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燧發鳥銃開始仿製研發,劉衍也將目光放在另外一個技術上,那就是紙殼定裝彈。這可是與燧發槍相輔相成的大殺器,劉衍自然不會放過。

雖然按照譚曉大的說法,燧發鳥銃仿製成功還需要時間,但是紙殼定裝彈卻可以提上日常,這項技術的難度並不大,批次製造之後,即便是使用火繩的鳥銃也能夠列裝使用。

於是第二天,劉衍便將譚曉大叫到了總旗官廳,說起了此事,在詳細的講解了一番之後,劉衍便向譚曉大詢問起來,以現在火器督造處的技術,這定裝紙殼彈是否可以實現量產。

此時大明軍中的鳥銃手在彈藥裝填上是有定製的,比如在戚家軍中,鳥銃手每人就揹著裝有火藥的竹管五十三個,都是定量的。另一個袋中也放著鉛子五十三個。其餘各部明軍之中也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辦法,只是形式不同,效果也大多不盡如人意。

不過能有這樣的辦法,說明此時的明軍已經有了定裝彈藥的技術理念,不過還可以再進一步,便是劉衍想到的紙殼定裝彈了。

那紙殼定裝彈,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於一個長形的紙筒裡面,火藥在後,彈丸在前。鳥銃手在裝填時,需要用嘴咬開紙筒,先倒一些火藥到鳥銃火門內,餘下的火藥連彈丸全塞入銃口就算完成了。

這樣不但保證了槍彈每次射擊的威力基本一致,也可以大大減少火藥的裝填步驟,原本二十多道的步驟,現在只要很少的幾步就可以完成填裝。這讓普通士兵的鳥銃手可以達到一分鐘兩到三發的速度,熟練的鳥銃手,每分鐘射擊四次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射速可以讓鳥銃手打出更為密集的彈雨,劉衍相信經過嚴格訓練的鳥銃手,再加上定裝紙殼彈,即便面對建奴騎兵,也可以打出非常好的交換比。

將來與建奴對陣的時候,劉衍便可以用相對低廉卻火力兇悍的鳥銃手,與建奴老兵拼消耗,反正建奴計程車兵都是數年、甚至是十幾年才積累下來的精銳老兵,死一個少一個!而劉衍麾下的鳥銃手則不然,只要鳥銃的產量跟得上,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來,兩個月就可以直接拉上戰場作戰!

當然,用來製作紙殼定裝彈的紙張不能是普通的宣紙,而是有一定硬度,又能隔絕水氣的牛皮紙才行。另外在製作完成的紙殼定裝彈的周身,還要塗抹上油脂,以便在裝填的時候起到潤滑的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彈藥的乾燥。

譚曉大沉思了良久,然後拱手說道:“甲長真是高才,此法確是精妙,可以大大提高我軍鳥銃手的發擊速度。與當年戚將軍定下的規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甲長的想法還要更進一步。”

不過隨後譚曉大又是臉有難色,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分藥裝彈需要人手較多,堡內還要專門採購牛皮紙,軍費也要相應的增加了。以目前火器督造處的那些匠工人數,要想批次生產這種紙殼定裝彈的話,屬下怕是人手不足啊。”

劉衍道:“這個你不必擔心,我會調派一些人手給你。另外錢的事情就更不用擔心了,現在咱們大盤堡還不用為銀子的事情發愁。”

現在大盤堡有居民一千多口,其中男子六百多口,婦女五百多口,在人力上可以說還算充足。

於是劉衍盤算了一會兒,說道:“這樣吧,在火器督造處的旁邊再建一個坊間,我會調派老弱男子十五口,壯婦二十口給你,每日你便讓他們分裝彈藥,以後他們的月糧工食也由堡內分發。”

譚曉大臉上露出喜色,如此一來,他就不必擔心人手的問題了。

劉衍強調道:“每一根定裝紙筒的藥量都必須過秤相同,這點上,你要監督好。”

譚曉大道:“大人放心吧,屬下一定會管好的。”

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譚曉大便製做出幾根定裝紙筒彈藥的樣品出來,放在一個專門的油包彈藥袋內,拿到堡外試射。先要看一看實際的效果,然後再進行批次生產。

此時不但劉衍來到試射的地方觀看,小旗官王越、小旗官汪博也聞訊趕來,想要看一看這種定裝彈,到底有何妙處。

劉衍先是找來一名鳥銃手,將定裝紙殼彈的用法講解了一番,然後讓其進行試射。

只見那名鳥銃手將鳥銃拿在手中,先將火門開啟,然後抽了一根定裝紙殼彈出來,用牙咬開紙殼彈筒的一端,倒了一些火藥入火門內。再將火門關好,然後將紙筒內的火藥及彈丸一起塞入銃管內,用通條捅好,火繩也早已裝好,至此就完成了射擊的準備!

