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這一聲把李慎嚇的一哆嗦。抬頭看了看李世民,再看看四周。就像是剛開機的電腦一般,回憶一下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裡。然後李慎才說道:“兒知罪。”

他居然承認了,李世民一愣。大臣們也愣住了。誰也沒想到李慎會就這麼承認了。不是應該矢口否認的麼,不是應該百般狡辯巧舌如簧麼。畫面不一樣啊。

“那說說吧,你所犯何事。”李世民陰沉著臉

李慎想了想“我昨日去常來酒樓吃飯沒給錢。前兩天去西市看中了一樣東西,他不賣給我讓我搶了。我還打了王御史的侄兒。崔御史的妻弟。”

“噗”程咬金笑噴了出來。見場合不對趕忙捂住嘴。

“紀王殿下,不要避重就輕。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你欺騙天下讀書人。這事你可有什麼說的”崔仁智聽李慎說的都是紈絝的事於是說道

李慎扭頭看著崔仁智說了句重複的臺詞:“怎麼又是你。”

“不錯,本官乃監察御史。替陛下監察百官,有聞風奏報之責。紀王殿下昨日說賣給讀書人科舉書籍,可昨日卻都賣給了商人,讀書學子一本都沒買到。

你如此欺騙讀書人是對我等讀書人的羞辱麼。還是你看不起讀書人。”崔仁智步步緊逼

“都被商人買走了?這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報紙上不是已經說了,先到先得。難道讀書人不認字?”李慎一副天真無邪的表情問道

“紀王,不管如何。讀書人還是很重要的。這樣你再把昨天的書每樣印刷一萬本賣給學子吧。”李世民開口道

“阿耶。不是吧!印刷書籍需要很大的成本。報紙每天都在賠錢。昨天售賣的被我都做成了上下兩冊,共計十八本。

就比如春秋,現在的春秋共計三十多卷。每卷都要兩三貫錢,一本春秋就要六十幾貫。而我做成上下兩冊,每冊十貫錢一共才二十貫。

阿耶你說我是賺是賠,這次是因為我感悟學子不易,所以才賣的如此便宜。阿耶不會認為我十貫一冊的書還賺錢吧。”李慎滿臉的委屈

崔仁智等世家聽到後,心中大定。如果李慎用的也是跟他們一樣的雕版印刷確實不賺錢。

甚至可能還要賠進去一些,不過李慎說的話還需要印證,可不能聽這個李慎一面之言。

“陛下,紀王殿下既然說了就應該做到。如若不然難以平天下讀書人之口啊。”王維取站出來說道。

“不可能,報紙上說好了先到先得。我們要遵守規則,再說一本一萬冊,就是十八萬冊。每本十貫錢就是一百八十萬貫,我王府沒有這麼多錢。”李慎斷然拒絕

“紀王殿下,人不能無信,既然說了就應該做到。你如此戲耍讀書人,難道不怕被天下讀書人恥笑麼?”崔仁智加入戰團

“本王沒有不守信用。說了先道先得,反正賠錢的買賣我是不會去做的。”李慎爭得的青筋暴起。

“殿下,不可得罪讀書人啊。要不然他們在外面在胡言亂語對殿下的名聲也不好。不如破財免災。”這是韋挺站出來看似勸解李慎,實則落井下石。

李慎轉頭看著韋挺,聽上去是為了他好。可實際還是在變相的說他欺騙讀書人。主要還是韋家人說話,以前的彈劾韋家都沒有參與進去,怎麼說也是韋貴妃的孃家,李慎也要叫一聲舅公。如今韋家也下場了跟李慎打擂臺可見世家已經開始聯合對付李慎了。

韋挺被李慎盯著有些心慌,他能夠在這朝廷裡有一席之地全靠韋貴妃幾次推薦,要不然哪有他如今的地位。現在他下場站在李慎的對立面還真就有點忘恩負義的意思。

“韋大人也覺得本王欺騙了讀書人麼?”李慎陰沉這臉說道。

“殿下,老臣也是為了你好,武人的刀,讀書人的筆。如果讓讀書人在外面亂寫一通,終究對王爺的聲譽不好。

如果在牽連到了皇家那就更加不好了,殿下說是不是這道理。”韋挺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

