皇上洪恩浩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恩畢,張誠起身來到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下首,見王德化親自為他搬來了一張椅子,因在御前不便言謝,只能點了點頭,以眼色傳遞謝意。

“陳愛卿,也賜座吧!”

崇禎皇帝的話語雖輕,然其中卻蘊含著無上恩寵。

“張誠,朕奪了你鎮朔大將軍印綬,又罰了你一年俸祿。”

崇禎皇帝眼神中隱隱透出一股冰冷,然面上卻帶著一絲笑意,問道:“你在心中會否有怨言呢?”

“臣一家,久居宣府,為國守邊,自幼便知當忠君報國,更世受皇恩,臣之衣食官俸,皆皇上所賜,臣只知忠勤王事,為陛下盡忠效力,雖百死而不辭!”

張誠再次起身府邸叩首,繼續解釋道:“況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今日之一切,皆蒙皇恩所賜,惟有以身報國,怎會在心中暗生怨言。還請陛下明鑑!”

崇禎皇帝看著御案前跪伏著的張誠,心中一聲長嘆,他暗暗告誡自己:“此人,於國有功,尚有大用。”

隨即,便微笑著輕聲安慰他道:“永寧伯,怎就又跪下啦。快些起來,快些起來吧。朕若真是有心罰你,便不是隻奪了大將軍名號和罰俸這般簡單啦。”

張誠此時才剛剛起身,可現在見狀又不好不跪,只得再次跪下行禮謝恩。

“河南局勢突變,聞闖逆有意再圍開封。”

崇禎皇帝突然轉變話題:“陳新甲,兵部可有何應對?”

對於崇禎皇帝的這種表現,陳新甲早就適應了,所以他絲毫不感到突然,但也不敢立刻就回話,而是在心中先思慮一番,才緩緩開口回奏道:“臣已調保督張福臻,統率總兵虎大威等保定官軍,南下增援開封。

且督師丁啟睿與總兵左良玉在豫南,連敗逆賊張獻忠,士氣正旺,兵部已連發檄文,催調該部官軍北上,與保督合力,南北夾攻,必能潰賊於開封堅城之下。”

陳新甲說這話的時候,總是拿眼睛餘光偷瞄永寧伯張誠,直到見他神情並無不妥,更似乎還在對著自己微微點首,心中頓覺安穩下來,這才誇下海口——敢保開封無失!

果然,崇禎皇帝聽了陳新甲的話後,神情也有些振奮起來,就連他看向陳新甲的眼神裡,都滿是欣慰,暗想:“果然,滿朝文武,惟陳卿與楊嗣昌,方是能託付之人啊!”

“如今,朝廷也有了銀子,對前方奮勇將士,但凡陣前用命,立下軍功者,兵部當不吝賞賜,切切不可寒了將士們的心。”

崇禎皇帝似乎轉瞬之間年輕了十幾歲一般,比以往顯得英氣勃發,眼中也閃現出奇異的光芒,就連談起封賞一事,也一改之前的頹喪,儼然一副底氣十足的樣子。

“張誠,你雖忠心許國,又能忠勤王事,然行事乖張,擅行抄捕之事,且行事囂張,不遵督撫號令,如此做派,確為不妥,朝中言官,對你彈劾攻訐不斷,其癥結便在於此,甚至內閣,也對此頗有微詞。”

崇禎皇帝突然話鋒一變:“你雖常年為國征戰,建有大功與國。然,長此以往,就算朕一力袒護與你,終非長久之計。”

他嘆息了一聲,才又繼續道:“朕,望你能好自為之,謹言慎行,做事當知遵守國朝法度,切莫再肆意妄為!”

此刻,張誠也不敢再強言狡辯,只能站起身來,乖乖回奏:“臣,謹遵陛下教誨。”

崇禎皇帝看著張誠點了點頭,對他恭順的樣子,略表滿意,雖然在內心中也對張誠隱隱生出一絲疑慮,恐他位高權重,又囂張跋扈,將來會成尾大不掉之勢。

然如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際,而張誠又是一員不可或缺的戰將,且不說其自身熟識兵事,滿腹韜略,麾下數萬精勇戰士。

而其“永寧伯張誠”這個名號,儼然已經成為大明官軍之魂一般的存在,但凡有永寧伯在的地方,軍心士氣必然高漲,無論是對上流賊、建奴,都能一戰,且往往都會取得勝利。

面對大明如今內憂外患兼具的情形之下,崇禎皇帝可不敢再行自毀長城之事,在位十餘載,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他,多少還是有所成長的。

