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間的悲歡離合,往往發生在悄無月色的夜裡。

一個時辰前還熱熱鬧鬧的偃山,如今能說話的,就剩了劉懿一個人,加上喬妙卿這麼個能喘氣的,才兩個!

劉懿在附近屍體上扒了幾件還算乾淨的衣服,連鋪帶蓋,把喬妙卿裹了個嚴嚴實實,又找了些柴草,向仍未熄滅燃盡的滾木借了個火,在山頂搭起的臨時戰壕中取起了暖。

他覺得還不夠,於是再次拖著痠痛的身子,找來碎石柴草,將戰壕加高了一臂,以防山間大風和野獸,又把張遊霞殘部遺留的刀劍全部尖頭向外,插入戰壕的縫隙,嚴行戒備,心覺萬事俱備,這才安心地坐在小嬌娘身旁。

少年獨坐山頂,回想起剛才殺人與被殺,劉懿心生抑鬱,僅僅須臾,便死了這麼多人,江湖的打打殺殺,意義何在?是為了強權?還是利益?功名?或是尊嚴?又有幾個是為了道義呢?

想到這裡,劉懿自嘲一笑,魑魅得時則無人敢逆,若得蟻命,只能黯自消亡。今日,如果張遊霞的屠刀之下有了一顆名為劉懿的腦袋,勝利者的筆下,該怎樣描述自己慘淡的結局?

當然,若一刀飲恨,自己心裡這些世人參不透的愛恨情仇,也沒必要想了!

今夜的劉懿,真真正正感覺到自己力量弱小如桑葉蚍蜉,自古成大業者,必有奇人妙士輔佐,若想平五郡之田,還需要多找些能人入夥才是。

強者自強,回去之後,自己也要向父親請教些文人入境之法,爭取早日功成入境,成為入境文人。畢竟,手裡沒有刀和有刀不用,那是兩碼事兒!

這一路,皇甫錄、應成的忠誠自不必說,王大力憨厚而懂規矩,舅舅楊柳精明而有經驗,這些都是可信之人,有他們在,跟隨自己的鏢師和郡兵,問題不大。

哦!對了,還有身邊這位既不懂規矩、有沒有經驗的喬妙卿!

想到這裡,劉懿不自覺嘴角勾勒笑意:這傢伙也是個守信之人吶!

心暖過後,劉懿又感到了一絲無奈:自己與這小嬌娘雖然都為十二死士之一,在斥虎幫裡的地位卻是天差地遠。刀兵功夫就不必說了,地位上,人家是塞北黎的女兒,將來必會繼承斥虎幫幫主大位,自己則為一教書先生之子,掛的也只是師傅死士辰的虛名。

劉懿心中隱隱覺得,塞北黎絕對不像表面那麼簡單,他讓自己接替師傅死士辰的位置,又指派寶貝女兒前來襄助,其目的絕不像表面看的那樣光明正大。

劉懿胸前起伏,輕輕吐出了一口哈氣。

哎!這些事兒不提也罷!

不過,這喬妙卿倒是義氣得很,僅憑今夜之舉,便可看出,她是個值得託付性命的戰友。

話說回來,在劉懿心中,喬妙卿和東方羽既相同,又不同,東方羽屬於驕橫中帶著任性,喬妙卿屬於驕橫中帶著豪爽,相比之下,喬妙卿更好相處,也更接地氣兒一點。

嘿嘿,若是能娶到這樣一位姿色上佳、武功上佳、智商極差的小嬌娘,也不枉此生哈!

“哎!想遠嘍。”劉懿搓了搓手,起身看向北山,心中感嘆:也不知萬里之外的羽妹,此刻如何?東方爺爺應該已經下葬了吧!

正在埋頭傷感,北山下左右火光點點,一聲‘大哥’傳來,剛剛分散奔逃的兩夥人,去而復返。

劉懿心頭一暖,柔視妙卿,喃喃道,“你若三日傷好,從此,我便心慕筆隨,視你為知己兄弟。”

微弱的聲音從喬妙卿口中傳出,“咳咳!這可是你說的,敢賴賬大爺打死你。”

劉懿面露驚喜之色,趕忙蹲在喬妙卿身側,“呀!你醒啦!”