李慎轉過頭不在看韋挺,而是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最後平靜的說道:“韋愛卿說的有理,不能讓你的事情牽連到我皇家的聲譽。你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必須按照約定每冊在拿出一萬本出來。”

“阿耶可不能啊,十八萬本啊,是要虧很多錢的,我府上也沒有那麼多錢啊”李慎哭喊著道

“休要在說,你也不差那十幾萬貫,皇家的聲譽不容有失。”李世民不容李慎辯解

“陛下,我看著一萬冊可能不夠平息外面那些學子的怒火。如今長安城裡和周邊的學子都來了,書籍的事估計也是一傳十十傳百。我看不如在加一些。”崔仁智見李慎如此模樣也是加了一把火。

聽到此言。李慎兩眼冒火的扭頭看向崔仁智。“崔大人如果願意仗義疏財的話不防你崔家也印刷一些書籍便宜賣吧。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印刷成本幾何。”

“紀王殿下,我崔家也沒有得罪天下讀書人。而且我們也有一大家子要養活,沒有殿下那麼富裕。”崔仁智笑呵呵的道。

“下旨,紀王李慎,從明日起向大唐讀書人以昨日的價格出售九種書籍每冊三萬本。限期三個月完成不得有誤。”李世民對著下面的人說道

“不是吧阿耶。那得賠多少錢啊。五十四萬本書啊!不要啊!”李慎開始叫嚷起來,就差沒當眾撒潑打滾了。

“哼,這是對你的懲罰。下去吧,貴妃也有些時日不見你了,你去看看貴妃。”李世民冷哼一聲

李慎哭喪著臉轉過身,看著滿朝的文武大臣。然後慢慢的走出大殿。正待眾人準備說國事的時候,

大殿外傳來了李慎的聲音:“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招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是清朝黃景仁《雜感》表達了做詩人的窮困愁憤。(此詩是作者在隔壁門店的產品外包裝上看到的。)

眾人都細細品味著,作為國子監祭酒的孔穎達嘆息了一聲道:“哎~紀王真是大才,不但表達了自己的窮困潦倒,就算是罵我們讀書人百無一用,也是那麼有意境。

如果紀王專心致學的話,定有一番成就。這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道盡了紀王此刻的心情。”孔穎達無奈的搖了搖頭。

“百無一用是書生”李世民也在細細品味李慎做的這首詩

(我沒有查到貞觀有多少讀書人,只查到唐朝全盛時期有讀書人640多萬。不過不是貞觀。但是可以根據一些記載可以推測一下。

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六學,為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

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與助教授課,學生稱生徒,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傳授以九經為主的儒學經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級招收,

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可入國子學,有生徒三百餘人,五品以上官員子孫可進太學,有五百餘生徒,

四門學兼收五品以下官員及庶民子孫,生徒多達千人。律學、書學、算學教授實用學問,收納八、九品官員及庶民子弟,名額限於十餘人,地方設立州學、縣學,每校有學生20-50。

唐朝初期有360州,1557個縣。一年近幾萬生徒,州縣學每年都要補齊數量。而這裡還不算各州縣官員子女。

唐朝文武官員總數最少也要一兩萬人,通史記載唐朝最多的時候有官員十八萬。

所以我個人推測這個時期唐朝的讀書人最少也要二十萬人,還有很多商人的子女是不去書院讀書的,而是請的先生。

唐律商人的子女不允考科舉,但沒說不讓讀書。做買賣不認識字他能行麼。全大唐做生意的人就應該有不少。

據考古專家推測長安東市有商鋪七萬三千個。所以我覺得唐朝讀書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少。唐朝科舉每年都有幾千人附和條件的。

而百姓的識字也很高,簡單的日常還是很多百姓知道的。官府貼的告示,收稅貫的通告。你要不認識幾個字不吃虧了麼。

識字跟讀書是兩回事。當時讀書科舉儒學典籍九經都是文言文。認識字沒人教也不知道啥意思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