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平鐵道站。

從北方行駛來的蒸汽機火車停靠在了站臺邊,車廂下來許多乘客,其中有兩名年輕人。

“堂哥,去我家過夜吧,明早我送你來乘坐火車。”

“算了,現在礦上事情多,好不容易才連休四天假,下回吧。”

聽到堂哥的拒絕,年輕人很惋惜。

“多虧了堂哥,一直找不到感激堂哥的機會,如今連在家吃頓飯都難。”

“我們是兄弟,見外話不用說了。”

年輕人被婉拒後,無奈在站臺與堂哥告別,火車重新啟動,離開了車站。

年輕人去旁邊的供銷社買了些乾果,一路趕往開平中左所,在中午時分到家。

家裡只有一名婦人。

“娘,我回來了。”

婦人聽到聲音,露出欣喜的目光,“不是說礦上很忙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年輕人笑道:“礦業協會突擊檢查,罰了東家一大筆錢,強制我們有編的礦工休假四天。”

開平北部的礦場用工情況和北平不同。

一種是礦場從北平自己招募的礦工,一種是臺吉輸送給礦場的礦工。

前者屬於礦場自己的工人,受礦業協會規章制度管理,後者是礦場和臺吉自行協商的管理制度。

為了避免引起臺吉們的反對,所以礦業協會目前沒有權利直接管理後者。

“嚴重不?”

婦人露出擔憂的眼神。

“不嚴重,我們大東家可是張德輝,家大業大,家裡最不缺的就是糧票,倒是下發的警告書才讓大東家頭疼。”

現在的老北平人嘴裡已經很少說銀子文錢,糧票出現的頻率更高了。

“你堂哥怎麼沒來?當年為家裡介紹活計,才好了兩年,後來你堂哥來提意見,你大不聽勸,生意果然黃了,後來又幫你找到活計,一直想要感謝他呢。”

“他家遠,不願意耽誤。”

“唉,生活是好了,人們卻也更忙了,也不知道咋回事。”婦人感嘆道。

“大呢?”年輕人不在乎的問道。

“你大一早去田裡忙了。”

“我去幫忙。”

年輕人放下禮品盒子,直奔田間。

這戶人家正是當年北平西的蜂窩煤作坊主,沒想到遷到了開平。

年輕人進入了張德輝的礦場工作,轉為了軍籍工人,成為了礦上的主幹。

張德輝自然不會錯過開平開發專案,早就在開平投資開礦。

和當下紅人張薄的資本模式不同,張德輝關係深、資本雄厚,因此走的更穩妥一些,雖然速度也慢了不少。

年輕人和他的堂哥,都派到開平北部礦場工作。

開平地多人少,福利高。

經過堂哥的主意,年輕人把父母也勸來了開平,果然分了十五畝地,甚至還配了房子。

只是房子很簡陋,年輕人想好了,等哪天這裡建團建房立馬入手一套。

實在等不到,就自己出錢修磚瓦房子。

不是隻分十五畝地,而是家裡人丁薄弱,十五畝地已經是上限了,再多也種不過來。

年輕人不願意留在土地,如果他留在家裡,承包下三十畝地不成問題。

家裡開蜂窩煤作坊那兩年攢的些錢,加上自己這幾年的工錢,還有父母種地的積蓄。

這家人足夠買套團建房。

開平的地勢開闊,田畝修建的整整齊齊,一塊塊的方塊讓人賞心悅目。

在田埂上,停放了一輛刻有北平農具一廠牌子的耬車。

旁邊老漢正在耬車的兜子裡裝豆種,耕牛在一旁低頭吃田埂上的草。

“大,這耬車好用吧。”

聽到身後的聲音,倔強的小老頭板著臉,罵道:“盡浪費錢。”

年輕人沒當回事,已經習慣了父親的做派,笑眯眯的幫忙裝豆種。

“這耬車是新品,和傳統的耬車不一樣,許多部件用的精鐵,所以要省力一倍。”

“種了一輩子的地,老子還需要你來教不成?”

老漢比以前更不服輸。

蜂窩煤作坊生意黃了,他一直不認為是自己的錯,是別人搶了他家的生意。

這股氣盤旋在他的胸口,成為了他的心病。

兩父子幹活齊心協力,很快就裝好了豆種,然後套上耕牛。

從小跟在母牛身邊,在田地中長大的耕牛,非常自然的抬起頭,很配合的走起來,往往不需要身後的口令,就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耬車的名字,技術報上叫做畜力條播機呢。”

“耬車就是耬車,取些啥古怪的名字。”

兩父子一前一後。

隨著耬車的前進,豆種一顆顆被種入蓬鬆的土地中。

西方的第一部種子條播機是受到我國的啟示而製成的。

但由於耬車大都用於北方,遠離歐洲人常來常往的我國南方的港口。

因此,實際的實驗樣品並未運到歐洲。

歐洲人所看到的只是關於它的概略的文字描述。

口頭傳說和書中不精確的文字描述與圖畫,不能使得到訊息的歐洲人很充分地瞭解其構造,他們不得不重新創制種子條播機。

結果,歐洲種子條播機依據的原理十分不同於中國的原理,這種情況正是屬於“刺激性傳播”,即某種思想的傳播,不一定伴隨結構細節的傳播。

這樣,十六七世紀的歐洲人終於有了他們的條播機,但在工作成本上,它只會令人掃興。

我國的耬車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原型,漢朝的農學家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能同時播種三行的三腳耬。

未來的耬車,原理上沒有大的變化,但是區域性的部件一直在最佳化提升。

十八世紀歐洲最佳化後的耬車,仍然還是一腳耬的水平,要在十九世紀才逐漸提升。

家家都有先進農具,是中華重工創辦農具廠的目標。

這些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時間的生產工具,增加了人均耕種面積。

更少的人口,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保障了農業基礎,為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動力。

