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賈蟻站於家蟻的身前,道:“相國,你勾結西南域的兵卒反叛,攻下石灘城,在石灘城起兵。若你的陰謀成功,後果不堪設想。辛有白楓將軍平定了叛亂,才粉碎你的詭計。”家蟻道:“一派胡言。”又面向白蟻王,道:“大王,臣定是受此等奸佞小蟲的誣陷,大王,不要聽此讒言。”白蟻王起身,道:“它是奸佞小蟲,你是什麼?是忠臣嗎?”隨後拿起案桌之上的錦帛,道:“物證在此,你還有何話可說?”又扔下,道:“你好好看看吧。”隨後拿起錦帛,開啟是一封書信。白蟻王提醒道:“這可是你的字跡。”家蟻看著這封書信,確實是它的字跡,驚詫道:“這,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令他簡直不敢相信。白蟻王站於家蟻的身前,道:“你不是要逼孤禪位嗎?想玩孤就給你。”家蟻磕下頭,道:“臣不敢。”白蟻王走上,望向跪於下的家蟻,道:“你還有什麼不敢的,謀反都敢做,敢做就別不敢承認。相位是不會滿足你的私心的,還有,你不是要斬殺賈蟻嗎?”隨後拔出長劍,扔下,道:“現在賈蟻就在孤的身旁,你在孤的面前一劍刺死它,索性將孤的性命一併取去。”家蟻將頭重重的磕在地上,道:“臣誠惶誠恐。”白蟻王道:“為何孤不殺賈蟻?孤將心裡話說給你聽。你們總是把孤捧的很高很高,孤不是你們膜拜的神,也不是古之聖賢,同樣也不是像堯舜那樣至明的君主,孤和你們一樣,是一條蟲,是蟲都有七情六慾。你們都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能治病,但是忠言聽久了是會煩的。賈蟻沒有像你那麼的聰明,經常會犯錯成為你們彈劾的把柄,但是它會琢磨孤的心思,能夠知道孤想的是什麼,要做什麼,哄孤開心,去取悅孤。我也在看孔子寫過的春秋,它和其它大臣一樣,結黨營私了嗎?沒有,去想過造反逼過孤了嗎?也沒有,你總不會想讓孤的身邊連一個說話的蟲都沒有吧。如果孤如你們所願斬殺賈蟻,那麼孤可就真成了孤家寡蟲了。”隨後傳進御林軍,道:“將它帶下去吧。”家蟻被兩邊的御林軍帶下,下了大獄。

白蟻王轉身面向賈蟻,道:“賈蟻,你可以下去了。”賈蟻走上跪下,道:“父王,兒臣還有一事啟奏。”白蟻王坐於案桌之前,道:“有何事奏上來吧。”賈蟻抬頭望之,道:“此次謀反相國已生異心,賜溫君死,可斷了相國的謀反之心。”白蟻王驚起,道:“你是要孤去殺自己的親弟弟嗎?”白蟻王開始猶豫了,賈蟻又道:“父王,溫君不可留啊!”隨後又道:“兒臣願替父王行萬難之事。”白蟻王揮揮衣袖,道:“你去辦吧。”

