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與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遠侯府。

正院內,洛昕看到沈裕臉上掛滿了不虞之色,又是隻身一人歸來,便將原委猜了個大概。

沈裕如今心中縱有一千一萬個不痛快,但對上桃笙這個自幼流落在外的女兒依然沒有法子。

就本朝律例而言,原就是宗族大過血親,過繼來的嗣子只能以養父母為準,自家原來的父母都要靠邊站……一切都是以族譜上的名字為準。

況且如今是桃笙不願回來,就算家中買通了秦縣的叔嬸強認回來也是白搭,京裡的高門大戶一人都有幾個玲瓏心肝,若是這樣將桃笙認了回來,對方心中不喜,難免也會說出一些不好的話,甚至把若錦的出身給抖出來,那才是得不償失。

看桃笙的性格,不會是為了大局考慮顧惜家裡名聲的,這也是他不想強迫她認祖歸宗的最直接原因。

在這件事情上,洛昕並不和自己一條心,也不和家中大多數人站在同一戰線,這些沈裕都是知道的。

他在洛昕這裡聊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便簡單同妻子說了幾句話後,轉而去到了沈老夫人的德壽堂中。

沈老夫人也沒想到桃笙竟然這般的不通情理,提起這個孫女兒自然也沒好氣:“怎麼?她還沒鬧夠嗎?都這個時候了,竟然還不打算回來?”

沈裕長嘆一聲:“到底不是自幼養在您身邊的,自然比不得若錦那孩子懂事知禮。我想著等過了年後,再讓夫人和若錦去她家中勸勸,這般賭氣住在外頭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一想到如此“不知好歹”,舍侯府而留在同光巷蘇宅的桃笙,老夫人心裡也有些不得勁,有種被小門小戶比下去的憋屈。

可若是拋開這一層意思,轉念一想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

沈老夫人當即對著兒子勸道:“我從前說什麼來著?這樣不認回家中才是最好的,這樣一來,她就跟我們文遠侯府沒了瓜葛,畢竟對外不是自家孩子,就算有什麼不妥當的行徑,也影響不到咱們府裡。”

“這樣沒福氣的孩子,除了招人操心之外,還能給家中帶來什麼利益不成?你就當桑媽媽當年從未說過那些話,也沒丟過什麼女兒,只把若錦當成親生女兒養著便是。”

沈裕心中還有其他顧慮:“我這邊自然怎麼說都好,只是夫人對那孩子上心得很,若是因著此事心裡頭不舒坦,回頭再病了,怕是咱們府上連這個年過得都艱難。”

洛昕出身蘭陵洛氏,叔父曾任帝師,洛家在整個京師都很有影響力,沈裕如今只是個閒散侯爺,很多事情都要靠著洛家人幫襯,自然還是希望不要再這些事情上跟洛昕矛盾太深。

沈老夫人道:“我也都想好了。那孩子養父姓洛,和你媳婦往遠了說還不定是同宗,若是你媳婦喜歡,只管當成是親戚常來常往就好。”

如此也能堵了大家的嘴,還能把家裡之前去秦縣的事情圓過去,當真是兩全其美。

沈裕的表情終於有所鬆動:“這樣也好。”

沈老夫人點了點頭,又道:“她那姨母家中還有什麼人?”

沈裕道:“除了姨母之外,還有一個表兄,如今正在讀書備考。孤兒寡母,在京中舉目無親,想要負擔她那表兄學費已是不易,更何況再加上她的吃穿用度,想來家裡更加艱難。”

沈老夫人嫌棄地“嗯”了一聲:“這樣的小門小戶,能給得了什麼前程?日後自有她後悔的時候。”

如今不肯認回家來,等到將來後悔那日,哭著求著想要認回侯府也就晚了。

==

因為今天去接桃笙卻吃了閉門羹的這個插曲,沈裕原本就不好的心情從同光巷回來後更是差勁了一些。

離開德壽堂後,沈裕經過前院書房,聽到裡面朗朗讀書之聲,心情總算好了一些。

如今已是年底,官學給學生們都放了假,沈家三兄弟也不再前往學校,而是自己在家中溫習功課。

沈裕推門進來,查問了三個兒子一番功課,見三人都對答如流,頗有見地,不由臉色稍霽。

不管怎麼說,他在教養孩子的方面終歸是成功的,這三個孩子相比其他有爵之家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而言,的確好上太多。

