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非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安縣丞房德威自前任知縣季佑慈提任衛懷兵備道後,便一直以縣丞身份署理武安知縣事,此番再次見到永寧伯,自然大肆巴結,以期得他提攜轉正。

“下官恨不能隨在永寧伯跟前,效鞍馬之勞。”

房德威十分賣力地巴結著張誠,只聽他繼續道:“武安百姓,得永寧伯照拂,施粥舍糧,渡過飢寒嚴冬,無不感念伯爺恩德。我武安上下,皆願為伯爺赴湯蹈火,以身赴死。”

武安舉人李廣琪也在此時出言說道:“是啊,伯爺。我武安鄉紳同樣感念伯爺恩德,勇毅軍自宣府不遠千里,馳援豫省,為表心意,我武安鄉紳願納捐糧谷一千兩百石,以助軍剿賊,並組織鄉民,為援剿大軍,轉運軍資。”

“好。”

張誠大聲叫好,道:“你等官民同心,何愁賊寇不滅。為激勵河南官民,振奮剿賊官軍士氣,本伯當立刻上書朝廷,為你等武安官民邀功請賞。”

他說著又對身邊隨侍的張成芳吩咐道:“成芳,取賞功銀牌兩面,分賜房縣丞與李舉人,以彰其功,以勵後人!”

“喏。”

“房德威謝過伯爺。”

“李廣琪謝過伯爺。”

“唉。別急著道謝嘛。”

待他們二人起身後,張誠才又開口說道:“我會留一部人馬在武安,自京畿與山東調運的糧谷輜重,都將彙集在武安,以此為我勇毅軍在豫省的基地。

一切還要仰望二位助力,協同轉運之責,干係前方剿賊之事,萬不可有一絲疏忽大意啊!”

“請伯爺一定寬心。伯爺交代的事,可比天大,房德威就是拼了命,也不敢有一絲大意。”

“好,如此就好。本伯離京前,皇上曾有旨意,河南剿賊軍事,但有微功,朝廷必不吝賞賜,還望你二人能深體聖意,將武安的事情做好。”

張誠滿含期望的眼神望著房德威與李廣琪,補充道:“如此,本伯才好向朝廷舉薦你二人,委以大用。”

這話若是從別的人嘴裡說出來,或許分量不重,然如今在永寧伯張誠的嘴裡說出,那可是無異於崇禎皇帝的金口玉言一般。

除了張誠手裡的數百面賞功金銀牌,可以封三品文官、二品武職之外,以永寧伯這些年裡積攢起來的威信,若得他承諾保薦,就算不能入朝為官,那也必然會得到其麾下勇毅軍的關照和保護。

要知道,在這紛爭的亂世之中,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而能夠好好活著就成為絕大部分人的第一追求啦!

“伯爺,我與房縣丞略備了些薄酒,給您與各位將軍接接風,洗洗塵,您意如何?”

張誠面含微笑地看著李廣琪,道:“免了罷。軍情緊急,據傳賊寇已兵向北指,大有再圍開封之意圖,武安這邊有你二人操持,本伯也覺放心,便不再久留,今晚就趕到磁州紮營。”

他說罷似乎想起一事,便即補充道:“保督張福臻正率保定官軍趕來,你二人務要提前準備好駐營地方,還有糧谷與馬料。”

“是。下官記下啦。”

…………

四月二十八日,原武縣外,軍帳林立,人喧馬嘶之聲此起彼伏。

原武縣,創設於西漢高帝五年時,縣城東關內有一座善護寺,而在善護寺內有一座始建於宋徽宗崇寧四年的古塔,更為著名。

這座古塔為平面六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全塔高近十六丈,造型挺拔秀麗,氣勢莊嚴雄偉,此塔名為玲瓏塔,又有徽塔、雁塔的別稱。

更因這玲瓏塔是善護寺的鎮寺之寶,故亦稱善護寺塔,在善護寺內還有一尊塔銘,上面記載大明萬曆辛丑年間曾重修過此塔。

據《重修寶塔記》記述,善護寺規模宏大,內有大雄寶殿及眾多僧人,而重修寶塔則是由虔誠會首師君士和僧首悟節主持,善人趙仁偕、趙九時、趙九思等人負責施工的。

別處的古塔層級均為奇數,唯獨此塔是高十二層,為偶數。

原因乃是這裡自古以來既為黃泛區,塔的最底下一層早被泥沙淤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層,而地下其實還有一層。

