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啟經之父的英年早逝,讓宋鴻寶哀痛不已。

不僅僅是白髮人送黑髮,也是因為這二子乃是他寄予厚望,有希望考中進士,為他們宋家掙來一座進士牌坊,帶領宋家真正走向豪門的人。

他們宋家,還從來沒出過進士呢。

可惜,有望衝擊進士的宋啟經之父就這麼病死了。

後來宋鴻寶只能是把希望寄託在其他人身上,可惜一個比一個草包,連的秀才都考不中。

最終竟然還要靠病故次子的獨子宋啟經!

隨著宋啟經逐漸長大,也算是勉強繼承了他父親的讀書天賦。

他十八歲考中生員,第一次雖然鄉試不中,不過以他的功底水平,他日再積累一些年,最終考一個舉人還是有希望的。

至於進士嘛,這就別指望了,沒那水平。

但是當宋啟經準備參加第二次鄉試的時候,楚軍就已經拿下了漢陽城,並大規模招攬有功名的讀書人以及致仕官員為官。

年輕的宋啟經被友人一忽悠,竟然直接去報名當保鄉軍的官去了,那個時候羅志學都還沒稱帝建制呢。

他被初授正七品,同時因為他投奔的早,所以後頭幾個月升官極快。

承順二年二月下旬的現在,宋啟經已經在農林部裡任職某一副處長,從四品。

要不然你以為宋家為什麼會第一時間向大楚帝國官方靠攏,還拿出真金白銀去購置林家織布廠啊。

除了他們宋家本來就想要進軍紡織業外,還有宋啟經的這一層關係在。

自家宋家嫡系子弟都已經投賊……哦,不,從龍了,而且還升官分塊,這都已經變成中高層官員了。

他們宋家難道還能置身事外?

不可能的!

假如那一天大楚帝國完蛋了,明軍打回來了,首選收拾的就是他們這些投靠保賊軍計程車紳大族。

因為他們是叛徒!

而叛徒比敵人更可惡!

所以宋鴻寶把五兒子一家子秘密送到江南去,給宋家留下一條備份的血脈外,就帶著剩下的宋家族人一門心思靠向了大楚帝國官方。

如果不是因為宋鴻寶自己已經老邁幹不動了,他都想著直接在大楚帝國裡出仕為官了。

自己好歹是個舉人,投過去官位肯定不差,多少也能夠給自己的孫子宋啟經幫襯一些。

但是奈何年紀太大,身體又不好,實在幹不動。

既然沒辦法在事業上給予這個孫子多少幫忙,那麼他就要幫這個前途遠大的孫子掃清其他障礙了。

至少,不要讓這個孫子因為身外之物就斷送了前途。

爭取給他們老宋家幹出一個部堂高官出來。

至於其他的,就只能靠著宋啟經自己努力了。

————

武昌城,農林部裡的宋啟經卻是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對自己的安排,現在的他一雙黑眼圈掛在臉上,整個人看起來憔悴無比。

看著桌面上依舊厚厚一大堆的檔案,宋啟經放下了手中的筆,嘆了一口氣後靠在椅子上。

太累了!

當官之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當官竟然會這麼累。

而且他入仕大楚帝國之前,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周邊的師友入明王朝為官後會這麼忙的。

在他的早先認知裡,當官嘛,決定的是大方向,需要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高度,縱觀朝廷天下,然後做出一項項有利於民生,有利於朝廷的選擇。

至於做出了選擇後,怎麼具體把事情落實下來,自然有眾多手下尤其是吏員們去處理。

君不見,諸多人考中進士後外放當縣令,一個個都是遊山玩水,攜美而遊,時不時升個堂,拍個驚堂木,引起一片驚恐。

在他看來,自己入大楚帝國為官,生活應該也是這樣子的。

但是沒有想到,入朝為官後,生活和他預料的截然不同。

他一開始就被分配到了農林部農業司做事,農業司在農林部裡,甚至在整個大楚帝國行政體系裡,都算是大司了。

因為該司負責的是農業生產事務,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勸耕。

具體下來,他們需要負責組織屯墾開荒,引導農民們復耕復產提高糧食產量。

這種事務,對於任何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裡都是屬於重量級事務,畢竟民以食為天。

這糧食不夠,那是要餓死人的。

因為任務繁重,這個司的事情也非常多,當前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引導恢復各地的農業生產。

