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存心殿前的斑斑血跡,比半個時辰前昇天的煙花鮮豔而密集。

濃烈的血腥氣,也結結實實地掩蓋了原本濃重的硫磺味。

殺戮過半時,匪徒中出現了第一個扔掉武器、跪地投降者。

魯王朱壽鋐,命太監高聲喝令:“棄刀返正者,必留爾等性命,罪不及父母妻子。”

呼籲對方當場投降,絕不是僅僅為了降低制伏他們的難度,而是要留活口審問。

很快,陸續有第二、第三個投降者效彷。

而臺階之上,吳邦德與一個王府侍衛,正將被鄭海珠燙傷的吊眼梢捆綁結實。

戴著頭盔的吳邦德起身向兩邊張望時,已見不到鄭海珠的身影。

片刻前,他親耳聽到朱以派讓鄭海珠迴避。

目下,朱以派則沉聲對他吩咐:“局面已定,去護王妃與夫人。”

吳邦德明白,這是朱以派在踐行此前的承諾。

昨日,鄭海珠直截了當地提出,若作亂者真是那趙姓炭工領銜,平定後,她與吳邦德不願出來當面指認。

一則已無必要,二則怕被報復。

當時,朱以派倒是不以為忤,只道此乃常理,你們是要常跑山東做買賣的人,若聞香教知曉你們是舉告者,必會尋仇,你們對我魯府效忠,我魯府不可對你們不義。

此際,吳邦德很快在存心殿後找到了與郭氏會合的鄭海珠。

守了約莫半炷香的功夫,軍衛和內侍們,也簇擁著朱壽鋐和朱以派駕到。

後面還跟著張耀芳,雖然髮型有些凌亂,但滿臉凱歌高奏之色。

朱以派道出原委:“那個炭戶頭領死硬不招,無妨。對幾個從者分別審問,供詞無差,都說是聞香教的一個頭頭,叫胡從魁的,被登州知府抓了,他們便想劫持魯王殿下,脅迫朝廷放人。這一回的燈綵從濰坊請的,舞燈的也是教徒。炭戶的舅舅被發現捆在炭院裡,應確實不知情,只是疏忽了對炭包的檢視。柴炭院的兩個年輕後生,倒是他們的同夥。”

張耀芳立即接上朱以派的話頭,向魯王朱壽鋐道:“殿下,這個胡從魁,下官此前從邸報上看到過,說他原是徐鴻儒的同鄉,這幾年從魯北流竄到登來地區,妖言惑眾、嘯聚山林,夏秋時因虐殺登州治下的一位知縣,被登州知府領兵平定。”

朱壽鋐問道:“現在任上的登州知府,是何出身?”

魯藩兗州的封地,與直面黃海的登州之間,隔著青州與來州,朱壽鋐又礙於藩王之身,平素除了山東巡撫和兗州知府外,比較忌諱結交魯地其他地方官,所以這位逍遙賢王,不曉得如今的登州知府是啥來頭,倒也不奇怪。

張耀芳作為體制內的文官,卻是和後世的許多處級幹部一樣,最關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人事資訊了。

他見朱壽鋐發問後,朱以派也露出一絲茫然之色,忙稟道:“回殿下的話,登州現任知府姓淘,名朗先,與下官一樣,也是浙江籍。他應是十年前中的進士,在南京工部和戶部都任過職,四年前到任登州,治水、屯田、救災都是一把好手,還奏請過朝廷,開登州的海禁。”

嗯?奏開海禁?

鄭海珠聽到這最後一句話,興致曾地就竄起來了。

朱以派顯然也同樣好奇。

須知大明立國以來,最早的日本真倭,經常侵犯的地點,除了遼東的旅順,就是山東的登州了。

山東境內的十八衛,當年隸屬於山東備倭都指揮使的就有十一個,總兵力雖在一萬左右,卻都是精兵,其中又以登州營人數和馬匹最多。

雖然如今倭情與國朝初始時期已有大變化,但朝中奏請開海的文臣,提廣州,提福州,提寧波,提太倉,還沒人提登州開海禁的。

“這個陶知府,為何奏請開登州海禁?”朱以派問。

張耀芳回憶了一下,謹慎道:“下官記得,好像是他到任沒多久,登來青州鬧蝗災,顆粒無收,他想從遼東運米來救登州災民。”

朱以派越發詫異了,這回,他看向鄭海珠道:“鄭姑娘,你不是說,與遼東那邊的親戚也有生意往來麼,遼東難道也盛產糧食,竟能反過來接濟我山東本島了?”