這靈籠塔的北面原有一塔門,早被歷史的風塵湮滅於地下,只剩下塔簷磚砌斗拱露出地面之上,現在的塔門設在了南面,是後人將原來塔身二層的窗戶改建而成。

即使在萬曆辛丑年間重修此塔時,也只是修繕了玲瓏塔的上層建築,並未向下挖掘修繕地基,所以如今也是隻能看到十二層塔身。

其實,關於原武縣還有兩則頗為神奇的傳說,分別與楚莊王和大明開國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關!

其一是關於楚莊王與黃河龍神的傳說,當年楚莊王為了成為春秋之霸主,親自率領楚國大軍進攻鄭國,曾在黃河上遭遇風浪,便許願但只擊敗敵國,便盛大祭祀黃河龍神,後來他果然成功擊敗晉國與鄭國,便依照當初的許諾,在原武這塊地方祭祀黃河五龍神。

如今在原武縣城的西街上,便有一座三進的五龍廟,因廟內有一個大池塘,內有五座噴泉日夜噴湧不絕,所以又名五龍池。

這座五龍廟內有三座大殿分割成三進大院,第一排大殿供奉的即為伍氏兄弟的五龍“霖雨蒼生”殿,裡面並排供奉著大龍王伍煥、二龍王伍臣、三龍王伍保、四龍王伍青和五龍王伍和之神位。

其二,便是有關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與城隍爺的故事,說的是大明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朱元璋因想要遷都開封或洛陽,便藉機乘坐龍舟遊歷黃河,時有大臣從安全形度考慮說黃河“無風三尺浪,風起浪滔天”,勸他改走陸路。

可太祖皇帝自視乃真龍天子,當人神共畏,就算是黃河上的兇風惡浪也得讓他三分,遊興益發高漲,完全不聽眾人的勸說。

當龍船逆流而上游至原武地界時,猛然間狂風大作,河面上煙波浩渺,風浪不知疲倦地向龍舟發起無情衝擊,浪花排著隊衝上船艙,情勢已然十分危急。

太祖皇帝也是龍顏大變,悔之不迭!

然就是眾人絕望之際,忽見一幫身穿原武府衙號服的隊伍,突然出現且圍護住了龍舟,擁著龍船平平穩穩地靠上了北岸的碼頭,還沒等朱元璋來得及封賞,這幫突然出現的人馬卻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不見。

恰在此時,又聞報原武縣令前來迎駕,他方悟之前救駕的隊伍乃是原武城隍爺的人馬,接著又見原武縣令治理有方,物阜民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處一派祥和景象,心中頓覺十分滿意。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遂敕封原武城隍為“顯佑伯”,官拜四品,頒敕文碑,修建府衙,緊接著在第二年,又正式下旨規定大明各州縣均設城隍廟,供奉城隍神爺爺並加以祭祀,延續至今,香火一直旺盛不衰。