對那些只會動嘴皮子的無能官將,他絕不會有所憐惜,自會用鐵腕懲處,但對張誠這樣既能上陣殺敵,又對自己俯首帖耳的武官,確為現下難得之人才。

…………

“權謀無跡,唯有制衡行其道!”崇禎皇帝耳邊不由傳來昨日召對時,內閣首輔周延儒的的話語聲。

“……對難於制衡之人,可再培植一人,以分其權,而弱其勢,此即為制衡之術也……”周延儒也是敢言,不過他所說的確為至理名言,也是當下時節能夠採用的唯一手段。

“元輔,今東虜勢弱,遼東無事。洪承疇極具才幹,熟知兵略,可否入調內地,督軍剿賊?”

“皇上,錦州一戰,雖使東虜退卻,然其實力尚在,隨時可出擊遼鎮邊城,甚或再次入寇京畿,也未見不可。”

周延儒委婉地勸阻崇禎皇帝道:“洪承疇主持遼東,職責重大,更頗有建樹,去歲錦州城下退敵,雖張誠建功最著,然亦賴洪督排程有方,指揮得力。

微臣以為,洪承疇不可擅離遼東,以防備東虜再犯,遼東不可有事,錦州不可有失啊。陛下!”

崇禎皇帝也以為周延儒所言,十分有道理,他思索片刻又發問道:“元輔以為,制衡之策,當如何……?”

周延儒並未直接回話,他先是淺淺賣個關子,沉默片刻,假裝思索,才緩緩開口道:“徵虜將軍吳三桂,錦戰建功,僅次於張誠,其麾下兵馬亦是精悍勇猛,且同為少年英雄。

臣以為,吳三桂與張誠二人,一東一西,守護京畿要地之安全,陛下當賞罰分明,不可厚此薄彼,寒了忠勇將士之心啊!”

“徵調吳三桂入豫剿賊,元輔以為可否?”

“陛下聖明,吳將軍雖為守遼主力,然現如今東虜新敗,一時恐無力再犯。”

周延儒雖表露出同意和支援調吳三桂入關的意思,卻又不想將來落人口實,便隨即補充道:“不過,遼東之事,當決於洪督,陛下可垂詢洪承疇,看可否抽調吳三桂麾下一部勁旅,入豫剿賊。”

崇禎皇帝並未聽出周延儒言語中的推卸之意,還當他思慮周全,確確實實是在真心誠意的為國謀事,不由脫口感嘆:“先生,真不愧為謀國之臣,慮事之深遠,朕亦不如也!”

自打前閣老、督師楊嗣昌在沙市殉國後,崇禎皇帝的身邊再無可以依靠之重臣,如陳新甲這般雖頗能任事,但卻總不如楊嗣昌那般可以為之謀事。

而周延儒此番進京之後,在首次朝覲崇禎皇帝時,提出諸如釋漕糧白糧欠戶、蠲免民間積年拖欠賦稅、凡兵殘歲荒地方減免今年田賦、寬宥戍罪以下人犯、復詿誤舉人、廣取士額、召還因言事而遭貶謫的官員等施政建議。

崇禎皇帝無不應允,並賜宴為之洗塵,待周延儒離去後,更大喜道:“還是他!”

由此可見,崇禎皇帝對周延儒可是寄予厚望的,期盼自己能夠在他的輔佐之下,幹出一派中興大明的氣象來。

崇禎皇帝更因此稱呼他為“元輔”、“先生”,而從不直呼其名,每每召見之時也頻繁賜坐、賜膳,他更是在給周延儒的閣揭上批寫道:“朕倚先生如左右手,不可以朕一言一事之失輕棄朕。”

…………

“陳新甲,遼東入援兵馬,何時抵京?”

乾清宮裡,崇禎皇帝又一次變換了話題,陳新甲對此早已習慣,並不以為意,然永寧伯張誠卻是一驚:“此前,並未曾聽聞,朝廷要調遼兵進京啊!”