喬妙卿並未睜眼,如櫻桃般嬌豔的嘴唇微微翻動,“廢話,不醒能和你說話麼?”

劉懿憨笑,“你醒了咋不告訴我?”

喬妙卿張口即來,“要你管!”

“一會兒兄弟們來了,你給我留點面子,可不許動輒大罵!”

“叫大哥。”

“大哥!”

“好嘞!大哥愛你!”

“謝謝大哥抬愛!”

喬妙卿微微睜眼,四目相對,笑開了花!

......

在天下江湖裡,每時每刻,每個地方,都發生著奇人異事。

既然早有故事,索性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各位看客,讓我們把時間倒推回公元341年的四月初,也就是在八個月前。

就在東方春生、劉懿諸人正在陪死士辰前往遼西郡刺殺金昭之時,帶走了凌源山脈所有虎豹豺狼的大秦四皇子苻文,晝伏夜出,一路向北,歷時三月,終於穿過薄州所轄的彰武、九帝、沃遠、虎嘯四郡近千里之地,殺回了大秦王庭。

自古以來,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廣袤的疆土,才會有大量空間發展經濟、耕種土地、孕育子民,繼而增長國力,大漢和大秦,皆如此。

所以世人才會口口相傳“國家之地,寸土必爭”。

天下皆知,大漢坐擁九州,大秦佔據九道。

大漢九州,鋒州、嗔州、薄州、儀州、柳州、曲州、滄州、牧州、明州各執百萬裡疆土,撐起帝國江山。

而大秦九道則分別為白鳥道、烏蘭道、南燭道、山君道、龍沙道、靈揚道、白薇道、川穹道、九衢道,這九道疆土如一塊被橫豎各兩刀切開了的豆腐,分割了大秦疆土。

九道之中,龍沙道是最中間的那一塊兒。

大秦王庭天狼城,位於龍沙道最中央。根據七十多年前大秦立國時定下的規矩,大秦頭狼統領大秦王師、領袖江湖群倫,太子主掌龍沙道,大秦八大柱國各執一道,總領一道軍政,所以,八柱國有些類似大漢各州的最高軍政長官,州牧。

只不過,大秦帝國的君王為了避免大柱國盤踞一方擁兵自重的情況出現,規定除龍沙道外,其餘八道的軍政將領每十年一輪換,八柱國二十年一選,期限一道,所有大秦帝國境內的世族和豪閥們,都可以參加八柱國的競選,繼而成為泱泱天下的頂級世族。

不管是大秦姓劉或是姓苻,大秦的帝王們始終堅持這條鐵則,他們用這種極為獨特的方法,壓制了國中世家大族、整合了松胯的草原各部,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一統王朝。

大秦開國之君劉淵手下的大賢良苻良,有商君、留候之才,四十六年前與大漢曠世一戰後,初時幫助劉淵以戰養戰,迅速恢復了國氣,此後,苻良選拔賢能、彈壓不服,收降漢朝世族,廣納邊地流民,引用中原禮法,改變遊牧習性,建城立池、修路搭橋,大秦帝國展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昂揚姿態。

而在此期間,劉氏大秦連續兩代君王都是羸弱之輩,苻良逐漸掌控朝局,他的威望也逐漸水漲船高,隱隱蓋過了王室。

當時的大秦帝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諺語:野馬入槽成良駒,良駒久駐成庸馬,後來野馬在入槽,庸馬必無糠可食。

這則諺語明則說馬,實則影射了王室和苻氏一族的關係:以前的王族劉氏,崛起於草原,征伐四方,是一頭雄風赫赫的矯健駿馬;在七十年前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後,劉氏王族開始懶惰懈怠,漸漸成了平庸之輩;如今,以苻良為代表的苻氏一族強勢崛起,劉氏王族早晚有一天會落得個國破家亡的地步。

劉氏王族並沒有諸葛亮那般可以扭轉乾坤的人物,十三年前,攝政三十餘年的大賢良苻良歸天,其子苻毅兵不血刃的取代了昏庸不堪的劉氏,繼任大秦頭狼大位,是為大秦現帝。

這則寓言,成真了。

稱帝的苻毅野心勃勃,在整肅完帝國內部後,將馬踏漢庭、入主中洲作為畢生之願,開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