賈蟻端著白蟻王所賜下的鴆酒走進溫君的寢宮。賈蟻推門而入,行禮道:“溫君。”溫君起身走上前,道:“怎麼,王兄沒有前來,臣弟要見王兄。”賈蟻道:“大王忙於國事,御賜之酒,派臣來問候。”溫君答道:“替我傳個話,臣弟安好,王兄好好忙於國事,不用擔心臣弟。”又移向賈蟻端在懷中的御賜之酒,道:“將它擺上來吧。”又坐於案桌之前,望向站於一旁的賈蟻,道:“你上前來與我同飲吧。”賈蟻道:“這是大王御賜之酒,臣不敢與君同飲,怕大王責怪。”溫君倒也很熱情,道:“我獨飲此酒也就沒有什麼意思啦?”賈蟻只有坐上前來,溫君為其斟酒,而後將酒斟於自己身前的酒爵之中,一飲而盡,道:“好酒,好酒啊!”又望向賈蟻,道:“你怎麼不飲?”賈蟻猶豫不語。溫君忽然感到腹中絞痛,道:“此酒有毒。”望向賈蟻,道:“你,你。”溫君捧腹艱難的起身,強忍巨痛,道:“王兄還是不肯相信臣弟,臣弟是被它們逼的。王兄,謀反並非臣弟本心啊!”烏血上臉,隨後從口鼻之中緩緩的流下,強忍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臣弟真希望生活在平常百姓之家。”打翻案桌之上的酒壺與酒爵,使其滾落下來,溫君倒下,說出最後一句話,道:“王兄,王兄,你為何?為何?要殺我啊!”嚥氣,雙目圓瞪,烏血從眼角流下,面部驚恐,口張開,血泡從口中溢位。賈蟻見狀慌忙後退,不慎跌倒,又爬起奔出,一個踉蹌摔倒,抬頭仰望,見白蟻王站於溫君的寢宮之外,趕緊跪下,道:“父王。”整個身體不斷的顫抖。白蟻王望向溫君的寢宮,道:“弟啊!是王兄對不起你。”轉身面向賈蟻,看賈蟻那驚懼的神態,道:“你怕了。”賈蟻連說話都不是那麼的利索,吞吞吐吐的道:“兒……兒臣,父……父王,兒臣為父王辦事,不怕。”白蟻王道:“它是孤的親弟弟,也是曾經的白蟻王,孤知道它懦弱膽小,怎麼可能會謀反呢?賜諡號溫和仁德君,厚葬了吧。”溫君隨有些諡號而厚葬,其靈位不能進太廟,受後世供奉。葬於王陵之側,做為陪陵,溫和仁德君只是一個虛號吧了。白蟻王走進溫君的寢宮,陰風四襲,吹起簾紗,在風中飄揚,又是那麼的蒼涼。

家蟻坐於大獄之中,無意之中聽到獄卒擺談此事,日夜而哭泣,道:“大王,你好糊塗啊,殺弟將背上千古罵名,百姓離你而去,白蟻族亡矣!休矣!”坐於草蓆之上,沉思閉目。大司寇聯絡言官,為家蟻求情,上萬言書。白蟻王將其棄置一旁。這麼多的官員為家蟻求情,若是相國真的要謀反,那還真是一呼百應,這還了得。拿起放於案桌一旁的錦帛,觀看一會兒又將付之一炬,即使它真的對相國動了殺心,也是於心不忍的,在殺與不殺之間徘徊。

深夜,尾蟻在這個時候進入賈宅,拜訪賈蟻。賈蟻走出迎接,道:“先生,請隨我入廳中敘話吧。”尾蟻隨賈蟻入廳堂,轉身道:“請先生入座吧。”尾蟻走上前坐下,賈蟻方才坐下。二蟲相對坐下,甚為高興,道:“先生此計甚好,只需用兩計就讓相國下獄,相國的性命堪憂啊!”尾蟻問道:“為何?”賈蟻答道:“大司寇聯絡眾多言官為相國求情,可見相國之權勢在朝堂之上是一呼百應,直接威脅到王權,使大王更加的相信它結黨營私,若是相國真的要謀反呢?大王生性多疑,必殺之。”尾蟻道:“相國不能殺。”賈蟻有些疑惑了,問道:“這是為何?”尾蟻解釋道:“此時殺相國與不殺相國已無益了,溫君之死這對於相國來說打擊是很大的。它心中的大王應該是一個仁德的君王,白蟻王與它心中的君王是大相徑庭的,即使是保住了相國它已無心留念於朝堂,必會離開。你認為大王會真的殺相國嗎?”賈蟻聽了它這句話以後,甚是不解,問道:“難道先生認為大王不會殺相國,是這樣嗎?”尾蟻道:“如果你認為大王會殺相國那就大錯特錯了。貴族的大王與相國同是白真門下的弟子,感情甚篤是你我所不能瞭解的,你家大王即使是動了殺機也會念及這份情誼的,你可仔細的想一下,謀反可是滅族之大罪,斬立決就是了,你家大王將它下到獄中,實在是有些反常。”賈蟻細想一下,道:“先生此言有理,那我該如何去做?請先生教我。”尾蟻道:“力勸大王,不要殺相國,可藉此迎合大王,大王相信你的蟲品更加的依賴於你,且不是皆大歡喜。”賈蟻不斷的點頭,道:“精闢,我這就進宮面見大王。”尾蟻起身道:“那我這就告退了。”隨其退後幾步,賈蟻起身走上前,道:“還是我來送送先生吧。”尾蟻轉身道:“賈相公不必相送,留在府中。”