沈裕認為,桃笙會養成如今的頑劣性子,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自幼從小養在自己身旁,若是能和其他幾個孩子一樣長在自己身邊,受到自己的良好影響,斷然不會發展成這幅樣子。

問過功課之後,沈裕就挨個關心起了幾個孩子。

先是囑咐大兒子沈樾,雖然你已經是世子了,但是到如今一直沒有差事,還是要勤學上進,用功唸書,等到日後有機會在聖上面前露個臉,混上個體面的差事,於婚配之事上也會有更多助力。

一番教導完畢後,沈裕對著大兒子總結道:“如今你年紀輕輕,正值大好年華,不能就這麼在等待中虛度光陰。若是日後成為朝中能臣,再繼承爵位,那才是如虎添翼,臉上有光。”

囑咐完了沈樾後,沈裕又叮囑沈渙,如今擺在面前最容易功成名就的,就是科考這條路,既然明年秋闈準備下場,這會兒就一定要好好唸書,有什麼不懂之處多多跟先生請教。

尤其是桃笙那個季家表兄明年也要考試,他們堂堂侯府公子,總不至於被一個小門小戶的孩子比下去。

一番談話完畢後,沈裕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小兒子沈辭:“雖然你年紀尚小,但你二哥在你這個年紀就已經是廩生了,等到了明年你也該試試身手。”

沈辭點頭應了下來,突然又想到今天早上曾聽沈裕身邊小廝說起,父親今日去了一趟同光巷,卻未曾聽聞桃笙回來的訊息。

沈辭忍不住出聲問道:“那個三姐姐還沒來?”

沈裕臉色一沉:“什麼叫那個三姐姐?”

沈辭理所當然道:“就是同光巷的那個姐姐。”

沈裕道:“你問這些做什麼?她既不回來,以後只當親戚處就好。”

沈辭有些不屑道:“她究竟要裝模作樣到什麼時候?”

“這些不是你該管的事。”沈裕冷淡道,“好好唸書,明天我再來考你,若是你還解不出這篇書的要義,就把這書先抄上十遍好好反思。”

沈裕離開之後,沈辭忍不住對著沈樾問道:“父親到底是什麼意思?又哪裡來得這樣大的火氣?”

沈樾對著沈辭搖了搖頭:“你就別問了,父親這幾日心緒不佳,提起三妹妹難免火氣更大了些。”

“她還是不想回來嗎?究竟要賭氣到什麼時候?”沈辭皺眉道,“如此一來,父親母親倒是待她比從前看重了許多,父親還特意去同光巷接她回來。”

也正因如此,若錦這幾日一直心緒不佳,雖然她一向懂事,並沒有在面上顯露什麼,但沈辭素日和若錦最是親近,可以感受到她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想到這裡,沈辭不由對桃笙的不喜又多了一層。

明明可以一家人齊齊整整的過個好年,卻偏偏要大過年的弄得一家人都為她不安生。

就算日後父親母親開恩認回了這個三姐姐,他也是不認的!

