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人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是哪裡來的裝模作樣的野俠士,竟敢多管閒事,出暗器打傷我們兄弟?”

“這是我的地盤,何以稱作野俠士?我保護的是我的恩人,又怎麼說是多管閒事?”

“既然是本地人,難道你沒聽過我們丁氏兄弟的大名嗎?”

“聽過是聽過,但聽過你們跟懼怕你們是兩回事。”俠士不無輕蔑地道。

丁二雄氣得哇哇怪叫:“你若識趣的,說是個誤會,我們興許還可能饒了你,但你既然這麼狂妄,我們也就不跟你廢話,就連你一起送上路吧。”說著,兩個人挺劍就刺了過來。

俠士緊閃了兩步,趁勢也從背後將寶劍抽出,與那二人打在一起。丁氏三雄也是出了名的一方高手,功夫了得,雖然只剩一隻胳膊,但經過這許多年的適應和磨練,戰力並沒有降低太多。俠士雖然武功高強,若是單打獨鬥的話,有很大勝算,但要同時對付二人,卻有些力不從心。

舒晏乾著急,奈何自己赤手空拳,幫不上忙。忽然瞥見了自己為修墳所帶來的钁頭,便悄悄地拾起來,握在手中,走到丁三雄的身後,照著他的腳踝就掃了過去。舒晏勁猛,丁三雄完全沒有防備,一下就被打倒在地,掙扎不起。俠士趁丁二雄分神慌亂之際,連擊兩招,將他也制服。

“大恩人......”舒晏死裡逃生,喜出望外,跑過去就想拜謝俠士的救命大恩。

那大俠卻先不理他,從腰間抻出一條繩索用寶劍截成兩段,並扔給舒晏一條道:“不要大意,先把他們捆了再說話。”

舒晏接過繩索,與大俠兩個人分別將丁氏二雄捆縛好了,然後向俠士倒身再拜,誰知那俠士也衝舒晏拜了下去。舒晏慌了:“恩人,你這是幹什麼?”

“和你一樣,拜恩人啊。”

舒晏莫名其妙,這類人果然行為怪異,與常人不同——“大俠,是你救了我,而不是我救了你,你為什麼要稱我為恩人?”

“恩人並非只限救命,有些事比救命還重要。我今日為你做的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與你為我做的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大俠你......”

俠士抬起頭,慢慢地將斗笠摘下。舒晏仔細端詳,辨認出來,不由驚訝道:“你是唐倉曹?”

“正是我。”

此人就是唐公公的兒子,前汝陰國倉曹唐回。當年因參與邱守泰的貪弊事,被邱守泰當做了替罪羊給頂了出去,進而畏罪潛逃。之後那些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由於是舒晏揭露的,當時他對舒晏是恨之入骨。舒晏也知曉,所以此次見面,還是略顯尷尬。

兩個人互相攙起。舒晏一拱手道:“記得我們同在汝陰國衙署供職的那陣子,我除了找過你的麻煩,實在想不起對你有過什麼好處,更何來有恩?”

唐回聽言,不覺蒼然,回首注視著那座土墳道:“大恩就在此處!”

“你是說唐公公?”

“對,你對我父親所做的一切,就是對我最的大恩情,同時也是我終生最大的遺憾!”唐回努力地平復著自己,不等舒晏問,就自述道,“當年我品行不端,雖承襲了我父親一身的武藝,卻不思報國為民。後來做了倉曹,又起了貪念,一時誤入歧途,給邱守泰為虎作倀。及至邱守泰拿我做了替罪羊,讓我畏罪潛逃,這才令我看清他的真面目,從此改過自新。在這之後,每次回憶起你為我父親挑水,陪他過除夕,一起喝酒,你們相處得那種其樂融融,我就感到萬分的悔恨——你所做的這一切,本來都應該是我做的呀!”

