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面的戰事結束了,卻不意味著一歲戰事的結束。八月下旬,陳沖才收到吳人撤軍的訊息不久,幽州的蔣濟又傳來軍報,說遼人再次兵出遼澤,向盧龍塞挺近。話說起來,曹真這幾年年年入寇,其實朝野已有些見怪不怪了,而經過數年的整修,盧龍一帶的防禦可以說固若金湯,曹軍能攻破的機率可謂是逐年降低。但今年,陳沖還是給予了遼軍不小的重視,畢竟河北正是執行廢塢令的緊要關頭,切不能因為遼軍的因素半途而廢。

正如此前預料的一樣,廢塢令宣佈下去後,河北三州都還是以觀望居多,樂於合作的寥寥無幾。等到五月的時候,陳到在給陳沖的書信中寫道,根據郡縣官府半年搜查,大致判明需廢棄塢堡二百七十四座,但截止到傳信之日,即使他反覆宣揚朝廷會主動給予補償,可願意主動廢棄塢堡的僅有十六處。想要徹底推行新政,現在看來還遙遙無期。

陳沖閱過後,立馬回信陳到,授意道:既然觀望者眾,何妨用霹靂手段!具體而言,就是令陳到先微服察訪,查尋大族中與馬賊聯絡緊密者,一旦尋得確鑿證據,陳到可立刻率兵捉拿,若有抵抗,不妨攻滅之,正好起威懾群小之效。陳沖在信尾特別鼓勵道:“天下事有所為有所不為,英雄勇疾民,君子慎存身,如此方不朽也。”

同時他去信張飛,令他領五萬北府軍出壺關,自鄴城巡遊至信都,經涿郡居庸而反,路線經歷四州十一郡,以此來彰顯國家決心。

到六月,即使南面戰事如火如荼,陳沖仍然把重心放在河北。丞相府在當月頒佈《進賢令》曰:“先朝取士,徵辟四科:其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經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通曉法律,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才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擁足決斷,才任百里。今國家連難,府曹短能,正乃用人之際,故連開四科辟召,徵試以職,由河北案行使者陳到代行之。”這就是事前為招攬河北士人做的準備,只要有郡望服從廢塢令,陳到便會優先將其察舉到丞相府。

等到八月,也就是遼軍進攻的時候,陳到已查明十八家與馬賊勾結的鄉望,並將其逐一翦滅,為首者斬首,家屬從者發配益州。部分士族畏懼不敢抗衡,便主動執行廢塢令;但也有相當士族並不死心,他們口頭同意廢除塢堡,實則用各種辦法拖延,或稱病居府不出,或收買陳到左右求情,或聚眾至鬧事伸冤,當然,也少不了有人與遼人勾結。他們不僅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更有甚者,還有上百人結隊至雒陽來,在丞相府府前鳴鼓,聲稱案行使者陳到勾結不法,要求將他下獄治罪。

立國至今,還從未發生過這種地方士人上京訟冤的怪事,故而京師上下大為譁然。召開朝會時,諸如鄭益恩、孫乾、張逸等人,都以此事有損國體為由,奉勸陳沖廢止廢塢令。而私下裡,跟隨陳沖多年的學生中也有人在勸說,諸如虞翻就與陳沖討論,說國家眼下還有戰事,老師大可不必如此操切,不妨先暫停廢塢令,等幾年再實行不遲。

對於這些情形,陳沖心中早有了準備,也無法動搖他的決心。唯一出乎他意料的,便是在外巡遊的張飛也傳來書信。張飛在信中說,他途徑河北郡縣,見“衣冠掃地,華禮淪喪”,又有“高節委棄,朱門慘淡”,可謂是“耳不忍聞,目不忍視”,恐大失民心,致使“牽動根本,鼎沸宇內”,故而也建議陳沖放棄廢塢令。這令陳沖很是失望,他深知張飛喜歡結交士人,並不體恤民情,定然是被很多人走了門路,於是就回信說:“高祖生為亭長,以功德天命取天下,彼衣冠何在?於今自絕萬民而取華禮,恐為萬世後笑也!”

陳沖看似文弱,但內裡剛強,即使朝野上下皆非,他也並無更改。反而一面在朝堂上重申廢塢令之必要,一面將來訪者逐一收容,安置在京師郡邸,顯然是打算從長計議。此後兩月內,陳沖專門抽出時間,與來訪者逐一談話,收錄冤情,又專門派人到地方核實,蒐羅證據。最後兩相對照,能符合實情的竟不足十一。陳沖當即將不實者打入詔獄,而後將他們發配酒泉。朝野至此肅然,只口不言新政是非。

冬十月,丞相府將此次的案情詳細寫成露布,張貼於河北三州郡縣內。可惜河北的亂事卻未因此消弭,在打擊之下竟愈發猖獗。到十月底,渤海浮陽有高濟者,稱奸賊陳沖逼君害政,虐民無道,故而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高濟自稱輔漢將軍,擁眾萬餘人,在數日內便攻下浮陽、章武、海興三縣,嚇走海平中郎將皇甫酈,周圍塢堡見狀,也紛紛起兵響應,大有席捲滄州之勢。

值此敏感之際,督亢中郎將王基對陳沖去通道:“高濟諸賊舉軍起事,看似殘虐,實則中衰,非真敵手也。而朝廷既已張威形,不宜停軍高壘,有似畏懦,是負民望所託。而為政之辨,丞相清簡為民,海內聞之,事理昭然,其眾必自顧罪重,不敢成奸宄之源。而延宕日久,遼寇因之,則幽燕非國家之有,滄、冀危而不安,此計之大失也。軍宜速進渤海,逼賊於浮陽之北,使其不得妄動,以此先聲奪人,平賊必成!”