耬車可以播種大麥、小麥、大豆、蜀黍等各種農作物。

現在這戶人家使用的三腳耬,下有三個開溝器。

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甚至有可達“日種一頃”的說法。

我國古代播種系統在效率上至少是歐洲系統的十倍。

而換算成收穫量的話,則為歐洲的三十倍。

這正是經歷一千七百年的情況,在整個這段期間,我國在農業生產率方面比西方要如此先進很多。

以致在世界的這兩半部分之間只能看到這樣的對比,即我國頗像今天所說的“發達國家”,而西方是“發展中國家”。

可惜兩次的文明倒退,讓中華文明發展受到了滯緩和倒退,落後於世界。

兩父子說話間,一畝田就下完了豆種,開始下一畝田。

“大,我下個月要去金州。”

婦人在家中做好飯。

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年輕人突然說道。

“去金州幹啥?”

“要去金州培訓。”

年輕人不在意的說道。

“不會讓你去打仗吧?”中華重工每期組織軍籍工人去石匣營和金州集訓,在北平已經不是秘密。

婦人擔心的問道。

“近處的石匣營不去,怎麼去金州呢?”小老頭也沉聲說道。

“不知道,軍工聯合辦安排的名單呢。”

婦人無助的看向小老頭。

小老頭抿了一口酒,沒有言語。

“我今天在供銷社還看到了七個腳的耬車,就是不知道好不好使,等明年開春打聽下,如果評價好,春耕買回來用。”

“可勁敗錢是吧。”

老漢罵道。

“您老人家種地輕鬆些,還種得比以往田畝多,怎麼會是浪費錢呢。”

老漢不再說話。

當年因為自己固執,不顧侄兒兒子的勸誡,執意不加入蜂窩煤商會,不但自家生意沒保住,還競爭不過別人關門了。

雖然老漢嘴上硬,實際還是造成了影響,不再像以往那麼倔。

“你是家裡的獨子,有些事心裡要清醒。”

老漢最後還是如此說道。

“大,你放心,我省的,不會讓咱家斷了香火。”

“你們礦上也不好,就沒有幾個女娃子,有錢了成個親還這麼難。”老漢又生氣了。

“你這個憨婆娘也是,看到別人家有女兒也不使勁,總是被別人家搶了先。”

隨著北平生產力提高,人們手頭開始寬裕,女性地位也水漲船高起來。

在陝西。

李伯升同樣謀劃起了一件事婚事。

朱棣領著大軍巡邊陝西諸衛,趁著這個機會,軍戶經濟合作社與衛所合作的事情順利展開。

其中有個人入了朱棣的眼。

鎮守河西走廊數十年的朝廷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兼署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事。

蝴蝶的翅膀煽動了。

這兩位原本洪武三十一年才有交集,提前了整整兩年。

關鍵的兩年。

如果說朱棣是北平的定海神針,那麼宋晟就是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針。

這位為大明徵戰數十年,讓大明牢牢掌握西域,多次平定西番叛亂,深受朱元璋信任的老將。

也是朱元璋敢放棄秦王的原因。

有這位老將把守河西走廊,數十年造就的威望,西番無人敢作亂,陝西也就不會有失。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落腳之地

落腳之地

汪楚懷
清末民初,鄂渝邊界深山小鎮的一個劉姓鐵匠看到‘東亞病夫’的中國昏睡百年,便分別給三個兒子起名叫劉邦劉秀劉裕,希望後人能出個一代雄主,重振中華。 劉鐵匠又以 “威震海內外”的誇張藉口於1928年把三個‘皇帝’兒子全趕出家門出國留學。 一百年間,劉鐵匠家族四代人飄泊全球各地艱苦創業,被驅趕、被歧視、被孤立、破產、誣陷、遷徙,秉承鐵匠家族堅韌不屈的淬火精神,一次次逆境崛起。 長江之水淹沒了牛角鎮,不留痕
歷史 連載 1萬字
魔主為何這樣

魔主為何這樣

南柯十三殿
佘褚作為魔界二把手,現任魔主的發小,和她的千千萬萬任前輩一樣,遇上了上司發瘋愛上正道聖女的倒黴事。 介於上次魔界和仙界開戰就是因為前任魔主娶了神族公主,佘褚覺得這戀情決不能見光,於情於理,她都得替上司瞞好了。 她覺得自己做的好,既全了魔界的顏面,又保了發小的愛情。 然而就在上司打算向聖女告白的那一天,聖女找到了她,白玉一樣的面上染上薄紅,握著她的手對她真摯道:“阿褚,我心悅你。” 正幫著魔主籌備告
歷史 連載 8萬字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壽王
一覺醒來,籍籍無名的歷史影片博主穿越到了盛世大唐,成為壽王李琩。 這一年,是公元735年十二月。這一年,壽王李琩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納楊氏為王妃。 看著身穿紅妝的楊玉環,李琩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他知道,按照歷史,三年後,他深受皇帝寵愛的母親武惠妃去世,五年後,他父親李隆基看上他媳婦,強行讓他們離婚,並且納他媳婦為貴妃,是為楊貴妃。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琩怎麼能讓自己頭上冒綠光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國典

國典

0歷史的天空0
法家之利勢
歷史 連載 1萬字
[艾爾登法環]餘火

[艾爾登法環]餘火

初之空
又名《伴侶是條蛇》·食用須知·男主確實能變成蛇狗血、重口、血腥描寫預警娛樂之作,本文更新隨緣評論是更新的主要動力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