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鐺…鐺…鐺……”

清晨,伴隨著晨鐘聲在古樸的城牆內響起,一座盤臥在長江南岸的巨大城池也慢慢在江面水霧消散後展現。

當黃棕壤夯實的高牆出現在長江岸邊,隨之而來的是一道看不到邊的黃棕色城牆。

它如一道長城般,就這樣出現在了長江過往漁船上的水手眼前。

這城牆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僅有在城門等地段才能看到青石城磚,看上去簡陋至極,與影視劇中用青磚壘砌的雄偉城牆無法比擬。

可如果能從空中俯瞰,那這面簡陋的城牆,或許能被譽為這個時代的世界奇蹟之一。

當太陽從東邊升起,將水霧徹底驅散,城樓之上迎風招展的一面面“朙”字旌旗終究展現在了這個時代的面前,與初升的太陽一般,籠罩著整塊大地。

在這個時代,能營造出這樣規模,並且存在於長江南岸的城池僅有一座……那便是應天府南京城。

明南京城,這是大明朝京師應天府治的所在地,亦是此時大明朝首都。

作為中原王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都城,其規模之大,史上諸城均難望其項背。

同時,它也是此時全世界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鐺……”

當晨鐘聲音結束,在城中居住的人們已經起床開始工作,亦或者前往自家田地耕種。

不過比較他們的才出發,此時南京城南部的大教場內卻是已經站滿了一名名身穿甲冑計程車卒。

他們矗立在大教場上,以百人為一隊,每人頭戴鐵盔,內搭紅胖襖一件,外部披戴明晃晃的扎甲一套,腰間繫有腰刀一柄,長弓一張,副配弓囊,囊內還有弓弦二條,箭三十枝。

此外,眾人身背團牌一面,手執丈三長槍一杆,全身甲冑軍械,所負重不下六十斤,而這樣的人足有兩萬餘名,他們好似一座鋼鐵長城,就這樣矗立在這大教場之上。

眾人在此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只為服務坐在校臺之上的那一位……

諸軍之中,一名身著重甲,僅有十五六歲的少年抬起了頭,仰視著坐在校臺上的那一位。

那位年逾六旬,圓臉長白鬚,眉目慈善,看得出年輕時長得十分雄偉。

他身材五尺五六寸,頭戴烏紗折角向上巾,身著黃色盤領窄袖袍,腰間束帶間用金、玉、琥珀、透犀所制,無比華貴。

在他左側,侍有一名身著紅色盤領窄袖袍,濃眉大眼顏清秀的正氣青年。

在他右側,侍有一名年紀三旬,身長六尺逾,面容英俊,氣概瀟灑,身著重甲,外披袍服的壯年武將。

左右往後,是諸多內著重甲,外披袍服的武官,之後才是一些身著官員常服的文官。

再往外,則是身著重甲卻身材矮壯,面板黝黑的西番士卒。

坐在正中的那位六旬老人,便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而眼下,正是他定下考校在京內外武官子弟武藝的日子。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十五……

為了這一天,有的人練了幾個月的好本領,激動的等待自己大放光彩,也有的人這幾個月來終日花天酒地,眼下緊張地汗流浹背。

少年人很好,他不屬於這兩者的其中一員,而是屬於天賦異稟。

“殿下,您怕不怕?”

“我怕個球頭!”

一人小聲詢問,打量朱元璋的少年人下意識嚷嚷了回去,等他意識不對的時候,抬頭一看,果然上位的朱元璋已經看向了他們這邊。

不僅僅是朱元璋,便是在其左右的人也紛紛看了過來,一時間整個大教場裡,少年人成為了此刻最引人注目的顯眼包。

“完犢子……”看著臺上都看著自己的眾人,少年人此刻比吃了苦膽還苦。

“那是老四家的二小子對吧?果然本性難改……”

臺上,朱元璋面露不喜,而旁邊的壯年將領則是作揖為朱高煦開解道:

“陛下,此小子參軍以來老實本分了不少,今日想來是見了陛下,有些高興導致行跡放蕩了。”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緊接著看了看朱高煦所在的方陣,不免皺了皺眉。

在他眼中,這個充斥著諸多武官子弟的千人方陣破綻百出,如果換做他年輕時,只需要一支百人長槍隊就能擊潰這群武官子弟。

“魏國公,開始吧……”朱元璋示意壯年將領開始,而壯年將領見狀也連忙回禮應下:“臣領命!”