於是越過自己防區,主動進軍至浮陽。此時距離高濟起事不過十日,王基的信件都還沒有傳到雒陽,軍隊就已經出現在浮陽北面的白浪塢,這令高濟大驚失色,原本聚集的烏合之眾,一日內就散得七七八八,僅剩數千人而已。河北平原寬闊,高濟隊伍卻缺少馬匹,致使無路可去,只能困守自造的白鳥塢,結果為王基三日攻破。此後白鳥塢被王基焚燬,其部眾除主謀外,均為王基遣散。

王基按原路返回幽州時,正趕上河北大雪,雪花從空中簌簌而落,粘在地上,竟還能看見他們來時的馬蹄印,於是王基就被稱為“踏痕將軍”。隨後好一陣子,河北秩序井然,即使推行政令時仍有齟齬,但也不再見有馬賊往來。

而在這個時候,陳沖才剛剛收到了王基的請兵表而已。得到報捷,陳沖很是興奮,他拿著信件在房內踱來踱去,看到傅幹從太學回來,才由衷讚歎道:“彥才,你給朝廷推薦了一個宿衛之臣、秘閣之吏啊。”

高濟之亂被平定後,遼軍也再次退兵,最後一點推行廢塢令的阻礙,也就自此剷除了。到了年關,陳到再次向陳沖彙報河北廢塢的詳情,原定要廢棄的二百七十四座塢堡,此時已經廢去一百九十九座,樂觀估計,最遲到明年三月,國家就能將餘下塢堡盡數廢棄。而等到那時,朝廷也就能放手在河北落實度田、錄籍、審爵等政策了。

這一年下來,國家戰事不敗,推行的政策順利進行,一切都似乎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陳沖對此深感欣慰。他沒有責備於滄州失態的皇甫酈,對有功之臣都大加褒揚。如諸葛亮加節,進爵南鄉侯,增邑三百戶;案行使者陳到進爵武遂鄉侯,U看書wwwuukahunet增邑兩百戶;督亢中郎將王基拔擢為偏將軍,進爵關內侯,賜百金。

到延熙三年(公元223年)的元旦,太后劉笳突然遣宮女到丞相府中。宮人也沒有帶別的話,當面向陳沖轉交了太后的書信。劉笳好久沒有與陳沖聯絡,還令陳沖很是詫異,還以為是她終於想開了。閱覽之後,才發現還是公事公辦。原來劉笳說的是為天子劉易發矇一事。

天子今年已經七歲,正是識字學理的年紀,而如今在宮中陪伴天子的,都是陳沖挑選的一些武人,雖說不是沒有像姜維這樣文武兼備的英才,但到底惹劉笳厭惡。所以劉笳在信中說,希望陳沖在太學裡找一些聞名可信的文人博士,到宮中來為天子講學。

為天子講學啊!陳沖看著這封信,一下就想起了很多往事,仔細算來,他已經前後為兩位皇帝講學過了。天下人都稱陳沖為智者,好似他無所不能,但在為天子傳道這件事上,陳沖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無論是嚴厲還是寬容,他都嘗試過,最後卻都不盡人意,到現在第三次為天子講學,自己能夠獲得成功嗎?

陳沖想了想,總算是在這上面認輸了。自己已經六十出頭,精力大不如前,還要忙於公務,恐怕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去教導天子了。而且隨著年歲增長,陳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恐怕也活不到天子元服了。還是為他找一些年輕的老師吧!陳沖這麼想著,又把擔任博士祭酒的傅幹叫了過來,讓他找一些現在五經博士們的述作,陳沖打算以書閱人,看看有哪些人合適。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我有一張始皇臉[秦]

冰水中的魚
身為寡婦村的未來扛把子,死了一回的李然只想不顧一切的好好活下去,找個貌美聽話的相公,生養幾個小崽兒。 她相信憑藉自己日後無與倫比的大長腿,以及英俊到人神共憤的臉蛋,定能找到好看的相公。畢竟每每看到自己俊美無雙的容顏,自己都會陷入痴迷。 但是因為她那死於造反的渣爹,她只能被迫戴著面具。 直到有一天,一個白麵小郎君無意掀開了他的面具,瞬間露出震驚的神色。 小郎君告訴自己他叫扶蘇,還帶自己去見了他的父親
歷史 連載 2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1萬字
貴妃娘娘千秋

貴妃娘娘千秋

年年雪在
野心勃勃美豔娘娘vs高深莫測帝王 甜爽型宮鬥,後期專寵。 【文案】 孟緒是忠烈之後,生得面若桃夭、豔光熾盛。 可惜同她有婚約的公子一心愛慕她的妹妹,孟緒主動解了婚約,卻一朝成了貴女中的笑話。 然而,只不到兩月的功夫,竟又傳出孟緒將被禮聘入宮的訊息。 天子風儀,區區官家公子何能及也? 這是誰看不上誰? 當孟緒踏過繁春的御道,走進梁宮的時候,沒有人不為之側目。 所有人都在猜,她究竟為何而來。 連這世間
歷史 完結 1萬字
手藝

手藝

季武長空
總會有一些人,生活在為人不知的地方,做著數千年傳下來的手藝,幾百年如一日,默默無聞......
歷史 連載 3萬字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諜戰魅力在生活詭道里

老筆輕談
諜戰融入點點滴滴生活,是人情世故,是兒女情長,是油鹽醬醋,是刀尖行走,是金錢擺弄,是百人百相。 千金棄筆從戎,英雄將軍斷劍,貪婪贓官吞金……統計局,如同縮小世界,權力,智慧,慾望,博弈。 有欺上瞞下,孤立合群,互相猜忌,左右逢源,提心吊膽。有紙醉金迷,蝶浪蜂狂,鶯欺燕妒,妾姬撒潑……
歷史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