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奧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人表態結束後,李世民不動聲色,只在心中盤衡。

象徵性地激勵一番後,李世民結束了與幾人的談話。

此時張嫣看眾人皆走,面色不善,來到李世民近前氣憤道:

“阿斗哥哥你倒是好脾氣,那張翼言語之中頗有微詞,不敢北伐就罷了,居然拿黎民生計、蜀中安危這種話來揶揄您!這……哎呀氣煞我也!”

李世民先是拍拍張嫣的腦袋,而後胸有成竹道:

“小妹儘管放心,朕心中依然有了應對之策。能拉攏的,朕不會錯過一個,不能拉攏的,朕也不會強求。但是之後他們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咯。”

張嫣不明所以,只好作罷。

翌日朝會,所有朝中大臣心中皆忐忑不安。

陛下沉寂了六七天,今日終於到了刺客之事見分曉的時候。

益州大臣之外的其它派朝臣,更多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都想看看陛下今日會與益州諸公擦出怎樣的火花。

益州諸公則是各自又分成更小的群體,不再似以前那般團結一致。

加之昨日陛下召見了益州幾名主要將領,更是讓益州諸公之間失了信任,相互猜忌、相互提防起來。

李世民則是在龍榻之上穩如泰山,今日他為益州士族準備了一份“大禮”。

一切流程走完之後,黃皓並沒有急著喊“退朝”,而堂下諸公也沒有要走的意思,畢竟今日肯定有好戲看,誰都不捨得錯過。

“黃皓,今日是益州諸公給朕答覆的日子吧?”

黃皓聽到陛下問話,趕忙回答道:“陛下英明,今日確實是調查刺客之事最後的期限。”

“既然朕沒有記錯,那益州諸公為何無人提及呢?”

堂下諸公皆默然。

李世民戲謔道:“不說話?那朕可就要以這幾日聽到的訊息為準了。”

此言一出,堂下開始騷動,並且大多是益州朝臣在竊竊私語。

“我說什麼來著?陛下肯定是知道了什麼才會連續幾天都不提此事。”

“李福、杜瓊等大族代表尚且拿不出個結果,吾等小世家就更不用說了。”

這次的騷動,已不再似以前那般,眾益州士族共同商議。而是變為關係較近的世家在一起竊竊私語。

杜瓊當時代表益州諸公應下了十日之約,如今看到益州士族開始相互猜忌,甚至指責,本來準備好的一套說辭,此刻也不敢拿出來應對陛下了。

李世民見益州諸公已然自亂,隨即笑道:

“既然諸公還需商議,那朕就先談些別的。刺客之事,在今日早朝結束之前,必須給朕一個結果!”

李世民此時覺得益州諸公雖以自亂,但尚未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於是便準備在火上澆些油。

“昨日王平等諸公,在朕書房與朕說了一些話,朕深受啟發。如今我蜀中緊要之事還是平叛,只有後方安定,民可安居,國家才能強大。”

看堂下諸公沒有什麼大的動靜,李世民繼續說道:

“朕欲著張翼、句扶二人進入汶山、越嶲二郡,主持平叛事宜。其餘原平叛將領皆受二人節制。”

李世民說到這裡,堂下猛然一片譁然。

看到此情景,李世民也適時停了下來,只是細心觀察堂下動靜。

“陛下突然重用此二人,莫非是昨日亦或者更早些時日,這二人將我益州士族的訊息透露給陛下了?”

“哼!此等為一時之榮華,置吾等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小人,不配為吾益州士族!”

“此事也不可妄下定論,萬一是陛下自己想提拔我益州戰將為平叛出力呢?”

至此,益州諸公已然亂作一團,文臣猜忌武將,武將又無法解釋。要不是在朝堂之上,恐怕益州文武都要打起來了!