首先,這位和大漢劉彥一般年紀的中年帝王,說服了大秦傳統教派薩滿教的大長老,改奉道教為國教,大肆吸納天下道門英才,並在天狼城北大修靜月天宮,拜道門巨魁寇謙為天師,召集五萬道徒,依《周髀算經》推演陰陽,擺下天罡北斗七星陣,行羅天大醮,輔以秘法,逆轉陰陽,最後,五萬道徒耗盡生機陽氣,使帝國疆土中的塵暴變順雨、荒漠成綠洲,一舉改變了大秦疆域土無肥、地多沙、冬冷厲、物難發的現狀,從此民心大悅,倉谷富足,歲歲有餘糧,大秦國力蒸蒸日上。

其次,苻毅內治外聯。對內嚴懲貪官、打擊豪強、招攬賢能,一時間異人輻輳、猛士如林、官場清明。對外南聯驃越、西和諸國,收降漢庭世族,與漢庭外交使臣在各國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鴻門宴和反間計。

最後,擴充兵源,國家富足後,苻毅將帝國直屬的天狼九衛擴充至每衛兩萬人,准許八柱國統領的邊軍每部增兵一萬,零零碎碎擴兵近四十萬人,大秦帝國一躍成為擁兵百萬的兵戰強國。

疆土、民眾、財力已經不亞於大漢帝國的大秦,在苻毅君臣併兼天下的野心之中,雄踞北境,虎視眈眈,他們無時無刻不再等待著契機,試圖染指中原沃土。

苻毅曾無數次對麾下朝臣們吐露心聲:此生必要率領大秦銳士,飲馬長江,最不濟,也要在有生之年,奪回地處牧州的狼居胥山,祭天拜祖。

大秦君臣如一臺永不懈怠的機器,為了終極目標勇毅奮鬥著。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拯救瀕危小師弟

拯救瀕危小師弟

言言夫卡
【全文完。@言言夫卡如是說】 【下本開《枕劍匣》,求收藏~】 凝禪穿進了一本升級流狗血愛情仙俠文裡。 這書男主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龍傲天, 女主是所過之處的異性都會為她爭風吃醋的絕世瑪麗蘇, 反派是天天想要殺了和自己白月光有幾分相似的女主的乖戾病嬌。 堪稱一本文,三個畫風,各有各的刺激和精彩。 就是和凝禪沒啥關係。 ——除了撿回來的師弟和反派撞了名字。 凝禪也警惕過。 只是師弟乖順溫和,姿容無雙。她
歷史 完結 0萬字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望遠蛋
現代普通人謝桉意外穿越到四分天下的古代世界,因一首詩卷入廟堂紛爭,逐漸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權傾朝野的權臣,結識了眾多江湖豪傑與廟堂權貴,經歷了賠銀案、文潮武弈、突梁紛爭等重大事件。 隨著神秘組織 “梁”的陰謀浮出水面,謝桉發現自己竟是昭烈帝的後人,肩負著拯救天下的重任。
歷史 連載 0萬字
皇子身死,替身繼位很合理吧?

皇子身死,替身繼位很合理吧?

不要大腦要小腦
【有腦爽文+殺伐果斷+朕即天命+鬥完人間鬥神仙】\n震驚天下的陽謀:就算都知道我是替身,也得讓我當皇上! \n在人間橫掃六合,成為千古一帝。\n有修仙者降維打擊?朕建立修仙王朝! \n上界仙人來擾?那朕就攜眾人飛昇,打上仙界!\n天命在朕,千秋萬代,朕就是天命的化身!
歷史 連載 3萬字
皇后娘娘,你跑不掉了

皇后娘娘,你跑不掉了

一劍開山河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大乾極品假太監

大乾極品假太監

半程煙雨
大乾皇帝:安小山,你個假太監朕不會放過你。皇后:陛下,別掙扎了趕緊閉眼吧。 眾貴妃:陛下,沒有安小山我們不吃飯……大將軍:陛下,你可別叨叨了,他比你有正事兒。 長公主:父皇,兒臣睡不著,要安小山陪我。太子:父皇,三百老師不如安公公一人。 太子妃:太子說的對。安小山:低調、低調別忘了,我是個太監……
歷史 連載 3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