鄭海珠巴不得眼前的大小王爺給自己一個宣講的機會。

她遂恭敬道:“遼北大部是湖澤山林,女真韃子和魚皮韃子(指赫哲人)以漁獵為生,但遼南金州衛、復州衛等處,氣候較之沉陽和遼陽一帶適宜,金、元時期便有遼東路轉運司,運米糧接濟山東、河北荒年。我大明的軍屯和民戶也甚為勤勉,收成未必遜於京畿一帶。不過,這般情形,確實只存在於三四年前。這兩年建奴反叛,掠我遼民,踏我田地,遼南稻熟麥香的好光景,怕是難有了。”

果然,朱以派聽完,蹙眉道:“建奴之患,遠甚於聞香教這些烏合之眾的教民,想那遼東,本是我山東所轄,若被建奴佔去,豈非好像臥榻之側有虎狼環伺。”

鄭海珠點頭:“建州酋長努爾哈赤去歲自立為汗,總要擴充兵將,但白山黑水苦寒窮乏,他們光靠打獵捕魚,是養不活那麼多丁口的,必會加緊侵佔比較富庶的遼西和遼南。草民妄自揣度,陶知府請奏開海,是否也有加強對遼南防務的設想。或者就算無關軍防,也可利於海貿,畢竟遼南諸島與登州港口之間,帆船順風三日可達,運糧可行,運其他貨,就更沒問題了,人參貂皮販到山東,山東特產也可販往遼東甚至朝鮮。”

她侃侃而談時,儘量讓語氣平和,不誇張賣弄,但也不會故作怯懼。

鄭海珠認為,拜這些洶洶鬧騰的聞香教徒所賜,自己在保護魯王安危的事上立了頭功,是母庸置疑的。

這樣的機會,就該積極地抓住。

眼前這兩位魯藩的朱家男子,一個有權力,一個有能力。

她這個草民,就該趁他們比較感激自己的時候,大膽地陳述見識,表達觀點,讓他們在感激之外再添讚賞與信任,回頭才好引到商務合作事宜上。

看那朱以派,在聽講時,絲毫沒有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煩的表情,就多少說明,有戲。

不過,朱以派很快剋制住了談興,拉回到今夜的主旨上來。

他向魯王和王妃道:“匪教惡計已破、氣焰已滅,今夜雖一切盡在兩位殿下掌控中,但畢竟也有一番波折驚擾,兩位殿下先回宮歇息吧。侄兒和張長史,會去處置好殿前事宜,解送殘匪至兗州府衙關押,安撫各位宗親,待明日來向兩位殿下稟報。”

魯王經此一劫,對這位忠心耿耿又智勇雙全的侄兒,越發滿意,欣然點頭。

也沒忘記要賞賜鄭海珠和吳邦德,並在誇讚張耀芳善於結交良友的同時,親自檢視了這位唯一參與現場戰鬥的文官的手掌燙傷,叮囑太監趕緊去傳值班醫郎來敷藥。

翌日,王府內侍前腳把百兩黃金的賞賜送到官驛,鎮國將軍府的請帖後腳就來了。

在朱以派和郭氏所設的府邸家宴上,鄭海珠和盤托出兩樁事。

第一樁,是披露吳邦德的出處,的確並非自己所僱的掌櫃,而是南直隸鎮江總兵戚金的義子,與自己合夥出來張羅買賣,主要是為了維持戚金養家丁的費用。

第二樁,是亮出自己與魯藩合作挖煤的心思。自己這一邊能貢獻的,一是從遼東透過毛文龍招攬大批礦工過來,二是出錢包銷一部分煤,透過運河輸往江南的火器工坊自用,同時依託濠明商社,幫助銷售剩下的煤。當然,濠明商社還能幫助營銷魯藩其他的出產,比如封地中的鹿茸和棉花,魯藩完全可以空降自己的賬房,來濠明商社盯著銀錢進出項。

朱以派再是有頭腦有抱負,眼下畢竟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郡王之子,自出生到少年時代,都沒離開過魯地。四五年前,藉著給萬曆帝賀壽的名義,他才跟著伯父去過一趟京師。

也就是那一回,他在京城看到,百萬人口,燒的是一種與木炭柴禾截然不同的東西。

此番從鄭海珠口中,得知自家的柴炭山下,竟然就埋著這種貴族或許看不上、但在平民日用和軍事冶煉中商機無限的燃料,自然從驚到喜。

“鄭姑娘,你說遼東也和京師西山一樣,早有煤礦?”