李世民高坐殿堂之上,冷眼旁觀,對他來說,刺客之事此時已經不重要了。

就讓刺客之事永遠這麼懸著,讓益州諸公猜不到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資訊。

只要此事未解決,益州諸公之間就會存在芥蒂。

遷延日久,中立或者心向朝廷之人,就會為了家族長久之計而想方設法在自己這裡表忠心。

屆時,益州諸公再也無法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朝廷,那時候也將是自己提拔嫡系、推行新政的最佳時期。

到那時,但有攪局者、反抗者、阻撓者,自己定要以雷霆手段擊之。

益州諸公就只能選擇徹底投靠自己,不久之後,蜀漢將成為一個嶄新的強國。

北伐,進而一統天下,將指日可待!

正當李世民在心中描繪美好藍圖之時,譙周自文臣班列中轉出,稽首高聲道:

“啟奏陛下!臣有事奏!”

譙周乃蜀中大儒,最是敬服諸葛亮,奈何其也是個不支援北伐的投降派。

譙周本以為暗中攪動益州局勢,可與陛下爭鋒,進而打消陛下“窮兵黷武、誓要北伐”的念頭。

沒曾想陛下突然轉換策略,在朝堂之上放鬆了對益州士族的打壓,致使本就脆弱的益州士族聯盟,瞬間瓦解。

譙周不想失去之前對於陛下的平衡和制約,於是這才硬著頭皮上奏,企圖調和益州士族之間的矛盾。

李世民本想任由益州士族之間矛盾激化,最後自己再出面以“暫不追究刺客之事”來終結此次爭鋒。

沒想到譙周這時候冒了出來,李世民心中有些為難。這譙周當世大儒的頭銜太硬,自己沒有確鑿有力的把柄在手,還真不好動他,只能和他扯皮。

想到這裡,李世民無奈搖搖頭,高聲道:

“既然是譙愛卿有話要說,那朕自當應許。”

堂下諸公被譙周與陛下兩人的“高聲”打斷了爭吵,反應過來後,各自豎起耳朵靜靜看著譙周。

“啟稟陛下,既然刺客之事已然到了期限,臣以為陛下可先處置此事。臣以為,此事必須有個結果,不論是哪家的誰在背後指使,皆應調查清楚並將之嚴懲。畢竟天下之大,陛下為尊,任何事都比不過陛下龍體安康。”

益州諸公聽譙周此言,也都恍然大悟,各自暫時放下爭執,附和起譙周來。

李世民心中氣惱,本來可以瞞天過海,就此把刺客之事懸在益州氏族頭上,令其互相猜忌。

譙周這麼一說,把眾人關注點又拉回刺客之事。這是逼朕交出實底啊。

倘若朕知道刺客之事幕後主使,那譙周這麼一說,朕只能選擇先治罪真兇。

真兇一出,案子算了,益州士族之間就沒了互相指責的噱頭,過不了多時自然又會內部團結。

倘若朕逼著益州諸公要說法,那就是變相承認,朕沒有掌握多少有力證據。加上他們隨便拉出個替死鬼搪塞於吾,吾不好辨別真偽,這就更加坐實了益州士族無內奸。

害!這傢伙,不好好研究儒學,在朝堂上搗什麼亂呢?

李世民一時語塞,在龍榻之上兀自沉默。

譙周看陛下未曾回應,繼續道:“不如陛下先聽聽我益州諸公對刺客之事的調查結果?看與陛下所想所知是否一致?”

李世民聽罷,不免面露兇光,咬牙切齒。大膽譙周!得勢不饒人,竟敢如此揶揄朕!

正當李世民進退兩難,就要爆發之時。

黃皓突然開口了:“啟奏陛下,奴婢有事奏。”

李世民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小宦官,心中對於黃皓的器重又加了一分。

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即使不能扭轉局勢,最少也能為自己拖一拖時間,說不定自己就想到應對之策了呢?

李世民得意地看了譙周一眼,轉而滿意地看向黃皓:

“黃門令黃皓,你有何事奏?”

黃皓邪笑著看了譙周一眼,高聲道:

“陛下,奴婢奏告譙周抗旨不尊!”

這下不僅堂下諸公,連李世民都是一驚。

“黃皓,你可要想好了再說。雖說你是朕的貼身奴婢,但倘若你汙衊朝中重臣,朕也保不住你!”