“回皇上,經與洪督商議,決定徵調吳三桂麾下兩千遼東鐵騎,由其營中游擊胡心水統領,入豫協助剿賊,照時間算來,也就這三五日間,便可趕至京城附近。”

聽了陳新甲的回話後,崇禎皇帝不由閉上雙目,整個身體靠在寬大的御座上,養起神來。

可這邊的張誠卻是在心下泛起了嘀咕,他此前並不知曉朝廷徵調遼兵一事,然雖說是剛剛聽聞,但其中之深意,他也隱約猜測得八九不離十。

又過了好一會,崇禎皇帝的聲音才傳來:“傳旨,賜宴百花廳!”

…………

崇禎皇帝只是動了兩下筷子,吃了一些點心,便停了下來,饒有興致地看著永寧伯張誠一如既往地狼吞虎嚥。

按理說,張誠在君王面前的這種吃法,那可是極大的失禮之事,然自打當年勤王被崇禎皇帝首次賜宴之後,這幾乎就已經成為了張誠的一個標配動作。

雖百官皆以為不妥,但崇禎皇帝卻覺得十分新奇,每每都是笑意滿滿地看著張誠狼吞虎嚥,有時甚至會笑出聲來。

曾有言官攻訐張誠“表面敦厚,實則內心奸詐”,其在君王面前一切,皆屬虛偽之作作,實非其本質表現。

然崇禎皇帝見此彈章,每每只是笑笑,盡皆擱置一邊,並未深究其事。

或許是因為覺得新奇,張誠的表現並非如百官般謹小慎微,也或許是因為他還要用張誠平賊驅虜,所以才會百般隱忍。

其根源究竟為何,旁人自是無法深究,或許只有崇禎皇帝自己心裡才最清楚吧!

不過,兵部尚書陳新甲就顯得有些尷尬,此前雖也是如此,但前幾次都還有其他人一同參加賜宴,而今次卻只有他與張誠二人。

現下里,他仍是一副謹小慎微般細嚼慢嚥,顯得與張誠那般大快朵頤之勢,十分的不搭調,現場情形很不和諧,可無論如何他也不敢似張誠那般不顧君前儀態。

“永寧伯,宮裡的飯食,可吃得慣?”

張誠聞得崇禎皇帝問話,忙放下手中的一隻雞腿,大口吞嚥,嘴裡含糊答著:“好吃,宮裡的飯食好吃,皇上賜的就是香……”

“哈哈哈……”

張誠的回話引發崇禎皇帝一陣開懷大笑,不管張誠吃得是真香,還是假香,至少張誠的這番作作表現,讓崇禎皇帝頓覺十分開心。

又過了一陣,張誠身前案几上的菜飯酒食皆被他一掃而空,他舉著一雙油膩大手,既不好就此放下,又不便在嶄新的官袍上擦拭。

張誠不知所措的樣子,逗得崇禎皇帝又是一陣大笑,幸虧在一旁伺候的王德化吩咐小內監送來一方溼布巾,這才擦去手上的油汙,方化解了張誠的尷尬。

“張誠,入豫剿賊,幾分把握?”崇禎皇帝見張誠吃喝完畢,便迫不及待地問起此番援剿河南的事來。

“五成。”

張誠毫不猶豫地脫口回奏道:“陛下,賊勢大張,河南已亂,此戰之結局如何,非在官軍多寡,而在糧谷之多少。”

“為何?”

“陛下當知,豫省百姓,受旱蝗之災久已,家無餘糧,度日艱難,許多地方更易子而食,然官府又救濟不利,這才紛紛從賊。

而今,朝廷調集天下強軍援豫,敗賊其實不難,可數以十萬計之從賊百姓,又該如何安置,確為難辦,此事所費糧谷之巨,實難想象!”

崇禎皇帝聞言也是一陣沉默,朝廷因張誠查抄奸商之舉,入帳了數百萬兩的銀子,然連年旱蝗之災不斷,糧谷短缺已非一省一地之事了。

他的目光轉向兵部尚書陳新甲,對他說道:“陳卿,可有何良策?”

“遇到困難,問計於臣下。”此乃崇禎皇帝慣用之招法。

“哦……”

陳新甲也是別無良策,然皇上有問,他又不能不答,略加思索後才開口說道:“回陛下,臣以為當行南糧北調之法,徵江南之糧,以濟河南。”

崇禎皇帝聞言面色微變,搖著頭說道:“蘇松常亦遭了災,江南也是無糧可徵!”

張誠見狀不由主動奏道:“皇上,臣有一法,或可暫解燃眉之急。”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