“是的小殿下,”鄭海珠很肯定地答道,“我毛伯父說了,他戍守的遼陽往東,一個叫東寧衛的周邊,都是小煤窯。那邊一年霜凍很長,田畝產出只有遼南的十之一二,當地人靠挖煤、運煤,才能換來糧食。”

鄭海珠說的東寧衛,就是後世的遼寧本溪。明末時,遼東雖然農業跟不上,但本溪的煤、鐵嶺的鐵,都已開始有序採挖。天啟時毛文龍的部將、在毛文龍被殺後被迫投清的耿仲明,便是礦工出身。

朱以派腦子極活絡,也明白若真的在魯藩大面積開礦採煤,本地農民、過境流民,都不可轉為礦工。

從遼東海運來礦工,確實是最穩妥的。

鄭海珠給朱以派心裡的火堆繼續添柴:“小殿下,那些遼民,很多已不是軍戶,隨著人丁增長,在那地界,要麼餓死,要麼被東邊的建奴擄去做奴隸。來山東做礦工掙銀錢,他們定然願意的。他們雖是外鄉人,但若到了一定的數量,又是吃殿下和小殿下賞的飯,忠於魯府,也可以作為對聞香教的震懾,和魯藩的守軍一道,護得兗州安危。”

朱以派越聽越覺得好。

至於要遷徙遼民來兗州挖煤,他估摸著,在朝中的阻力不大。

鄭海珠關於時局的分析,尤其對於遼東壯丁被新鮮出爐的女真叛軍擄去的擔憂,給了他啟發。

朱以派連上奏時的措辭都想好了。

要向朝廷說明白一點,他想從遼東弄到魯藩來的,是無地可種、也無法安全挖礦的民戶,讓他們在兗州釋放勞動力,再用兗州地底下的煤,換成白銀,進獻一部分,給朝廷做軍餉,調動、移鎮各地戰兵,應對建奴的軍事行動。

鄭海珠聽了他的行文思路,直率地提醒道:“小殿下這番話,好比是直接向朝廷許諾,願意繳納竹木抽分稅了。各地藩國都有自己物產,他們看到魯藩此舉,會不會群起而攻之?”

朱以派明白鄭海珠的意思,他側頭看了看自己的妻子郭氏,澹澹抿嘴,向鄭海珠道:“鄭姑娘,我與夫人,都覺得你是個良商,試問,你今後做買賣時,會因為怕奸商群起而攻之,就丟掉良心嗎?”

鄭海珠聞言,心中大讚一聲“好”,堅定道:“對,若因怯懦而與奸商和光同塵,天塌下來時,大家會一塊被壓,真的被碾為泥塵。遼東一亂,山東必受殃及,魯藩能這樣早地就挺身而出,為朝廷獻稅為餉,不僅大義,而且明智。”

朱以派點頭,繼續說實操層面的細節:“按照鄭姑娘所說,合適的礦工丁口,在遼陽以東,並非旅順口以北,而我們兗州府離登州尚有千里之遙,那些礦工為何要從登州進來,而不從陸路再換京杭大運河進來呢?”

鄭海珠這幾日摸了摸魯藩的情形後,已決定把將來的遼海局勢情報總站設在兗州,自然要重點推薦吳邦德。

她遂莞爾道:“吳公子有薊遼遊走的教訓。”

吳邦德會意,帶著謹慎的口吻道:“回小殿下的話,若走陸路,且不說山海關通關手續繁瑣,就說進關後,在順天府登上運河船隻,沿途亦頗會頗多周折,豈如全程皆在山東治下更好?”

言下之意很簡單,不要經過別人的地頭運人和做事,儘量在山東這自家地盤裡閉環操作。

鄭海珠則順勢補充了一句更為直接的:“將來若將魯藩的棉花布匹運去遼東和朝鮮售賣,把那邊的人參貂皮收到兗州來,都是走登遼海道更為便利。”

朱以派笑了,看向妻子郭氏道:“鄭姑娘真是三句話離不開銀子二字,與你我頗像。”

郭氏卻不笑:“鄭姑娘比我們更需要銀子,她要買咱們的煤,造她的火器,不,是給朝廷造火器。”

朱以派一怔,繼而揮揮手:“我去稟過魯王,我們兗州挖出來的煤,送給鄭姑娘一些就是。”