李世民怕黃皓為了這種事丟了性命,畢竟是自己用著順手的忠心奴婢,李世民只好搶先一步提醒他。

堂下諸公看陛下都這麼說了皆以為黃皓剛才衝動之舉,這下定會知難而退。

於是又開始想著看陛下如何收場。

“奴婢謝陛下提點!奴婢仍要奏告譙周抗旨不遵,還要告益州諸公,包庇之責!”

黃皓此話一出,眾皆驚歎!

李世民也來了興致,他倒要看看這黃皓今日這招“圍魏救趙”到底威力如何。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炸翻侯府和離後,被王爺掐腰猛寵

炸翻侯府和離後,被王爺掐腰猛寵

香梨呀
安七恩是安府之女。 陛下賜婚,將她嫁給只剩下一口氣的活死人侯府世子喬江鴻沖喜。 上京所有人都認為安七恩嫁過去就是實打實的寡婦。 安七恩嫁入侯府後,一心一意學醫問藥,經過三年的努力把只剩下一口氣的喬江鴻從閻王爺那救了回來。 可沒想到喬江鴻大病初癒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心愛的白月光帶回侯府。 並聲稱,“書梨才是我鍾愛的女子。” 從此喬江鴻寵妾滅妻。 沈書梨不甘為妾,陷害她與小叔子有私情。 最後安七恩被休。
歷史 連載 47萬字
死後被宿敵強娶了

死後被宿敵強娶了

餘何適
【全文精修,盜版劇情錯漏不齊,恕不負責。創作不易,請支援正版,謝謝大家!】 weibo@晉江餘何適,歡迎來點菜各種福利~ 【古代背景人鬼文,宿敵文學,雙向救贖】 大魏皇后沈今鸞死前,恨毒了大將軍顧昔潮。 她和他少時相識,為家仇血恨鬥了一輩子,她親手設局將他流放北疆,自己也油盡燈枯,被他一碗毒藥送走。 生前為了家國殫精竭慮,她死後卻被汙為妖后,千夫所指,萬人唾罵,不入皇陵,不得下葬,連墳頭都沒有。
歷史 完結 3萬字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金色魚鉤
穿越+權謀+熱血+殺伐+爭霸+風流+無系統。朕不為己身殺一人,卻可為國屠千城! 平內亂、滅外敵,朕!必將讓大明屹立於世界之巔……
歷史 連載 4萬字
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

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

筆畫豐年
趙承穿越大陳成為一個地痞,陰差陽錯被小媳婦買回了家。 明明吃不飽飯,住不起房,小媳婦卻將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趙承。 從那以後小媳婦多了一個買來的夫君,而大陳多了個白身國師。 憑著高中知識,帶著現代營銷手段。 趙承不但要自己吃飽,還要讓工業革命席捲這個世界。 多年後,大陳皇宮。 “愛妃啊!快幫朕砍一刀,只差三個人朕就能得到國師這三千重甲了。”
歷史 連載 31萬字
漢劍

漢劍

尼古拉斯皮皮汪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霍光輔佐18歲的昌邑王劉賀登臨大寶,改號元平。 可命運總是喜歡捉弄於人,荒淫無道的昌邑王在位僅27日,便被霍光率眾大臣攜上官太后召令廢黜。 霍光為何要親手毀掉自己捧上皇位的劉賀,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恩怨……本已有廢立之權的霍光為何一次次對宣帝示弱,最後還權於宣帝。 他是史書上有名的權奸?還是一位被人誤會千年,對漢室忠心耿耿的賢臣?
歷史 連載 0萬字
嬌養太子妃

嬌養太子妃

小舟遙遙
四歲那年,明嫿見到小太子的第一眼,就記住這個仙童般漂亮的小哥哥。 及笄那年,她被欽定為太子妃。 明嫿滿懷期待嫁入東宮,哪知妾心如明月,郎心如溝渠。 太子只看重她父兄的兵權,對她毫無半分愛意。 明嫿決定和離,換個新男人,圓了她的姻緣夢。 看著桌前的和離書,太子裴璉提起硃筆,畫了個圈。 明嫿:“你什麼意思?” 裴璉:“錯別字。” 明嫿:“???我現在是要跟你和離!你嚴肅點!” 裴璉掀眸,盯著滿腦子情愛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