在應下之後,他轉身走到了校臺前,眼神示意了一下旁邊的四衛指揮使,隨後四衛指揮使紛紛舉起手中一面面紅旗,揮手間以旗語號召諸軍散開。

很快,大教場內最為精銳的兩萬餘名重甲精銳依隊,一隊隊散去,並退到大教場的邊緣,只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場地,以及那千人規模的武官子弟。

隨後,千人武官子弟又分作十隊散開,每隊百人,各自站在本隊訓練時定好的位置上。

不過這途中許多人分不清自己所處哪一隊,以至於隊序凌亂,看得高臺上朱元璋直皺眉頭。

四衛精銳花費幾分鐘散開的事情,到了武官子弟這裡,卻足足花了兩倍的時間。

等眾人終於穩住陣腳,高臺上的百餘名健壯力士才異口同聲的喊起了這次考核的內容。

臺下,少年人深吸了一口氣,又看了看四周東倒西歪的武官子弟,心裡的竊喜幾乎都快從臉上溢位來了。

“今日就是我朱高煦改頭換面的第一天!”

瞧著四周人,朱高煦激動的抓緊了手裡的槍桿,連帶著身上四十餘斤的甲冑都不顯重了。

自三個月前他適應了這具身體後,他便知道自己來到了大明朝的洪武二十七年,並且自己的身份還是一個未來的郡王。

這身份讓朱高煦高興的合不攏嘴,但當他在前身的記憶裡得知自家老爹就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朱棣後,他的心情直接跌落到了谷底。

以他前世的記憶,不出意外的話,他將在一年之後被爺爺朱元璋冊封為高陽郡王,然後被留在南京繼續讀書。

過幾年,爺爺朱元璋駕崩,自家那個“大兄”朱允炆就會在自家爺爺駕崩幾個月後開始削藩。

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

不到一年時間,自己還活著的十九個叔叔一下被幹掉四分之一,而自家老爹被逼的裝瘋賣傻,最後硬生生被逼著奉天靖難。

而自己,雖然僥倖跑路回到了北平,但結果卻被自家老爹帶著走上了造反之路,在這片大地上演一場被稱為“靖難之役”的世界級表演。

後來爭儲不利,自己部下被殺,自己還在老爹和好大哥死後被自家的大侄子囚禁了起來。

事後,自己一腳絆倒大侄子,然後被大侄子做成了宣德年間三大特色的“宣德燒烤”。

“直娘賊……”想到自己的命運,朱高煦暗罵不止。

他抬頭看向了高臺上那個濃眉大眼的“本分人”朱允炆,恨不得這會兒就把朱允炆之後乾的事情告訴朱元璋。

不過以前身留下的記憶來看,如果他敢這麼詆譭皇太孫,估計被圈禁鳳陽高牆就是他的結局。

想到這裡,朱高煦深呼吸了幾下,腦中回想起了自己過去三個月的所作所為。

他先是吵鬧著從諸王讀書的地方搬了出來,然後死皮賴臉的纏著自家舅舅徐輝祖進了軍營,苦練了三個月好本領。

直到今日,他以藩王之子的身份和一群武官子弟混跡到了一起,而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他要向自家爺爺表現出自己已經改頭換面,並且想要衛國戍邊的想法,以此讓其提前把自己放回北方。

