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溜達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瑞祥則是一臉驚訝,何仁這麼說,意味著他肯定看到什麼好東西了。
姜老闆一開始也有這方面的疑慮,可當他看到何仁目光聚焦的東西時,便放了心。
那是一堆文房四寶,這麼說也不準確,應該說是一堆文房雅器,並沒有筆墨紙這三寶。
文房四寶是讀書人必不可少的物件,如果少了一樣,就沒法寫字作畫,而文房雅器則不同,它們當然也有用,但是屬於非必要的型別,更多是用來賞玩,可替代性也比較強。
比如鎮紙,有鎮紙固然好,沒有的話,用石頭未必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還有水盂和筆洗這種用來儲水或者洗涮毛筆的容器,用碗也能代替。
但是文人嘛,總喜歡搞點新花樣,各種文房雅器層出不窮,粗略計算一下,大概有個四五十種。
單單放置毛筆的工具就有筆架、筆山、筆格、筆床、筆船、筆筒、筆屏等七八種,材質和造型也是各不相同……
姜老闆堆在地上的各種文房雅器至少有一百多件,不過他一點都不擔心,值錢的東西他早就已經拿出來了。
比如那幾個清朝的端硯和松花石硯……
姜老闆笑眯眯地看向何仁,“何老闆好眼力,開店肯定少不了文房雅器,這些都是我這幾年花大力氣收集來的,雖說沒有太頂級的,但品相都還不錯。加起來有一百二十餘件,打包價十萬,您看如何?”
何仁也笑了,姜老闆這個價開得比較高,十萬塊,平均下來一件快一千塊錢了。
姜老闆這堆文房雅器大多是晚清和民國的,如果都是硯臺還好說一點,問題是硯臺根本沒幾塊,品相還很一般,絕對不值這個價。
雖然何仁看中的東西價格遠遠高於十萬塊,可古董交易,沒有不還價的,何仁要是直接同意,怕是姜老闆又要多想了。
“姜老闆,明人不說暗話,好東西您怕是早已經挑出來了。我買這些東西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把貨架擺滿,您看三萬如何?”
“三萬肯定是不行的……”
兩人沒說兩句話,就以六萬塊的價格成交。
其實姜老闆也不差這幾萬塊錢,跟何仁想的一樣,這只是一次簡單的試探而已,透過這次討價還價,姜老闆知道何仁並不是外行,不太好忽悠……
魏瑞祥透過兩人的討價還價也看出了姜老闆的心思,這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可他看向何仁的眼神還是有些不對勁。
主要是何仁這段時間給魏瑞祥的震撼太多了……
為了不讓姜老闆起疑,何仁假裝並不在意那堆文房雅器,而是跟著姜老闆進了一間小房間。
這裡以前是倉庫,現在被姜老闆臨時改成了會客室,討價還價也比較方便。
何仁跟魏瑞祥剛剛坐下,姜老闆就取出了幾塊硯臺,“兩位上眼,這是顧二孃的多子多福端硯。”
何仁沒有先戴手套,而是看了一眼姜老闆,姜老闆抬手示意何仁自便,何仁輕輕撫摸了一下硯臺的表面,微微點頭,入手溫潤順滑,色澤青紫,確實是端硯無疑。
戴上手套,何仁把硯臺翻了過來,發現中間雕刻了一株荔枝,枝幹遒勁有力,旁邊淺琢荔葉,筋脈分明,而在枝幹周圍,又有三枚荔枝隱現其間,原來是這麼個多子多福。
硯臺側面平坦的地方,陰刻了“吳門顧二孃造”幾個大字,是李陽冰的小篆千字文書法體,應該是真品。
何仁看過之後,把硯臺放在桌子上,示意魏瑞祥自便,又開啟鑑寶眼驗證了一下,確實是真品無疑。
魏瑞祥看得很快,他跟何仁對視一眼,小聲說道,“確實是顧二孃所造。”
何仁微微點頭,顧二孃這個人的經歷有些傳奇色彩,她本姓鄒,雍正年間生人,嫁給了當時聞名遐邇的制硯大師顧德麟的兒子。
古代工匠的技法大多是傳男不傳女,顧德麟也是如此,他把自己制硯的技法傳給了兒子。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顧德麟死後沒幾年,他的兒子也意外離世,顧二孃不想讓顧家的制硯技法失傳,同時她也需要一個活計,便主動接手了顧家的工坊。
顧二孃極為聰慧,對制硯也頗為感興趣,她的丈夫生前得知此事,便偷偷教給她不少制硯技巧。
兩夫妻私下也曾一起造過硯臺,每次都是顧二孃勝出,用現在話說,就是顧二孃有制硯天賦,而且不淺。
顧二孃接手顧家工坊之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造出來的硯臺頗受文人墨客喜愛。
很快便打響了名號,甚至比她公公生前製造的硯臺還要受歡迎,這主要歸功於顧二孃特有的美學觀,她主張效仿明代宣德香爐的意境,追求古雅和華美,人們都親切地叫她“顧親孃”,稱她製作的硯臺為“老親孃硯”。
也不知道這個稱號怎麼來的……
反正就是顧二孃火了,很多文人都以有一塊她製作的硯臺為榮,放到現在就是高定奢侈品,可以拿出去裝逼用。
顧二孃的硯臺到現在也非常有市場,十幾萬、幾十萬的價格經常出現,她公公顧德麟的硯臺,反而沒有什麼人收藏。
姜老闆收藏的這塊端硯品相極佳,放在顧二孃的作品中,也是上品。
何仁看了一眼姜老闆,“請個價吧?”
姜老闆伸出一個巴掌,“五十萬。”
何仁和魏瑞祥又對視一眼,同時點頭,這個價格極為公道,顯然何仁剛才的試探有了效果,姜老闆沒有把他當成冤大頭忽悠。
“我要了,多謝姜老闆了。”
何仁拱了拱手,把顧二孃的端硯放到一邊,又打量起桌上另外兩塊松花石硯。
松花石也叫松花玉,紋理奇特、質地堅實、溫潤如玉、凝如膏脂。但松花石並不是玉,而是沉積岩,也是一種觀賞石。
這種石頭產自長白山區的江河邊,是清朝發祥地的特產,入關以後,多被拿來製作硯臺,是一種比較名貴的材料,姜老闆把這兩方硯臺挑出來並不奇怪。
何仁仔細看了一下硯臺的款識,一方上面寫著“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另一方上面是“康熙”和“御銘”兩款鈐印和硯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何仁一驚,這兩方硯臺都是御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