鄭海珠道:“那倒不必,松江火器坊,將來或許能從朝廷請到款項,現下說好了是我捐資試造,朝廷準造就已是大幸。小殿下和夫人,若覺得我可堪一用,不如啟稟魯王,從煤礦裡分我們濠明商社一些股份吧。”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二婚後,植物人老公忽然睜開眼

二婚後,植物人老公忽然睜開眼

暮色安然
她命裡帶煞。剋夫。第一任老公,新婚之夜,意外死亡。誰知。大紅花轎再次上門。 這次要嫁的人,竟是雲國赫赫有名的君家三少。傳聞。他昏迷多年,命不久矣。 所有人都等著看她再次守寡。沒想到,二婚當晚,植物人老公竟然醒了過來。 此後,權貴圈,名利場,她大殺四方。那個高高在上,權傾一方的男人,更是把她寵到了骨子裡。 直到有一天,他的白月光帶著孩子回來了……她看著那張和他一模一樣的小臉。 “三少,我們離婚吧。”
其它 連載 3萬字
都重生了,誰繼續內耗當炮灰啊?

都重生了,誰繼續內耗當炮灰啊?

么呦
上輩子,趙芷琰都還沒有搞清楚怎麼一回事,就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留在了唐家。 這,也讓趙芷琰在唐家變得格格不入,從備受寵愛的女兒,變成了唐家最尷尬的存在,也中了各樣的算計,所遇不淑。 最終,她的價值被利用殆盡,還是成為了棄子,年紀輕輕就心力耗竭而死。 重生回到了命運的抉擇點,趙芷琰乾脆利落地離開了唐家,不再當炮灰女配,不再去為不值得的人而耗心血。 回趙家,當團寵,帶著家人種田打獵,日子越過越好。村裡人發
其它 連載 5萬字
女尊之夫郎追妻忙

女尊之夫郎追妻忙

錢生花
洛千歌,一個孤兒,不知何人所生,不知何人所養,她的一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救人,她不知道為啥要救,但是依舊麻木的幹著。 \n一天,她所在的地方燃起熊熊大火,她第一次看見外面的天空,卻也是她這一生最後一次。 \n本以為閉眼就是結束的洛千歌,卻意外穿越女尊世界,偶然婚配。 \n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讓毫無感情的洛千歌萌生了感情,但……一些事情的發生又讓洛千歌失望離開,但卻幸運的讓她找到了親人,感受到了親情
其它 連載 0萬字
執炬之年

執炬之年

菜紫
正文完結,已改名,番外隔天更;下本開《暗裡著迷》,推薦月月的《淚橋》 - 那是謝應二人離開北京前的最後一天,孟子坤在工體的酒吧裡開了桌大的,為這對歷經磨難終於苦盡甘來的小鴛鴦踐行。 鼎沸笙歌下,大家都喝多了。 聞小樓捂著應寧的小手聲淚俱下,“妞妞啊,你倒是說說,都是一個院兒里長大的,怎麼就偏偏看上那姓謝的了呢!” 謝陸言這人,打小風評就不好,屬實是小輩兒裡聞風喪膽的存在,連大人聽了都直襬手,“啥?
其它 連載 5萬字
重生之東宮有梨樹

重生之東宮有梨樹

白馬玉麒麟
十載官場沉浮,許梨終成六監掌事女官。然而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途尚未來得及享受,臨淄王的叛軍殺入京城,以 “謀害前朝太子周恪己”為名,將她斬首於正玄門外。天地良心,上一世許梨進宮後根本沒有見過什麼大皇子周恪己,只知道周恪己英謀反逼宮被貶為庶人,幽禁於溫賢閣內。 這莫須有的罪名為何偏偏扣在她的頭上?重生歸來,許梨一定要看看,那個讓她身首異處的 “溫賢太子”到底是誰?·世人均贊太子周恪己至純至善,與當今聖上
其它 連載 3萬字
京港婚事

京港婚事

李不言
季瀾被季家收養了二十年。 二十歲生日當天,季家丟失二十年的長女被找回來了。 她拱手讓出未婚夫和優渥的生活。 表面笑嘻嘻、面上mmb的鑽進酒吧買醉,卻不想,和名義上的小叔有了一夜荒唐……… …… 季家掌門人季明宗,天潢貴胄,手握重權。 常年隱居國外,掌控大局。 季瀾原以為,自己的固定*友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白領。 直到家宴遇到...........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之後,季瀾回家收拾東西。 生怕跑晚了
其它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