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機的阿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吾之志乃是讓天下所有的黎明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高低貴賤,人人都可讀書識字,都可明辨是非。

吾之志乃是為了讓這天下人人平等,再無階級壓迫,讓這世間再無不公。

吾之志乃是為了繼承聖賢的理想,繼續走完先賢未走完的路-天下大同!

當時說完這番話的王大學子只覺得自己的身形高萬丈,自己的光輝普撒世間,連他自己都差點相信了自己上課睡覺是為了黎明百姓。

眾學子當時也是聽的目瞪狗呆,這廝是如何這般理直氣壯滿口胡謅,不過這謅的…好燃啊!

當時的學子哪裡聽聞過這番道理,從小到大固有的認知讓他們心中理所應當的認為,讀書本就是少數人的餐宴,窮人讀不起書是很正常的事,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聖賢著書立言的本意就是讓世間人人都能讀書明理。

這番忽然聽聞王智這等言語,就像是給自己的封閉的心靈開啟了一扇窗戶,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當下就有熱血學子站起身來拍手叫好,高呼我輩學子當以此為志,願為王同學馬首是瞻,願為天下大同的急先鋒。

當時的王智卻不知道他的此番言語將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殺身之禍,只是他王大學子一聽到這般奉承之語那還得了,那不還是饞貓見了腥,火上澆了油。

王同學當場就再放豪言:你道我此生難有作為,可在我看來你卻不知何為做為?

是整天搖頭晃腦之乎者也是為做為?

還是整天吟詩作樂寫寫畫畫是為做為?

這些做為在吾眼裡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什麼是做為?我且告訴你罷!

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那才叫做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有學子痴痴呆呆的反覆呢喃著這四句,只感覺渾身顫慄,毛孔炸開,雞皮疙瘩都起了一身,僅僅只是讀起來都令人激盪不已,熱血沸騰,是的!這就是做為!這才是做為!

和這四句一比,往日的自己一身的才學都學到狗身上去了,這四句話才是我輩男兒人生在世的意義和價值。

關於此四句名言乃是本朝神宗年間關學大儒橫渠先生張載所著,只是此時橫渠先生的關學尚未發揚,還僅限於在關蜀之地少數人所知,甚至連張載所立的橫渠學院,因為張載的離世此時也瀕臨倒閉,歷史上此四句名言世人皆知的時候還是在南宋時期,在大儒朱熹的宣揚下才為人所知。

至於現在,一眾學子還是都未曾聽聞過的,乍一聽到如此振奮人心的話,只覺得渾身熱血翻滾,就算此刻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王智享受的看著眾人的震撼,腦袋又是一熱,再次大聲高呼:只要能為當世百姓某生,為後世子孫某利,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成聖!!

此言一出,眾人大驚,這可是破了天的話啊,不比橫渠四句還是儒家之言,眾學子深有認同,可是這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成聖…

誰人不知這成聖之人皆是儒家先輩,這‘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名句可還在臺上劉學政身後的牆上掛著,自古至今這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儒家士大夫高高在上,掌控天下幾千年,你這如今一句三百六十行都可成聖,那豈不是說就算一介商谷賤籍只要做了利國利民的事,那也可以和孔孟並列?

這可是要顛覆如今儒家在這世間的地位,這是要翻了儒家的天啊!

在宋時,讀書人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比之前的歷朝歷代都要高的多,太祖皇帝乃是武將篡位起家,為了不讓後世武將有樣學樣,太祖太宗二帝制定了一系列崇文抑武的政策,連軍隊也都是由文官控制,甚至到了一個三品武將見到七品小文官也得下馬行禮的地步。

儒家的地位到了此時可謂是空前絕後的高,甚至連他們太學學子不但不收學費,還會給與伙食補助,而且還會給一部分學生髮放獎學金和生活補助,比後世學子的待遇那簡直是天差地別,至於世人敬仰的醫聖、武聖、書聖之稱,那都是後世子孫所冠,在當時可沒有這種說法,也不會有這種說法,誰敢與孔孟二聖並列,怕是會被天下文人學子吐沫星子淹死。

當時的眾人皆沉默不敢搭話,只有劉學政氣的那是胸膛起伏,鬚髮皆張,連話都說不明白了,只是指著王智一頓亂斥:你你你你…簡直胡言亂語,一派胡言,滿嘴…滿嘴大言不慚。

王智當時卻是沒有在意到眾學子的神情,只當他們是被自己的霸氣所攝,於是雙手背後,鼻孔朝他說道:我大言不慚?我且問你,想那東漢張仲景,立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十六卷,活人無數,福澤何止萬代,可為聖也?

再說那太史公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一出使我華夏三千年史立於堂前,使後世子孫得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可為聖也?

還有那春秋孫武子,所著《孫子兵法》十三篇,可謂是百世兵家之師,為我華夏子孫抵禦多少蠻夷,免受多少人禍,其功何其之大矣,可為聖也?

還有那倉頡造字、蔡倫造紙、祖沖之的綴術、畢昇的印刷術……

隨著王智一個個古之大賢脫口而出,齋堂之大,卻無二話,一句句,一刀刀彷彿可以扎進人心的話語,使得眾學子個個面紅耳赤,呼吸粗重,就連劉學政此時也只是冷眉豎目嘴巴哆嗦的指著王智,卻遲遲說不出話來。

他想反駁,卻找不到理由,如此一個個史詩人傑大賢仿若一堵堵厚實到看不到頭的巨牆,牢牢的壓在他的胸口,堵在他的喉嚨,使他面色絳紫,身軀都止不住的顫慄。

所有的憤怒,所有的言語最後只化成了一句:你給我滾出去!!