尾蟻回到驛館之中,收拾好行禮,坐上棚車離去,扮成商隊混出都城,延此羊腸小道奔去。這時天剛剛亮,見田地荒蕪,無蟲耕種,四處有更多的饑民餓死。糧荒在白蟻族蔓延,一場糧食戰爭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百姓流離失所,四處乞討,見這遍地的屍體,是一場戰爭下來所不能及的。一個老婦懷中抱著餓死的孩童坐於荒地之中,一直守護。禿鷹在上空徘徊,野狗時常的出沒於草叢,尾蟻一路走來才真正的體會到什麼是民以食為天?更如詩中言:

荒田更無人,雞豚無犬吠。烈日當空灼,旱田無相種。流年無收成,州城鬧饑荒。餓死在田埂,野狗相食爭。荒野白骨累,何處有人家?人心借惶惶,烈炎獨守望。人畜皆餓死,飛沙埋土黃。黑膚骨如柴,呆滯與目視。民生多為堅,天災連烽煙。甲兵又橫行,爭戰幾時休?家國破山河,殘垣處斷壁。休戰罷刀兵,百姓盼和平。耒陽馳尺素,見得臥道借哭泣。魂魄飄所依,荒煙漫孤冢。依稀村落間,山下疫病傳。老叟問老婦,老婦鋤方田。林蔭風亂擾,蓬髮更是催。託家帶小童,數十皆累贅。無奈病榻前,亂兵馬蹄聞。忽如一夜宅,煙村無炊煙。百姓盼和平,豐足待流年。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老鄉,你咋就混成了六星上將

老鄉,你咋就混成了六星上將

一點點樂
主角江浩穿越亮劍世界,他是李雲龍的小老鄉,建國前三顆星,建國後三顆星,而李雲龍才一顆星,這可把他氣得……\n孔捷: “我說老李,你有什麼不服氣的,有本事你也去刺殺崗村老賊呀,你老鄉立下的功勞比天還大……”\n李雲龍老老實實說道: “那是那是,旅長房間的蝗軍夜壺堆得都裝不下了,我可沒那個本事!”\n……
歷史 連載 2萬字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風簾翠幕
昏迷醒來,穿越成一代悲催皇帝漢獻帝,董卓火焚洛陽,挾帝西遷,袁紹、曹操、孫堅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皆欲挾天子以令諸侯。 亂世之下,皇帝不過是玩物,但是現在他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安車謀定天下計,帛書收歸老臣心! 收西域,並身毒,驅虎吞狼定中原;逐匈奴,破鮮卑,十年礪銳遂一統。 用堅船利炮,開啟歐羅巴的大門,發現新大陸,建立大漢殖民地,成就日不落大漢帝國!
歷史 連載 4萬字
鰥夫十六年

鰥夫十六年

傾頹流年
[wb@傾頹流年,有好玩的東西]追妻火葬場|破鏡重圓|狗血(拒絕一切寫作指導) 裴稚陵難產死於元光帝三年的初冬,到死也不過是個妃位。 她是他第一個女人。眼看他登基為帝以後,宮中不斷添了新人,裴稚陵莫可奈何。 她謹小慎微,賢良淑德,想著得不到他的人,得到皇后之位也不錯。 這是她僅存的念想,被元光帝淡眼瞥過,一語否定:“稚陵,你向來體貼朕,今日怎麼如此不懂事?” 只因她父兄滿門戰死,她的家族再不能做他
歷史 連載 2萬字
玉蛇引

玉蛇引

江楓愁眠
每晚八點更新 韶山有蛇,其名黃玉。 茯芍破殼以來,在韶山待了三千年。 她出不去山,沒有父母兄弟,只有一條老蛇作伴。 直到一日,一條美豔的墨蛇突然闖入結界,昏死在茯芍面前。 從未見過同類的茯芍驚為天人,每天圍著這條漂亮姐姐游來游去。 “姐姐,你真漂亮。” “姐姐,你吃肉還是吃素?” “姐姐,你每年春天是怎麼度過的?” 茯芍喜歡這條漂亮姐姐,漂亮姐姐也喜歡她。 她蛻了皮,把那張綴滿了顆顆黃玉的蛇皮送給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