“你怎麼知道這些,我多次去唐公公家,可從沒遇見過你啊?”舒晏問道。

“你當然不會遇見我。我父親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不齒,他對我失去信心,也從來不願在人前提起我這個兒子,我們就像斷絕了父子關係一般。但我知道他手中有兩件寶物,我擔心他會傳給你,所以我常常躲在暗處窺探你們。那一個個暖心的日常小事正是我悔過自新的源頭。過了些時候,我悄悄潛回家中,想向我父親表明悔意,誰知他竟為了我飲毒酒謝罪而死。而披麻戴孝、祭奠安葬等一切的後事全都是你一手操辦的。我對我父親,生沒有盡過孝,死又不能送終,我這個做兒子的......”說到這裡,唐回一度哽咽,“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對我父親所虧欠的這些,你都替我彌補了,所以說你是我的大恩人,這種大恩大德,我唐某沒身難忘!”

舒晏聽畢,明白了過來,又問道:“那你怎麼又到了洛陽,怎麼對我的情況那麼瞭解,又如何知道我會遇到困難呢?”

“經歷了這些變故,我徹底悔悟。我有一身好武藝,在潛逃期間,就效仿那些古今俠士,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當初我對我阿翁把《樂經》和寶弓傳於你感到非常的氣憤,後來我釋然了。但我卻不放心,不放心你到洛陽那個花花世界之後會不會變了本性,而用那兩件寶物欺壓良善、牟取不當之利。我就悄悄地去洛陽監視你。正巧趕上你鐵面無私稽查官車,又聽坊間傳頌你在上元夜曾經私散了十萬錢給城內的貧苦百姓。至於那兩卷《樂經》,早已上交給了朝廷,那把寶弓也從來都沒在人前炫耀過。我不僅徹底放了心,還對你十分的欽佩,所以就決定暗中的幫助你。荀寶抓回舒金,想要攫取你的那封信,我不是沒能力阻止,我之所以沒有出手,是因為我已經知道了他們最終的目的是想扳倒邱守泰,而這也正是你和夏亭長由來已久的願望,所以我就放任他們去你的下舍翻取,只在他們得手之後給你留了一張‘人在廷尉,無需驚慌。君失鴻雁,塞翁失馬’的字箋對你暗示。”

在唐回甚至舒晏的心目中,那兩卷《樂經》應該是完好地儲存在朝廷的秘書閣中,可他們哪裡知道,其實早被比玉在元正大會上遺失許久了呢。只因為《樂經》十分珍貴,不輕易對任何人借閱,再加上司馬衷即位後昏聵無能,賈南風又專心搞政變,朝政混亂,以致根本沒人發覺這份絕世孤本的遺失。

舒晏笑著謙恭道:“然後你就一路護送舒金回舒家莊,並救了他一命。大恩不留名也就罷了,但你既然知道我會遇到困難,需要你的幫助,卻不讓我知道你是誰,我真的需要你之時,卻讓我如何找到你?”

“就因為你的仁義!因為我知道,無論你哪一次回鄉來,都不會不到我父親的墳前來緬懷的,我就在這裡等你,準沒錯。”

“但你怎麼知道會幫我這個忙?”舒晏指了指丁氏二雄。

“他們啊?”唐回失笑道,“他們是自己送上門來的,純粹是巧合,我完全不知道。我所說的要對你的幫助,不是指此,而是要幫你扳倒邱守泰!”

“啊?此話當真?”

“我能對你說假話嗎?”

“這......”舒晏興奮地不知說什麼好,“實不相瞞,對於這件貪腐案,我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也就是說,非但不能將邱守泰扳倒,甚至反而可能會讓對方把我們參倒。但——”舒晏興奮了一陣,又迴歸了理智,有了點小小的疑慮:“我們這麼多人,想了這麼多途徑都沒能扳倒他,你又能幫我們什麼?”