出去就出去,王智袖子一甩,昂首挺胸,大步出齋,最後還留下一句:我出此門並不是因為你的驅趕,而是我本就不樂意上你的腐酸課。

直到王智出齋後良久,齋內依舊啞然,只有那一個個粗重的呼吸聲不絕於耳。

後面齋堂和太學發生了什麼,王智就不得而知了,當時的他已經從太學院牆翻出了牆,窩在了聚賢堂數日後方才回府。

王富與王貴二人也只當他是在太學宿舍裡住了下來,就沒有多問,直到後來去了聚賢堂才從堂中人口中得知堂主和他們同吃同住了數日,然後依照慣例告訴了主母種氏,種氏也按照慣例打斷了幾根木棍。

“你說怎麼就出大麻煩了,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思緒被秦九昭的問話拉回,王智有些懵逼的看著他道:“我和你裝什麼啊,我是真不知道啊,這不是一句很平常的話嗎?”

王智沒有騙他,他是真的不知道這句話有什麼不妥,他受後世記憶影響,天生就認為行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各行各業都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都是缺一不可的,每行每業的先行者都應該受到世人的尊敬,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人人追捧文人雅士,學子都做詩詞文章。

難道是那天自己太過裝筆被人忌恨上了?

秦九昭看他不似作偽模樣,恨鐵不成鋼道:“你那日在齋中所言,受到一些同窗的追捧,還整理成冊,列出數條思想學說來,稱之為‘新學‘。”

“其一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其二曰:棄繁從簡,通俗易懂。”

“其三曰:廣為傳學,教化萬民。”

“其四曰: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其五曰:行行平等,皆可成聖。”

……

隨著秦九昭的緩緩道來,王智逐漸眉開眼笑,他當日只是不吐不快,倒是沒想到還能整出這麼多門道來,於是哈哈笑道:“這是好事啊,麻煩何在啊?”

“我看你是真的神經大條!”

秦九昭白了他一眼道:“其餘不說,就單說這五條思想學說,哪一條都夠殺你八百回了。”

“這是何意?”王智不解。

“我原先也不太理解,但覺不妥,便和秀才說了,他給我解釋一番,我才明白,你這廝著實闖了天大禍事。”

秦九昭面色凝重的和他解釋,“先說這第一條‘格物致知‘,本朝所有文豪大儒都在格聖賢文章致知,你來唱個反調,要格物致知,你把他們的老臉往哪擱?”

“再說這第二條‘棄繁從簡‘,你說的倒是輕巧,本朝歷代文人皆崇尚言辭華麗,喜好賣弄文學,你這學說一出等於是在罵他們脫褲子放屁,你說說他們豈能饒你?”

“再來說這第三條‘教化萬民‘,你教化萬民了,那些世家大族怎麼辦?他們可就因為掌握了學問,才能世世代代高人一等,你讓天下百姓所有人都掌握了知識,那他們還有何利可圖?還能剝削何人?古往今來嘴上說著要教化萬民的人不少,可你看哪個真正去教化了?這是和所有的世家大族作對,不是鬧著玩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抗戰從團長開始

抗戰從團長開始

蘇格拉沒有愛
主角寸雲生,穿越成為川軍的一名團長,為了重振川軍的威名,毅然決然重建川軍團。 之後屢立戰功,帶著炮灰團打出赫赫威名。
歷史 連載 5萬字
穿成土匪搞基建

穿成土匪搞基建

妄別管
[入V公告:本文將於30號,週二入V,到時會掉落萬字長更] ——主攻,哥兒文,有生子,架空朝代,微群像 傳說祁州有個黑熊嶺,嶺上有個黑熊寨,寨裡有個黑熊大王 大王十七八,正意氣風發,愛搶行路郎,喜好美嬌娘,手下土匪百十個,個個殺人如麻。 上打朝廷命官,下拿行商走販,威風凜凜,為禍一方。 聞此流言,社會主義青年周肆一腳踹翻桌子,並點了個踩。 天曉得他睜眼發現投胎到古代以為自己可以做個風流紈絝,哪知轉
歷史 完結 1萬字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白聰靈
蕭至一計,必是毒計。 皇帝大呼:好毒的計。 群臣大罵:有傷天和。 北蠻起誓:必殺此子。 瀛洲倭奴:主子威武。 一條條毒計,讓天下安寧。 一條條毒計,讓百邦來賀。
歷史 連載 3萬字
江山執刀記

江山執刀記

道無行
說一段故事,講一段人生。有兄弟情義,也有情情愛愛。無敵太寂寞,朝陽照我行!
歷史 連載 89萬字
我那短命的反派夫君

我那短命的反派夫君

秦皇
豪門繼承人穆婉過勞猝死後想開了,她這輩子就是吃喝玩樂,享受生活。 什麼工作專案,爾虞我詐,都去他孃的! 然後就因為不學無術,窮奢極侈被退了婚, 穆婉:…… 緊接著又一道懿旨將她指婚給了功高蓋主的鎮北侯——意在羞辱對方。 穆婉:??? 重生的繼母妹妹跑來幸災樂禍:鎮北侯不僅心有所屬,還心狠手辣,冷血嗜殺,為了扶持外甥上位,搞死了太后和傀儡皇帝后卻死在戰場上,大姐姐你怕是要早早守寡。 穆婉聽到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天子

紅樓天子

挽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武親王皇三子慶柏,天縱奇材,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其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