在過去數年裡,因為天災人禍的緣故,楚北以及河南之南陽府等地的土地被大量拋荒,糧食產量一減再減。

而大楚帝國控制了這些地方後,第一件事是收稅,而第二件事就是組織當地民眾恢復耕種。

其中又以南陽府,襄陽府,鄖陽府,均州這四個地方的任務最為繁重。

因為這四個地方都在過去幾年裡飽受流賊和官兵的雙重迫害,大量人口死傷或逃亡,大量土地被拋荒。

同時南陽府,襄陽府一帶這幾年還遭到了比較嚴重的乾旱。

說是嚴重,其實放在後世的現代社會里也就那樣……撐死了也就是多幾條新聞報告說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這個技術能力以及生產能力嚴重落後,水利設施幾乎為零的時代裡,這種程度的乾旱已經是嚴重影響了當地民生。

大楚帝國自從南下控制南陽府、襄陽府之後,幾乎就一直在想辦法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

先是肅清了匪患,讓當地民眾沒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脅。

再然後是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撥下大量錢糧招募當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貧寒子弟用於修建各項水利設施。

同時也號召當地計程車紳們以及普通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自己的家鄉修建各種水利設施。

同時又以免費發放以及免息貸款並行的方式,提供當地百姓糧種,農具,以便農民們恢復生產。

這些政策對於當地農民,尤其是那些抗風險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戶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這麼大筆的錢糧花出去了,上頭尤其是天子羅志學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錢花出去了又沒看到效果,別說陛下會有意見,就算是其他部門都要有意見了。

其他部門為什麼不滿?

因為去年商議最終決定給北方几個府拔給錢糧以賑災的時候的,這錢是有了,但是這些錢可都是從有限的經費裡擠出來出來的。

大楚帝國的財政收入雖然去年很高,但是軍費開支也大,絕大部分財政收入最終都是變成了軍費用在戰爭上。

這留給行政各機構的經費可就沒多了,而這些行政經費又被稅務部以及工業部佔據了相當多的一部分,這留給其他部門的就更少了。

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各大部門爭奪經費的非常激烈。

當時的農林部,以恢復北方數府農業生產,賑濟當地災民的理由,硬生生從其他各機構裡搶走了一大批經費。

賑濟恢復民生嘛,其他人也沒意見也不敢有什麼意見。

但是你農林部要是拿了錢不辦事,或者把錢都花玩了又辦不成事,那麼可就別怪其他幾個機構的大佬們翻舊賬了。

為此,農林部的人也是壓力非常大,而具體負責此時的農業司就更是壓力大到沒邊了。

而宋啟經作為農業司的人,剛投身大楚帝國這個大家庭後,就開始了腳不沾地的當官生涯。

每天早出晚歸,處理著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各種檔案。

不知不覺中,忙的暈頭轉向的宋啟經時不時就升一級,有時候還兩級跳。

今年一月份,時任農業司開荒處某科科長的他,跟著當時的農業司司長跑了一趟襄陽府,視察當地的復耕情況以及水利設施建設情況。

視察完回來都一月份了,回來後因為做事勤勉,再加上農林部實在缺人手,因此很快就被晉升為農業司開荒處的副處長,品級也順勢晉升為從四品。

七月份從龍的時候,他不過是正七品的一個普通科員,等到今年二月份的時候他就已經成為了從四品的副處長,中間只花費了半年而已。

這種晉升速度,要是放在明王朝那邊就跟坐火箭一樣了。

不過在大楚帝國裡卻是很正常。

大楚帝國去年春天的時候還只是盤踞在伏牛山一帶而已,三月份才開始對外擴張,四月份才殺入南陽府。

嚴格上說起來,大楚帝國從伏牛山一帶殺出來的時間也就一年而已。

這一年時間裡,大楚帝國從當初的幾千人,直接擴充到將近二十萬大軍,所佔據的地盤從區區一個偏僻小山區,擴充到整個楚北地區再加上一個河南南陽府以及楚南之武昌府。

為了控制這麼龐大的地方,大楚帝國的行政官員也從早期的百餘人迅速飆漲到數萬人。

這種高速擴張當中,你稍微早投奔那麼幾個月,只要你不犯下什麼原則性錯誤,那麼都能連續升官……

尤其是伏牛山時期就投奔過來的那幾十個人,尚書,侍郎的不少,司長知府之流更是一堆。

而想宋啟經這種在七月份後才投奔過來的依舊不差,升官就跟喝水一樣簡單。

當初和宋啟經一起投奔過來的友人陳昊人現在都已經在稅務部當副司長了。

那可是從三品的職務,還是實權職務。

比起有人陳昊人來,宋啟經的這個從四品就不算起眼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