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挑刺的記者
言蹊雲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好好立這個典型,縣政府宣傳部可謂是廢了老鼻子勁。
連兩報一刊黑江省工作站的記者都給請來了,再加上一些北方的報刊雜誌,共來了七八家,總共有十幾人。還是跟武裝部借了大卡車,才能一趟把記者們送來。
陸清安兩人決定先帶大家去參觀大隊的副業。路上,記者們問題不斷,兩人真是每回答一個字都要先斟酌一番,生怕一個沒答好,給大隊招了黑。
短短一段路,走得兩人汗流浹背,感覺比干一天農活還累。
先去的養豬場,記者們見窩裡還有六頭豬,長得還都挺肥的,便問怎麼還剩這麼多豬。
陸清安趕緊跳出來說這是留著大隊過年的年豬。
“別的生產隊都只留一兩頭豬過年,怎麼你們大隊留這麼多?城裡可非常缺肉。”有個女記者皺眉問。
陸清安瞧了那女記者一眼,人胖乎乎的,一看就沒少吃。
但還是笑著回答:“別的生產隊人少,我們大隊人多,有將近1200口人。這六頭豬看著多,但真殺了,出肉頂多也就六百來斤,這均下來,每人也就半斤的量。”
“每人半斤也不少了,城裡許多人家,一家子過年也就一兩斤肉。”
“農村一年到頭的,也就這段時間能吃點肉。”陸清安也不笑了,這女記者怕不是來找茬的。
那女記者努了努嘴,沒再繼續說,倒是有記者見豬養得不錯,問起了養豬的方法。
這點陸清安樂意回答,這可是他這幾年琢磨出來的好方法,要是能被推廣出去,讓別的大隊受益也不錯。
“這養豬,首先要注意衛生,豬舍要乾淨整潔,這樣豬才不會生病,其次,就是吃的要費心,我這琢磨了幾年,琢磨了個方法。把豬草和老菜幫子混合煮了,再配著點米糠和麥皮,如果有豆渣最好,這樣豬愛吃,長得也快……”
那女記者聽說拿菜餵豬,又跳了出來,“城裡的工人同志吃菜都難,你們大隊竟然拿蔬菜餵豬,這不是搞資本主義作風?”
現場瞬間一陣靜默,蘇茉來了也有一會兒了,實在聽不下去了。這女記者一看就是授了誰的意,過來找茬的。
“這位記者同志,你是想當個反革命分子,挑起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嗎?”蘇茉聲音不大,但在場的人都聽清了。
那女記者當即臉色一變,厲聲斥道:“你是誰?怎麼胡亂給人扣帽子,別是敵特分子。”
“我是下鄉知青蘇茉,要說扣帽子,還是你擅長,一會兒資本主義作風,一會兒敵特分子的。”
那女記者當即臉黑了。
蘇茉拿下揹簍,放到地上,幸好她過來的時候,順帶把老菜幫子背來了。
“我是過來送老菜幫子的,各位記者朋友可以過來看看。這是我昨天醃酸菜的時候摘下來的,菜老了不適合人吃,所以送來餵豬。這一筐老菜幫子,大隊會給我計一工分。”
“這老菜幫子,如果不送來餵豬,也是在地裡腐爛。這麼合理利用、變廢為寶的事情,怎麼在這位女記者口中,就成了資本主義作風了?”
各位記者探頭一瞧,確實不是什麼好菜葉,看著確實老了,而且有些還發黃了。這東西呢,丟了也成,但真要吃,也不是不行。
“農民同志在鄉下種地,自己種菜,吃菜自然會比城裡方便一點,在菜充足的時候,老菜幫子不吃也正常。工人同志在城裡生產,有時候難免會有吃菜困難的時候,但國家已經在儘量調配,保證供應了。”
“你不能因為農民同志多吃了兩口青菜,就給人扣個資本主義作風的帽子。難道在你眼中,農民同志就該吃糠咽菜,吃不飽穿不暖,才算正常?”
“還是你認為,工人階級天生就要高農民階級一等?”挑刺嘛,誰不會。
“偉大的主席同志都說了,階級平等。但從你的話來看,在你心中,兩個階級是不平等的。要麼,就是你要搞事情,挑撥兩個階級對立,破壞階級團結。我嚴重懷疑,你是反革命份子。”
“請問誰知道這位女記者,你是哪個報社的,叫什麼名字?我覺得你的思想很有問題,我認為你很難寫出公平公正的報道,我要寫信到你單位去投訴。”
那女記者自然不敢搭話,躲在邊邊拿著照相機的陶培勝,捏著嗓子把那女記者的姓名和所屬報社說了出來。
他早就看她不順眼了,一路唧唧歪歪好像她有多能似的。這老陸的小媳婦也是夠厲害的,一番話就把人懟得啞口無言。
那女記者見被人爆了姓名,臉色由黑轉紅,最後變成絳紫色。
“我,我不過隨口一說,沒必要這麼上綱上線吧。”
她這工作可是好不容易得來的,要真被她寫信過去投訴,只怕這工作得丟了。
蘇茉嗤笑,“那希望你寫稿子的時候,不會隨手一寫。要是做不到真實準確,客觀全面,我建議你還是換一個職業。否則,很可能你的隨手一寫,會害得許多人家破人亡。”
那女記者諾諾了半天,一句話都沒敢說。又害怕蘇茉真寫信去投訴她,真是不敢怒又不敢言。
陸保國偷偷給陸清安比了個大拇指,還是這老貨聰明,知道把他老兒媳找來。
這靠筆桿子吃飯的人,就該筆桿子硬的人來應付,一番話就把人懟得說不出話了。
陸清安讓人叫蘇茉過來,本意是認為她跟這些記者應該比較好溝通,找她過來幫忙的。沒想到一來,還真就幫上大忙了。
這要真被扣上個資本主義作風的帽子,這先進生產大隊的名譽恐怕就要被擼了。
到了這一步,蘇茉也不好留下來了,把老菜幫子給了餵豬的老頭,就撤了。
看完副業,兩人又帶著記者們到地裡溜達了一圈,著重給他們介紹了這兩年新挖的水渠,以及糧食增產的原因。
經過剛才那一出,接下來的參觀,記者們都乖覺了很多,問的問題也沒那麼尖銳了。
參觀完,一部分記者們留下來採訪大隊幹部,一部分則到村子裡逛逛,找社員們瞭解情況去了。
肯定不能大隊幹部說什麼就是什麼,還是要找社員問問,才能瞭解最真實的情況。畝產萬斤的虛假報道,可不能再出現了。
陶培勝也拿著相機,混跡在其中,一邊拍一邊暗中查探,看有沒有可疑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