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螺螄雞的陸凡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3月10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裕帶隊,來鎮北考察干部,王鴻濤親自坐鎮陪同。
在辦公室,張裕說:“王書記,我又來了,主要是因為這次鎮北動的人最多、任務最重,所以就把我這個級別最高的組長派到鎮北了。要我說,鎮北有王書記坐鎮,不會出任何問題,完全能貫徹組織意圖。”
“張部長,你也是鎮北的老領導,以後還得多關心鎮北幹部的成長。”
“有王書記在,我哪敢班門弄斧,看看鎮北現在的領導班子,這次調整過後,原來的老人就沒幾個了。”
“這是正常情況,高度重視年輕幹部的培養和使用是我們的重要職責。老一輩的幹部經驗豐富、立場堅定,但終有退休離開工作崗位的一天。年輕幹部也要向老同志學習,努力提高能力水平、努力提高個人素質,做好接班人,也為以後更新一代的接班人做好榜樣。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
鎮北區一次性調整了7名處級幹部,哪怕是在換屆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大的動靜,這讓全區的幹部深刻認識到,鎮北的人事鎮北說了算,王書記的推薦比找任何人強,哪怕你有通天的關係也繞不過王鴻濤這個市委常委,而書記看重的唯有工作,想提拔該怎麼辦?工作上見分曉。
兩人正在聊天,馮文龍來彙報工作,告訴了個王鴻濤特別關注的喜訊,經過培訓,鎮北區首批務工人員有8500人達到了技術要求,現在已經正式上崗,平均工資達到5500元,極大的緩解了鎮北企業對技術工種的需求,大大提升了鎮北的城鄉居民收入,為全國百強縣區又增添了一個大大的砝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鴻濤覺得這是自己在鎮北最重要的決策,鎮北人民群眾的就業層次大大提高,收入有了明顯的提升,那麼第三產業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逐漸會影響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鎮北的發展來說絕對是個利好訊息。
王鴻濤要求馮文龍針對企業的需求,繼續還要加大“訂單式”培訓的力度,造福更多的企業和群眾。
3月11日,省委書記陳德明輕車從簡,帶著一輛考斯特從省城出發,來到了迎江,要求市委不搞界限迎接,直接在第一個調研點等候。
省委書記的到來,對迎江來說那就是天大的事,周希書記、市長孫偉東早早就在新城的上山口等待,王鴻濤作為彙報人早已嚴陣以待,周希書記對接待人員做了嚴格的把關,市級領導只允許副書記和常務副市長陪同,剩下的就是相關單位的負責人,比如規劃、城建、土地等部門,至於新區管委會的領導班子,早已經進入工地一線組織施工。
10點30分,陳德明書記的考斯克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停車後周希書記帶頭迎上前去。
陳書記下車後面帶微笑和大家一一握手,站在山底若有所思仰望著遠處的工地,說道:“周希書記、偉東市長,鴻濤,上我的車,去工地看看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從稱呼上看陳德明書記明顯親疏有別,讓在場的眾人心裡翻江倒海,省委書記竟然跟王鴻濤更親近!
在考斯特上,王鴻濤介紹到:“陳書記,各位領導,新城總體規劃為85平方公里,相當於在造兩個老城,一期規劃為15平方公里,土方量為4億立方米,預計工期為8個月,但是為了迎江人民的殷切希望,新區管委會組織施工企業進行“百日會戰”,各專案施工單位要“打破常規推進”,發揚‘五加二’、‘白加黑’、‘吃住在山上,以山為家’的拼搏精神,採取‘晝夜施工、交叉推進’的辦法,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全面加快施工進度,我們正在創造‘新區速度’!”
陳書記點了點頭,說道:“同志們辛苦了,百年大計、質量為先,更何況這裡地質特殊,對施工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技術問題解決了嗎?”
王鴻濤說道:“新區的特殊地質特殊,存在著岩土工程、水文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土方工程技術等技術難題,經院士專家組的診斷,針對新城黃土沉降分層的實際,指導我們採用碾壓處理方式,目前技術問題均已破解,施工隊伍嚴格按照工程標準進行作業,新區管委會200名領導幹部劃片包區,全部盯著施工一線,緊盯工期和工程質量,打贏‘百日會展’。”
上山後,陳德明書記指著一片工地說:“就停在那裡,我們下去看看吧!”
下車後,映入眼簾的是兩千多臺大型機械轟鳴聲響徹天際,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作業,33座山頭肉眼可見的被削平了山頂,甚是壯觀!
從山上也能看到迎江老城的全貌,周希書記說道:“陳書記,下面就是老城,僅僅有35平方公里,卻容納了近60萬人生活、居住,165處革命舊址周邊環境不斷被侵佔蠶食,保護舊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難度和壓力極大,與群眾、遊客、上級的要求和期待差距極大,所以在建一個美好家園勢在必行。”
陳德明書記又點了點頭,依然沒有表態。
眾人走進工地,陳書記詢問了一個專案負責人,在施工建設中存在什麼問題。
這個標段的負責人看到一大群領導,瞬間就緊張起來,頭腦一發熱說道:“領導,技術上沒什麼問題,管委會給我們做過培訓,並印發成冊,基本上人手一本。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就我這個標段每天的機械租賃費、燃油費和人員工資等開始最少得7、8萬元,幹完1000萬的工程只能結算300萬元,專案前期墊資得1個億,資金壓力還是挺大的!”
陳德明對身邊的王鴻濤說:“合同是這麼籤的?”
“書記,我們採用的是BT模式,企業墊資施工,工程完結後計量結算,利潤點給到了18%,算是不錯了。”
“要體諒企業的難處,交工的時候最少給到50%的款項吧,如果資金困難大,省委、省政府幫你們協調解決一部分吧!”
大家繼續跟著陳德明書記的腳步在工地穿梭,群山阻隔是讓人氣餒讓步的,但是憑藉資本的力量,整個一期工地上,足有4000多臺挖掘機、轉載機和載重車像一個龐大的金屬蟻群,各自分工,井然有序地進行著33個“移山”行動,對大山征服的景象令人震撼不已!
王鴻濤繼續介紹:“陳書記,迎江平山建城岩土工程已被列為國家級科研課題,幾個德高望重的院長全程研究,跟蹤指導,積累經驗,提供示範,一期工程能造建設用地12000畝,目前管委會邀請了國家設計院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主要市政工程有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5所高標準初中,2所高中,幼兒園5所,計劃將迎江大學醫學院和附屬醫院、迎江中學整體提搬遷到新城。”
陳書記點了點頭說:“城市規劃一定要科學、合理,各方面都要提前考慮到位,別搞重複建設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