==

季晏明求學歸來,對於原本人丁稀缺的蘇宅而言自然是件大事,午餐自然也要豐盛一些。

只是季晏明來得突然,家裡也沒準備什麼稀罕菜色,廚房的柳嫂子只得儘可能將菜品在可口的基礎上做得精緻一些。

桃笙剪完窗花後便到了用膳時間,正院當中也不再是隻有姨母的冷清一人,而是多了一個白衣少年。

蘇嘉看到了桃笙,笑著招呼她坐下來,吩咐下人上菜。

今日的午餐柳嫂子也是下了功夫,第一道端上來的就是她最拿手的蟹釀橙。

今日廚房只採買了五隻蟹子,柳嫂子算得很好,依著家中往日慣例,太太注重養生,素日不怎麼食蟹,通常會給表小姐兩個,自己嘗一個,餘下的兩個晚上做湯菜提鮮。

可是這會兒公子回來了,就不好再按著原計劃分配。

湯媽媽站在一邊佈菜,面對著盤內的五隻橙盅有些為難。

她先是給三位主子每人盤裡放了一個,而後便止住了筷子,不知如何分下去為好。

季晏明也是此次回家後才發現,相比於之前父親故去的幾年時間,這半年來母親狀態明顯好了很多,眼睛裡有了從前未曾有過的光亮,這都是表妹陪伴身邊的功勞。

為表感謝,季晏明示意湯媽媽再給桃笙加了一個。

湯媽媽按照自己示意夾完之後,季晏明想到母親的體質不適多食河鮮,又想起剛才在門外,桃笙誇讚起自己一臉崇拜,滿懷信心的樣子。

季晏明再次示意湯媽媽再給桃笙加上一個。

蘇嘉對著季晏明滿意地笑笑:“小白這半年出門的確長大了不少,性子倒是比從前更是沉穩,當真很有兄長的了樣子。”

桃笙看著姨母和表兄盤子裡只有孤單的一個圓橙,自己眼前的盤子裡卻一連排了三個,對著這位便宜表兄投去詫異的目光。

這算什麼?孔融讓梨?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雙星在古

雙星在古

逾白樾
暴躁偏執二皇子x冷酷無情小將軍君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你還會再回來嗎”君胤喃喃自語。 “不,你就是個木頭,我能走遍全世界所有地方,卻唯獨走不進你心裡啊阿胤。”是我殺害了他你讓我怎麼割捨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當他還在青樓裡亂欠情債的時候,他的二皇子早就死在了那個寒冷的冬天。 他永遠不知道有一個人在他的背後默默守著他。
歷史 連載 3萬字
婦科聖手穿進哥兒文學

婦科聖手穿進哥兒文學

Theface
預收《主角攻受們開始修羅場[穿書]》《魔尊他懷了死對頭仙尊的崽》文案在後,收藏不虧! ---本文--- 你在鬧,我在笑王爺攻×小嘴抹蜜,樂觀豁達醫生受 婦產科主刀時暮醫生過勞死後,穿進一本古代哥兒文學中,成了一個任人欺凌的庶子哥兒,還和病弱老孃一起,被渣爹趕出家門。 身無分文,吃了上頓沒下頓。 更糟糕的是,時醫生好好一直男,開局就被書中中藥的男炮灰,按在床上,翻來覆去,不可言說。 後續更是喜提炮灰
歷史 完結 1萬字
大周龍婿

大周龍婿

書君來也
蘇逸穿越到大周。 自幼被神醫收養,而後為報答恩情,入贅為婿。 可夫人卻嫌棄他是個廢物,將其掃地出門。 於是蘇逸索性攤牌,不裝了! …… 數年後。 蘇逸懷抱女帝,坐擁江山,看著彼時丈母孃跪在金殿下。 “當初這般嫌棄,怎得如今悔不當初了?”
歷史 連載 46萬字
狂妄太子:我不是儲君誰是

狂妄太子:我不是儲君誰是

貓貓狗狗豬豬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6萬字
開局被逼成藩王,皇兄求我別造反

開局被逼成藩王,皇兄求我別造反

雨落塵埃
元峰魂穿大越成為瘋傻皇子,卻沒想到朝堂早已被四皇子把持。 四皇子權勢滔天,竟當場將競爭對手三皇子逼死。 無奈之下,元峰只能請命前往貧寒冀州,猥瑣發育。 平邊疆、戰諸王,蕩除匪患。 三年時間,元峰將原本貧瘠的冀州打造成了天府之國,冀州軍也被稱作虎狼之師。 “王爺,狗皇帝點燃烽火,又在為他的妃子取樂了!”群臣憤憤道。 元峰:“皇帝荒淫無道!既如此,我只能順天理,清君命!” ......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