那名鳥銃手先後試射了幾銃,起初還有些生疏,隨後越打越熟練,圍觀的眾人見狀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定裝紙殼彈用起來太方便了。

劉衍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按照劉衍的估計,這定裝紙殼彈確是可以大大節省裝填時間,現在這名鳥銃手算是技術比較好的,一分鐘估計可以打三發左右。餘者的鳥銃手,熟練後,每分鐘基本也可以打兩發左右,就算是上了戰場,在各方面情況的影響下,一分鐘打出一發是很輕鬆的。

這還是在鳥銃手訓練不是非常嚴格的情況下,劉衍準備等到火器督造處的產能再大一些,便讓手下的鳥銃手進行飽和程度的實彈訓練,用成堆的彈藥來培養鳥銃手的射速和精度。

到了那時,劉衍有理由相信自己手下的鳥銃手,一定可以做到一分鐘三到四發的竟然射速!

隨後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劉衍吩咐在火器督造處旁又興建一處院子,他也在堡內選了一批老弱與婦女過去幫助譚曉大分制彈藥,這些人以後都可以拿到固定的月糧工食,如果幹得好乾得多的話,同樣也都有獎勵。

此事劉衍便交給小旗官王越來辦,王越滿臉堆笑的答應下來,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將人手招募齊全,又連忙協調了部分修建堡牆的工匠,在火器督造處的旁邊修建院落。

這批新被選中的老弱男丁和婦人都很高興,他們平日家中並不是主要的勞力,眼下卻也可以拿到月糧工食,這讓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回到家中說話聲音都大了一些。

轉眼過了十幾天,火器督造處旁邊的院子修建完畢了。

其實也不是完全的新建,這邊已經有了幾間房屋,是還沒有分配出去的住房,都是空置的,此番王越只是帶著工匠新修建了一道院牆,將幾間房屋整飭了一番而已。

另外那些新招募的人手也全部到位,譚曉大帶人運來了所需的牛皮紙和火藥,開始分派人手批次製作定裝紙殼彈。

此時堡內的火藥是在火器督造處製作的,在譚曉大的帶領下,火器督造處已經成了規模,下面有火藥坊、兵甲坊、火器坊三個分支。

火藥坊便是專門生產火藥的,兵甲坊生產鎧甲和戰刀、長槍,火器坊現在專門生產鳥銃。

經過大半天的教授,這些人手全部學會了製作,整個作坊也開始運轉了起來。

這處生產紙殼定裝彈的作坊隸屬於火器坊,譚曉大留下一名工匠在這邊指導生產,便準備回到火器督造處去,畢竟現在的當務之急的仿製出燧發鳥銃來,這件事情已經成了譚曉大心中的頭號大事。

可是當譚曉大回去之後,便被自己的徒弟趙昚找上。

趙昚是譚曉大幾個得意徒弟之一,現在就負責主管火藥坊的生產。

趙昚二十七、八歲的年紀,長得瘦瘦小小的,卻非常的激靈,是譚曉大幾個徒弟之中最善於學習的,也是最為細心的一個。所以趙昚才被譚曉大安排在火藥坊,這個危險程度比較大的地方,也只有細心謹慎的趙昚才能讓譚曉大放心使用。

“何事?”

譚曉大還急著去研究燧發鳥銃,於是便直接開口問了起來。

趙昚說道:“師傅,現在火藥坊的產量逐漸增大,可是硝石的供應跟不上了,估計這個月就會產生缺口,火藥的產量只能停頓了。”

“什麼!”

譚曉大說道:“甲長不是說採買硝石等物資,不必糾結於價格,只管放手去買就好,硝石為何還會供應不上?”

趙昚苦笑著說道:“師傅,現在各處對硝石的管制越發的嚴格,王家莊那邊已經買不到了,只能派人去夏河寨前千戶所採買,而且現在還是有價無市,運氣不好的話有錢都買不到,反而還會被抓起來。”

“這就難辦了。”

譚曉大眉頭緊鎖,說道:“你先回去吧,我去見甲長商議一下。”

“是。”

譚曉大隻好又前往總旗官廳,將缺少硝石的事情稟報了一番。

劉衍也沒想到硝石會供應不上,按理說不至於啊。

劉衍先是招呼譚曉大先坐下歇口氣,然後思索了一會兒,便釋然了。

現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流賊大軍四處流竄,幾乎將黃河以北各處攪了個遍,各部明軍疲於奔命,大明北地幾乎處處烽煙。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明軍裝備的火器再不堪用,火藥的需求量也會直線上升,所以各地對硝石的管控必然會越來越嚴格。

“看來靠採買來保證火藥原料供應的辦法,行不通了!”

劉衍也有些發愁了,山東各地本來就缺少硝石礦,另外自己現在還只是一個屯堡的甲長,也沒辦法公然開採硝石礦,這可不同於曬鹽場這樣的產業,硝石是幹什麼用的,誰都知道!

所以劉衍即便找到了硝石礦,一旦貿然開採,必定會給自己招來麻煩,甚至連王炆鎮都會直接跟自己翻臉。

於是劉衍想了一會兒,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然後笑著對譚曉大說道:“放心,硝石買不到也沒關係,我有辦法!正好我準備這兩天去火器督造處巡視一番,就定在明天吧,順便咱們將硝石的事情也商議一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