而這原武縣城的城隍廟,就在縣城的東街上,有一對大石獅子守護在廟門前,座北朝南的佈局依次為前殿、中殿、拜殿至大殿,共有四進深的院落。

廟門前的東街也素為原武縣城內的繁華地段之一,這主要得益於城隍廟的香火鼎盛之故。

原武縣東距陽武縣三十六里,北距新鄉八十里,西距九十里,南面與鄭州隔黃河相望,相距約一百五十餘里。

其與開封府城也只隔二百餘里路程,不過,這只是直線距離,若以大軍行進的實際距離來論,差不多近三百里的路程,若是輕裝急進,三四日內即可進抵開封城下。

而且原武位於黃河北岸,闖賊既不能對此地展開攻擊,也不能進行有效偵察,最適合大軍與器械糧草輜重囤積。

早在永寧伯到來之前,陳忠便已經率領沇河營一部兵馬,先期趕至原武縣東南二十多里外的黃河北岸,砍伐樹木,挖掘溝渠飲水,佈置大軍駐營等一應準備。

現在黃河岸邊這裡只有陳忠沇河營與魏知策的騰蛇營兵馬駐紮,而張國棟的青龍營則是在他們西面二十里外一處渡口駐營。

同時,在黃河南岸的楊橋至孫家渡口一帶,則駐紮著陳錚的青龍營軍兵,以及邙山聯寨民團的一部人馬,他們大約有四千餘人眾。

為首之人乃是身為副總寨首之一的東部聯防寨首偃師徐友思,而真正帶兵的則是中部聯防練總楊家二公子楊世傑,以及東部練總鞏縣人馮剛。

他們這支邙山民團武裝的披甲率雖然不是很高,但火器的配備率卻是不低,至少比起大明各鎮官兵來,那是毫不遜色,甚至還有過之。

這些邙山寨鄉勇的選拔與操練,都是嚴格按照勇毅軍標準執行,其編制也與勇毅軍大同小異,分設西、中、東三營,又在各營下設千總部、司、局、隊、甲等單位。

經過沇河營中軍官鐵林,千總崔士傑、賀寬、白山子等人的輪番操練,無論是精氣神,還是個人戰技,又或是結陣廝殺,都不輸其他大明官軍。

邙山周邊百里範圍之內,幾無匪寨,都被他們連根拔起,徹底剿除乾淨,所欠缺者正是一場兩軍大戰的洗禮和錘鍊。

當然,一些犧牲那是在所難免,可若是沒有犧牲,又如何能夠成為一支敢戰能打的鐵軍呢?

花費如此大的精神和氣力將邙山民團搞起來,張誠可不想用來當個擺設,他這一番操作不就是為了不費一分錢糧,為自己養出一支強援來嘛!

別看他們是邙山地方各家寨子的私兵,但既是掛起了民團的名號,就要受朝廷官府的節制,平時自然可以擔負守衛桑梓之地的責任,但到了戰時就要服從於官府調令。

更何況,他們這些鄉勇的選拔與操訓,都是勇毅軍的軍官將士們一手負責,莫說是軍規軍律、軍制軍令、軍歌口號同勇毅軍一模一樣,就連他們的伙食標準都是嚴格按照勇毅軍標準執行。

可以這樣說,邙山民團除了還沒有正式列入勇毅軍序列,且軍服上寫著一個“勇”字,再有就是披甲率不達標,其他各方面已經與勇毅軍無異,幾乎是隨時都可以完全融入到勇毅軍體系之中。

這一切,就看張誠是如何考量的啦!

永寧伯張誠此刻正在原武縣西街的五龍廟,誠心祭祀第一重大殿內供奉著的五位黃河龍王爺,祈求龍王爺保佑黃河風平浪靜,勇毅軍在黃河上行船安全。

雖然作為後世來的靈魂,張誠自身對此是嗤之以鼻,絲毫不信,但此刻他所身處的這個時代裡,人們對此類神靈那可是極為崇信。

而今大戰在即,黃河北岸近三萬勇毅軍戰士裡的大部人馬,都要渡河前往南岸駐紮,張誠可不想在渡河之時發生什麼意外。

若到時再有傳言是因自己不信鬼神之力導致,豈非得不償失乎?

此刻,“解救開封之危,剿滅闖曹二賊”,這兩件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事情,已經成為大明朝廷上下的第一要務,從京師的皇上、內閣直到各省督撫,皆是無比重視。

不過重視歸重視,是否真的為此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有些事情還是要憑良心的,若是真有人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敷衍了事,也絕不會被你輕易就看出來。

原武縣雖隸屬於開封府地界,但懷慶府知府何崇武、衛懷兵備道季佑慈二人,也風塵僕僕地趕來原武縣,他們既是來拜見永寧伯,同時亦是來軍前聽命,共商剿賊大計。

說得再直白一點,何崇武與季佑慈二人之所以如此急急趕來,就是為了抱永寧伯的大粗腿,作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他們可比朝堂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京官清醒得多。

曉天下蒼生之疾苦,方知天下大勢之所在!

他們二人皆身處於中州亂世之中,對一切看的更為清楚明白,早將心中僅存的那一點點幻想拋棄,在他們新的認知裡無論是朝堂上的閣老,還是各省之疆臣,皆無法與手握實際兵權的將軍相比。

因為他們懂得詩書禮法雖可教化世人,卻不能在亂世中保一方百姓平安,身處亂世,還是要依靠武將來安邦定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