朱高煦回想過歷史上前身的一生,除了靖難老將的丘福和北方蒙古歸化的韃官,似乎就沒有幾個文人選擇支援自己,以至於自家老爹根本不可能選自己。

如果自己和歷史上一樣在南京蝸居,那自己只能在五年後單槍匹馬的參加靖難,即便如歷史上的前身一樣表現優秀,那也不過只是一個先鋒官罷了。

但如果自己能獲得出鎮地方的機會,那自己就可以以原始股的身份和自家父親一起靖難。

兩者看似沒有區別,但其中區別就是漢王朱高煦和秦王李世民的區別。

沒有自己的班底,留給自己的結局就是成為宣德年間的三大特色。

有自己的班底,即便最後不能坐上那把椅子,自己也能退居地方,保住自己的一條命。

腦中想法落到實處,朱高煦攥緊了手中的丈三長槍,下定決心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散開的空地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人在天牢,我是最強皇子

人在天牢,我是最強皇子

顧九溪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我退隱後,大漢傾覆,曹操慌了

三國:我退隱後,大漢傾覆,曹操慌了

多喝熱水啊
蕭尋穿越三國,輔佐曹操順風順水的來到赤壁之戰。 結果,曹操卻因為太過順遂,膨脹了。 蕭尋:“丞相,赤壁之戰兇險莫測,戰之必敗,還請丞相退兵!” 曹操:“蕭尋你未免太過謹慎,天下大勢,優勢在我!且我之才,不下諸葛周瑜,取這小小赤壁,如探囊取物爾!” 蕭尋:“江上大霧瀰漫,敵人定不能大規模進攻,請一上將出戰,定能生擒敵將,一舉破敵!” 曹操:“此言差矣,大霧瀰漫,敵人不知所蹤,當以弓箭御之!” 結果,
歷史 連載 4萬字
晉末的卯金刀

晉末的卯金刀

倚夜聽雨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胡人為禍天下……哦,我也出了力……那就踐行金刀之讖,賠天下一個太平。
歷史 連載 34萬字
操控祖宗,從大秦開始創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從大秦開始創不朽世家

杳魚
長相普通,名字大眾的張偉收到了一個奇怪的遊戲機。當他發現遊戲機裡的東西不僅僅可以具現到現實,就連裡面的人物都是自己家族的老祖宗後,一切都改變了......他曾操控老祖宗見嬴政統一六國登基稱帝。 他曾見大秦二世而亡,天下動盪。他曾操控老祖同詩仙李白於月下飲酒,作對吟詩。 他曾親眼見族人登至巔峰,亦見家族崩壞,千載籌劃險些破碎.....張偉:“要保證家族傳承不斷的同時並在整個歷史長河之中儘可能的去擴大
歷史 連載 14萬字
封地1秒漲1兵,女帝跪求別造反

封地1秒漲1兵,女帝跪求別造反

夏小秋
大乾皇朝,穿越成為虎威大將軍之子的秦澤,遭女帝卸磨殺驢,剝奪兵權,封貧瘠兇險之地北涼為其封地。 入北涼前夕,秦澤覺醒至尊領主系統,1秒鐘自動獲取1積分,積分可兌換人口,糧草,軍備,兵種,大將。 利用積分,秦澤逐一擁有歷史上的各個大將, “古之惡來”典韋,"冠軍侯 “霍去病,殺神”白起, “兵仙”韓信...而兵種模版則直接讓秦澤擁有最強軍隊!秦銳士...玄甲騎...背嵬軍...虎豹騎。 當秦
歷史 連載 59萬字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張圍
網文填坑節來襲,獨家番外連載爆更,大佬包場免費看。(日常文+輕鬆)四海平定,天下安寧。 大唐民風淳樸又彪悍。張陽用上輩子學來的土味情話娶了一個小媳婦,家中雖清苦但日子也幸福。 賺錢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倆舉杯,敬更好的生活。……每當李世民想起自己的女婿就會說道:“你們知道嗎?明明通曉天地奧秘,如此驚才絕豔的人,卻總說自己沒讀幾年書,他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靖神色悲愴, “在他的面前,兵法也無用?
歷史 連載 3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