“先讓我瞭解一下你們這些天的情況吧。”

“嗯。”舒晏就把這些天調查的全過程向唐回述說了一遍。

唐回聽罷,沉思良久方道:“疑點重重卻又無懈可擊。箇中緣由也無從知曉。我認為的話,還應該從黃主簿入手。黃主簿跟隨邱守泰多年,對其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我做倉曹的時候跟他有點交情,可以去說服他。”

“這恐怕不行吧。黃主簿軟硬不吃,什麼都不肯說。這麼多天都扛過來了,他是鐵了心跟邱守泰穿一條褲子。不可能因為跟你的那點交情而出賣邱守泰進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不要擔心,我掌握他們的底細,到時候他不得不招認。”

“什麼底細?”舒晏驚喜道。

“邱守泰貪腐,向來是弄兩套帳簿的,他拿出來示人的是假的,真實的另藏在一處隱秘的地方,也就是他書房地板的夾層內。”

這一語對舒晏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那太好了,事不宜遲,我們趕緊去揭發他。”又想起丁氏二雄來,“這兩個人怎麼辦?”

“當然要一起帶走了,說不定他們會給邱守泰再加一條罪責呢!”

舒晏點頭稱是,與唐回一起押著丁氏二雄回到汝陰郡署。到了郡署,兩個人分頭行動,舒晏帶人去啟贓證,並通知夏亭長、若馨等人;唐回去說服黃主簿。

荀寶正垂頭喪氣地呆坐著,見舒晏回來了,便用憤恨和沮喪的口氣道:“這下真的完了,朝廷的迴文已經下來了,讓我們馬上回洛陽去。邱守泰翻案了!”

比玉也在一旁:“快快,收拾東西吧,只等你了。”

“那邱守泰人呢?”舒晏問道。

“朝廷的迴文一下來,不等我們應允,他就直接擅自恢復了自由,現又升坐在大堂了。”

“也罷,我們就直接到大堂上去,還省的傳喚他了。”

“什麼?你還要到大堂上去?我們已經一敗塗地了,趁早悄悄地溜回洛陽是正理,你還想去自取其辱嗎?”

“我們是捉不著狐狸,反惹一身騷?”舒晏一本正經地,突然又笑了,“我這個獵人,只抓狐狸,從不惹騷,儘管跟我走就是了,再去會會這隻老狐狸。”

舒晏扭頭去了。荀寶十分茫然地看了比玉一眼,比玉甩他一句:“信他吧,準沒錯。”兩個人遂跟著舒晏一同到大堂上去。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水滸:從賣私鹽開始

水滸:從賣私鹽開始

希振
前世海員穿入水滸世界,原著中的地煞龍套,一朝雄起。從販賣私鹽開始,率領天下好漢,躍馬揚帆,橫推高麗,馬踏遼國,北逐女真,南定大宋,西夏大理吐蕃之流,皆是跳樑小醜,大國風範只在劍鋒之上,火炮射程之內皆是我朝疆土! !!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綜武俠]我靠複製貼上稱霸江湖

[綜武俠]我靠複製貼上稱霸江湖

鴉鴉不牙疼
表面冷酷理智內心敏感消極受×溫文爾雅熱愛生活攻 已完結 預收:《[綜武俠]我不是神醫!》CP冷血 文案在下面 江湖上突然出了一個絕世高手,不管是誰去和對方一戰,要麼和他打成平手,要麼成為對方的手下敗將。一時之間,江湖上不少高手前去一戰,卻紛紛鎩羽而歸。 第九百次將前來挑戰的人打趴下,絕世高手--池嶼閒收起劍,看著又複製貼上成為的新功法,毫不留情地將手下敗將丟了出去。 身為一個失敗的遊戲設計師,池嶼
歷史 完結 0萬字
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西宮娘娘玉靈月
(作者已有200萬字完結書一本,不斷更、不太監、不爛尾,請各位大大放心追讀)崇禎十五年,明軍精銳盡喪松錦,李自成席捲河南,清軍最後一次入關劫掠。 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國勢風雨飄搖、危如累卵。周延儒臨危受命,復任首輔。 東林再度崛起,眾正盈朝。廠衛飽受打壓,離心離德。崇禎十七年,京師城破,北方淪陷。 天下離心,崇禎失蹤;太子隱匿、定王被執。皇四子朱慈炤,身負國仇家恨,先爭漢王之名,再謀漢王之實,佔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